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成條件反射了,一見不認識的作物,就以為是西域產物。


    但這就是徐茵想要滴。


    西域隔山望河、路途迢迢,一般人不會真去那裏求證。


    “迴大人,這的確是民婦在淳州府買到的西域種子,當時覺得這種子長得很特別,就單獨挑出來種了兩小壟。”


    縣令一聽果真如此,連忙催衙役下去幫忙:“還愣著幹什麽!快去幫忙啊。”


    人多力量大,兩壟玉米、兩壟芋頭很快被收了上來。


    稱重的時候,裏正發現產量有高低,不禁納悶道:“這是怎麽迴事?是地的關係嗎?”


    徐茵摸摸鼻子:“哦,是肥料的關係。”


    “肥料?一塊施了新式肥?一塊沒施?”


    “不是,一塊施了新式肥,一塊施了肥力更足的肥。”


    裏正眼珠子差點瞪出來,嗓門都激動得變調了:“什麽?還有比新式肥肥力更足的肥?”


    聽著像在繞口令。


    縣令說:“這事不急……”因為肥料的事他已經知道了,為此還帶走了一把蓖麻子呢。


    裏正:“……”


    肥料的事不急?那什麽急?


    哦對,高產糧種!!!


    “孟瑾媳婦,早上孟瑾送來我家的那表皮紅紅的、吃起來甜絲絲的叫什麽?畝產真能達到十石?”


    徐茵迎上他們期盼的眼神:“我也是估算的,一株苗的果實全部掏出來,約莫有個二三十斤,一畝地種個三四十株苗不在話下,畝產不就有十石了?”


    裏正倏地亮了眼睛:“這麽說,要是一畝地多種幾株苗,畝產還能再增加?”


    “一株苗才多大?我瞧著一畝地種個百來株都使得!”


    縣令和裏正對望一眼,眼裏迸射出激動的光芒,異口同聲:“這麽說,畝產有望達到三十石?”


    徐茵樂了:對!沒錯!三千斤才是後世紅薯的標準畝產!一千斤是她給的保守數據。


    饒是這保守數據,都把縣令幾人樂得不輕。


    頂著午後金燦燦的秋陽都不覺得熱,圍著紅數畝產聊得熱火朝天。


    徐茵家後院剩下的小半壟紅薯終究還是沒能保住。


    被縣令好說歹說拿走了大頭,裏正也厚著臉皮討走了幾個,隻給她留了幾斤明年做種的。


    送走縣令和裏正,徐茵懶在躺椅上不想起來了:“太累了!我太累了!”


    應付人太累了!


    崔孟瑾給她絞了個井水鎮過的洗臉巾過來,輕輕覆在她臉上,輕柔地給她擦了把臉,舒服得她想要喟歎。


    看著她像貓兒似的慵懶樣,他眉眼含笑:“累的話就躺著歇會兒,晚上想吃什麽?我去做。”


    “就吃今天剛摘的玉米吧,簡單點。”


    “嗯,再給你煮個冬瓜蝦米湯?”


    “好。”


    當晚,徐茵兩口子就著清爽開胃的冬瓜蝦皮湯,吃了一頓新鮮的嫩玉米。


    與此同時,縣令也趕迴了縣衙,一到家就撲進書房,顧不得吃飯,先寫信匯報紅薯的事,順便問太子殿下,上迴捎去的那袋西域種子,可有人讓人種出來了?其中有幾種乃高產糧種、有幾種乃新鮮蔬菜瓜果,吃法如下……吧啦吧啦……


    不日後,太子殿下迴信了,這次的信有別於以往簡明扼要的三言兩語,這次整整寫了六頁,然而有三頁是在批評他匯報得太遲!


    說是莊子上的人不懂這些新式作物的吃法,以至於沒等果實長大,就把這些青葉子當成蔬菜收割了。


    陳縣令:“……”


    功勞沒撈著,還被批了一頓……誰有他慘?


    沒辦法,陳縣令隻好來找徐茵,問能不能留些西域種子給他。


    “本官帶迴去的那些種子,因莊上的人不懂如何種,給糟蹋了。”


    徐茵很想給他一個白眼,就知道這麽多天沒下文,多半是糟蹋了。


    幸好她手裏留了一小撮,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大人,您莊子在哪兒?不如讓民婦去看看,興許還有搶救的機會。”


    陳縣令:“……呃,在京城。”


    徐茵:“……”


    當姐沒說。


    且不說路遠迢迢,即使近得很,京城是小姑子闖副本的地盤,她遠離都來不及,怎麽可能主動撞上去。


    陳縣令倒是因此冒出了個絕佳的想法:對啊!崔氏夫婦擅長種田,手裏又握有西域種子,何不把他們接去京城,去太子殿下的莊上種田呢?在他們擅長的領域,為太子殿下分憂解難,太子殿下肯定不吝賜他們黃金、田產,那可比做個普普通通的大窪村民強多了!


    陳縣令撫了撫胡子,迴去修書一封,稟告太子此提議,太子殿下欣然同意,但以防他那些個覬覦他太子之位的兄弟覺察此事背後搗亂,讓陳縣令以妻族親眷的名義接崔氏夫婦入京。


    陳縣令就來給徐茵送這個好消息了。


    徐茵:聽我說謝謝你——


    她當場婉拒:“陳大人,民婦自幼出生鄉裏,習慣了鄉下的生活,去了京城擔心水土不服。”


    陳縣令勸說無果,又不能強逼,擔心逼得太狠把人得罪了,搞得雞飛蛋打,那還不如維持目前的現狀。


    這麽一想,陳縣令客客氣氣說了幾句,就迴去了。


    徐茵心下納悶,還以為要費不少口舌咧,沒想到縣令這麽通情達理?看來大祈朝的皇帝總體還算個明君,否則底下的官員心裏也不會裝著老百姓了。


    秋去秋來又一年。


    徐茵家去年豐收的蓮藕,分了一半給集體荷塘栽種,當然,不白給,算她工分的,年底蓮藕賣得好,她能分不少錢。


    除了給自家荷塘留了些種,剩下的,徐茵教藕粉加工坊的婦人們如何做藕粉,做出來的藕粉給縣令和縣令夫人送了一些,並附上幾則食用方法。


    字是小瑾同誌寫的。


    經過一年多的識字課,記憶裏超好的他,不僅認得了本朝的常用字,還學會如何書寫。


    徐茵請林溪雲來家裏開識字班,本就是為了讓小瑾同誌多識幾個字,如今他把林溪雲會的知識,學了個八九不離十,識字班自然也沒必要開下去了。


    但徐茵和裏正商量後,在大小窪村建了個學堂,繼續請林溪雲當夫子給村裏的孩童啟蒙。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席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席禎並收藏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