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抬起頭,看到躬身施禮的楚風,才知道這小子迴來了。
心中很是歡喜,也有一些欣慰,但是臉上的表情卻是無歡無喜,沉著聲說道:“迴來了啊,迴來了也好,起來吧,我已經寫完了漢史的上篇。
你曾經讀過那麽多書籍,本身的文采也是絕世無雙,你看看為師寫的漢史上篇,這人的歲數越來越大了,心力也不如從前了啊,不知道寫的如何。”
楚風聽到蔡邕的話,有一些感動,立即上前,接過蔡邕手中的竹簡,在他身邊的案幾之上,還堆著一大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蔡邕竟然寫出了那麽多,可想而知,耗費了他多少的精力了。
自從有了董卓那件事情,然後見識到了外麵的百姓的疾苦,蔡邕的心思也就隻剩下寫出漢史這一個追求了。
人活著總要有一個目標,才會有動力和活下去的源泉,而漢史就是蔡邕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了。
就算是他的女兒,都已經放在了一邊,因為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死了,也會有人照顧蔡琰,而那個人,就是楚風。
自己的弟子,就算是在不了解,也多少看出來一些。
經過這麽長的時間相處,就算是不知道楚風到底要做什麽,又有如何才智,最起碼也知道這小子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
這也讓蔡邕沒有了後顧之憂,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漢史上麵,因此把自己剩下的生命都透支了。
楚風看的很仔細,蔡邕已經用上了標點符號,這也是從楚風那裏學到的。
當初楚風默寫那些書籍的時候,就自己給那些書籍斷句標上了標點符號。
這些標點符號不多,什麽句號、逗號、問好、感歎號、分號,都是最基本的標點符號了。
而蔡邕見到之後,也是大為驚奇,經過了楚風的解釋,他覺得這個發明,算是曆史上對於文學的貢獻最大的發明了。
所以蔡邕學習的很認真,而自己寫漢史的時候,也用上了這種標點符號。
他希望後世的人不會曲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會因為斷句而有了幾層意思,他隻希望後世之人看到一種意思,那就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瞄著認真看著自己的書籍的楚風,蔡邕為不可查地笑了,然後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
如今已經六十高齡的他,眼神越來越不好使了,胃口也不怎麽好了,身體是每況日下。
但是為了能夠寫出漢史,寫出經典著作,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句號,他在所不惜,一直堅持。
竹簡的內容很少,楚風卻花了十幾分鍾,看了幾遍,最終還給了蔡邕。
“如何?”
楚風真誠地迴答道:“實事求是,有理有據,當為經典之作!”
這不是誇讚,當然,也算是誇讚,蔡邕寫出來的漢史,的確當得起這種誇讚。
在長安蔡府,看了那麽多的書籍,後來還默寫出來了,楚風的知識麵自然開闊了很多。
而蔡邕寫出來的漢史,和司馬家的史記有著區別,卻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畢竟司馬家的史記記載的漢朝也是比較真實的,但是有時候卻也是夾雜了一些個人的感情。
而蔡邕作為一個後來人,他對於漢朝的曆史的一些看法,自然也會不一樣。
這就相當於是一千個人看待曆史,會產生出幾千種看法一樣,蔡邕是從大局觀來看待。
僅僅是一篇,楚風已經看出來了不少東西。
蔡邕點點頭,對楚風說道:“這裏是我這些時日寫出來的,你算是為師的第二個讀者了,第一個是琰兒。
既然迴來了,家裏麵的事情就交給你了,這裏的書卷也交給你來整理。”
楚風深深地施了一禮,迴答道:“師父請放心,弟子定然不會讓師父失望,也會讓師父所寫史書,被人們所熟讀!”
蔡邕沒有再說話,休息了這麽長時間,是時候繼續開工了,時間對於他來說,乃是非常非常寶貴的。
揮揮手,直接示意楚風去做自己的事情。
退出了蔡邕的房間,楚風對身邊的一護衛說道:“你去把府上的管家都叫來,在廳堂集合,我有事情要交代。”
“諾!”
吩咐完了護衛之後,楚風才到前院花園。
他已經讓丫鬟去告知蔡琰,早早通風報信了,這會兒,蔡琰應該已經在前院花園了。
果然,楚風到了前院花園的時候,蔡琰已經站在那裏,看著已經出芽的梅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楚風看著站在微微涼風之中,看著還在發芽的梅樹發呆的蔡琰,也不知道為何,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吟詩了,一出口,便是這首梅花詩。
蔡琰聽到聲音,迴過神來,轉過身子,對著楚風微微施了一禮,楚風也迴了一禮。
“師姐,師弟可否請你點評一下?”
楚風迴禮之後,上前一步,看著蔡琰,微笑著說道。
蔡琰卻是轉過身,繼續看著梅樹,開口說道:“應情應景之作,也是經典之作,師弟的文采更好了。”
王大家最經典的詩歌之一,自然是無話可說。
此詩也是非常勵誌的詩歌,寫的不僅僅是梅花,也是寫詩者自己的心聲。
而蔡琰說應情應景,說的其實也是楚風,因為楚風在巡查那段時日,也給蔡琰寫過書信。
蔡琰自然也就知道了楚風所做的那些事情,更知道了外麵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貪官汙吏的確可恨,而楚風所做的事情,也讓蔡琰稱讚,隻不過她不想表達出來。
“師姐的文采也很高啊,當初對對子的時候,師弟我可是輸了很多次。”
說起對對聯,蔡琰就想到了當初在長安那段時光,那是她自從被衛家趕出來之後,最歡樂的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有人親手把那段時光毀了,有些事情,再也迴不到從前了。
“說起對聯,不知道師姐最近可有好對聯,師弟心中倒是有一些墨水了,想要再一次對上一對。”
沒辦法,遇到一個高冷的師姐,楚風隻能強行展開話題了。
過了一段時間,蔡琰可能覺得出來時間長了,就想著要迴去了,直接起身告別了楚風。
楚風也沒有攔著,因為他還有事情要做。
蔡府的管家和下人,一部分是從曹操那裏分配的,一部分是招來的。
這府上蔡邕這個家主一心隻想著寫漢史,而蔡琰也是在後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要不是有著曹操和楚風這兩層關係,估計早就沒有人管他們的死活了。
從楚風進入蔡府之後,就感覺到了蔡府上下和以前有一些不一樣了。
看來時間長了,有一些人也就有了異心。
楚風覺得有必要讓所有管家都集合起來,然後來一次會議,他要給蔡邕和蔡琰製造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環境,才不會打擾到他們兩個人的清修。
(本章完)
心中很是歡喜,也有一些欣慰,但是臉上的表情卻是無歡無喜,沉著聲說道:“迴來了啊,迴來了也好,起來吧,我已經寫完了漢史的上篇。
你曾經讀過那麽多書籍,本身的文采也是絕世無雙,你看看為師寫的漢史上篇,這人的歲數越來越大了,心力也不如從前了啊,不知道寫的如何。”
楚風聽到蔡邕的話,有一些感動,立即上前,接過蔡邕手中的竹簡,在他身邊的案幾之上,還堆著一大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蔡邕竟然寫出了那麽多,可想而知,耗費了他多少的精力了。
自從有了董卓那件事情,然後見識到了外麵的百姓的疾苦,蔡邕的心思也就隻剩下寫出漢史這一個追求了。
人活著總要有一個目標,才會有動力和活下去的源泉,而漢史就是蔡邕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了。
就算是他的女兒,都已經放在了一邊,因為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死了,也會有人照顧蔡琰,而那個人,就是楚風。
自己的弟子,就算是在不了解,也多少看出來一些。
經過這麽長的時間相處,就算是不知道楚風到底要做什麽,又有如何才智,最起碼也知道這小子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
這也讓蔡邕沒有了後顧之憂,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漢史上麵,因此把自己剩下的生命都透支了。
楚風看的很仔細,蔡邕已經用上了標點符號,這也是從楚風那裏學到的。
當初楚風默寫那些書籍的時候,就自己給那些書籍斷句標上了標點符號。
這些標點符號不多,什麽句號、逗號、問好、感歎號、分號,都是最基本的標點符號了。
而蔡邕見到之後,也是大為驚奇,經過了楚風的解釋,他覺得這個發明,算是曆史上對於文學的貢獻最大的發明了。
所以蔡邕學習的很認真,而自己寫漢史的時候,也用上了這種標點符號。
他希望後世的人不會曲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會因為斷句而有了幾層意思,他隻希望後世之人看到一種意思,那就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瞄著認真看著自己的書籍的楚風,蔡邕為不可查地笑了,然後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
如今已經六十高齡的他,眼神越來越不好使了,胃口也不怎麽好了,身體是每況日下。
但是為了能夠寫出漢史,寫出經典著作,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句號,他在所不惜,一直堅持。
竹簡的內容很少,楚風卻花了十幾分鍾,看了幾遍,最終還給了蔡邕。
“如何?”
楚風真誠地迴答道:“實事求是,有理有據,當為經典之作!”
這不是誇讚,當然,也算是誇讚,蔡邕寫出來的漢史,的確當得起這種誇讚。
在長安蔡府,看了那麽多的書籍,後來還默寫出來了,楚風的知識麵自然開闊了很多。
而蔡邕寫出來的漢史,和司馬家的史記有著區別,卻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畢竟司馬家的史記記載的漢朝也是比較真實的,但是有時候卻也是夾雜了一些個人的感情。
而蔡邕作為一個後來人,他對於漢朝的曆史的一些看法,自然也會不一樣。
這就相當於是一千個人看待曆史,會產生出幾千種看法一樣,蔡邕是從大局觀來看待。
僅僅是一篇,楚風已經看出來了不少東西。
蔡邕點點頭,對楚風說道:“這裏是我這些時日寫出來的,你算是為師的第二個讀者了,第一個是琰兒。
既然迴來了,家裏麵的事情就交給你了,這裏的書卷也交給你來整理。”
楚風深深地施了一禮,迴答道:“師父請放心,弟子定然不會讓師父失望,也會讓師父所寫史書,被人們所熟讀!”
蔡邕沒有再說話,休息了這麽長時間,是時候繼續開工了,時間對於他來說,乃是非常非常寶貴的。
揮揮手,直接示意楚風去做自己的事情。
退出了蔡邕的房間,楚風對身邊的一護衛說道:“你去把府上的管家都叫來,在廳堂集合,我有事情要交代。”
“諾!”
吩咐完了護衛之後,楚風才到前院花園。
他已經讓丫鬟去告知蔡琰,早早通風報信了,這會兒,蔡琰應該已經在前院花園了。
果然,楚風到了前院花園的時候,蔡琰已經站在那裏,看著已經出芽的梅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楚風看著站在微微涼風之中,看著還在發芽的梅樹發呆的蔡琰,也不知道為何,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吟詩了,一出口,便是這首梅花詩。
蔡琰聽到聲音,迴過神來,轉過身子,對著楚風微微施了一禮,楚風也迴了一禮。
“師姐,師弟可否請你點評一下?”
楚風迴禮之後,上前一步,看著蔡琰,微笑著說道。
蔡琰卻是轉過身,繼續看著梅樹,開口說道:“應情應景之作,也是經典之作,師弟的文采更好了。”
王大家最經典的詩歌之一,自然是無話可說。
此詩也是非常勵誌的詩歌,寫的不僅僅是梅花,也是寫詩者自己的心聲。
而蔡琰說應情應景,說的其實也是楚風,因為楚風在巡查那段時日,也給蔡琰寫過書信。
蔡琰自然也就知道了楚風所做的那些事情,更知道了外麵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貪官汙吏的確可恨,而楚風所做的事情,也讓蔡琰稱讚,隻不過她不想表達出來。
“師姐的文采也很高啊,當初對對子的時候,師弟我可是輸了很多次。”
說起對對聯,蔡琰就想到了當初在長安那段時光,那是她自從被衛家趕出來之後,最歡樂的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有人親手把那段時光毀了,有些事情,再也迴不到從前了。
“說起對聯,不知道師姐最近可有好對聯,師弟心中倒是有一些墨水了,想要再一次對上一對。”
沒辦法,遇到一個高冷的師姐,楚風隻能強行展開話題了。
過了一段時間,蔡琰可能覺得出來時間長了,就想著要迴去了,直接起身告別了楚風。
楚風也沒有攔著,因為他還有事情要做。
蔡府的管家和下人,一部分是從曹操那裏分配的,一部分是招來的。
這府上蔡邕這個家主一心隻想著寫漢史,而蔡琰也是在後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要不是有著曹操和楚風這兩層關係,估計早就沒有人管他們的死活了。
從楚風進入蔡府之後,就感覺到了蔡府上下和以前有一些不一樣了。
看來時間長了,有一些人也就有了異心。
楚風覺得有必要讓所有管家都集合起來,然後來一次會議,他要給蔡邕和蔡琰製造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環境,才不會打擾到他們兩個人的清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