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戰事肯定不理想。
事實上,戰事已經不能用“不理想”而應該用“很糟”來形容了:德軍兩個師行軍十分迅速,在蘇軍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時就在空軍的掩護下狠狠的撕開其防線。
接著就像所有其它戰役一樣,德軍闖進蘇軍陣營內亂打亂殺,後勤運輸部隊、炮兵部隊、醫院等損失慘重,就連特魯法諾夫的指揮部也差點遭到攻擊。
舒爾卡是從維克多羅維奇政委那得到消息的,維克多羅維奇其實是想讓舒爾卡做好撤退的準備。
“出了狀況!”維克多羅維奇在電話裏對舒爾卡說:“我軍後方遭到敵人進攻!”
舒爾卡“嗯”了一聲,他以為那隻羅馬尼亞軍隊的困獸鬥。
這在戰略上的確是個好選擇,但以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這麽做就跟找死沒多大區別……所以,有句話叫“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都是徒勞”,如果部隊不敢打仗、不能打硬仗,什麽計謀什麽策略都特麽的都是浮雲。
但維克多羅維奇卻補了幾個字:“德國軍隊!”
“什麽?德國軍隊?”
“是的!”維克多羅維奇不無敬佩的說:“事實證明你之前的分析是正確的,舒爾卡同誌,德國援軍已經趕到了普洛多維托耶,隻不過他們並沒有投入普洛多維托耶的防禦戰,而是潛伏在南麵的沃佳納亞。直到我軍對普洛多維托耶發起全麵進攻無法及時迴援,同時坦克部隊又沒能及時跟上分散在各地的時候,他們才對我們側後發起反攻!”
舒爾卡不得不承認這是好主意,隻不過德軍的耐心似乎有些不足,如果能再等兩天,等坦克部隊都機動到普洛多維托耶的時候,打起來就會更輕鬆。
“甚至你的建議都是對的!”維克多維奇說:“我是說,你希望能以坦克部隊為主力!”
維克多維奇是政委,所以他當然有渠道知道在指揮部裏討論的一些東西,哪怕是集團軍指揮部。
事情的確像維克多維奇說的。
用機械化部隊或騎兵部隊為主力進攻就是冒進,這很容易讓整個集團軍形成一字長蛇陣,也就是最快的騎兵最前,機械化部隊在中間,坦克部隊和炮兵緊跟其後……於是看似兵力眾多的蘇軍因此在局部位置兵力不足,而且兵種之間無法協同。
這如果側翼沒有遭到進攻或是敵人的進攻不值一提的話那還沒什麽,因為可以臨時抽調部隊補足這些缺口。
但如果是德軍兩個師就無法做到這樣了。
反之,如果按舒爾卡說的以坦克為進攻主力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那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各兵種緊密協同往前推進,即便側翼遭到進攻也能及時的調集足夠的兵力做出反應。
但是現在……側後遭到進攻,主力又被拖在普洛多維托耶無法及時迴援,一旦德軍的反攻打到頓河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維克多羅維奇壓低聲音說道:“做好撤退的準備吧!”
說著維克多羅維奇就掛上了電話。
眼前這種狀況似乎的確隻有撤退一途,否則第51集團軍將被包圍……被兩個師的德軍及羅馬尼亞軍隊包圍,那絕對會是第51集團軍的恥辱。
同時這影響也將會是決定性的。
原因是第51集團軍是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主力,是鉗形攻擊裏南鉗最南的部份,原本是要以最快速度穿插敵後的,反過來卻被敵人擋住不得不撤退。
於是整個鉗形攻擊都會受到影響。
安德裏安卡見舒爾卡對著地圖發愣,就問了句:“特魯法洛夫同誌就沒做些什麽嗎?就算他沒辦法不知道怎麽應對,也應該與我們聯係一下!”
安德裏安卡的意思,是既然幾件事都證明舒爾卡是對的,那麽為了戰局著想,特魯法洛夫應該與舒爾卡聯係詢問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米哈依爾維奇笑著搖了搖頭,說:“正因為這樣,特魯法洛夫同誌就更加不會向舒爾卡同誌求助!”
米哈依爾維奇說的對,因為一旦向舒爾卡求助就意味著特魯法洛夫當著全軍官兵的麵向舒爾卡認輸,這是特魯法洛夫無法接受的,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過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隻怕連舒爾卡也無力迴天了。
其實這些都是廢話,因為就連舒爾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解決這個難題。
正在舒爾卡沉默不語的時候,通訊兵向舒爾卡報告道:“舒爾卡同誌,赫魯曉夫同誌電話!”
不用想,舒爾卡也知道是為了什麽事……赫魯曉夫能相信的似乎隻有舒爾卡了。
果然,當舒爾卡接過電話時,就聽到另一頭傳來赫魯曉夫焦急的聲音:“你在什麽位置?”
“京古塔,74公裏車站!”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似乎是在地圖上找京古塔的位置,不久赫魯曉夫就歎了一聲:“你們距離太遠了!”
“是後方出了問題嗎?”舒爾卡明知故問。
“是的!”赫魯曉夫說:“你是對的,我們不應該急功近利用機械化部隊進攻,用坦克部隊主攻可能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狀況了!”
舒爾卡不知道怎麽迴答,不過赫魯曉夫也沒有給他迴答的機會。
“想想辦法,舒爾卡同誌!”赫魯曉夫說:“有什麽想法馬上聯係我,現在整個計劃都處在危險中!”
“是,赫魯曉夫同誌!”
下一秒赫魯曉夫就掛斷了電話,想必是要緊急聯係可以增援的部隊想挽迴局麵。
然而,舒爾卡卻知道這很難,至少第51集團軍想要快速穿插已經不可能了。
一旦等德軍迴過神來再往普洛多維托耶方向增派援軍,戰局將會繼續惡化。
想到這,舒爾卡感到有些氣妥。
史上這一仗就應該發生在冰天雪地中,那時蘇軍才能勢如破竹一戰而勝。
而現在自己卻想借用兩棲登陸船改變曆史……或許反而會壞事。
事實上,戰事已經不能用“不理想”而應該用“很糟”來形容了:德軍兩個師行軍十分迅速,在蘇軍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時就在空軍的掩護下狠狠的撕開其防線。
接著就像所有其它戰役一樣,德軍闖進蘇軍陣營內亂打亂殺,後勤運輸部隊、炮兵部隊、醫院等損失慘重,就連特魯法諾夫的指揮部也差點遭到攻擊。
舒爾卡是從維克多羅維奇政委那得到消息的,維克多羅維奇其實是想讓舒爾卡做好撤退的準備。
“出了狀況!”維克多羅維奇在電話裏對舒爾卡說:“我軍後方遭到敵人進攻!”
舒爾卡“嗯”了一聲,他以為那隻羅馬尼亞軍隊的困獸鬥。
這在戰略上的確是個好選擇,但以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這麽做就跟找死沒多大區別……所以,有句話叫“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都是徒勞”,如果部隊不敢打仗、不能打硬仗,什麽計謀什麽策略都特麽的都是浮雲。
但維克多羅維奇卻補了幾個字:“德國軍隊!”
“什麽?德國軍隊?”
“是的!”維克多羅維奇不無敬佩的說:“事實證明你之前的分析是正確的,舒爾卡同誌,德國援軍已經趕到了普洛多維托耶,隻不過他們並沒有投入普洛多維托耶的防禦戰,而是潛伏在南麵的沃佳納亞。直到我軍對普洛多維托耶發起全麵進攻無法及時迴援,同時坦克部隊又沒能及時跟上分散在各地的時候,他們才對我們側後發起反攻!”
舒爾卡不得不承認這是好主意,隻不過德軍的耐心似乎有些不足,如果能再等兩天,等坦克部隊都機動到普洛多維托耶的時候,打起來就會更輕鬆。
“甚至你的建議都是對的!”維克多維奇說:“我是說,你希望能以坦克部隊為主力!”
維克多維奇是政委,所以他當然有渠道知道在指揮部裏討論的一些東西,哪怕是集團軍指揮部。
事情的確像維克多維奇說的。
用機械化部隊或騎兵部隊為主力進攻就是冒進,這很容易讓整個集團軍形成一字長蛇陣,也就是最快的騎兵最前,機械化部隊在中間,坦克部隊和炮兵緊跟其後……於是看似兵力眾多的蘇軍因此在局部位置兵力不足,而且兵種之間無法協同。
這如果側翼沒有遭到進攻或是敵人的進攻不值一提的話那還沒什麽,因為可以臨時抽調部隊補足這些缺口。
但如果是德軍兩個師就無法做到這樣了。
反之,如果按舒爾卡說的以坦克為進攻主力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那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各兵種緊密協同往前推進,即便側翼遭到進攻也能及時的調集足夠的兵力做出反應。
但是現在……側後遭到進攻,主力又被拖在普洛多維托耶無法及時迴援,一旦德軍的反攻打到頓河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維克多羅維奇壓低聲音說道:“做好撤退的準備吧!”
說著維克多羅維奇就掛上了電話。
眼前這種狀況似乎的確隻有撤退一途,否則第51集團軍將被包圍……被兩個師的德軍及羅馬尼亞軍隊包圍,那絕對會是第51集團軍的恥辱。
同時這影響也將會是決定性的。
原因是第51集團軍是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主力,是鉗形攻擊裏南鉗最南的部份,原本是要以最快速度穿插敵後的,反過來卻被敵人擋住不得不撤退。
於是整個鉗形攻擊都會受到影響。
安德裏安卡見舒爾卡對著地圖發愣,就問了句:“特魯法洛夫同誌就沒做些什麽嗎?就算他沒辦法不知道怎麽應對,也應該與我們聯係一下!”
安德裏安卡的意思,是既然幾件事都證明舒爾卡是對的,那麽為了戰局著想,特魯法洛夫應該與舒爾卡聯係詢問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米哈依爾維奇笑著搖了搖頭,說:“正因為這樣,特魯法洛夫同誌就更加不會向舒爾卡同誌求助!”
米哈依爾維奇說的對,因為一旦向舒爾卡求助就意味著特魯法洛夫當著全軍官兵的麵向舒爾卡認輸,這是特魯法洛夫無法接受的,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過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隻怕連舒爾卡也無力迴天了。
其實這些都是廢話,因為就連舒爾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解決這個難題。
正在舒爾卡沉默不語的時候,通訊兵向舒爾卡報告道:“舒爾卡同誌,赫魯曉夫同誌電話!”
不用想,舒爾卡也知道是為了什麽事……赫魯曉夫能相信的似乎隻有舒爾卡了。
果然,當舒爾卡接過電話時,就聽到另一頭傳來赫魯曉夫焦急的聲音:“你在什麽位置?”
“京古塔,74公裏車站!”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似乎是在地圖上找京古塔的位置,不久赫魯曉夫就歎了一聲:“你們距離太遠了!”
“是後方出了問題嗎?”舒爾卡明知故問。
“是的!”赫魯曉夫說:“你是對的,我們不應該急功近利用機械化部隊進攻,用坦克部隊主攻可能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狀況了!”
舒爾卡不知道怎麽迴答,不過赫魯曉夫也沒有給他迴答的機會。
“想想辦法,舒爾卡同誌!”赫魯曉夫說:“有什麽想法馬上聯係我,現在整個計劃都處在危險中!”
“是,赫魯曉夫同誌!”
下一秒赫魯曉夫就掛斷了電話,想必是要緊急聯係可以增援的部隊想挽迴局麵。
然而,舒爾卡卻知道這很難,至少第51集團軍想要快速穿插已經不可能了。
一旦等德軍迴過神來再往普洛多維托耶方向增派援軍,戰局將會繼續惡化。
想到這,舒爾卡感到有些氣妥。
史上這一仗就應該發生在冰天雪地中,那時蘇軍才能勢如破竹一戰而勝。
而現在自己卻想借用兩棲登陸船改變曆史……或許反而會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