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不反攻?”米哈依爾維奇少校疑惑的問:“就像我們以前做的一樣,在夜裏反攻摧毀敵人的炮兵陣!”</p>
“德國人鞏固了防線,米哈依爾維奇同誌!”阿基莫維奇少校解釋道:“馬馬耶夫崗一帶的地形比較複雜,其兩翼分別是峽穀和衝溝,這使我們無法對其實施迂迴包抄。正麵則是馬馬耶夫崗。雖然我們的確可以像之前一樣憑借炮兵的掩護奪迴馬馬耶夫崗的正斜麵,但也僅限正斜麵……敵人在馬馬耶夫崗山腳構築了幾道防線,天色一亮我們就不得不撤軍甚至放棄正斜麵!”</p>
也就是說,馬馬耶夫崗的正斜麵已經成了德軍的緩衝地帶,天黑時德軍隨時可以將它放棄,天色一亮……蘇軍又得把它還給德軍,否則就必須付出慘重的傷亡。</p>
於是,指揮部馬上就陷入了沉默。</p>
馬馬耶夫崗雖然還在蘇軍的控製中,但因為德軍大膽的將遠程炮兵布署在這裏,它已經成為插入斯大林格勒中央的一把尖刀。</p>
這把尖刀,不但對伏爾加河的運輸線構成巨大的威脅,還隱隱有將斯大【更新快】林格勒分割成南、北兩個無法聯係的區域。</p>
後者或許還不明顯,因為此時德軍炮兵的主要任務是封鎖河上運輸線。</p>
但有朝一日,當斯大林格勒因為嚴重缺乏補給而十分虛弱時,德軍隻需要將炮口一轉,馬上就可以用炮彈將馬馬耶夫崗至伏爾加河隻有兩公裏左右的瓶頸地帶切斷。</p>
這對斯大林格勒來說是致命的。</p>
因為斯大林格勒相當一部份補給是自產的……就像之前所說的,斯大林格勒有許多工廠在日夜不停的生產子彈、炮彈甚至坦克。</p>
但這些工廠全都集中在北麵工廠區,而人員、兵力則大多集中在建築密集的南麵居民區。</p>
(注:在計劃經濟下蘇聯的建築很有規律,斯大林格勒也不例外)</p>
一旦北麵工廠區與南麵居民區之間的通道被切斷,這意味著什麽就不用多說了……南麵的百姓和部隊將極度缺乏補給,而北麵雖有補給但卻沒人,於是很快就會被各個擊破。</p>
沉默了好一會兒,安德裏安卡才說了句:“或許我們可以用炮火實施壓製!”</p>
阿基莫維奇少校搖了搖頭。</p>
“我們也想過這個,安德裏安卡同誌!”阿基莫維奇無奈的迴答:“問題在於我們的補給不允許……我們需要大量的炮彈保證自己能壓製敵人的炮兵,而這又增加了運輸線的壓力,結果就是……”</p>
阿基莫維奇少校攤了攤手。</p>
這意思大家都明白,用大量炮彈換來的運輸線的短暫安全,運來的炮彈可能還不夠打出去。</p>
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在做無用功甚至還起到反作用。</p>
這也就是保盧斯高明的地方:將遠程炮火前置的確是忌諱,但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斯大林格勒缺乏補給的情況下這麽做反而會成為蘇軍的雞肋。</p>
空軍、步兵、炮兵……各兵種各方案一個個被否決,斯大林格勒似乎陷入了最後的死局,隻有等著被德軍一點點蠶食最後全軍覆沒。</p>
這時,舒爾卡說了句:“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把德國人打退?”</p>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不解的望了望舒爾卡,迴答道:“因為我們必須這麽做!那些火炮正對著我們的補給線!”</p>
“如果它們正對著我們的補給線!”舒爾卡說:“我們為什麽不另外開辟幾條補給線?”</p>
“你是說從其它方向運輸?”阿基莫維奇少校搖頭否定道:“我們做不到,舒爾卡同誌!其它方向被沙洲阻擋,運輸船無法通過!”</p>
“運輸船似乎的確無法做到,但我們為什麽不使用兩棲登陸船?”舒爾卡反問。</p>
“兩棲登陸船?”阿基莫維奇少校眼睛不由亮了起來:“你說的是……在克裏木半島使用的兩棲登陸船?你設計的兩棲登陸船?”</p>
阿基莫維奇少校做為參謀人員尤其還是舒爾卡的“粉絲”,所以當然知道這一戰也知道兩棲登陸船。</p>
“是的!”舒爾卡迴答:“它既可以在河上行駛也可以在陸地上行駛,我們為什麽不用它來運輸補給?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穿過沙洲的地帶……使用它就不需要頻繁的裝卸!”</p>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舒爾卡同誌!”阿基莫維奇少校說:“可是,據我所知……那些兩棲登陸船無法控製方向,我是說在陸地上無法控製方向!”</p>
“那是因為當時我們需要在克裏木緊急登陸!”舒爾卡迴答:“所以生產出簡陋的兩棲登陸船之後就將其緊急投入使用。在那之後,我們的研發人員就已經在開發能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了……這並不是難事,你說是嗎?”</p>
這是當然的,因為這直接把汽車的方向控製係統直接移植到兩棲登陸船上就可以了。</p>
“我相信……”舒爾卡說:“他們應該已經研發出可以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隻不過,我們不知道他們有,而他們也不知道我們需要。所以……”</p>
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聞言不由目瞪口呆。</p>
這的確有可能,因為兩棲登陸船這東西對於蘇軍來說還是新型裝備,尤其是可以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p>
所以,對於這款裝備當然是封鎖消息。</p>
但封鎖消息這東西有時也並不完全是好事,比如說現在,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就對它一無所知。</p>
確切的說,阿基莫維奇並不是對它一無所知,而是以為這種兩棲登陸船還處於無法控製方向的狀態所以隻適合登陸。</p>
“如果!”舒爾卡指著地圖說:“我們使用兩棲登陸船運輸,就可以在寬達五十公裏的正麵任何一點實施運輸,而敵人火炮的最遠射程就隻有10公裏……”</p>
“那麽我們就能完美的避開敵人的火炮封鎖!”戈利科夫接嘴道。</p>
“是的!”舒爾卡點了點頭。</p>
下一秒,戈利科夫就下令道:“馬上聯係方麵軍指揮部,馬上!”</p>
“德國人鞏固了防線,米哈依爾維奇同誌!”阿基莫維奇少校解釋道:“馬馬耶夫崗一帶的地形比較複雜,其兩翼分別是峽穀和衝溝,這使我們無法對其實施迂迴包抄。正麵則是馬馬耶夫崗。雖然我們的確可以像之前一樣憑借炮兵的掩護奪迴馬馬耶夫崗的正斜麵,但也僅限正斜麵……敵人在馬馬耶夫崗山腳構築了幾道防線,天色一亮我們就不得不撤軍甚至放棄正斜麵!”</p>
也就是說,馬馬耶夫崗的正斜麵已經成了德軍的緩衝地帶,天黑時德軍隨時可以將它放棄,天色一亮……蘇軍又得把它還給德軍,否則就必須付出慘重的傷亡。</p>
於是,指揮部馬上就陷入了沉默。</p>
馬馬耶夫崗雖然還在蘇軍的控製中,但因為德軍大膽的將遠程炮兵布署在這裏,它已經成為插入斯大林格勒中央的一把尖刀。</p>
這把尖刀,不但對伏爾加河的運輸線構成巨大的威脅,還隱隱有將斯大【更新快】林格勒分割成南、北兩個無法聯係的區域。</p>
後者或許還不明顯,因為此時德軍炮兵的主要任務是封鎖河上運輸線。</p>
但有朝一日,當斯大林格勒因為嚴重缺乏補給而十分虛弱時,德軍隻需要將炮口一轉,馬上就可以用炮彈將馬馬耶夫崗至伏爾加河隻有兩公裏左右的瓶頸地帶切斷。</p>
這對斯大林格勒來說是致命的。</p>
因為斯大林格勒相當一部份補給是自產的……就像之前所說的,斯大林格勒有許多工廠在日夜不停的生產子彈、炮彈甚至坦克。</p>
但這些工廠全都集中在北麵工廠區,而人員、兵力則大多集中在建築密集的南麵居民區。</p>
(注:在計劃經濟下蘇聯的建築很有規律,斯大林格勒也不例外)</p>
一旦北麵工廠區與南麵居民區之間的通道被切斷,這意味著什麽就不用多說了……南麵的百姓和部隊將極度缺乏補給,而北麵雖有補給但卻沒人,於是很快就會被各個擊破。</p>
沉默了好一會兒,安德裏安卡才說了句:“或許我們可以用炮火實施壓製!”</p>
阿基莫維奇少校搖了搖頭。</p>
“我們也想過這個,安德裏安卡同誌!”阿基莫維奇無奈的迴答:“問題在於我們的補給不允許……我們需要大量的炮彈保證自己能壓製敵人的炮兵,而這又增加了運輸線的壓力,結果就是……”</p>
阿基莫維奇少校攤了攤手。</p>
這意思大家都明白,用大量炮彈換來的運輸線的短暫安全,運來的炮彈可能還不夠打出去。</p>
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在做無用功甚至還起到反作用。</p>
這也就是保盧斯高明的地方:將遠程炮火前置的確是忌諱,但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斯大林格勒缺乏補給的情況下這麽做反而會成為蘇軍的雞肋。</p>
空軍、步兵、炮兵……各兵種各方案一個個被否決,斯大林格勒似乎陷入了最後的死局,隻有等著被德軍一點點蠶食最後全軍覆沒。</p>
這時,舒爾卡說了句:“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把德國人打退?”</p>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不解的望了望舒爾卡,迴答道:“因為我們必須這麽做!那些火炮正對著我們的補給線!”</p>
“如果它們正對著我們的補給線!”舒爾卡說:“我們為什麽不另外開辟幾條補給線?”</p>
“你是說從其它方向運輸?”阿基莫維奇少校搖頭否定道:“我們做不到,舒爾卡同誌!其它方向被沙洲阻擋,運輸船無法通過!”</p>
“運輸船似乎的確無法做到,但我們為什麽不使用兩棲登陸船?”舒爾卡反問。</p>
“兩棲登陸船?”阿基莫維奇少校眼睛不由亮了起來:“你說的是……在克裏木半島使用的兩棲登陸船?你設計的兩棲登陸船?”</p>
阿基莫維奇少校做為參謀人員尤其還是舒爾卡的“粉絲”,所以當然知道這一戰也知道兩棲登陸船。</p>
“是的!”舒爾卡迴答:“它既可以在河上行駛也可以在陸地上行駛,我們為什麽不用它來運輸補給?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穿過沙洲的地帶……使用它就不需要頻繁的裝卸!”</p>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舒爾卡同誌!”阿基莫維奇少校說:“可是,據我所知……那些兩棲登陸船無法控製方向,我是說在陸地上無法控製方向!”</p>
“那是因為當時我們需要在克裏木緊急登陸!”舒爾卡迴答:“所以生產出簡陋的兩棲登陸船之後就將其緊急投入使用。在那之後,我們的研發人員就已經在開發能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了……這並不是難事,你說是嗎?”</p>
這是當然的,因為這直接把汽車的方向控製係統直接移植到兩棲登陸船上就可以了。</p>
“我相信……”舒爾卡說:“他們應該已經研發出可以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隻不過,我們不知道他們有,而他們也不知道我們需要。所以……”</p>
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聞言不由目瞪口呆。</p>
這的確有可能,因為兩棲登陸船這東西對於蘇軍來說還是新型裝備,尤其是可以控製方向的兩棲登陸船。</p>
所以,對於這款裝備當然是封鎖消息。</p>
但封鎖消息這東西有時也並不完全是好事,比如說現在,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就對它一無所知。</p>
確切的說,阿基莫維奇並不是對它一無所知,而是以為這種兩棲登陸船還處於無法控製方向的狀態所以隻適合登陸。</p>
“如果!”舒爾卡指著地圖說:“我們使用兩棲登陸船運輸,就可以在寬達五十公裏的正麵任何一點實施運輸,而敵人火炮的最遠射程就隻有10公裏……”</p>
“那麽我們就能完美的避開敵人的火炮封鎖!”戈利科夫接嘴道。</p>
“是的!”舒爾卡點了點頭。</p>
下一秒,戈利科夫就下令道:“馬上聯係方麵軍指揮部,馬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