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中不愧是個能臣,李觀棋話音剛落,他便立刻迴答道:“我朝有禁軍一百六十萬人,廂軍二百五十萬人,合計共有四百萬之眾。”
“四百萬?”李觀棋眼睛瞪的跟牛眼似的,“全國人口又有多少?朕聽你剛才說嶺南全道才不過三百萬人口。”
“我朝共十二個道,在冊人口三千四百一十二萬餘人。”秦敏中迴道。
李觀棋真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好嘛!平均算下來,八個人裏麵就有一個當兵的?八個人裏麵能有幾個勞動力啊?朝廷養這麽多兵幹嘛啊?”
麵對李觀棋的問題,秦敏中這次選擇了沉默。李觀棋也隨即醒悟,這個問題不是做臣子的能迴答的,因為如果真要追究責任,那責任也肯定在曆代的先皇身上。
作為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李觀棋很明白,以農立國、重農輕商的國家,上至君主,下至大臣,都有這個缺點,瞧不起商人,而瞧不起商人的結果,那就是對錢沒有概念,有錢了隻知道花,而不知道節製,於是各級官員是越來越多,軍隊也是越養越龐大。
一想到每年要有四五百萬張嘴等著別人養,李觀棋就不由地一陣頭疼。錢啊……一切都是錢作怪。好在眼前這個秦敏中在財政方麵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現在可一定要抓住了,不過看看秦敏中這身子骨也不知道還能工作多久。
頓了頓,李觀棋關心地問:“你今年多大了?”
秦敏中沒想到李觀棋會突然把話題轉到這上來,微笑著說道:“臣今年犬馬齒四十又七了。”
“哦,那還是很年輕的嘛。多注意點兒身體,準備再給朕出二十年的力氣。”李觀棋勉慰道。
這是很明白的話了,秦敏中當然聽的出來李觀棋話語中暗含的意思,忙跪倒在地,叩頭道:“皇上既有中興我大乾之意,臣雖駑鈍,也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能有這樣的臣子宣誓效忠,李觀棋不由地心情大好,說道:“起來吧。這樣,你的兒子,對了,你有兒子嗎?”
秦敏中以為李觀棋要趁機封賞自己的兒子,忙謙虛地說道:“臣有二子,然皆頑劣蠢笨之輩,不值皇上掛念。”
李觀棋知道秦敏中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莞爾一笑,說道:“還孝順吧?”
“孝順。”這個問題秦敏中隻好老老實實地迴道。
李觀棋笑道:“孝順就好。你的兒子就不要出來為官了,專門在家伺候你,記住,這是皇差,把你伺候好了就是最大的功勞。恩,當然了,工資是肯定要給他們開的,就按五品官來好了,這錢朕自己掏腰包。”
李觀棋的話,秦敏中雖然不能全部明白,但是整體意思是理解的,頓時感動的不行,老淚汩汩地流了下來,“臣何德何能竟讓皇上如此記掛?臣定當為大乾,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秦敏中既已認為李觀棋將成為一代英主,便覺得是時候向皇帝推薦陸雲海了,便奏道:“陸雲海乃輔相之才,臣曾與他一同議論過朝政,其胸中所學實乃當今天下之奇才,皇上如想中興我朝,此人不能不用。”
李觀棋微微搖頭道:“朕已見過陸雲海了,他現在還沒有當宰相的能耐,朕已下旨調他去嶺南任知縣了。”
秦敏中急道:“皇上,陸雲海文學、經術皆冠絕古今,棄而不用,實為我大乾朝一大損失啊。”
李觀棋平靜說道:“陸雲海可能確實有學問,但他脾氣太臭,比朕都臭,而且還是一頭強驢,根本隻懂得變通,如果朕現在就用他,隻能是給自己添亂。”
秦敏中還欲申辯,李觀棋揮手製止道:“好了。這事兒過去了,別再提了。”
秦敏中隻好遵旨,又道:“臣怕以陸雲海的性格,會就此致仕。”
李觀棋冷笑道:“朕認為他現在能做好的就是一個知縣,如果他為了這就鬧脾氣,那麽說明他連治理一個縣的能力都沒有,走了更好。好了,不說他了,朕還想聽聽你關於錢糧方麵的意見呢。”
當下君臣二人又談論了許久,直到了晚膳時分,李觀棋才放秦敏中離去。
第二天,旨意下到戶部,調陸雲海為嶺南道鶴慶縣知縣,按照秦敏中的推測,以為陸雲海斷然不會答應去嶺南的,不料他卻老實不客氣,接到旨意,絲毫沒有推辭,便答應去走馬上任。
按照朝廷製度,京官外放,無論品秩大小皆可入宮麵聖,謂之“朝辭進對”。陸雲海也照例進了宮,有了第二次跟李觀棋麵對麵的機會。
李觀棋其實也是非常想用陸雲海的,但他知道變法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以陸雲海的那種驢脾氣,再好的新法也會被整成禍國殃民的製度,所以他要先磨磨陸雲海的性子。
如果陸雲海不去嶺南赴任,他寧可放棄這個改革家,也不會貿然進行變法。現在見陸雲海奉旨,李觀棋便覺得還是有必要給陸雲海一點兒鼓勵的。
“朕讓你去嶺南,你有什麽想法?”李觀棋單刀直入地問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既已出仕,便當為大乾出力,為皇上分憂。皇上雖認為臣不堪重任,但臣不能不忠。此去嶺南,不敢有怨言。”陸雲海梗著脖子說道。
李觀棋點點頭說道:“雖然聽起來還有點兒情緒。但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朕也已經感到滿意了。朕沒有過多的話囑咐你,隻是要告訴你,知縣雖然是小官,但是也是俗稱的父母官,在這個縣裏權力就有如宰相。你不是認為你的新法可以富國強兵嗎?那你就在鶴慶縣試行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和方田法四項新法。朕給你三年的時間,看看你的新法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陸雲海是極聰明的人,當然聽的出來皇帝的意思,忙叩頭喜道:“臣謝皇上隆恩,此去嶺南定不負皇上重托。但臣仍有一事不明,請皇上明示。”
“說吧。”李觀棋幹脆地答道。
“四百萬?”李觀棋眼睛瞪的跟牛眼似的,“全國人口又有多少?朕聽你剛才說嶺南全道才不過三百萬人口。”
“我朝共十二個道,在冊人口三千四百一十二萬餘人。”秦敏中迴道。
李觀棋真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好嘛!平均算下來,八個人裏麵就有一個當兵的?八個人裏麵能有幾個勞動力啊?朝廷養這麽多兵幹嘛啊?”
麵對李觀棋的問題,秦敏中這次選擇了沉默。李觀棋也隨即醒悟,這個問題不是做臣子的能迴答的,因為如果真要追究責任,那責任也肯定在曆代的先皇身上。
作為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李觀棋很明白,以農立國、重農輕商的國家,上至君主,下至大臣,都有這個缺點,瞧不起商人,而瞧不起商人的結果,那就是對錢沒有概念,有錢了隻知道花,而不知道節製,於是各級官員是越來越多,軍隊也是越養越龐大。
一想到每年要有四五百萬張嘴等著別人養,李觀棋就不由地一陣頭疼。錢啊……一切都是錢作怪。好在眼前這個秦敏中在財政方麵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現在可一定要抓住了,不過看看秦敏中這身子骨也不知道還能工作多久。
頓了頓,李觀棋關心地問:“你今年多大了?”
秦敏中沒想到李觀棋會突然把話題轉到這上來,微笑著說道:“臣今年犬馬齒四十又七了。”
“哦,那還是很年輕的嘛。多注意點兒身體,準備再給朕出二十年的力氣。”李觀棋勉慰道。
這是很明白的話了,秦敏中當然聽的出來李觀棋話語中暗含的意思,忙跪倒在地,叩頭道:“皇上既有中興我大乾之意,臣雖駑鈍,也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能有這樣的臣子宣誓效忠,李觀棋不由地心情大好,說道:“起來吧。這樣,你的兒子,對了,你有兒子嗎?”
秦敏中以為李觀棋要趁機封賞自己的兒子,忙謙虛地說道:“臣有二子,然皆頑劣蠢笨之輩,不值皇上掛念。”
李觀棋知道秦敏中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莞爾一笑,說道:“還孝順吧?”
“孝順。”這個問題秦敏中隻好老老實實地迴道。
李觀棋笑道:“孝順就好。你的兒子就不要出來為官了,專門在家伺候你,記住,這是皇差,把你伺候好了就是最大的功勞。恩,當然了,工資是肯定要給他們開的,就按五品官來好了,這錢朕自己掏腰包。”
李觀棋的話,秦敏中雖然不能全部明白,但是整體意思是理解的,頓時感動的不行,老淚汩汩地流了下來,“臣何德何能竟讓皇上如此記掛?臣定當為大乾,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秦敏中既已認為李觀棋將成為一代英主,便覺得是時候向皇帝推薦陸雲海了,便奏道:“陸雲海乃輔相之才,臣曾與他一同議論過朝政,其胸中所學實乃當今天下之奇才,皇上如想中興我朝,此人不能不用。”
李觀棋微微搖頭道:“朕已見過陸雲海了,他現在還沒有當宰相的能耐,朕已下旨調他去嶺南任知縣了。”
秦敏中急道:“皇上,陸雲海文學、經術皆冠絕古今,棄而不用,實為我大乾朝一大損失啊。”
李觀棋平靜說道:“陸雲海可能確實有學問,但他脾氣太臭,比朕都臭,而且還是一頭強驢,根本隻懂得變通,如果朕現在就用他,隻能是給自己添亂。”
秦敏中還欲申辯,李觀棋揮手製止道:“好了。這事兒過去了,別再提了。”
秦敏中隻好遵旨,又道:“臣怕以陸雲海的性格,會就此致仕。”
李觀棋冷笑道:“朕認為他現在能做好的就是一個知縣,如果他為了這就鬧脾氣,那麽說明他連治理一個縣的能力都沒有,走了更好。好了,不說他了,朕還想聽聽你關於錢糧方麵的意見呢。”
當下君臣二人又談論了許久,直到了晚膳時分,李觀棋才放秦敏中離去。
第二天,旨意下到戶部,調陸雲海為嶺南道鶴慶縣知縣,按照秦敏中的推測,以為陸雲海斷然不會答應去嶺南的,不料他卻老實不客氣,接到旨意,絲毫沒有推辭,便答應去走馬上任。
按照朝廷製度,京官外放,無論品秩大小皆可入宮麵聖,謂之“朝辭進對”。陸雲海也照例進了宮,有了第二次跟李觀棋麵對麵的機會。
李觀棋其實也是非常想用陸雲海的,但他知道變法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以陸雲海的那種驢脾氣,再好的新法也會被整成禍國殃民的製度,所以他要先磨磨陸雲海的性子。
如果陸雲海不去嶺南赴任,他寧可放棄這個改革家,也不會貿然進行變法。現在見陸雲海奉旨,李觀棋便覺得還是有必要給陸雲海一點兒鼓勵的。
“朕讓你去嶺南,你有什麽想法?”李觀棋單刀直入地問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既已出仕,便當為大乾出力,為皇上分憂。皇上雖認為臣不堪重任,但臣不能不忠。此去嶺南,不敢有怨言。”陸雲海梗著脖子說道。
李觀棋點點頭說道:“雖然聽起來還有點兒情緒。但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朕也已經感到滿意了。朕沒有過多的話囑咐你,隻是要告訴你,知縣雖然是小官,但是也是俗稱的父母官,在這個縣裏權力就有如宰相。你不是認為你的新法可以富國強兵嗎?那你就在鶴慶縣試行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和方田法四項新法。朕給你三年的時間,看看你的新法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陸雲海是極聰明的人,當然聽的出來皇帝的意思,忙叩頭喜道:“臣謝皇上隆恩,此去嶺南定不負皇上重托。但臣仍有一事不明,請皇上明示。”
“說吧。”李觀棋幹脆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