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蘇軍就搜集了三百多艘船。


    這些船並不是從海軍那增援來的登6船,而是從百姓那徵用的漁船。


    因為舒爾卡很快就想到了一點……


    如果德軍飛行員無法分辯登6船的話,他們還能分辯其它船嗎?


    畢竟是在高飛行的戰機上,分辯目標隻能依靠照明彈的光線……


    夜間戰鬥機的雷達隻能探測較大或是密集的金屬目標,它們之所以需要地麵雷達站配合,是因為即便探測到了目標也無法在黑夜中知道自己距離地麵多遠。


    這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對地攻擊。


    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如果是在國內執行攔截英軍戰機、轟炸機,因為目標是飛在空中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基本不需要考慮與地麵的距離。


    但如果是對地攻擊,尤其是要對目標俯衝掃射或是轟炸,不知道距離地麵的高度的話,往往就是一個俯衝就墜毀自殺了。


    地麵雷達就起到這方麵的作用。


    在夜間戰鬥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德地麵雷達基站實際上不是幫助夜間戰鬥機探測目標,而是探測己方夜間戰鬥機的高度並適時將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給飛行員。


    再加上偵察機適時打出照明彈,於是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德軍戰鬥機、偵察機、雷達之間高度協同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對地攻擊還有相當的危險性。


    這在二戰時已經算是走在世界前沿的戰術了。


    但先進歸先進,由於條件限製,德飛行員依舊很難分辯區分混在一堆差不大小的船隻。


    於是,在海軍登6船運到史達林格勒前,舒爾卡就從百姓手裏徵用了一大批漁船,甚至竹筏、獨木舟之類的都沒放過。


    其中竹筏的確有些誇張,不過隻要隨便釘上幾塊木板,很快就能偽裝成一艘登6船。


    接著,舒爾卡很快又想到……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麽要徵用呢?為什麽要登6船呢?動員部隊造木筏、竹筏就可以了不是?


    當晚這個命令就被傳達了下去。


    在暫停運輸的時候,負責保護運輸線的整個近衛步兵第33師就無事可做了,他們就正好負責建造竹筏。


    近衛步兵第33師師長在聽到這個命令時還以為這些竹筏是用來運送補給的,於是就向集團軍司令部抱怨了幾聲。


    “戈利科夫同誌!”師長彼得希科夫上校說:“我認為這些竹筏不會有什麽用,它們運輸量小,而且一旦遭到攻擊甚至附近隻要有一炮彈或是炸彈爆炸它們就會翻個身讓補給沉入河底了!”


    “你以為這些竹筏是用來運送補給的?”戈利科夫反問。


    “那麽它們是……”


    “它們的確是用來運輸補給的!”戈利科夫迴答:“但不是像你想的那樣運,你隻需要做好你的事就可以了,其它的不需要你關心!”


    “是,戈利科夫同誌!”彼得希科夫上校有些莫名其妙的,但又不敢再多問什麽。


    電話另一頭的戈利科夫則搖頭對克雷洛夫?u道:“瞧瞧,這就是我的得力幹將……在這時候他還不知道那些竹筏是用來做什麽的!”


    “舒爾卡隻有一個,戈利科夫同誌!”克雷洛夫安慰道:“您不能對部下要求太多!”


    戈利科夫苦笑了下沒說話。


    在此之前,戈利科夫一直以為自己在戰場失敗是因為其它什麽原因,比如士兵不夠勇敢、官兵素質不夠好、裝備不如敵人等等。


    事實上蘇軍素質和某方麵的裝備也的確不如敵人,這也是蘇軍往往擁有優勢兵力卻無反被敵人擊敗的原因之一。


    但是現在,戈利科夫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


    點……在舒爾卡的間接指揮和布局下,同樣還是西南方麵軍,甚至可以說是西南方麵軍的殘兵敗將,但卻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不僅如此還隱隱有?拙萆戲緄氖仆2


    這說明什麽呢?


    戈利科夫隱隱明白了問題所在:素質不好的部隊有不好的打法,裝備落後也有落後的戰術。


    比如舒爾卡在史達林格勒所做的一切,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則:盡一切努力揮自己的長處尋找敵人的弱點。


    想到這,戈利科夫感覺自己學到了些有用的東西並堅定了自己守住史達林格勒的信心。


    另一邊的舒爾卡不知道戈利科夫的心理變化,他正忙著準備布署第二天的運輸。


    “南部布署兩條運輸線,北部布署三條!”舒爾卡指著地圖說。


    “假的還是真的?”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問:“或者說,哪條是真的?”


    “全部是假的!”


    “全是假的?”


    “是的!”舒爾卡迴答:“一開始,德國人彈藥和燃油都很充足,戰機及飛行員也準備很充分……所以,開始幾條運輸線全是假的,讓他們放手大幹一場!”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不由“哦”了一聲:“等到後半夜,他們的彈藥、燃油就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是嗎?”


    “是的!”舒爾卡迴答:“也許我們不需要等到後半夜,因為德國人想不到我們會有這麽多登6船……”


    “說得對!”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如果再加上我們臨時製作的竹筏、木筏,不包括海軍增援的登6船,我們都有五百多艘,夠他們打一陣子的!”


    這其實打的就是補給的消耗,德國人的補給並不充裕,尤其是在這時候……


    此時的史達林格勒已經進入五月,隨著氣溫上升冰雪大麵積融化,於是公路、鐵路到處泥濘不堪。


    事實上此時蘇聯的路況就不隻是“泥濘”可以形容的,它簡直就可以稱得上是另一種沼澤,到處都是爛泥,甚至是過膝深的積水。


    除此之外,因為這些積水而??申出來的一大堆麻煩,比如蚊蟲、疾病等等。


    再加上蘇軍在後方積極布署遊擊隊破壞德軍運輸線,使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方向的補給也十分困難。


    這使史達林格勒戰役更像是一場補給爭奪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聯194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征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征士兵並收藏蘇聯194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