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看。”小皇帝看看手裏的書信,莫憂最後一句寫的就是這個,隻是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又讓他有點小小的不滿,你就寫出來不就完了,賣什麽關子,一點兒都不直率,你看看王鼇,看著都順眼。


    王鼇偷眼看了一眼小皇帝,也不知道聖上為啥要不斷的打量自己,難道是出來的急,衣服穿的不規整?


    搖搖腦袋,算了,還是辦正事要緊,“聖上,我覺得……”


    王鼇沒待太長時間,迴去之後就找了沈東流秉燭夜談,兩人因為莫憂的關係,也算得上關係不錯。


    ……


    隔一天的朝會,將作大匠越俎代庖了一把,替太史局(就是欽天監)管了一把天象,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特別是太史局的官員。


    你一個管建造的,說白了就是一個老木匠,還能看得懂天象了?你咋不上天呢?唔,這樣說不太文雅,換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沈大匠其實也不大願意,但耐不住沈東流的勸說,看其他人不屑的目光,硬著頭皮詢問道,“聖上可知候風地動儀?”


    我咋不知道,昨天商量的就是這個,小皇帝略加思索,然後搖搖頭,“不曾聽聞。”


    底下的臣子不乏有學之士,但既然聖上說了不知,他們也就不會急著彰顯自己的學識,沈大匠四處看了看,都不說話,那我來說。


    “陽嘉元年,複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製,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麵,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嚐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沈大匠一口氣就說了一百餘字,就這些他足足背了一個早晨,甚至上朝的時候一直都在惦記著這件事,生怕忘了,好在事情進展順利。


    身為大匠自然知道地動儀,但引經據典曆來不是他的強項,跟別的大臣認知的差不多,沈大匠也覺得自己確實略輸文采,不過這一次總算是揚眉吐氣了,起碼他自己認為是這樣,背誦完這一段,因為勞累而略微佝僂的腰板都挺直了。


    不過事實跟沈大匠的預料差不多,百官裏確實大部分人對他是刮目相看,這一段,可以啊!


    甚至還有老臣在下麵當眾誇獎的,一心向學就好,也不枉聖賢教導,傳揚天下,一個木匠竟然都知道看書了,吾道不孤啊,甚至生出了老懷安慰之感,這純粹是年紀大了,想多了,豈不知他們正一步步落入小皇帝的彀中。


    “這麽說,這候風地動儀就是測算地動的,可是有所預警?”小皇帝佯裝擔憂,小聲的念叨著,“小地動倒是不虞,但大地動,那可就是天災了。”


    事情到了這裏沈大匠心裏就有底了,這一次就算無功,但肯定無過,說不定就能撈點功勞呢,他職位特殊,不大興土木的時候,根本沒有用武之地,“迴稟聖上,地動儀預警北方,具體在什麽地方,那就不是臣能得知的了。”


    小皇帝龍目微移,百官也望向一處,站在邊角的太史局官員已經開始擦額頭的冷汗了,地動儀不會錯,那就是他們出錯了。


    太史令抖抖袖袍站了出來,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就連後世的天氣預報都不準,這就可以想象出他們的能力了,再加上一切特殊的原因,他們在大勝一朝的地位不高。


    因為負責的事物特殊,他才有資格上殿,要是論品級,他隻有從五品,根本不夠格,不過這一次倒是個機會,太史令拱拱手,“迴稟聖上,今日的奏報臣還沒收到,如若聖上想知道……”


    小皇帝也不準備讓太史令繼續說話了,“快宣!”


    來的人年紀跟沈東流相仿,也是一起混到大的兄弟,性格上卻是不同,這一位十分嚴謹,甚至有點嚴謹的過了頭,他掏出一本長長的奏折,“臣遍查典籍以及各地縣誌,推測勝縣有地動!”


    “勝縣?”小皇帝一聽,得了,這一位也是妥妥的人才,知道這一次布置詳情的就隻有他和王鼇,相信王鼇也不會泄露出去,能一下就推斷對,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臣甚至懷疑地動已經發生,隻待朝廷信差傳信便可證明。”太史令一直在給他打眼色,但還是沒能攔住他說這些“不該說”的話。


    “哦?”小皇帝不露聲色,心裏卻在暗自欣喜,神了,簡直神了,人才啊!


    “不過,臣判斷此次地動規模不大,應當不會有百姓傷亡。”說完這句話,那人拱拱手,退到太史令身邊,就站在太史令手臂右側,兩人緊挨著。


    太史令這個氣啊,你說你說那麽多做什麽?顯得你有能耐?就說北方確實有地動就完了,囉嗦這麽多,言多必失,迴家之後還得打,狠狠的打!


    小皇帝見獵心喜,暗中觀察了一下,看來這生麵孔跟太史令有點關係啊,隻見太史令正暗暗用手掐那生麵孔的手臂,那人也不敢躲,甚至麵不改色,看來是被掐慣了。


    嘶,而且看起來兩人也有點相像,不會是?小皇帝有了一些猜測,“太史令,你覺得如何?”


    “臣,臣以為,覺得,嗯,他說的對。”太史令也是沒法子,兒子造的孽,他這個做爹的不扛誰來扛?


    剛才光想著兒子辦事嚴謹了,甚至十年前的天文地理資料都收集的齊全,但卻萬萬沒想到見了皇帝還敢多話,是誰給你的膽子?


    太史令暗暗祈禱,諸天大仙拜了一個遍,現在隻能祈求孩子不坑爹了,“對,肯定是對的。”


    “嗯,派人去查。”小皇帝示意高武記下,然後指了指生麵孔,“你叫什麽名字?”


    “臣,許嚴,嚴謹的嚴。”這名字是他後改的,以前不是這個嚴,而是兩個火的那個,太史令找人給他算過命,說他命裏缺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尺君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慢熱King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慢熱King並收藏鐵尺君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