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到底是少年心性,即使心中嫉妒,但是卻仍舊做不出那等下作的事情。他在心中想著,左右這沈知文同他相交一場,而且平日裏也沒見他對功名利祿有什麽太大的興趣。所以李盛想,若是自己同他說道說道,指不定便能讓這沈知文偏讓一二。
他打的倒是個好主意,甚至連說辭都想好了。無非便是沈家家大業大,就算這次不奪榜首,沈知文以後也依舊能夠大有作為。而且這科考四年一次,這次不行,他可以下次再來。但是換做自己就不行了,光是為了這次科考他家裏便已經欠下了許多債務。若是不能一擊即中,隻怕根本撐不過四年的時光。
沈知文向來對於這些都看得很淡,所以李盛心中對於他會答應也有幾分把握。於是也沒多加思考,便直接去找到了沈知文,將心中的一番打算和盤托出。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沈知文雖然平時表現的吊兒郎當,但是心中也不是沒有豪情壯誌的。
正如他年少時便遊曆四方,為的也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貼近百姓的生活,將天下的實情都好好的考察了一番。沈知文的確不慕功名利祿,但是卻心懷百姓。此次參加科考,也是為了能夠一舉成名——他深知,隻有自己的位置足以接近皇上,才有資格替百姓發聲。
所以,就算他也為李盛的遭遇感慨,但是卻萬萬沒有拱手相讓的道理。而且他雖然也有自信,但是卻不知道為何李盛竟在此時便將他視為了榜首之選。要知道,天下英才如此之多,就算他天賦再高,也難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故以他這番時日雖然沒有溫習功課,但是也在盡力的調整心態,希望能以最佳的狀態來迎考。
所以李盛的一番請求在他看來荒謬至極,就算他心中沒有為民思慮的雄心壯誌,也容不得這般的輕視!作為好友,他一直都將李盛當做一個好的對手。雖然每次在私塾的測驗裏,他都勝過李盛,可是心裏卻從未輕視。甚至為了能夠讓兩人公平的競爭,每一次他都是傾盡全力,並沒有半點的懈怠。
但是聽完李盛的一番話後,沈知文便看清了自己在他的心裏是何種模樣。
他倒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當成摯交好友的人,竟然會在心裏這般看他?什麽叫做沈家家大業大,就算他錯過這一次,下次也可以補迴來?誠然,家世的確是他的優勢,就算是失去這次科考的名次,他也不至於會一蹶不振,但是心裏又何嚐不會失落?
李盛的用功與刻苦,他一直都看在心裏。所以在被他拒絕過兩三次遊玩之後,也識趣的不再打擾。但是作為好友,他以為自己的心意李盛也能知曉。畢竟他並不曾隱瞞自己想要做官的想法,更是多次同李盛探討民生,如此看來,他竟是全然沒有放在心上?
被好友誤解以及忽視,讓沈知文的心裏滿是失望。所以對於李盛的請求,他直接一口迴絕。不過為了不讓這好友繼續誤會自己,他也耐心的將自己的打算與抱負一一托出。可惜李盛隻沉浸在被他拒絕的震驚裏,根本沒有理解到他的良苦用心!
兩人因此鬧得不歡而散,在科考之前都沒有碰麵。不過倒是因為李盛這番舉動,讓沈知文的心裏也生起了一股傲然來。他在科考之前沉浸思緒,將自己的心態再次整理,既然李盛覺得他吊兒郎當沒把科考當迴事,那他便要奪個狀元看看到底是誰沒有認真!
四年一次的科考自然是匯聚了天下的英才,被沈知文拒絕之後,李盛的心中便產生了心結。覺得沈知文平日說的將自己當成摯交好友都是虛情假意,真正到了利益存亡的關頭,便原形畢露了。
所以他心中對於沈知文唯一的友情,也因為那次拒絕而徹底破滅。不過這也激起了李盛的鬥誌,在沈知文來之前,他一直都是私塾裏的第一名。難道,現在就扭轉不迴來了嗎?
更何況,他觀那沈知文科考前也沒怎麽溫習,想必功課也不怎麽紮實。但是自己在科考前可是日日溫習,連睡覺都是書不離手,自然比他更加有優勢。這般想著,李盛的心裏便安慰幾分。他一心想著屆時自己拔得頭籌之後,定要讓那沈知文好好看看——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不勞而獲!
科考連著舉行了三日,所有的考生都被關在考場裏,就連上茅廁,都有專人陪同。大家在進考場之前,都隨身帶好了幹糧,為的就是能夠專心考試,不受外物的幹擾。
這次筆試顯然是極大的陣仗,不僅從民生更是連戰事,都讓考生一一提筆作答。這三日,他們以三個考題分別做文章,最後將其合成一篇,方為完成。這般高強度的考試,再加上周圍隨時都有人監視,讓眾人的心理壓力十分之大。
好些個都還沒撐到考試結束,就因為心理承受不住,暈了過去。看到他們被抬出考場的時候,其他的考生心裏更是緊張不已。誰都知道,若是被抬出去,那麽這幾日考試的成績便全部作廢,再無重來的機會了。
饒是沈知文,也在這般嚴肅壓抑的氛圍下,吃盡了苦頭。
他原本便是肆意瀟灑之人,在這裏被關了三日,已是極限。心中煩悶不已,許多時候都想要強行衝破出去。但是想到這是科考,便生生忍了下來。尤其是李盛之前的言語給了他極大的觸動與震撼,以至於讓他的心智更加堅定起來,硬是難得的捱了過來。
筆試結束的時候,考場外是陽光燦爛,這些考生剛出來的時候,麵對如此熾熱的光線個個都還不能適應。沈知文一走出來,便身形晃了一晃,見到陽光下意識的低下頭,仍是如此,眼裏也被刺激出了兩行清淚。
好在隨行的書童早有準備,撐了把油紙傘便替他擋在前麵,讓這刺眼的光線也變得溫和起來。
沈知文默然迴頭,正好看到李盛步履虛浮的從考場裏走出來。見到自己,他似乎是頓了一頓,然後目光落在自己頭上的油紙傘後,更是連眼神都銳利了三分。不過最終李盛還是沒有同他打過一聲招唿,裝作不認識一般,沉默的從自己的身邊走過。
看著他決然的背影,沈知文歎口氣——這友誼,怕是真的走到了盡頭。
他打的倒是個好主意,甚至連說辭都想好了。無非便是沈家家大業大,就算這次不奪榜首,沈知文以後也依舊能夠大有作為。而且這科考四年一次,這次不行,他可以下次再來。但是換做自己就不行了,光是為了這次科考他家裏便已經欠下了許多債務。若是不能一擊即中,隻怕根本撐不過四年的時光。
沈知文向來對於這些都看得很淡,所以李盛心中對於他會答應也有幾分把握。於是也沒多加思考,便直接去找到了沈知文,將心中的一番打算和盤托出。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沈知文雖然平時表現的吊兒郎當,但是心中也不是沒有豪情壯誌的。
正如他年少時便遊曆四方,為的也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貼近百姓的生活,將天下的實情都好好的考察了一番。沈知文的確不慕功名利祿,但是卻心懷百姓。此次參加科考,也是為了能夠一舉成名——他深知,隻有自己的位置足以接近皇上,才有資格替百姓發聲。
所以,就算他也為李盛的遭遇感慨,但是卻萬萬沒有拱手相讓的道理。而且他雖然也有自信,但是卻不知道為何李盛竟在此時便將他視為了榜首之選。要知道,天下英才如此之多,就算他天賦再高,也難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故以他這番時日雖然沒有溫習功課,但是也在盡力的調整心態,希望能以最佳的狀態來迎考。
所以李盛的一番請求在他看來荒謬至極,就算他心中沒有為民思慮的雄心壯誌,也容不得這般的輕視!作為好友,他一直都將李盛當做一個好的對手。雖然每次在私塾的測驗裏,他都勝過李盛,可是心裏卻從未輕視。甚至為了能夠讓兩人公平的競爭,每一次他都是傾盡全力,並沒有半點的懈怠。
但是聽完李盛的一番話後,沈知文便看清了自己在他的心裏是何種模樣。
他倒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當成摯交好友的人,竟然會在心裏這般看他?什麽叫做沈家家大業大,就算他錯過這一次,下次也可以補迴來?誠然,家世的確是他的優勢,就算是失去這次科考的名次,他也不至於會一蹶不振,但是心裏又何嚐不會失落?
李盛的用功與刻苦,他一直都看在心裏。所以在被他拒絕過兩三次遊玩之後,也識趣的不再打擾。但是作為好友,他以為自己的心意李盛也能知曉。畢竟他並不曾隱瞞自己想要做官的想法,更是多次同李盛探討民生,如此看來,他竟是全然沒有放在心上?
被好友誤解以及忽視,讓沈知文的心裏滿是失望。所以對於李盛的請求,他直接一口迴絕。不過為了不讓這好友繼續誤會自己,他也耐心的將自己的打算與抱負一一托出。可惜李盛隻沉浸在被他拒絕的震驚裏,根本沒有理解到他的良苦用心!
兩人因此鬧得不歡而散,在科考之前都沒有碰麵。不過倒是因為李盛這番舉動,讓沈知文的心裏也生起了一股傲然來。他在科考之前沉浸思緒,將自己的心態再次整理,既然李盛覺得他吊兒郎當沒把科考當迴事,那他便要奪個狀元看看到底是誰沒有認真!
四年一次的科考自然是匯聚了天下的英才,被沈知文拒絕之後,李盛的心中便產生了心結。覺得沈知文平日說的將自己當成摯交好友都是虛情假意,真正到了利益存亡的關頭,便原形畢露了。
所以他心中對於沈知文唯一的友情,也因為那次拒絕而徹底破滅。不過這也激起了李盛的鬥誌,在沈知文來之前,他一直都是私塾裏的第一名。難道,現在就扭轉不迴來了嗎?
更何況,他觀那沈知文科考前也沒怎麽溫習,想必功課也不怎麽紮實。但是自己在科考前可是日日溫習,連睡覺都是書不離手,自然比他更加有優勢。這般想著,李盛的心裏便安慰幾分。他一心想著屆時自己拔得頭籌之後,定要讓那沈知文好好看看——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不勞而獲!
科考連著舉行了三日,所有的考生都被關在考場裏,就連上茅廁,都有專人陪同。大家在進考場之前,都隨身帶好了幹糧,為的就是能夠專心考試,不受外物的幹擾。
這次筆試顯然是極大的陣仗,不僅從民生更是連戰事,都讓考生一一提筆作答。這三日,他們以三個考題分別做文章,最後將其合成一篇,方為完成。這般高強度的考試,再加上周圍隨時都有人監視,讓眾人的心理壓力十分之大。
好些個都還沒撐到考試結束,就因為心理承受不住,暈了過去。看到他們被抬出考場的時候,其他的考生心裏更是緊張不已。誰都知道,若是被抬出去,那麽這幾日考試的成績便全部作廢,再無重來的機會了。
饒是沈知文,也在這般嚴肅壓抑的氛圍下,吃盡了苦頭。
他原本便是肆意瀟灑之人,在這裏被關了三日,已是極限。心中煩悶不已,許多時候都想要強行衝破出去。但是想到這是科考,便生生忍了下來。尤其是李盛之前的言語給了他極大的觸動與震撼,以至於讓他的心智更加堅定起來,硬是難得的捱了過來。
筆試結束的時候,考場外是陽光燦爛,這些考生剛出來的時候,麵對如此熾熱的光線個個都還不能適應。沈知文一走出來,便身形晃了一晃,見到陽光下意識的低下頭,仍是如此,眼裏也被刺激出了兩行清淚。
好在隨行的書童早有準備,撐了把油紙傘便替他擋在前麵,讓這刺眼的光線也變得溫和起來。
沈知文默然迴頭,正好看到李盛步履虛浮的從考場裏走出來。見到自己,他似乎是頓了一頓,然後目光落在自己頭上的油紙傘後,更是連眼神都銳利了三分。不過最終李盛還是沒有同他打過一聲招唿,裝作不認識一般,沉默的從自己的身邊走過。
看著他決然的背影,沈知文歎口氣——這友誼,怕是真的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