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蘇德兩軍在鐵路橋方向已經打上一陣子了,而且還打得很熱鬧。</p>
甚至集團軍指揮部也就是戈利科夫知道鐵路橋對斯大林格勒南部的意義,在臭罵了巴特拉科夫一通後也隻能咬牙派出戰機和轟炸機嚐試著對鐵路橋實施轟炸。</p>
蘇聯空軍很少出戰,因為它很難在德空軍手下討到便宜。</p>
隻是鐵路橋對蘇軍來說非同小可,所以隻能冒險嚐試。</p>
結果可想而知……德國人是空戰方麵的專家,他們好不容易搶到了鐵路橋,當然不會這麽輕易就讓蘇軍炸毀。於是一早就在附近空域布署了戰機攔截。</p>
以至於蘇軍轟炸機和戰鬥機還沒飛到鐵路橋上空就因為損失慘重不得不放棄。</p>
所以舒爾卡等人根本就沒看到蘇軍戰機和轟炸機。</p>
再加上舒爾卡人輕言微……他不過隻是個上尉,而且還是其它部隊的,巴特拉科夫當然不會也沒必要把戰場情況告知舒爾卡。</p>
於是舒爾卡直到現在才知道相關情況。</p>
“巴特拉科夫同誌!”想了想,舒爾卡就說道:“我覺得我們需要見麵談談,你沒意見吧?”</p>
“不,當然沒意見!”巴特拉特夫迴答:“隨時歡迎你,舒爾卡同誌!”</p>
巴特拉科夫少將的態度與之前判若兩人。</p>
其實這並不奇怪,這不隻是因為巴特拉科夫知道舒爾卡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更因為此時巴特拉科夫已經無法麵對這樣的殘局,所以他需要建議需要幫助。</p>
而舒爾卡恰恰有可能會他提供有用的幫助。</p>
雖然此時的巴特拉科夫少將對此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有句話叫“病急亂投醫”,陷入絕望的人會盡力抓住任何一點希望,哪怕它隻是一根稻草。</p>
否則,巴特拉科夫少將和他的nkvd第10師就隻有死在號火車站……這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個特點,雖然前線是使用白天撤退夜晚反攻的戰術,但有些戰略要點比如號火車站是無論如何都不允許放棄和撤退的。</p>
同時他們也退無可退,因為背後就是伏爾加河,往北撤也同樣要麵對德軍的打擊和追殺。</p>
也就是說,繼續這樣下去nkvd第10師就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全軍覆沒。</p>
舒爾卡沒花多少工夫就找到了巴特拉科夫的指揮部。</p>
此時巴特拉科夫的指揮部已經換了個位置……這無可厚非,這並不是說“膽小”、“懦弱”之類的,而是指揮部太靠近戰場很容易被敵人一鍋端,失去指揮的部隊就會是一盤沙散無力與敵人對抗。</p>
這一次,當舒爾卡走進指揮部時,警衛以及碰到的參謀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了。</p>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等到這時候才有這表現,舒爾卡早就在斯大林格勒名聲在外了,甚至許多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的防禦是按舒爾卡的防禦計劃進行的。</p>
如果早些信任舒爾卡聽他的建議,事情可能也不至於惡化到這地步。</p>
問題在於nkvd部隊是一群戰鬥經驗不足卻優越感十足的部隊,他們從上到下都不把“其它”部隊放在眼裏並一直把自己當作精銳中的精銳。</p>
造成這種現像的原因,或許與平時其它部隊平時在他們麵前總是自矮三分有關。</p>
平時驕橫跋扈慣了,在心理上已經養成高高在上的感覺,很自然的就把這種感覺帶到戰場上。</p>
他們根本不知道以前之所以會有這種“優勢”,完全是因為他們手裏擁有的權力而不是麵對敵人時的戰鬥素質。</p>
也正因為這種“優越感”,所以他們並不認為舒爾卡這個“突圍英雄”怎麽樣,他們甚至相信在戰場上他們也能比“突圍英雄”做得更好,就好像敵人也會服從他們的命令似的。</p>
但戰場的現實很快就把他們打迴了原形,此時的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從舒爾卡在糧倉打的防禦戰認識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p>
舒爾卡來到巴特拉科夫少將麵前時,他正在與幾個參謀討論著什麽,看到了舒爾卡後他交待了參謀幾句打發了他們,就走上前來與舒爾卡麵前握了握手,說道:“很高興見到你,舒爾卡同誌!”</p>
舒爾卡沒跟巴特拉科夫少將廢話,直接問道:“形勢不樂觀,是嗎?將軍同誌!”</p>
舒爾卡這話其實是讓巴特拉科夫少將做個選擇,是否讓舒爾卡參與第10師的指揮。</p>
如果是,巴特拉科夫少將就應該順著這話題介紹下戰場形勢。</p>
如果不是,那麽巴特拉科夫就隨便敷洐幾句或是叉開話題。</p>
畢竟第10師的指揮官是他,舒爾卡的確沒有越級、越銜指揮的權力。</p>
不過巴特拉科夫沒有猶豫,他不假思索的就選擇了前者。</p>
“是的,舒爾卡同誌!”巴特拉科夫將舒爾卡邀到地圖前,說道:“德國人從正麵對我們發起強攻,我們至少有一半的兵力被牽製在正麵無法動彈!”</p>
原本是兩個團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兵力,後來被巴特拉科夫強行調了兩個營增援側翼,其中一個營增援至糧倉。</p>
“但形勢依舊危如壘卵!”巴特拉科夫皺著眉頭說道:“正麵我們勉強能擋住德國人的進攻,但是他們卻從側翼沿著察裏察河長驅直入進攻號火車站側後……你知道的,步兵第4旅在其猛烈的進攻下已經崩潰。鐵路橋的失守又使他們能持續獲得援軍和補給,如果不是你們守住了糧倉讓他們有所顧忌且進攻速度放緩,可能整條防線就此崩潰了!”</p>
舒爾卡明白巴特拉科夫這話的意思。</p>
號火車站側翼的防線主要是步兵第4旅的河岸防線,步兵第4旅崩潰就意味著號火車站到處都是缺口。</p>
一旦德軍從這些缺口攻進號火車站,就會與正麵進攻的部隊前後夾擊蘇軍防線,於是蘇軍防線片刻間就會煙散雲散。</p>
德軍之所以沒有這麽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擔心城內會有一個又一個“糧倉”將其陷入泥潭。</p>
另一個原因,舒爾卡認為是因為鐵路橋成功被德軍攻陷,德國人認為時間在他們一邊,所以不需要急著冒險。(未完待續)</p>
甚至集團軍指揮部也就是戈利科夫知道鐵路橋對斯大林格勒南部的意義,在臭罵了巴特拉科夫一通後也隻能咬牙派出戰機和轟炸機嚐試著對鐵路橋實施轟炸。</p>
蘇聯空軍很少出戰,因為它很難在德空軍手下討到便宜。</p>
隻是鐵路橋對蘇軍來說非同小可,所以隻能冒險嚐試。</p>
結果可想而知……德國人是空戰方麵的專家,他們好不容易搶到了鐵路橋,當然不會這麽輕易就讓蘇軍炸毀。於是一早就在附近空域布署了戰機攔截。</p>
以至於蘇軍轟炸機和戰鬥機還沒飛到鐵路橋上空就因為損失慘重不得不放棄。</p>
所以舒爾卡等人根本就沒看到蘇軍戰機和轟炸機。</p>
再加上舒爾卡人輕言微……他不過隻是個上尉,而且還是其它部隊的,巴特拉科夫當然不會也沒必要把戰場情況告知舒爾卡。</p>
於是舒爾卡直到現在才知道相關情況。</p>
“巴特拉科夫同誌!”想了想,舒爾卡就說道:“我覺得我們需要見麵談談,你沒意見吧?”</p>
“不,當然沒意見!”巴特拉特夫迴答:“隨時歡迎你,舒爾卡同誌!”</p>
巴特拉科夫少將的態度與之前判若兩人。</p>
其實這並不奇怪,這不隻是因為巴特拉科夫知道舒爾卡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更因為此時巴特拉科夫已經無法麵對這樣的殘局,所以他需要建議需要幫助。</p>
而舒爾卡恰恰有可能會他提供有用的幫助。</p>
雖然此時的巴特拉科夫少將對此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有句話叫“病急亂投醫”,陷入絕望的人會盡力抓住任何一點希望,哪怕它隻是一根稻草。</p>
否則,巴特拉科夫少將和他的nkvd第10師就隻有死在號火車站……這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個特點,雖然前線是使用白天撤退夜晚反攻的戰術,但有些戰略要點比如號火車站是無論如何都不允許放棄和撤退的。</p>
同時他們也退無可退,因為背後就是伏爾加河,往北撤也同樣要麵對德軍的打擊和追殺。</p>
也就是說,繼續這樣下去nkvd第10師就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全軍覆沒。</p>
舒爾卡沒花多少工夫就找到了巴特拉科夫的指揮部。</p>
此時巴特拉科夫的指揮部已經換了個位置……這無可厚非,這並不是說“膽小”、“懦弱”之類的,而是指揮部太靠近戰場很容易被敵人一鍋端,失去指揮的部隊就會是一盤沙散無力與敵人對抗。</p>
這一次,當舒爾卡走進指揮部時,警衛以及碰到的參謀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了。</p>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等到這時候才有這表現,舒爾卡早就在斯大林格勒名聲在外了,甚至許多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的防禦是按舒爾卡的防禦計劃進行的。</p>
如果早些信任舒爾卡聽他的建議,事情可能也不至於惡化到這地步。</p>
問題在於nkvd部隊是一群戰鬥經驗不足卻優越感十足的部隊,他們從上到下都不把“其它”部隊放在眼裏並一直把自己當作精銳中的精銳。</p>
造成這種現像的原因,或許與平時其它部隊平時在他們麵前總是自矮三分有關。</p>
平時驕橫跋扈慣了,在心理上已經養成高高在上的感覺,很自然的就把這種感覺帶到戰場上。</p>
他們根本不知道以前之所以會有這種“優勢”,完全是因為他們手裏擁有的權力而不是麵對敵人時的戰鬥素質。</p>
也正因為這種“優越感”,所以他們並不認為舒爾卡這個“突圍英雄”怎麽樣,他們甚至相信在戰場上他們也能比“突圍英雄”做得更好,就好像敵人也會服從他們的命令似的。</p>
但戰場的現實很快就把他們打迴了原形,此時的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從舒爾卡在糧倉打的防禦戰認識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p>
舒爾卡來到巴特拉科夫少將麵前時,他正在與幾個參謀討論著什麽,看到了舒爾卡後他交待了參謀幾句打發了他們,就走上前來與舒爾卡麵前握了握手,說道:“很高興見到你,舒爾卡同誌!”</p>
舒爾卡沒跟巴特拉科夫少將廢話,直接問道:“形勢不樂觀,是嗎?將軍同誌!”</p>
舒爾卡這話其實是讓巴特拉科夫少將做個選擇,是否讓舒爾卡參與第10師的指揮。</p>
如果是,巴特拉科夫少將就應該順著這話題介紹下戰場形勢。</p>
如果不是,那麽巴特拉科夫就隨便敷洐幾句或是叉開話題。</p>
畢竟第10師的指揮官是他,舒爾卡的確沒有越級、越銜指揮的權力。</p>
不過巴特拉科夫沒有猶豫,他不假思索的就選擇了前者。</p>
“是的,舒爾卡同誌!”巴特拉科夫將舒爾卡邀到地圖前,說道:“德國人從正麵對我們發起強攻,我們至少有一半的兵力被牽製在正麵無法動彈!”</p>
原本是兩個團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兵力,後來被巴特拉科夫強行調了兩個營增援側翼,其中一個營增援至糧倉。</p>
“但形勢依舊危如壘卵!”巴特拉科夫皺著眉頭說道:“正麵我們勉強能擋住德國人的進攻,但是他們卻從側翼沿著察裏察河長驅直入進攻號火車站側後……你知道的,步兵第4旅在其猛烈的進攻下已經崩潰。鐵路橋的失守又使他們能持續獲得援軍和補給,如果不是你們守住了糧倉讓他們有所顧忌且進攻速度放緩,可能整條防線就此崩潰了!”</p>
舒爾卡明白巴特拉科夫這話的意思。</p>
號火車站側翼的防線主要是步兵第4旅的河岸防線,步兵第4旅崩潰就意味著號火車站到處都是缺口。</p>
一旦德軍從這些缺口攻進號火車站,就會與正麵進攻的部隊前後夾擊蘇軍防線,於是蘇軍防線片刻間就會煙散雲散。</p>
德軍之所以沒有這麽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擔心城內會有一個又一個“糧倉”將其陷入泥潭。</p>
另一個原因,舒爾卡認為是因為鐵路橋成功被德軍攻陷,德國人認為時間在他們一邊,所以不需要急著冒險。(未完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