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各部隊配合得很好。</p>
比如火力掩護部隊,就使用輕重機槍對建築高層有可能藏有狙擊手的位置瘋狂的掃射,同時還有狙擊手舉著狙擊步槍隱藏在暗處像個獵人似的等待自己的獵物。</p>
但這並沒有什麽效果。</p>
這一方麵是因為蘇軍在此之前做足了準備。</p>
也就是將建築的隔間之間打穿,再加上倉庫的牆壁又厚又堅固,同時又是居高臨下,於是對德軍的輕、重機槍基本可以免疫……任憑子彈在外麵唿嘯,蘇軍隻需要一縮腦袋就安全了。</p>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此時的德軍缺乏像火箭筒之類的單兵直射火炮。</p>
這其實是德軍火力的一個空檔。</p>
很明顯,迫擊炮彈道彎曲無法打進建築,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無法發揮作用。</p>
輕、重機槍雖然是直射武器,但子彈對堅固的牆壁無可奈何,即便是從門、窗打進建築,因為子彈不會爆炸所以也無法對建築內的目標構成威脅。</p>
此時應該要有一種裝備能把炮彈或是炸彈打進建築內,這才能對建築內的狙擊手構成威脅。</p>
德軍不是沒有這種裝備,比如有坦克、有突擊炮,問題是有時坦克和突擊炮很難迅速提供增援,所以德軍需要火箭筒。</p>
幸運的是此時的德軍沒有。</p>
於是蘇軍狙擊手就能輕鬆應對德軍的火力。</p>
狙擊手們時不時的探出頭然後將德軍機槍手等擊斃,能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就是德軍藏在暗處的狙擊手。</p>
但這也正好是他們訓練的機會。</p>
而德軍裝甲連,則分成四個部份分別從兩個正門及兩個側門發起進攻。</p>
他們之間的協同也很到位,正門的坦克速度較慢……其實不是坦克速度較慢,而是德軍有意放慢速度,以便讓攻擊側門的裝甲部隊先一步進入倉庫。</p>
這可以說是德軍的一種策略。</p>
非主攻方向的部隊先進入目標進行一波打擊並吸引大部份敵人火力,主攻方向就能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尤其奧爾夫上尉知道敵人很可能有火箭筒……他可不希望敵人的火箭筒一上來就將裝甲連僅有的兩輛坦克幹掉。</p>
“三排,四排!”奧爾夫通過對講機下令:“注意敵人的火箭筒,不要擔心彈藥,進入目標後壓製住敵人!”</p>
“是,上尉!”</p>
奧爾夫這裏所說的“注意敵人火箭筒”,不是讓三排、四排小心敵人火箭筒的意思,而是要盡量把敵人火箭筒的目標吸引在自己身上,並從側翼打擊任何有可能對正麵主攻位置構成威脅的敵人火箭筒射手。</p>
這也就是奧爾夫所說的“壓製住敵人”。</p>
這聽起來有些殘忍,要求部下犧牲自己保存別人。</p>
但戰場有時就是這麽現實,如果敵人有火箭筒,如果一定要損失幾輛裝甲車,那麽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用裝甲車換坦克會劃算得多,盡管那是“二號”坦克。</p>
“隆”的一聲,兩個裝甲排分別從東、西兩側門衝進倉庫。</p>
就像奧爾夫少尉命令的,這兩個裝甲排毫不吝嗇自己的彈藥,一進入倉庫就“嘩嘩嘩”的亂打一通。</p>
德軍型裝甲車和型裝甲車的區別是前者更注重火力,其裝備有0mm機關炮及一挺mg4機槍。</p>
後者則更注重通訊,它取消了0mm機關炮保留了mg4機槍然後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和天線。</p>
因此德軍裝甲部隊在排級單位裏常把型裝甲車和型裝甲車混用,這樣能兼顧火力和通訊。</p>
不過不管是哪一型,幾輛裝甲車又是機槍又是機關炮的,其火力也十分強悍。</p>
尤其德軍士兵訓練有素,幾輛裝甲車一衝進倉庫就順次展開衝著倉庫內有可能藏人的位置就是一通瘋狂的掃射,接著緊跟其後的半履帶車再跳下一隊隊德軍步兵在其後展開為他們提供指引和掩護。</p>
裝甲車的好處就是其對外感知能力會比坦克要好得多,躲藏在其中的士兵能看見較大的範圍同時也能聽見外部聲音,所以對步兵的依賴並不高,它們甚至可以靈活而迅速的在倉庫內機動或是轉變角度對敵人發起進攻。</p>
於是,一陣陣猛烈的槍聲,倉庫內的箱子、沙袋等被打得碎屑到處亂飛,坦克殘骸則發出一陣“叮叮當當”有如爆豆般的響聲。</p>
打了一陣,負責三排、四排排長就先後向奧爾夫少尉報告道:“安全!”</p>
事實上不隻是安全,他們根本沒有發現一個敵人,也沒有任何反抗。</p>
但德軍並沒有對此起疑。</p>
這一方麵是因為在裝甲車內的他們以為敵人很可能瞬時被消滅了而他們沒發現。</p>
畢竟目標是狙擊手,躲藏在雜物內的狙擊手,一排子彈過去將其打死在雜物內一時沒能發現也正常。</p>
另一方麵則是奧爾夫少尉的命令……“注意火箭筒”。</p>
所以他們神經緊崩的就在尋找或是擔心敵人火箭筒,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隻有火箭筒會對他們構成威脅。</p>
事實上,舒爾卡也不是沒考慮過火箭筒。</p>
但火箭筒很難在這種情況下擋住敵人這樣的進攻。</p>
原因是火箭筒發射時會暴露自己……一個肩扛的玩意,像個大炮似的東西,還要露出半個身子,不管躲在哪都會第一時間被敵人發現並馬上招來一排子彈。</p>
所以,火箭筒更適合在火力將敵人壓製住的瞬間,或是混亂的戰場上。</p>
用在此時卻幾乎是找死。</p>
接著,奧爾夫少尉就親自指揮著兩隊坦克分隊也就是一、二排闖進了倉庫。</p>
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倉庫內橫七豎八的德軍屍體,於是就通過步話機向保羅少校報告道:“他們都死了,在我們進來之前他們就殺了他們!”</p>
“去他媽的!”保羅少校聽了這話狠狠的用拳頭砸了一下裝甲車,然後就下令道:“把他們都幹掉!”</p>
“是,少校!”</p>
但保羅少校和奧爾夫上尉不知道的是,他們需要擔心的根本就不是傷員,也不是把敵人全部幹掉。</p>
他們要擔心的是自己。(未完待續)</p>
比如火力掩護部隊,就使用輕重機槍對建築高層有可能藏有狙擊手的位置瘋狂的掃射,同時還有狙擊手舉著狙擊步槍隱藏在暗處像個獵人似的等待自己的獵物。</p>
但這並沒有什麽效果。</p>
這一方麵是因為蘇軍在此之前做足了準備。</p>
也就是將建築的隔間之間打穿,再加上倉庫的牆壁又厚又堅固,同時又是居高臨下,於是對德軍的輕、重機槍基本可以免疫……任憑子彈在外麵唿嘯,蘇軍隻需要一縮腦袋就安全了。</p>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此時的德軍缺乏像火箭筒之類的單兵直射火炮。</p>
這其實是德軍火力的一個空檔。</p>
很明顯,迫擊炮彈道彎曲無法打進建築,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無法發揮作用。</p>
輕、重機槍雖然是直射武器,但子彈對堅固的牆壁無可奈何,即便是從門、窗打進建築,因為子彈不會爆炸所以也無法對建築內的目標構成威脅。</p>
此時應該要有一種裝備能把炮彈或是炸彈打進建築內,這才能對建築內的狙擊手構成威脅。</p>
德軍不是沒有這種裝備,比如有坦克、有突擊炮,問題是有時坦克和突擊炮很難迅速提供增援,所以德軍需要火箭筒。</p>
幸運的是此時的德軍沒有。</p>
於是蘇軍狙擊手就能輕鬆應對德軍的火力。</p>
狙擊手們時不時的探出頭然後將德軍機槍手等擊斃,能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就是德軍藏在暗處的狙擊手。</p>
但這也正好是他們訓練的機會。</p>
而德軍裝甲連,則分成四個部份分別從兩個正門及兩個側門發起進攻。</p>
他們之間的協同也很到位,正門的坦克速度較慢……其實不是坦克速度較慢,而是德軍有意放慢速度,以便讓攻擊側門的裝甲部隊先一步進入倉庫。</p>
這可以說是德軍的一種策略。</p>
非主攻方向的部隊先進入目標進行一波打擊並吸引大部份敵人火力,主攻方向就能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尤其奧爾夫上尉知道敵人很可能有火箭筒……他可不希望敵人的火箭筒一上來就將裝甲連僅有的兩輛坦克幹掉。</p>
“三排,四排!”奧爾夫通過對講機下令:“注意敵人的火箭筒,不要擔心彈藥,進入目標後壓製住敵人!”</p>
“是,上尉!”</p>
奧爾夫這裏所說的“注意敵人火箭筒”,不是讓三排、四排小心敵人火箭筒的意思,而是要盡量把敵人火箭筒的目標吸引在自己身上,並從側翼打擊任何有可能對正麵主攻位置構成威脅的敵人火箭筒射手。</p>
這也就是奧爾夫所說的“壓製住敵人”。</p>
這聽起來有些殘忍,要求部下犧牲自己保存別人。</p>
但戰場有時就是這麽現實,如果敵人有火箭筒,如果一定要損失幾輛裝甲車,那麽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用裝甲車換坦克會劃算得多,盡管那是“二號”坦克。</p>
“隆”的一聲,兩個裝甲排分別從東、西兩側門衝進倉庫。</p>
就像奧爾夫少尉命令的,這兩個裝甲排毫不吝嗇自己的彈藥,一進入倉庫就“嘩嘩嘩”的亂打一通。</p>
德軍型裝甲車和型裝甲車的區別是前者更注重火力,其裝備有0mm機關炮及一挺mg4機槍。</p>
後者則更注重通訊,它取消了0mm機關炮保留了mg4機槍然後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和天線。</p>
因此德軍裝甲部隊在排級單位裏常把型裝甲車和型裝甲車混用,這樣能兼顧火力和通訊。</p>
不過不管是哪一型,幾輛裝甲車又是機槍又是機關炮的,其火力也十分強悍。</p>
尤其德軍士兵訓練有素,幾輛裝甲車一衝進倉庫就順次展開衝著倉庫內有可能藏人的位置就是一通瘋狂的掃射,接著緊跟其後的半履帶車再跳下一隊隊德軍步兵在其後展開為他們提供指引和掩護。</p>
裝甲車的好處就是其對外感知能力會比坦克要好得多,躲藏在其中的士兵能看見較大的範圍同時也能聽見外部聲音,所以對步兵的依賴並不高,它們甚至可以靈活而迅速的在倉庫內機動或是轉變角度對敵人發起進攻。</p>
於是,一陣陣猛烈的槍聲,倉庫內的箱子、沙袋等被打得碎屑到處亂飛,坦克殘骸則發出一陣“叮叮當當”有如爆豆般的響聲。</p>
打了一陣,負責三排、四排排長就先後向奧爾夫少尉報告道:“安全!”</p>
事實上不隻是安全,他們根本沒有發現一個敵人,也沒有任何反抗。</p>
但德軍並沒有對此起疑。</p>
這一方麵是因為在裝甲車內的他們以為敵人很可能瞬時被消滅了而他們沒發現。</p>
畢竟目標是狙擊手,躲藏在雜物內的狙擊手,一排子彈過去將其打死在雜物內一時沒能發現也正常。</p>
另一方麵則是奧爾夫少尉的命令……“注意火箭筒”。</p>
所以他們神經緊崩的就在尋找或是擔心敵人火箭筒,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隻有火箭筒會對他們構成威脅。</p>
事實上,舒爾卡也不是沒考慮過火箭筒。</p>
但火箭筒很難在這種情況下擋住敵人這樣的進攻。</p>
原因是火箭筒發射時會暴露自己……一個肩扛的玩意,像個大炮似的東西,還要露出半個身子,不管躲在哪都會第一時間被敵人發現並馬上招來一排子彈。</p>
所以,火箭筒更適合在火力將敵人壓製住的瞬間,或是混亂的戰場上。</p>
用在此時卻幾乎是找死。</p>
接著,奧爾夫少尉就親自指揮著兩隊坦克分隊也就是一、二排闖進了倉庫。</p>
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倉庫內橫七豎八的德軍屍體,於是就通過步話機向保羅少校報告道:“他們都死了,在我們進來之前他們就殺了他們!”</p>
“去他媽的!”保羅少校聽了這話狠狠的用拳頭砸了一下裝甲車,然後就下令道:“把他們都幹掉!”</p>
“是,少校!”</p>
但保羅少校和奧爾夫上尉不知道的是,他們需要擔心的根本就不是傷員,也不是把敵人全部幹掉。</p>
他們要擔心的是自己。(未完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