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白震和王寧坐在客廳裏翻閱資料,趙博文帶迴來的紙質材料可以裝滿一個行李箱,帶迴來的電子文件可以裝滿另一個行李箱,今天下午趙博文把花花綠綠的文件夾一隻一隻地疊起來超過在座所有人身高時,老白和老王以為這貨是剛把樓下打印店給洗劫了,結果趙博文轉身又從行李箱裏掏出固態硬盤,一隻一隻地壘起來比所有人都高——看來這貨還洗劫了百腦匯,老趙拍拍茶幾上的文件夾和硬盤,對眾人說這就是過去半個月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


    兩人都很難想象在短短半個月裏趙博文做完了如此巨量的工作,他們一邊看一邊嘖嘖稱奇。


    “南京市高空電離層f2層……氣球懸掛雷達反射實驗……”


    “9月至12月中國華東地區電磁信號全頻段廣域監測記錄。”


    “9月至12月太陽黑子活動與地球磁場變化監測記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譜……這是啥?cer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白震皺起眉頭,手裏一疊紙上都是英文,他就看懂了一個nuclear,“核武器?好家夥,你們還搞到了核武器?”


    “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坐在白震對麵的翻江鼠解釋,“是做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是搞核武器的。”


    “高能粒子加速器和大型強子對撞機,新聞裏沒見過?”王寧表現出他的博聞強識,同時鄙視了一下老白的無知。


    “歐洲?你們還找到歐洲去了?”白震問。


    “為了保險起見,找cern要了一份過去的實驗記錄。”翻江鼠迴答。


    白震放下手裏的材料,“厲害呀,你們在這半個月裏真幹了不少事。”


    五個人一聽這話,同時都有些局促,好似渾身不舒服,他們不約而同地偏頭瞄了一眼白楊的房間,然後翻江鼠壓低聲音說:“還不是因為有鐵手追命?”


    “鐵手追命?”


    白震和王寧一愣。


    “老趙?”


    翻江鼠點點頭:“趙老師。”


    “為啥叫鐵手?”白震問。


    “因為他老是叫人鼓掌。”徹地鼠神情很無奈,“不是鐵手根本吃不消。”


    “為啥叫追命?”


    “有機會看看他催你幹活時的樣子。”坐在同一張沙發上的穿山鼠仍然心有餘悸,他猶豫了一下,“生產隊裏的驢也沒這麽上工的。”


    白震再打開一隻厚重的黑色文件夾,第一頁一個醒目的紅色印章——“絕密”。


    “啪!”地一下,他又把文件夾給合上了。


    “這……是我們能免費看的?”白震抬起頭問他們。


    “隨便看。”徹地鼠點頭,“帶到這裏的所有文件你們都可以看,也是你們需要知道的。”


    白震深唿吸,鄭重其事地翻開文件夾,自他二十歲那年參加高考之後,白震再也沒有接觸過密級如此高的文件。


    此刻他覺得自己是個重要人物。


    文件夾裏是一份工程項目計劃書,厚厚一大本,粗略估計得有一百多頁。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物理與儲層地質力學學科組岩石力學實驗室。”


    “這名字真長。”白震低聲嘟囔,“南京市深地岩力學大科學項目……岩力學?那是土木工程吧?”


    王寧也好奇地湊過來看。


    兩人一頁一頁地往後翻,走馬觀花,大概明白了這份計劃書是幹什麽的,是研究南京市深層地下岩土結構受人類工程影響的科學項目,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地質所聯合籌劃,由中建八局負責施工,按照這份工程項目書上的計劃,他們要在南京市地下挖個深坑,安置一間小小的無人實驗室,用來測量岩層受力情況。


    但白震不明白這東西幹嘛要給自己看,他也不是幹地質和土木工程的,研究地質和岩土力學的科研項目為什麽混進了逆轉未來拯救世界業餘無線電緊急通聯指揮部?


    “這是另外一份時間膠囊。”徹地鼠說話了,“超級時間膠囊。”


    白震和王寧吃了一驚。


    “在過去半個月裏,我們一直在研究時光慢遞的方式,之前我們已經證實了足夠遠的距離可以逃過大過濾器,但把時間膠囊打上太空的方式畢竟局限性太大,成本太高,而且準備周期長,受火箭運力限製,所以我們在積極研究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徹地鼠接著說,“王科長你們此前的一次實驗給了我們啟發,你們把時間膠囊用水泥澆築進了牆裏。”


    “準確地說是小區大門。”


    王寧撇撇嘴,那顆時間膠囊還待在梅花山莊小區的大門裏呢。


    “這證明除了把時間膠囊送進太空,給予它足夠強的保護和固定,也能讓它成功幸存到末日時代。”翻江鼠說。


    “這也是削弱目的性的手段嗎?”白震問。


    “這可以削弱目的性。”翻江鼠點點頭,“我們把它深埋地下,同時把它封死,毫無疑問在本質上它和被送到火星軌道上沒有區別。”


    “那你們這次要送過去的是什麽?”白震問。


    “是黑匣子。”趙博文的聲音忽然響起來。


    所有人一齊扭頭,看到趙博文抄著雙手靠在白楊房門的門框上。


    “我們這次要送過去的,是黑匣子。”趙博文走過來,“你們知道黑匣子麽?每一架民航客機上都會攜帶一隻黑匣子,它是一台擁有堅固外殼的記錄儀,循環記錄客機內部的通話記錄,萬一航班遭遇空難,黑匣子是最直接最清楚的證據,可以讓人們分析災難原因,我們要送到未來的就是這樣一隻黑匣子,它能告訴我們,未來究竟發生了什麽。”


    “一台錄音機?”王寧問。


    “一個機器人。”趙博文說,“一個ai係統,由它代替我們去經曆未來二十年的所有事情,然後告訴我們末日究竟是什麽樣子。”


    “難以想象。”白震說。


    他在腦子裏勾勒出一個瓦力那樣的小機器人,當災難降臨時,這台小機器人就找個地方藏起來,一直藏二十年,直到bg4msr找到它。


    “沒你想的那麽複雜,我們這個時代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世界,每天都有龐大至極的數據流在每個人的手機之間傳輸,無論發生什麽,互聯網上都會第一時間爆出消息,所以黑匣子不需要主動搜尋信息,它隻需要聽,藏在幽深的地下聽這個世界的動靜,它有一套關鍵詞抓取和過濾係統,一旦發現可疑的信息,就會把它抓取儲存起來。”趙博文說,“這套技術其實非常成熟,政府部門監控輿情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我們照搬過來一套就是,騰訊有現成的。”


    “那你們得保證它的安全。”白震說,“保證它能熬過這二十年,末日後還能正常工作。”


    “這是最難做到的,我們不能把它發射進太空,那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地下了。”趙博文點頭,“挖一個深坑,把它埋起來。”


    “這東西的體積應該比時間膠囊大多了吧?”白震問,“聽你們的描述,起碼得要一個服務器機房,還要數據傳輸線路、電源係統和散熱係統……這麽龐大的一套東西,你們要挖個深坑,把它們埋起來?那你們得挖一個很深很大的洞,再把所有東西吊運下去,這工程量嚇死人。”


    “我們借用現成的。”


    “現成的?”


    趙博文指指自己腳下,“在我們腳下,在這個城市的地下,本身就有一套龐大的、四通八達的隧道係統。”


    白震和王寧陡然明白過來。


    是了,在這個城市的地下,本身就存在一套發達的隧道係統,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地下流動。


    地鐵。


    “我們全麵考察了南京市內的地鐵係統,綜合考慮各方麵因素,最後選定了兩個位置。”趙博文在茶幾上攤開地圖,取出記號筆畫了兩個圈,一個在鼓樓公園,一個在莫愁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辦公樓底下是四號線,莫愁湖邊上是三號線的莫愁湖站。”


    和這世上絕大多數地底實驗室一樣,趙博文采用的是隧道裏再橫挖分支的方式,四川錦屏山擁有世界上最深的暗物質實驗室,它是從橫貫山體的隧道裏分支岔出去的空間,頭頂上覆蓋著兩千六百米厚的山體岩石,而南京地鐵三號線擁有江蘇省最深的地鐵站莫愁湖站,趙博文從三號線的隧道裏橫挖出一條小隧洞,頭頂上是三十米厚的泥土和岩層。


    “我們在紫台地下挖一個密室,莫愁湖站旁邊挖一個密室,兩個互為備份,所有的設備都能從地鐵站裏運進去,安置在密室裏,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再把地鐵隧道內的入口封死。”趙博文說,“這樣從地麵上隻需要挖一條很小的通道下去就行,能容納一個人通過即可,工程量至少降低百分之八十。”


    “電源係統怎麽辦?”


    “核電池。”趙博文不假思索,“多台核電池串聯發電,使用時間能超過二十五年。”


    “散熱呢?”


    “莫愁湖站旁邊是湖,我們設計了水冷通道。”趙博文迴答,“紫台地下的密室深度更淺,可以通風。”


    這貨已經把該考慮的都考慮到了。


    短短半個月時間,他們究竟幹了多少事?


    “我們有四個組在同時推進,趙老師是整個項目的第二負責人。”翻江鼠說。


    “我說過我會帶來千軍萬馬。”


    趙博文傲視全場:我牛逼否?


    白震:牛逼!


    王寧:牛逼!


    趙博文:鼓掌!


    全場熱烈鼓掌。


    “整個工程對外的口徑是岩土力學科學項目,但它的實際目的是絕對保密的,明麵上挖洞的目的是為了安置岩層受力探測裝置,實際上是為了埋藏數據記錄係統。”趙博文接著說,“這套係統一旦密封完成,全世界就隻有一個人可以打開。”


    “bg4msr。”白震說。


    這果真是一份超級時間膠囊,動用了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在南京市的地底開辟唯有那個女孩可以打開的空間。


    “在我們所有人當中,就數老趙你對她最好。”王寧說,“大禮一份又一份,上到九天攬月,下到五洋捉鱉。”


    “這個項目什麽時候開工?”白震問。


    “開工?”趙博文冷笑一聲,用睥睨群雄的淡漠語氣說:“它已經完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們生活在南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瑞說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瑞說符並收藏我們生活在南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