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因為如果將假設定在德國會贏得這場戰爭的話,那麽德軍官兵所做的一切當然就是有意義的,他們的犧牲和戰鬥當然會給德國帶來利益,他們也會得到榮譽和勳章。
但是……
如果德國注定要失敗的話,那麽德軍官兵的抵抗和犧牲非但不會得到榮譽,反而會成為禍水。
這理論有點像是汪精衛的“曲線救國”。
但它們又有本質的區別。
這並不是說正義、非正義或是侵略與被侵略。
當然,它們從道義上來說是很重要的,但與軍事和戰爭無關。
從曆史來看,並非隻有正義的戰爭才會取得勝利,非正義或是侵略就一定會被打敗……這隻存在電影、小說以及童話故事裏。
如果正義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的話,那麽蒙古就不該滅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屠了一個又一個城,八國聯軍也不應該打進北京大肆燒殺劫掠。
事實上,現實中若是抱著“正義必勝”的觀點不僅是不對的還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很容易使人對敵我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
德國此時的情況與汪精衛“曲線救國”不同,是因為此時的德國內憂外患同時開辟幾個方向的戰場,內部有侍機而動被吞並的包括法國在內的國家,外部有英國、英國的殖民國家、蘇聯,以及將要參戰的美國。
德國幾乎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停止戰爭投降尋求和平顯然是合理的,它能使德國免於最終被殘破、被肢解。
但汪精衛的“曲線救國”,卻是在中日兩國的戰爭陷入僵持之時提出的。
是時中國完全有可能獲勝,甚至可以預期美國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參戰,隻需要中國堅持抵抗將日軍拖住總體戰略形勢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因為個人爭權奪利硬生生的套上了“中國必敗”,並由此衍申出一套“曲線救國”理論就完全是顛倒黑白、不辯是非了。
鮑爾少校考慮了好久,然後才迴了一句:“說不定……我們能取得勝利!”
“是啊,說不定!”舒爾卡說:“但那就要等奇跡出現,你是說嗎?”
鮑爾少校沒迴答,隻是眉頭緊皺叼著煙狠狠的抽著,不一會兒煙抽完了,舒爾卡適時又給他遞上了一根。
“你應該知道怎麽做才是對德國有利的,少校!”舒爾卡說:“結束這場戰爭,越快越好!否則,你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麽……英國人、美國人、蘇聯人,還有法國人甚至非洲人,他們會衝進德國,把你們在他們土地上所做的事以十倍的代價還給你們!”
“可是我又能做什麽?”鮑爾少校憤怒的說:“我隻是個少校,難道出賣情報給你們就能結束戰爭嗎?結果還是一樣的,我不傻,你們還是會衝進德國,區別隻是你們更輕鬆、更快的打贏這場戰爭,而我卻會成為一名叛徒!”
舒爾卡靜靜的等他說完,然後迴答:“你或許有另一種選擇!”
“什麽選擇?”
“你想想!”舒爾卡說:“這場戰爭的根源是什麽!”
鮑爾少校開始還不明白舒爾卡的意思,但幾秒鍾後就猛地抬起頭來吃驚的望向舒爾卡,說:“你是說……希特勒!”
舒爾卡點了點頭,說:“這場戰爭實際上是由他發起的不是嗎?如果除掉他,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德國可以憑借著現有的軍事武裝與其它國家談判。你們有談判的資本,因為如果戰爭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我們也將死傷很多人,很多很多人!相信我,沒人願意這樣。於是,接下來就是談判桌上的問題!”
這或許不符合東南亞的戰爭觀,東南亞更多的是強調“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歐洲這些隻講利益的商業國家,他們更會從“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且是對彼此都有利的“互利共贏”,因為隻有這樣協議才有可能達成。
此時舒爾卡提出的方案,就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方案,所以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在一旁聽著翻譯解釋的阿卡季耶維奇聽到這不禁有些愣了,他用難以置信的目光望向舒爾卡,他不敢相信這麽宏大並且聽起來又合情合理的方案居然會來自一個少校,一個步兵少校。
雖然這個計劃可以說才剛剛起步甚至還可以說沒有起步,但舒爾卡剛才所提出的那一套說詞和理論如果由幾名“間諜”帶到德國的話,不難想像,肯定會說服一大批德軍官兵。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套說詞是從現實角度分析,然後得出對德國最有利的做法。
所以,這甚至並不能說是“叛國”,而應該說是“拯救德國”,不管那些德軍官兵是否抱有私心。
而對於蘇聯來說,就幾乎不需要耗費資源……不需要彈藥、不需要補給裝備,隻需要動動口舌再加上有限的一些運作和資金,就能在德軍內部掀起大浪將德軍分裂,甚至還能鏟除德國元首結束這場戰爭。
此時的阿卡季耶維奇是徹底服了。
“他是個天才!”阿卡季耶維奇對參謀說:“比起一名戰士、一個英雄,亦或是一名指揮官,他更應該是一名間諜或是軍情總局的參謀!”
阿卡季耶維奇不知道的是,舒爾卡其實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麽高明,他隻是知道將來會朝什麽方向發展而提前利用而已。
“怎麽樣?”舒爾卡問著鮑爾少校:“你不需要急著迴答,我們可以給你考慮的時間。不過……”
說著舒爾卡看了看表,接著說道:“我認為你最好盡快做決定,因為時間拖得越久,你迴去後就越會被懷疑!”
“你是說……”鮑爾吃驚的望向舒爾卡。
“是的!”舒爾卡說:“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其實對你知道的情報不感興趣。但是,我們必須確保你受我們控製,明白嗎?”
於是鮑爾少校就明白了,就像德軍對蘇軍俘虜做的一樣,他們需要抓住一些把柄。
因為如果將假設定在德國會贏得這場戰爭的話,那麽德軍官兵所做的一切當然就是有意義的,他們的犧牲和戰鬥當然會給德國帶來利益,他們也會得到榮譽和勳章。
但是……
如果德國注定要失敗的話,那麽德軍官兵的抵抗和犧牲非但不會得到榮譽,反而會成為禍水。
這理論有點像是汪精衛的“曲線救國”。
但它們又有本質的區別。
這並不是說正義、非正義或是侵略與被侵略。
當然,它們從道義上來說是很重要的,但與軍事和戰爭無關。
從曆史來看,並非隻有正義的戰爭才會取得勝利,非正義或是侵略就一定會被打敗……這隻存在電影、小說以及童話故事裏。
如果正義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的話,那麽蒙古就不該滅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屠了一個又一個城,八國聯軍也不應該打進北京大肆燒殺劫掠。
事實上,現實中若是抱著“正義必勝”的觀點不僅是不對的還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很容易使人對敵我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
德國此時的情況與汪精衛“曲線救國”不同,是因為此時的德國內憂外患同時開辟幾個方向的戰場,內部有侍機而動被吞並的包括法國在內的國家,外部有英國、英國的殖民國家、蘇聯,以及將要參戰的美國。
德國幾乎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停止戰爭投降尋求和平顯然是合理的,它能使德國免於最終被殘破、被肢解。
但汪精衛的“曲線救國”,卻是在中日兩國的戰爭陷入僵持之時提出的。
是時中國完全有可能獲勝,甚至可以預期美國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參戰,隻需要中國堅持抵抗將日軍拖住總體戰略形勢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因為個人爭權奪利硬生生的套上了“中國必敗”,並由此衍申出一套“曲線救國”理論就完全是顛倒黑白、不辯是非了。
鮑爾少校考慮了好久,然後才迴了一句:“說不定……我們能取得勝利!”
“是啊,說不定!”舒爾卡說:“但那就要等奇跡出現,你是說嗎?”
鮑爾少校沒迴答,隻是眉頭緊皺叼著煙狠狠的抽著,不一會兒煙抽完了,舒爾卡適時又給他遞上了一根。
“你應該知道怎麽做才是對德國有利的,少校!”舒爾卡說:“結束這場戰爭,越快越好!否則,你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麽……英國人、美國人、蘇聯人,還有法國人甚至非洲人,他們會衝進德國,把你們在他們土地上所做的事以十倍的代價還給你們!”
“可是我又能做什麽?”鮑爾少校憤怒的說:“我隻是個少校,難道出賣情報給你們就能結束戰爭嗎?結果還是一樣的,我不傻,你們還是會衝進德國,區別隻是你們更輕鬆、更快的打贏這場戰爭,而我卻會成為一名叛徒!”
舒爾卡靜靜的等他說完,然後迴答:“你或許有另一種選擇!”
“什麽選擇?”
“你想想!”舒爾卡說:“這場戰爭的根源是什麽!”
鮑爾少校開始還不明白舒爾卡的意思,但幾秒鍾後就猛地抬起頭來吃驚的望向舒爾卡,說:“你是說……希特勒!”
舒爾卡點了點頭,說:“這場戰爭實際上是由他發起的不是嗎?如果除掉他,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德國可以憑借著現有的軍事武裝與其它國家談判。你們有談判的資本,因為如果戰爭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我們也將死傷很多人,很多很多人!相信我,沒人願意這樣。於是,接下來就是談判桌上的問題!”
這或許不符合東南亞的戰爭觀,東南亞更多的是強調“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歐洲這些隻講利益的商業國家,他們更會從“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且是對彼此都有利的“互利共贏”,因為隻有這樣協議才有可能達成。
此時舒爾卡提出的方案,就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方案,所以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在一旁聽著翻譯解釋的阿卡季耶維奇聽到這不禁有些愣了,他用難以置信的目光望向舒爾卡,他不敢相信這麽宏大並且聽起來又合情合理的方案居然會來自一個少校,一個步兵少校。
雖然這個計劃可以說才剛剛起步甚至還可以說沒有起步,但舒爾卡剛才所提出的那一套說詞和理論如果由幾名“間諜”帶到德國的話,不難想像,肯定會說服一大批德軍官兵。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套說詞是從現實角度分析,然後得出對德國最有利的做法。
所以,這甚至並不能說是“叛國”,而應該說是“拯救德國”,不管那些德軍官兵是否抱有私心。
而對於蘇聯來說,就幾乎不需要耗費資源……不需要彈藥、不需要補給裝備,隻需要動動口舌再加上有限的一些運作和資金,就能在德軍內部掀起大浪將德軍分裂,甚至還能鏟除德國元首結束這場戰爭。
此時的阿卡季耶維奇是徹底服了。
“他是個天才!”阿卡季耶維奇對參謀說:“比起一名戰士、一個英雄,亦或是一名指揮官,他更應該是一名間諜或是軍情總局的參謀!”
阿卡季耶維奇不知道的是,舒爾卡其實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麽高明,他隻是知道將來會朝什麽方向發展而提前利用而已。
“怎麽樣?”舒爾卡問著鮑爾少校:“你不需要急著迴答,我們可以給你考慮的時間。不過……”
說著舒爾卡看了看表,接著說道:“我認為你最好盡快做決定,因為時間拖得越久,你迴去後就越會被懷疑!”
“你是說……”鮑爾吃驚的望向舒爾卡。
“是的!”舒爾卡說:“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其實對你知道的情報不感興趣。但是,我們必須確保你受我們控製,明白嗎?”
於是鮑爾少校就明白了,就像德軍對蘇軍俘虜做的一樣,他們需要抓住一些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