對於自己帶來的這些東西,胡廣不去看,也能知道什麽袋子裏麵裝得是什麽。他稍微一瞄後,便笑著迴答李定國道:“那是番薯,又叫甘薯。皮紅的叫紅薯,皮白的叫白薯。是一種高產的農作物,隻是溫度太低的話,產量就上不來了。”


    李定國聽得暈暈的,這麽多叫法和分類,他好奇地問道:“老爺,這番薯能吃?”


    “當然能吃!”胡廣有點無語地給他解釋道,“此時在廣東、福建都已有種植,特別是福建,在福建巡撫金學曾的推廣之下,已經在全省都有種植了。另外徐光啟徐大人得知試種之後,甚至還向朝廷上書《甘薯疏》,推薦這番薯。”


    李定國一邊聽,一邊小心地拿起一個番薯,左看看右看看,最後拿著那塊番薯問道:“老爺,這東西真有那麽好?”


    胡廣聽了點點頭,稍微一迴想,便給李定國轉述自己聽來的那段話。其實是徐光啟專門為推廣番薯總結出來的《甘薯十三勝》,就是十三條好處。由徐光啟那農莊種植的農人口述給胡廣知道的。


    “甘薯一畝收數十石,一也。”


    “色白味甘,於諸土種中,特為敻絕,二也。”


    “益人與薯蕷同功,三也。”


    “遍地傳生,剪莖作種,今歲一莖,次年便可種數百畝,四也。”


    “枝葉附地,隨節作根,風雨不能損,五也。”


    “可當米穀,兇歲不能災,六也。”


    “可充籩實,七也。”


    “可以釀酒,八也。”


    “幹久收藏屑之,旋作餅餌,勝用餳蜜,九也。”


    “生熟皆可食,十也。”


    “用地少而利多,易於灌溉,十一也。”


    “春夏下種,初冬收入,枝葉極盛,草穢不容,其間但須壅土,勿用耘鋤,無妨農耕,十二也。”


    “根在深土,食苗至盡,尚能複生,蟲蝗無所奈何,十三也。”


    李定國聽胡廣娓娓道來,不由得呆了。過了好一會,他才有點不解地道:“老爺,既然這番薯如此之好,為什麽卻不曾聞名。我在京師這一個月,也沒聽見有這番薯的名聲?”


    胡廣點點頭,開始他以為是氣溫問題,但仔細想來,好像不一定。他最終無奈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等迴頭要能見到徐伯父,就問問他原因。”


    “不過不管怎麽樣,我們家裏是一定要試著種的。”胡廣非常認真地說道。


    李定國也用力點點頭,不管如何,隻要肚子不挨餓,那就值得去做了。


    他小心地放迴手中那個番薯,輪由一邊的安貴去查看,自己則扒拉開了另外一個口袋,伸頭一看,有點詫異地歎道:“這裏又一袋番薯,老爺帶了好多啊!”


    “哈哈哈……”胡廣聽了,不由得笑了起來,讓一連莫名其妙的李定國向他看過去。


    過了一會後,胡廣才止住笑聲道:“那個不是番薯,叫土豆。”


    “土豆?”李定國有點疑惑地拿起一塊,左看看右看看,發現和番薯差不多的樣子,就轉頭又問胡廣道:“這個也是好東西麽?”


    胡廣微笑著點點頭,非常鄭重地說道:“這東西是對我們家來說,是最好的東西。我這次來京師,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這個東西!”


    聽他說得這麽鄭重,李定國就仿佛捧了個金蛋,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弄壞它了。


    這一次,也不用李定國問,胡廣就給他,也是給房間內的其他人解釋道:“這土豆性喜寒,是北方,特別是比我們家還北方的那些人的主要食物。當然,眼下他們還不知道這種食物,以後就成了主要食物的。嗯,土豆加肉,就這兩樣了!”


    胡廣說的其實是俄羅斯,他們哪怕到了後世科技那麽發達,主要食物也是土豆。這還是十八世紀初期,俄國彼得大帝遊曆歐洲時,以重金買了一袋馬鈴薯,種在宮廷花園裏,後來逐漸發展到民間種植後,才被動地推廣開的。


    李定國一聽以後會以這種為主要食物,不由得看著,腦子裏已經在想著這種土豆的味道,不知道和窩窩頭、烙餅比起來哪個更好吃?


    胡廣看著他們幾個人圍著那堆農作物在看,過了好一會,估摸著差不多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之後,他才開口吩咐道:“安貴,你家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安貴一聽,連忙站起來,走近胡廣幾步,鄭重地迴答道:“我娘病早已治好了,我弟則剛恢複,還不能劇烈運動。估計得再等個把月,才能幹重活。”


    胡廣一聽笑了,用手指著他道:“你啊,怎麽說這話。又沒人讓他幹重活,他們都準備好了麽?”


    安貴聽了強顏一笑,然後搖搖頭,有點擔心地說道:“和他們都說了,但我娘不同意走,一定要留在京師和我待一起。”


    頓了頓,他又連忙為他娘解釋道:“這裏是我娘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而且祖宅又迴來了。有我爹的骨灰在,還有我這個久未見麵的大兒子,我娘一定要照顧我。”


    胡廣聽了,倒也沒有強求,他理解安貴他娘的意思,當即點點頭道:“那也成,順便你也能盡一份孝心。萬一有什麽危險的征兆,再讓你娘撤離也來得及。”


    “好!”安貴雖然隻答了一個字,可能看出,他心中很是感激。


    胡廣接著轉頭吩咐康全安道:“收拾下行李,如果不出意外,徐伯父明天應該能見我。這樣的話,後天我們就出發迴家。”


    在京師一日,就多一日的擔心。眼下首長已經拿到了想要的東西,康全安巴不得首長能馬上走人。


    他一聽之下,臉色便是一喜,當即點頭答應下來。


    至於安貴這邊,他弟弟妹妹應該也都有所準備,還有明天一天的時間再收拾下首尾,也是差不多了。


    就這麽著,第二天一早的時候,徐府還真是來人,接胡廣過去,說老爺等著要見他。


    胡廣在書房剛一見到徐光啟,就聽他迫不及待地問道:“賢侄,你從泰西過來,一路見多識廣,是不是又發現了什麽好東西?”(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