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比較靠前的一位大臣出班奏道:“啟奏皇上,契丹、高麗、迴鶻和吐穀渾遣使來賀我新皇登基,這是禮單,四國使者也在殿外等候。”
李觀棋認得他是和祖東來一起操辦先皇喪事的禮部尚書楊伯正,邊從月兒手中接過呈上來的禮單,邊笑笑說:“他們消息倒還都挺快的,朕看看。”
翻開禮單,發現也不過是各國特產,一時也看不甚明白,想想肯定還是要迴禮的,就隨手放在一邊,說道:“這事兒你估計經常幹,比朕拿手。朕就不外行指揮你內行了,你看著辦吧。朕就一句話,別打腫臉充胖子,做了賠本買賣就行。至於什麽使者嘛,朕今兒也沒什麽心思見他們,就不見了,改日吧。”
李觀棋的話雖然有些俗,但是事兒也都說明白了,楊伯正也就沒有多言,口稱遵旨退了下去。
隨後又有幾個個官員奏報了祥瑞之事,一個說某某地出現一條黃龍,然後又飛了,一個說某某地出現傘大的靈芝,無非都是頌聖的話語。
李觀棋真有種想笑的感覺,這些人難道都當自己是傻子不成?行,你們能吹不是,我倒看看你們怎麽圓謊。於是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啊,朕剛剛上台,就有這麽多的吉祥兆頭,朕很高興。既然黃龍飛走了,那就算了,那個靈芝立刻安排人送過來,朕也要看一看。”
幾個大臣麵麵相覷,牛皮吹大了,上哪兒弄那玩意兒去啊,隻好尷尬地迴道:“臣等也是風聞,並未親見。”
李觀棋臉色一冷,說道:“既然都他媽的是沒影兒的事,拿過來跟朕說是什麽意思啊?當朕好哄呢?”
幾個胡拍馬屁的大臣一見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趕緊跪下求饒。
李觀棋剛想再出言訓斥,祖東來已出班奏道:“啟奏聖上,天下興,河圖洛書出,祥瑞之事古已有之。各位大臣皆是聖人子弟,滿腹詩書,又豈會妄言祥瑞?”
祖東來這話一出,宣政殿上一多半的臣子立刻出聲附和。
李觀棋見狀,不由倒吸一口冷氣,看來自己還是有點兒低估了祖東來的勢力啊,瞧這架勢,當場來個逼宮都是有可能的。
當下,李觀棋隻好口氣略緩說道:“朕也並不打算就此治你們幾個的罪,但是你們打今天起都記住,朕不是那麽好哄的。”這話雖說的敞亮,但是多少還是有點兒無奈的意味在裏麵。
“皇上聖明。”祖東來麵無表情地說道。
“皇上聖明。”百官齊聲跟著頌道。
“好了,好了。還有什麽事情要奏的沒有?”李觀棋的口氣裏麵已經難掩厭煩的語氣。
太尉何柱國又出班奏道:“啟奏皇上,邊關發來加急軍報,西突厥大軍日日夜夜輪番攻城,玉門關守軍雖有高牆深壘,但也傷亡慘重,死傷殆盡,請求火速增兵調糧。”
“我靠,不但有內憂,還有外患啊?這狗屁穿越,也太不人道了。”李觀棋心中不由地暗罵了一句。但是罵歸罵,該處理的事情還得處理啊。不過李觀棋並沒有馬上下達指令,因為他知道曆史上很多的大敗仗都是因為不懂打仗的皇帝瞎指揮造成的,而且這時候的交通很不發達,情報傳遞最快也得好幾天,前方軍情瞬息萬變,在後方指揮就是正確的指令到了前方也變成錯誤的了。
而且對這打仗,說實話他還真不敢說自己懂,雖然也曾經在論壇上跟別人紙上談兵過,但那終歸是紙上談兵啊。所以李觀棋還是打算虛心地請教一下,問道:“你什麽意見啊?”
何柱國豪爽地說道:“臣是個粗人,沒什麽大的見識,臣就知道天朝版圖寸土不失,誰搗蛋就打誰。”
看來這何柱國骨子裏還是有股血性的,李觀棋滿意地點點頭說道:“那依著太尉,這仗下麵應該怎麽打啊?”
何柱國不假思索地說道:“調京營十萬組成中路軍,關內道和劍南道各出三萬為東西兩翼,加上隴右道本身的駐軍,合起來就有二十五萬之眾,三麵鉗形夾擊,西突厥軍力號稱才不過十萬,一戰可定。”
李觀棋現在對乾王朝的地理版圖還不是很了解,何柱國說的一時也不是很明白,所以便略微沉吟了一下。這一沉吟,底下早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以為太尉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取。”
李觀棋一愣,問道:“你誰啊?”
那大臣迴道:“臣乃戶部尚書秦敏中。”
“你說說為什麽此舉萬萬不可?”李觀棋來了興趣,戶部尚書不是財政部長嗎?怎麽還懂打仗?
“如太尉所言那般四麵大舉進攻,軍需調配萬萬應酬不來。民諺沒有米山麵山蓋不起房,國諺沒有金山銀山打不起仗!
二十五大軍,後方運糧的役夫就要小二十萬人,再加上運糧道上的其他人員,加起來得有六十萬人,每人每天按十二兩口糧計算,光米麵每天就要消耗掉六千石,從關內和河東調糧運到前線就要合每石三兩銀子,如果從淮南和江南調糧還要再翻一番。
這樣算下來,每天至少需要一萬八千兩銀子,一個月就要五十四萬兩,這還不包括運糧役夫的工錢,如果統算下來,每個月少說都要上百萬兩銀子。
國庫現存銀不足兩百萬兩,還要賑災,還要修陵,總歸一句話,皇上,臣出不起這個錢
。”秦敏中說的是唾沫橫飛,說到後來可能真是火氣上來了,口氣都顯得很硬。
李觀棋被秦敏中說的一頭漿糊,但是精神頭一下子就上來了,這個秦敏中自己之前在看百官履曆的時候並沒太在意,但看他這一番奏對,起碼是個能吏啊,這個人得重點關注。想了一下,開口問道:“那依著你的意思,這一仗該怎麽打啊?”
秦敏中脖子一挺,說道:“臣管著戶部,隻對錢糧負責,對行軍打仗是一竅不通,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太尉的方法卻是萬萬行不通的。”
李觀棋鼻子差點兒沒氣歪,好嘛,合著你是隻管否決別人的方案。說了一大堆,您老人家也不懂這仗怎麽打啊?你不懂,我不懂,太尉好像也不懂,那誰懂啊?
李觀棋認得他是和祖東來一起操辦先皇喪事的禮部尚書楊伯正,邊從月兒手中接過呈上來的禮單,邊笑笑說:“他們消息倒還都挺快的,朕看看。”
翻開禮單,發現也不過是各國特產,一時也看不甚明白,想想肯定還是要迴禮的,就隨手放在一邊,說道:“這事兒你估計經常幹,比朕拿手。朕就不外行指揮你內行了,你看著辦吧。朕就一句話,別打腫臉充胖子,做了賠本買賣就行。至於什麽使者嘛,朕今兒也沒什麽心思見他們,就不見了,改日吧。”
李觀棋的話雖然有些俗,但是事兒也都說明白了,楊伯正也就沒有多言,口稱遵旨退了下去。
隨後又有幾個個官員奏報了祥瑞之事,一個說某某地出現一條黃龍,然後又飛了,一個說某某地出現傘大的靈芝,無非都是頌聖的話語。
李觀棋真有種想笑的感覺,這些人難道都當自己是傻子不成?行,你們能吹不是,我倒看看你們怎麽圓謊。於是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啊,朕剛剛上台,就有這麽多的吉祥兆頭,朕很高興。既然黃龍飛走了,那就算了,那個靈芝立刻安排人送過來,朕也要看一看。”
幾個大臣麵麵相覷,牛皮吹大了,上哪兒弄那玩意兒去啊,隻好尷尬地迴道:“臣等也是風聞,並未親見。”
李觀棋臉色一冷,說道:“既然都他媽的是沒影兒的事,拿過來跟朕說是什麽意思啊?當朕好哄呢?”
幾個胡拍馬屁的大臣一見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趕緊跪下求饒。
李觀棋剛想再出言訓斥,祖東來已出班奏道:“啟奏聖上,天下興,河圖洛書出,祥瑞之事古已有之。各位大臣皆是聖人子弟,滿腹詩書,又豈會妄言祥瑞?”
祖東來這話一出,宣政殿上一多半的臣子立刻出聲附和。
李觀棋見狀,不由倒吸一口冷氣,看來自己還是有點兒低估了祖東來的勢力啊,瞧這架勢,當場來個逼宮都是有可能的。
當下,李觀棋隻好口氣略緩說道:“朕也並不打算就此治你們幾個的罪,但是你們打今天起都記住,朕不是那麽好哄的。”這話雖說的敞亮,但是多少還是有點兒無奈的意味在裏麵。
“皇上聖明。”祖東來麵無表情地說道。
“皇上聖明。”百官齊聲跟著頌道。
“好了,好了。還有什麽事情要奏的沒有?”李觀棋的口氣裏麵已經難掩厭煩的語氣。
太尉何柱國又出班奏道:“啟奏皇上,邊關發來加急軍報,西突厥大軍日日夜夜輪番攻城,玉門關守軍雖有高牆深壘,但也傷亡慘重,死傷殆盡,請求火速增兵調糧。”
“我靠,不但有內憂,還有外患啊?這狗屁穿越,也太不人道了。”李觀棋心中不由地暗罵了一句。但是罵歸罵,該處理的事情還得處理啊。不過李觀棋並沒有馬上下達指令,因為他知道曆史上很多的大敗仗都是因為不懂打仗的皇帝瞎指揮造成的,而且這時候的交通很不發達,情報傳遞最快也得好幾天,前方軍情瞬息萬變,在後方指揮就是正確的指令到了前方也變成錯誤的了。
而且對這打仗,說實話他還真不敢說自己懂,雖然也曾經在論壇上跟別人紙上談兵過,但那終歸是紙上談兵啊。所以李觀棋還是打算虛心地請教一下,問道:“你什麽意見啊?”
何柱國豪爽地說道:“臣是個粗人,沒什麽大的見識,臣就知道天朝版圖寸土不失,誰搗蛋就打誰。”
看來這何柱國骨子裏還是有股血性的,李觀棋滿意地點點頭說道:“那依著太尉,這仗下麵應該怎麽打啊?”
何柱國不假思索地說道:“調京營十萬組成中路軍,關內道和劍南道各出三萬為東西兩翼,加上隴右道本身的駐軍,合起來就有二十五萬之眾,三麵鉗形夾擊,西突厥軍力號稱才不過十萬,一戰可定。”
李觀棋現在對乾王朝的地理版圖還不是很了解,何柱國說的一時也不是很明白,所以便略微沉吟了一下。這一沉吟,底下早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以為太尉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取。”
李觀棋一愣,問道:“你誰啊?”
那大臣迴道:“臣乃戶部尚書秦敏中。”
“你說說為什麽此舉萬萬不可?”李觀棋來了興趣,戶部尚書不是財政部長嗎?怎麽還懂打仗?
“如太尉所言那般四麵大舉進攻,軍需調配萬萬應酬不來。民諺沒有米山麵山蓋不起房,國諺沒有金山銀山打不起仗!
二十五大軍,後方運糧的役夫就要小二十萬人,再加上運糧道上的其他人員,加起來得有六十萬人,每人每天按十二兩口糧計算,光米麵每天就要消耗掉六千石,從關內和河東調糧運到前線就要合每石三兩銀子,如果從淮南和江南調糧還要再翻一番。
這樣算下來,每天至少需要一萬八千兩銀子,一個月就要五十四萬兩,這還不包括運糧役夫的工錢,如果統算下來,每個月少說都要上百萬兩銀子。
國庫現存銀不足兩百萬兩,還要賑災,還要修陵,總歸一句話,皇上,臣出不起這個錢
。”秦敏中說的是唾沫橫飛,說到後來可能真是火氣上來了,口氣都顯得很硬。
李觀棋被秦敏中說的一頭漿糊,但是精神頭一下子就上來了,這個秦敏中自己之前在看百官履曆的時候並沒太在意,但看他這一番奏對,起碼是個能吏啊,這個人得重點關注。想了一下,開口問道:“那依著你的意思,這一仗該怎麽打啊?”
秦敏中脖子一挺,說道:“臣管著戶部,隻對錢糧負責,對行軍打仗是一竅不通,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太尉的方法卻是萬萬行不通的。”
李觀棋鼻子差點兒沒氣歪,好嘛,合著你是隻管否決別人的方案。說了一大堆,您老人家也不懂這仗怎麽打啊?你不懂,我不懂,太尉好像也不懂,那誰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