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眾人隻見賀子銘拉住領頭的官差走到一旁,低聲說了一番,又拿出了一塊不知道是什麽的東西給史八代看了看。等到二人再走迴來的時候,史八代的臉色已是青白一片,冷汗淋淋,對於何璧珺更是連看都不敢再看一眼。
賀子銘雖然隻是告訴了他自己的身份,但是能讓禦前侍衛統領隨身保護的人,身份肯定不是一般人,至於到底是誰,史八代是想也不敢想了。
何璧珺從史八代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上,立時便猜到了其中的玄機,見史八代不敢看自己,當下故意上前一步,說道:“史大人,你還要不要請我喝酒啊?”
史八代頭都不敢抬,哆哆嗦嗦地說道:“不敢不敢,還請小姐原諒小人有眼無珠。”
何璧珺臉色一冷,張口罵道:“狗奴才,你還知道你有眼無珠啊?我看你真是瞎了狗眼……”
“好了!”李觀棋擔心何璧珺激動之下,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便及時製止道,“不知者不怪罪,你又何必和他一般見識。”
又扭頭衝史八代說道:“還不走?”
“謝謝公子,謝謝公子!”史八代如釋重負,轉招唿其餘的官差便要離開。
史八代不開眼,他手下的人也跟著一個毛病,其中一個還沒看出問題來,兀自問道:“老大?這人還抓不抓?”
“抓你個頭!還不快走!”史八代照著那名官差屁股便踢了一腳,急急著離開了。
等到史八代一夥兒官差都走了,圍觀的眾人對李觀棋的目光便也變的不同了,少了幾分親密,卻多了幾重敬畏。
趙正的眼睛中也閃過了一絲光芒,雖然他還不清楚李觀棋的具體身份,但是起碼李觀棋也算是幫他解了眼前之圍,所以踏前一步,抱拳笑道:“多謝白兄替在下解圍,白兄若不嫌棄,一同上樓喝上幾杯如何?”
李觀棋心道,若不是史八代太過囂張,我根本就沒打算幫你。但是這話是肯定不能說出來的了。於是笑著搖了搖手,說道:“趙兄相邀,本不敢辭,但在下帶著家眷,這青樓還是不上為妙,嗬嗬!”
“確是不妙,是在下孟浪了。嫂夫人莫怪!”趙正也醒悟過來,連忙衝何璧珺作揖道歉,完了又說道:“既然今日不方便,我們來日再共同一醉。”
“那就後天吧,地點由趙兄你來選。”李觀棋生怕趙正說的是客氣話,今日一別,來日不知什麽時候再能相見,便趕緊將日子定了下來。
趙正點點頭,說道:“看來白兄也是爽快人,那我們就後天酉時在太白居不見不散。”
“不見不散。”李觀棋重複了一句。
告別了趙正,何璧珺早已忍耐不住,氣唿唿地責問道:“為什麽那麽容易地就把剛才那些無法無天的家夥放走了啊?怎麽不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教訓?”李觀棋悠哉哉地問道,“依著你的意思,打算怎麽教訓他們啊?”
“依著我,怎麽也要把他們打的滿地找牙,然後再把他們都抓進大牢裏去。”何璧珺恨恨地說道。
“那我們和他們又有什麽區別?”李觀棋輕輕一笑,說道:“憑著你我的身份,便是將他們當場殺了,也沒人能說個不字。但是如果想讓大乾朝長治久安,那麽就必須依法治國,而不是人治。如果因為你我身份的特殊,就可以選擇性地執行法律,那麽整個國家遲早會吏治敗壞,最終盡失民心而亡。”
何璧珺吐了吐舌頭,說道:“你又在這兒哄我。什麽法治、人治,我不懂,也不想懂。不和你說了。”
賀子銘在旁說道:“公子,剛才那幾名官差,確實過分,屬下也覺得這麽放他們走了,忒便宜他們了。”
李觀棋淡淡說道:“雖說官差向來喜歡狐假虎威,但這裏畢竟是京城,王公貴族遍地皆是,剛才的幾名官差,品級最高的也不過才九品,他們為什麽敢如此放肆,難道就不怕得罪了權貴而出事嗎?”
“公子是說他們知道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賀子銘也醒悟過來。
李觀棋點點頭說道:“趙正是外鄉人,我們也是從不在人前露麵的,所以他們才敢如此肆意妄為。”
賀子銘皺眉道:“就算我們不是權貴,他們剛才的所作所為也實在是太過放肆了。”
李觀棋冷笑一聲,說道:“是太過放肆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九品巡檢為什麽敢如此放肆?”
“他身後還有人。”賀子銘反應很快。
“對。他們幾個不過是小蝦米,他們身後的才是大魚。”李觀棋冷冷地說道,“名字他已經自己告訴我們了。後麵的事情就看你的了。”
“屬下明白!”
李觀棋一行繼續沿著街道,信步閑逛,走走停停,倒也輕鬆寫意。特別是何璧珺,不時地在店鋪之間轉來轉去,她是練過武的人,不覺得累,可跟在她後麵的月兒就累的嬌喘籲籲了。
沒等一會兒,何璧珺已是左手一條烤肉串,右手一串冰糖胡蘆,一張小嘴巴更是給食物塞得滿滿。李觀棋看的是連連搖頭,她這個樣子哪裏有國母皇後的樣子啊?不過想來也怪不得何璧珺,在皇宮沒什麽機會嚐到這些民間小吃,難得出宮一次,讓她放縱放縱也是好的。
男人逛街的能耐是永遠也趕不上女人的,何璧珺是越逛越開心,而李觀棋卻漸漸地感覺有點兒力不從心了,所以當走到一家高雅潔淨的茶樓下時,李觀棋便推說口渴,直接停下不走了。
茶樓共分兩層,一樓是大廳,二樓是雅間,雖沒有太過奢華的裝飾,卻更顯得淡雅寧靜,也正是文人墨客喜好的環境。李觀棋前世便算是知識分子,對於文人的習性還是很清楚的,雖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讀書人特別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一般都是無需為生計而勞累奔波的,所以便特別地喜歡談論國家大事和社會時局。所以茶樓是聽取民間議論的最好的地方。
既然出來了,李觀棋又怎麽會放過這麽一個親自了解民間輿論的良機呢?他可是知道官員們的奏折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很難從上麵了解到真實的現狀。
而且,這樓是茶樓,不是青樓,是可以上的。
賀子銘雖然隻是告訴了他自己的身份,但是能讓禦前侍衛統領隨身保護的人,身份肯定不是一般人,至於到底是誰,史八代是想也不敢想了。
何璧珺從史八代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上,立時便猜到了其中的玄機,見史八代不敢看自己,當下故意上前一步,說道:“史大人,你還要不要請我喝酒啊?”
史八代頭都不敢抬,哆哆嗦嗦地說道:“不敢不敢,還請小姐原諒小人有眼無珠。”
何璧珺臉色一冷,張口罵道:“狗奴才,你還知道你有眼無珠啊?我看你真是瞎了狗眼……”
“好了!”李觀棋擔心何璧珺激動之下,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便及時製止道,“不知者不怪罪,你又何必和他一般見識。”
又扭頭衝史八代說道:“還不走?”
“謝謝公子,謝謝公子!”史八代如釋重負,轉招唿其餘的官差便要離開。
史八代不開眼,他手下的人也跟著一個毛病,其中一個還沒看出問題來,兀自問道:“老大?這人還抓不抓?”
“抓你個頭!還不快走!”史八代照著那名官差屁股便踢了一腳,急急著離開了。
等到史八代一夥兒官差都走了,圍觀的眾人對李觀棋的目光便也變的不同了,少了幾分親密,卻多了幾重敬畏。
趙正的眼睛中也閃過了一絲光芒,雖然他還不清楚李觀棋的具體身份,但是起碼李觀棋也算是幫他解了眼前之圍,所以踏前一步,抱拳笑道:“多謝白兄替在下解圍,白兄若不嫌棄,一同上樓喝上幾杯如何?”
李觀棋心道,若不是史八代太過囂張,我根本就沒打算幫你。但是這話是肯定不能說出來的了。於是笑著搖了搖手,說道:“趙兄相邀,本不敢辭,但在下帶著家眷,這青樓還是不上為妙,嗬嗬!”
“確是不妙,是在下孟浪了。嫂夫人莫怪!”趙正也醒悟過來,連忙衝何璧珺作揖道歉,完了又說道:“既然今日不方便,我們來日再共同一醉。”
“那就後天吧,地點由趙兄你來選。”李觀棋生怕趙正說的是客氣話,今日一別,來日不知什麽時候再能相見,便趕緊將日子定了下來。
趙正點點頭,說道:“看來白兄也是爽快人,那我們就後天酉時在太白居不見不散。”
“不見不散。”李觀棋重複了一句。
告別了趙正,何璧珺早已忍耐不住,氣唿唿地責問道:“為什麽那麽容易地就把剛才那些無法無天的家夥放走了啊?怎麽不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教訓?”李觀棋悠哉哉地問道,“依著你的意思,打算怎麽教訓他們啊?”
“依著我,怎麽也要把他們打的滿地找牙,然後再把他們都抓進大牢裏去。”何璧珺恨恨地說道。
“那我們和他們又有什麽區別?”李觀棋輕輕一笑,說道:“憑著你我的身份,便是將他們當場殺了,也沒人能說個不字。但是如果想讓大乾朝長治久安,那麽就必須依法治國,而不是人治。如果因為你我身份的特殊,就可以選擇性地執行法律,那麽整個國家遲早會吏治敗壞,最終盡失民心而亡。”
何璧珺吐了吐舌頭,說道:“你又在這兒哄我。什麽法治、人治,我不懂,也不想懂。不和你說了。”
賀子銘在旁說道:“公子,剛才那幾名官差,確實過分,屬下也覺得這麽放他們走了,忒便宜他們了。”
李觀棋淡淡說道:“雖說官差向來喜歡狐假虎威,但這裏畢竟是京城,王公貴族遍地皆是,剛才的幾名官差,品級最高的也不過才九品,他們為什麽敢如此放肆,難道就不怕得罪了權貴而出事嗎?”
“公子是說他們知道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賀子銘也醒悟過來。
李觀棋點點頭說道:“趙正是外鄉人,我們也是從不在人前露麵的,所以他們才敢如此肆意妄為。”
賀子銘皺眉道:“就算我們不是權貴,他們剛才的所作所為也實在是太過放肆了。”
李觀棋冷笑一聲,說道:“是太過放肆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九品巡檢為什麽敢如此放肆?”
“他身後還有人。”賀子銘反應很快。
“對。他們幾個不過是小蝦米,他們身後的才是大魚。”李觀棋冷冷地說道,“名字他已經自己告訴我們了。後麵的事情就看你的了。”
“屬下明白!”
李觀棋一行繼續沿著街道,信步閑逛,走走停停,倒也輕鬆寫意。特別是何璧珺,不時地在店鋪之間轉來轉去,她是練過武的人,不覺得累,可跟在她後麵的月兒就累的嬌喘籲籲了。
沒等一會兒,何璧珺已是左手一條烤肉串,右手一串冰糖胡蘆,一張小嘴巴更是給食物塞得滿滿。李觀棋看的是連連搖頭,她這個樣子哪裏有國母皇後的樣子啊?不過想來也怪不得何璧珺,在皇宮沒什麽機會嚐到這些民間小吃,難得出宮一次,讓她放縱放縱也是好的。
男人逛街的能耐是永遠也趕不上女人的,何璧珺是越逛越開心,而李觀棋卻漸漸地感覺有點兒力不從心了,所以當走到一家高雅潔淨的茶樓下時,李觀棋便推說口渴,直接停下不走了。
茶樓共分兩層,一樓是大廳,二樓是雅間,雖沒有太過奢華的裝飾,卻更顯得淡雅寧靜,也正是文人墨客喜好的環境。李觀棋前世便算是知識分子,對於文人的習性還是很清楚的,雖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讀書人特別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一般都是無需為生計而勞累奔波的,所以便特別地喜歡談論國家大事和社會時局。所以茶樓是聽取民間議論的最好的地方。
既然出來了,李觀棋又怎麽會放過這麽一個親自了解民間輿論的良機呢?他可是知道官員們的奏折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很難從上麵了解到真實的現狀。
而且,這樓是茶樓,不是青樓,是可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