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烽台戰役結束,張守約與秦貴帶著環慶路的兵馬徐徐撤迴。↖,
會州還有很多事呢,必須要修建一些堡砦,不過天都山擋在前麵,隻要於黃河邊上修建幾個堡砦就可以了,再於原來西夏人一些城堡舊址上擴建一些軍寨。
畢竟西夏統治了會州那麽多年,羌人占的比例大,許多羌人心依然向著西夏。
還要興修大量的道路,改變這一地區的落後麵貌,不過宋朝手中有著許多戰俘,此外繼續推廣著天都山那邊用役代賦稅的政策。
如果這樣,有的部族還向李憲以前那樣,那麽毫無疑問,必會迎來宋軍的慘酷鎮壓。
隨後還要安排大量從利州路遷徙過來的移民。
但這些事務與環慶路無關了。
主力軍隊返迴,種師道更加肆無忌憚,大肆將青鹽運迴到慶州或者延州。
環慶路兵力收迴來了,鄜延路軍隊壓力也就減輕了。
於是劉昌祚果斷出兵大裏河,但這一迴不是擄迴百姓,而是將大裏河北岸的百姓,向橫山那邊驅逐,並且不讓他們帶任何物資,強遷向北驅逐。
似乎銀州夏州還有一些西夏大軍,如果不服氣,那就來開戰吧。
不過也僅是驅逐,隻要不反抗者,並沒有屠殺等行為。
也許王巨確實感到在自己手中死的人太多了,不是西夏人,而是南方的那群猴子與土著,於是王巨現在越來越軟。
包括彼岸,隻要不反抗者。不殺害抄掠移民的部族。無論歸不歸順。都沒有象開始那樣,大肆殺戳了。
反正這些土著文明落後,人口增加緩慢,而移民因為不愁土地與糧食,又有政策鼓勵著多生多育,那麽不用多少年,也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土著人口比例稀釋,稀釋到一定地步。即便還有土著,也不足以為害了。王巨這個心理也決定了這次用兵的主調,盡管大裏河北岸各部羌人多是西夏的死忠,甚至有許多人參與了永樂城血案。
百姓大多數驅逐走了,由不得這些部族不從,後方西夏沒有援兵來了,以他們各自為戰,如何能擋住劉昌祚的數萬大軍?
然後劉昌祚派人收割夏糧,又將河北大批牧畜押迴延州,同時又派出一支軍隊。來到永樂城遺址前,開始收迴慘死在永樂城軍的屍骸。
做完了這些後。延州大軍又徐徐撤了迴來。
然後又派軍隊,用特製的六輪長車,將屍骸向京城運送。
不過這一戰除了得到一些糧食牧畜,收迴屍骸外,並不是王巨所說的驚喜。
…………
因為桃溪劍所帶來的利潤,現在王家寨的百姓十分富裕,大多數蓋上了磚瓦房。
一排排青磚褐瓦房掩映在碧樹濃蔭下,十分地好看。
但很多人王巨不認識了,現在王家寨早非是原先才遷徙過來的王家寨,桃溪劍價格高,可每一把劍出來,都需要大量人力反複鍛造,所以後來又陸續地遷徙過來許多百姓。
即便原先的王家寨百姓,有一些老人過世了,還有許多青少年,王巨更不認識了。
就連族長也換掉了,換成一個叫王勝的老人,在延州時,他家離王巨那個窯洞並不遠,按輩份,王巨還要唿一聲三叔。
在這個三叔帶領下,王巨進了王家寨,也就是他的家。
王巨將它拿出來,當成了周邊幾個村莊的私塾,既然王巨迴來了,私塾也就停下授學,王勝讓村民將屋子收拾出來,好讓王巨一家居住。但王巨這行迴來是祭祖的,耽擱的時間不長,王巨也沒有反對。
王巨一路進了這個私塾,不過宅權還在他手中,應當還屬於他的房屋,但王巨也無所謂了,包括原來那個窯洞,以及延州李家陪嫁的宅子,王巨一起拿出來當成了周圍百姓的私塾。但京城的那個宅子則不同,想做私塾也不行,周邊都是貴人家,所以以後打算交給張貴兄弟。這幾年還是掛在王巨名下,防止趙頊召他進京述職,一大家子,呆在驛館不合適的。
外麵又有許多人殺豬宰羊,以歡迎王巨的歸來。
王巨低聲說道:“妃兒,走的時候,拿出一千貫錢,濟助村中的貧困百姓與孤寡老人,不能占鄉親們的便宜。”
妃兒恩了一聲。
王巨背著手,走了出來。
村外便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田野,夏麥基本都收割上來了,不過田裏皆長著綠油油的粟苗與豆苗,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早不是他原先開拓鄭白渠時那般荒涼的光景。
王巨眼力好,居然在一些旮旯裏看到他從彼岸帶過來的一些雜糧。
雖然伐夏之戰,使鄭白渠許多保捷兵犧牲,但沒有影響鄭白渠的莊稼耕種,特別是未來這兩三年內,鄭白渠的糧食尤其重要。
三叔安排妥當後,進了屋,說:“太保,這次迴來打算呆幾天?”
“就幾天,祭完祖後,我們將要去河州。”
“河州,這麽遠?”
“吐蕃背叛我們大宋,朝廷可能會對吐蕃用兵,故此我要去河州,不然不能指揮。”
無論河州,還是朝廷對吐蕃用兵,對於“三叔”來說,都太***的遠了,遠得不可想像。但是王勝一臉自豪:“沒想到當初那個窮山村裏出了一個大人物。”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王勝便講到了這個私塾,前後共出了十七名舉子,包括王家寨都有兩個青年考中了舉子。
說到這裏,王勝十分自豪,想當年,一個保安軍共出過多少舉子?
王巨暗暗擰了一下眉頭。
這個舉子,王巨很不喜。
王巨為何將科舉劃成四級考,現在參加科舉的士子太多了。每一屆幾乎達到了十幾萬人。甚至接近二十萬人。
有的大州人口多。教育發達,比如京兆府十三縣二十多萬戶,每次參加解試的士子能達到三四千人四五千人,無疑給各州府帶來沉重的壓力,所以先經過各縣的童生試詮選,那麽每一縣隻有數百人參加了,這樣各州府壓力立即去除。
但寬的隻是各州府解試壓力,到了省試之時。不僅有新舉子,還有老舉子,因此每一次省試新老舉子人數能達到一萬多人,多時能達到兩萬人,自己節裁官員數量,進士名額壓縮,如今每屆殿試隻錄取兩三百名進士。
想一想這麽多舉子,隻能爭這兩三百名名額,會有多大難度。
因此這個私塾盡管出了十七名舉子,卻無一名進士。中了進士,也未必能做到高官。不中進士,更是一無是處。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科舉……”王巨在心中歎息一聲,隨後臉上也有些自豪。
彼岸也有教育,暫時不比宋朝優勢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積,識字的百姓比例,會很快超過宋朝。
彼岸也會錄用一些頭腦靈活的青年學生為胥吏,為各鎮幕僚官,但在彼岸,胥吏實際就是官員,最少是公務員,不存在任何岐視的,因此薪酬也遠比內陸要高。
不過彼岸錄用這些青年學生時,不是看他們知道多少經義,而是他們在專長知識上,能不能活學活用,能活學活用,才會錄用,然後讓他們用這些學來的知識,帶領著百姓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而且在各個學校授課時,就刻意提到了這一條,不管學生將來會不會選擇去做胥吏與幕僚官,或是選擇其他職業,同樣也要活學活用,隻有活學活用,才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開智慧。
其實除了科技生產力跟上去外,彼岸許多製度已經不亞於****製度了。
現在彼岸仍沒有宋朝富裕,不僅人數太少,平均財富也不及宋朝,宋朝窮人多,但有許多富人手中的錢財多得嚇人,因此一平均下來,依然遠勝過了彼岸。
當然了,王巨寧願要彼岸那種財富,也不會要宋朝這種財富。
但正是因為製度教育各方麵的不同,就連財富,彼岸也會大踏步地追上來。
甚至將來兩邊財富相差無幾時,這邊八成的財富控製在一成人手中,那邊二三四等戶手中的財富將會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中產階級比例會是宋朝的數倍。
不過這些想法,王巨不會傻唿唿掃王勝的興說出來的,放在心裏了。
王巨選擇黃道吉日。
他多少年都沒有迴來祭祖,並且說不定去了彼岸,也不可能迴來祭祖了,所以這次祭祖十分地隆重。
黃道吉日在九天後。
但到了第三天,王巨忽然收到蔡確一封信,信上的內容讓王巨啼笑皆非。
這件事得從竹紙作坊說起。
王巨讓王安石所逼,將竹紙作坊賣給了高家,一是賭氣,二是想著法子與高家拉近關係,不是高家,是高滔滔,怎麽著,也要嚐試吧。
然而毛用,他一個人,那時文彥博他們是一群人,無論他做多少努力,高滔滔對他的應象越來越惡。
但竹紙作坊到了高家手中,朝廷休想得到一文錢商稅了,甚至一個機靈的福建路百姓不知用什麽手段,也得到了竹紙技術,雖不及高家這個竹紙,不過勝在便宜,然而僅過了一年時間,便讓高家利用一些手段將此人送進了大牢。因此僅是這個作坊,每年幾乎就可以替高家帶來四五十萬貫以上的利潤。
王巨不是聖母裱,不可能為這個不認識的人去抱不平的,不過他心中很是不喜。
於是暗暗地將竹子引進到彼岸,彼岸也有竹子,隻是數量很少,還有許多竹子不宜做竹紙。
不過這個竹紙連彼岸的紙張也滿足不了,況且各支船隊每年還要運輸大量紙張貿易呢。
王巨因為心中不喜,索性便減少了竹紙的采購,增加了麻紙與藤紙。
高家還派人詢問過這件事。彼岸答複也簡單。就象麥子平時一鬥三十文。粟一鬥不足十文,但西北戰急時,不管是麥還是粟運到前線,最少得三四百文錢,在這三四百文前,十文與三十文有何區別?
這是軍糧的運輸成本,海上的運輸成本更高。
那麽竹紙與藤紙麻紙些許差價,又算得了什麽?
差價不大。竹紙現在質量雖然提高了,但韌性可及藤紙與麻紙?彼岸雖開始調運竹紙,可得不到人家的認可,因此現在不得不以藤紙麻紙為主了。
這樣便將高家人糊弄過去了,實際海上運費雖高,但一艘船往往以萬石計算,平均下來,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麽驚人。
竹紙在大食倭國那邊同樣受歡迎。
不過人家不買,難倒強賣不成?高家與這件事無關了。
然而彼岸的大肆采辦,導致了許多地區紙作坊生意興隆。包括越州的一個藤紙作坊,作坊主叫郭元章。這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他吸收了宣紙與竹紙的一些生產技術,用古藤、楮樹皮、麻、稻草以及其他十幾種材料,研發出一種新式藤紙,不僅成本便宜,而且紙張質量也不錯,便成了彼岸采購的重點對象。
特別是去年三千萬大采購,郭家就分到了好幾萬貫紙張的業務。
郭家生意興旺,引來一人垂涎,當地有一馬姓衙內,他父親就是江南西路轉運判斷馬迴景,這個馬衙內便親自來到郭家,拿出五千貫絹交,說俺買下你這個作坊了。
郭家這個作坊現在規模很大,不提名氣了,就是硬件成本最少也有四五萬貫錢,郭元章不同意,然後麻煩上門了。
在馬衙內相逼下,郭元章氣急,決定魚死網破,先是假假的屈服,收下了馬衙內兩千訂金,然後暗中將這個作坊以三萬貫的價格,便宜賣給了杭州一個姓錢的員外。
隨後郭元章帶著這三萬多貫絹交,來到銀行司換成了金條,找到與他交好的一個夏姓海船船長,在夏姓船長幫助下,秘密逃向了彼岸。
找不到郭元章,馬衙內與錢員外開始扯皮了,錢員外背景也不小,屬於錢俶一脈的,雖不是錢俶的後人,但關係不是很疏遠。
誰怕誰啊,最後都驚動了杭州與越州的官府。
杭州知府滕元發與越州知州劉載便找到了夏船長,郭元章既受了馬家的訂金,那麽就不當將作坊賣給錢家,至少現在將那兩千貫訂金退給馬家吧。
夏船長便怒了,先是責問滕元發,公素有聲名,有人說公頗似公之外祖父與舅父之風(範仲淹與範純仁),但現在怎能為非作歹,為虎作倀?
滕元發很冤枉哪,問,某哪裏為非作歹了?
夏船長便說,郭元章家的作業最少價值五萬貫,每年淨收入達到近萬貫,馬衙內憑什麽用五千貫就將這個產業收買過去?公難道不知道嗎?
滕元發便看著劉載,他真不知道啊。
劉載便不悅地說,那麽為何郭元章不來州城訴訟?
夏船長可不會懼他,反問道,訴訟?知道為什麽郭元章將五萬貫的產業以三萬貫賣給了錢員外?正是你們越州諸胥吏衙差恐嚇威脅,郭元章走投無路了,這才將它賣給了錢員外。試問劉知州,你們官官相護了,他上哪兒訴訟去?
那為何又收了馬家的訂金。
五萬貫的產業被逼得以三萬貫脫手,這兩千貫錢權當少許補貼了,幹嘛,劉知州,有本事來抓我啊,都做的什麽混賬官哦。
劉載臉氣得發白。
這中間對對錯錯,滕元發也糊塗了,便上書朝廷。
趙頊大怒,下詔將馬迴景貶到嶺南,做了一個小軍的知軍,馬衙內成了坑爹的官二代。
不過郭元章這麽做,也肯定是不對的,趙頊與滕元發一樣,又不知道錯在哪裏,於是讓蔡確寫了一封信,用快馬送到了王巨手中。
王巨迴了一封信,這件事的本身容易解決,我責令讓彼岸追迴這兩千貫,真不行,以後對郭元章進行一些補貼就是了。
關健是這件事背後所帶來的影響。
郭元章精通各種麻紙藤紙的製造技術,彼岸卻沒有這種人才,因此彼岸每年從朝廷采購大量紙張。或用於彼岸。或帶到外番交易。由是帶給我朝大量稅賦,也養活了許多百姓。
但無論藤或麻,彼岸也有的,就是一些材料彼岸沒有,也可以引進,一旦彼岸在郭元章的帶領下,正式大規模生產各種紙張,會帶來什麽後果?
並且由郭元章開頭。許多有技術的商人,在權貴豪強相逼下,紛紛帶著錢帛帶著技術投奔彼岸,最後我朝有錢的人,隻剩下一群權貴了,那會是什麽樣的光景?
朝廷處罰太輕了。
即便將馬迴景貶到了嶺南又如何,說不定幾年後,高滔滔上位,又將這人提撥上來。
而且劉載當真沒有官官相護的想法?
寫完了信,王巨搖了搖頭。這些積病啊……也不是宋朝才有哦。
而且弄不好,他真的一語成真。以後隨著彼岸越來越繁榮,一些無權無勢的商人在一些豪強相逼下,逃向彼岸……原來是沒辦法逃的,難不成逃到更落後的遼國與倭國去?但現在就有地方可逃了。
所以王巨說三公,公正,公平,公道,它是極重要的。
但這隻是一件小事,宋朝內部環境在惡化,可相比於其他朝代,依然還算是好的,而且經過王巨這三年治理,多少也阻止了一些弊病進一步惡化,況且就是彼岸,能否做到真正的三公?
重點還是吐蕃與西夏……至於這個黃道吉日,也隻是一個幌子,他在等,等一個人,一支龐大的車隊。
不久人來了……
“子京,西夏銀夏石宥那一帶大約有多少兵力?”王巨先請劉昌祚坐下,讓妃兒沏茶,隨後問道。
“斥候打探來的情報,大約隻有三四萬兵馬,我率兵渡過大裏河,還擊斃抓俘了兩三千西夏將士,但聽聞梁乙逋兵敗迴來後,下令又征兵役……”
“不用管他們征兵役,西夏之所以能立國,是正統,是人心,何謂正統人心,因為他們多是黨項人的後裔,嵬名氏就是拓跋氏,因此大家尊之為主。一旦失去民心,西夏什麽也不是。”
“太保此言中的也。”
“不知那些驅逐的百姓有沒有產生效果?”
“效果不錯,”劉昌祚高興地說道。
前前後後被劉昌祚攆出了近萬名百姓,但就是山外少許夏糧,現在也收割上來,這些百姓是一無所有逃過去的,如果放在宋朝,有錢有糧,賑濟一下也就安定了,況且西夏現在最缺少的是什麽,非是錢糧,而是人口。
但西夏現在哪裏有什麽錢糧賑濟?
於是這些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到處燒殺搶掠了,整個山外亂成了一團。
“那就好,我馬上寫奏章,請求朝廷讓河東發兵,我再下令種知州從鹽州撤迴來,調動一支兵馬,配合你作戰。”
河東路的兵馬,王巨是沒有權利調動的。
但章楶去了河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王巨可以直接繞過朝廷,一封書信即可。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王巨看著劉昌祚蒼白的鬢發,說道:“子京,再熬幾年,你就可以休息了。”
雖然借助這次持續的會戰,王巨與章楶皆有意提撥磨礪了一些小將,讓他們迅速成長,可許多老將軍年齡皆高了,比如燕達,比如劉昌祚。
美人遲暮,英雄白頭。
王巨心中不由感慨萬分。
劉昌祚不以為意,笑了笑說:“末將不才,得蒙太保賞識,這才略有作為,即便戰死沙場,又何惜哉。”
“子京,我不要悲情,要的是大團圓,是喜劇,可不許說晦氣話哦,”王巨開了一個小玩笑說。
劉昌祚立即匆匆迴去安排,未來這次行動,才是王巨所說的驚喜之一。
隨著許多輪戍的官兵陸續地撤退下來,不僅有輪戍的官員,還有一些作戰能力弱的諸營官兵,這次也陸續一一撤向後方。
但他們這一行有些古怪,那就是押著從永樂城挖出來的屍骸,一路南下。
有許多屍骸找不到了,還有一些百姓被押到西夏後方活活虐死,但還是讓劉昌祚的部下挖出來十四萬多具屍骸。
現在這些慘死的軍民一起腐爛成骷髏了,不過從這些骷髏上,還能看到他們當初的慘死之狀。
而且不是一具兩具,整整十四萬多具,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六輪車上全部裝滿了屍骸,其中陝西路百姓受害最重,車隊一路過來,無數百姓伏於道路兩邊嚎哭著。
王巨刻意前往官道,他緘默了半晌,他是不會哭的,可心情同樣沉重。
默默地站立良久,他對一名指使說道,做幾麵旗幟,上麵三行字,一兵九民,百姓無辜,何致於死?
“喏,”那名指使說道。
一會兒車隊漸漸遠去,這也是王巨有意而為之,即便到了這一步,許多士大夫仍要“和平”,仍要做聖母,現在就讓你們親眼看一看,西夏是如何對待宋朝普通老百姓的。
不過這一行,會刻意從兩個地方繞一下,一處就是洛陽那幾名耆老的門口,還有一處,便是司馬光的家……
ps:這一章可能在過渡吧,寫得很沒有感覺,大家湊合一下吧。還有二三十章,這本書就要結束了。雖然成績差得要死,但總算我沒有爛尾。(未完待續。)
會州還有很多事呢,必須要修建一些堡砦,不過天都山擋在前麵,隻要於黃河邊上修建幾個堡砦就可以了,再於原來西夏人一些城堡舊址上擴建一些軍寨。
畢竟西夏統治了會州那麽多年,羌人占的比例大,許多羌人心依然向著西夏。
還要興修大量的道路,改變這一地區的落後麵貌,不過宋朝手中有著許多戰俘,此外繼續推廣著天都山那邊用役代賦稅的政策。
如果這樣,有的部族還向李憲以前那樣,那麽毫無疑問,必會迎來宋軍的慘酷鎮壓。
隨後還要安排大量從利州路遷徙過來的移民。
但這些事務與環慶路無關了。
主力軍隊返迴,種師道更加肆無忌憚,大肆將青鹽運迴到慶州或者延州。
環慶路兵力收迴來了,鄜延路軍隊壓力也就減輕了。
於是劉昌祚果斷出兵大裏河,但這一迴不是擄迴百姓,而是將大裏河北岸的百姓,向橫山那邊驅逐,並且不讓他們帶任何物資,強遷向北驅逐。
似乎銀州夏州還有一些西夏大軍,如果不服氣,那就來開戰吧。
不過也僅是驅逐,隻要不反抗者,並沒有屠殺等行為。
也許王巨確實感到在自己手中死的人太多了,不是西夏人,而是南方的那群猴子與土著,於是王巨現在越來越軟。
包括彼岸,隻要不反抗者。不殺害抄掠移民的部族。無論歸不歸順。都沒有象開始那樣,大肆殺戳了。
反正這些土著文明落後,人口增加緩慢,而移民因為不愁土地與糧食,又有政策鼓勵著多生多育,那麽不用多少年,也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土著人口比例稀釋,稀釋到一定地步。即便還有土著,也不足以為害了。王巨這個心理也決定了這次用兵的主調,盡管大裏河北岸各部羌人多是西夏的死忠,甚至有許多人參與了永樂城血案。
百姓大多數驅逐走了,由不得這些部族不從,後方西夏沒有援兵來了,以他們各自為戰,如何能擋住劉昌祚的數萬大軍?
然後劉昌祚派人收割夏糧,又將河北大批牧畜押迴延州,同時又派出一支軍隊。來到永樂城遺址前,開始收迴慘死在永樂城軍的屍骸。
做完了這些後。延州大軍又徐徐撤了迴來。
然後又派軍隊,用特製的六輪長車,將屍骸向京城運送。
不過這一戰除了得到一些糧食牧畜,收迴屍骸外,並不是王巨所說的驚喜。
…………
因為桃溪劍所帶來的利潤,現在王家寨的百姓十分富裕,大多數蓋上了磚瓦房。
一排排青磚褐瓦房掩映在碧樹濃蔭下,十分地好看。
但很多人王巨不認識了,現在王家寨早非是原先才遷徙過來的王家寨,桃溪劍價格高,可每一把劍出來,都需要大量人力反複鍛造,所以後來又陸續地遷徙過來許多百姓。
即便原先的王家寨百姓,有一些老人過世了,還有許多青少年,王巨更不認識了。
就連族長也換掉了,換成一個叫王勝的老人,在延州時,他家離王巨那個窯洞並不遠,按輩份,王巨還要唿一聲三叔。
在這個三叔帶領下,王巨進了王家寨,也就是他的家。
王巨將它拿出來,當成了周邊幾個村莊的私塾,既然王巨迴來了,私塾也就停下授學,王勝讓村民將屋子收拾出來,好讓王巨一家居住。但王巨這行迴來是祭祖的,耽擱的時間不長,王巨也沒有反對。
王巨一路進了這個私塾,不過宅權還在他手中,應當還屬於他的房屋,但王巨也無所謂了,包括原來那個窯洞,以及延州李家陪嫁的宅子,王巨一起拿出來當成了周圍百姓的私塾。但京城的那個宅子則不同,想做私塾也不行,周邊都是貴人家,所以以後打算交給張貴兄弟。這幾年還是掛在王巨名下,防止趙頊召他進京述職,一大家子,呆在驛館不合適的。
外麵又有許多人殺豬宰羊,以歡迎王巨的歸來。
王巨低聲說道:“妃兒,走的時候,拿出一千貫錢,濟助村中的貧困百姓與孤寡老人,不能占鄉親們的便宜。”
妃兒恩了一聲。
王巨背著手,走了出來。
村外便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田野,夏麥基本都收割上來了,不過田裏皆長著綠油油的粟苗與豆苗,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早不是他原先開拓鄭白渠時那般荒涼的光景。
王巨眼力好,居然在一些旮旯裏看到他從彼岸帶過來的一些雜糧。
雖然伐夏之戰,使鄭白渠許多保捷兵犧牲,但沒有影響鄭白渠的莊稼耕種,特別是未來這兩三年內,鄭白渠的糧食尤其重要。
三叔安排妥當後,進了屋,說:“太保,這次迴來打算呆幾天?”
“就幾天,祭完祖後,我們將要去河州。”
“河州,這麽遠?”
“吐蕃背叛我們大宋,朝廷可能會對吐蕃用兵,故此我要去河州,不然不能指揮。”
無論河州,還是朝廷對吐蕃用兵,對於“三叔”來說,都太***的遠了,遠得不可想像。但是王勝一臉自豪:“沒想到當初那個窮山村裏出了一個大人物。”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王勝便講到了這個私塾,前後共出了十七名舉子,包括王家寨都有兩個青年考中了舉子。
說到這裏,王勝十分自豪,想當年,一個保安軍共出過多少舉子?
王巨暗暗擰了一下眉頭。
這個舉子,王巨很不喜。
王巨為何將科舉劃成四級考,現在參加科舉的士子太多了。每一屆幾乎達到了十幾萬人。甚至接近二十萬人。
有的大州人口多。教育發達,比如京兆府十三縣二十多萬戶,每次參加解試的士子能達到三四千人四五千人,無疑給各州府帶來沉重的壓力,所以先經過各縣的童生試詮選,那麽每一縣隻有數百人參加了,這樣各州府壓力立即去除。
但寬的隻是各州府解試壓力,到了省試之時。不僅有新舉子,還有老舉子,因此每一次省試新老舉子人數能達到一萬多人,多時能達到兩萬人,自己節裁官員數量,進士名額壓縮,如今每屆殿試隻錄取兩三百名進士。
想一想這麽多舉子,隻能爭這兩三百名名額,會有多大難度。
因此這個私塾盡管出了十七名舉子,卻無一名進士。中了進士,也未必能做到高官。不中進士,更是一無是處。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科舉……”王巨在心中歎息一聲,隨後臉上也有些自豪。
彼岸也有教育,暫時不比宋朝優勢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積,識字的百姓比例,會很快超過宋朝。
彼岸也會錄用一些頭腦靈活的青年學生為胥吏,為各鎮幕僚官,但在彼岸,胥吏實際就是官員,最少是公務員,不存在任何岐視的,因此薪酬也遠比內陸要高。
不過彼岸錄用這些青年學生時,不是看他們知道多少經義,而是他們在專長知識上,能不能活學活用,能活學活用,才會錄用,然後讓他們用這些學來的知識,帶領著百姓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而且在各個學校授課時,就刻意提到了這一條,不管學生將來會不會選擇去做胥吏與幕僚官,或是選擇其他職業,同樣也要活學活用,隻有活學活用,才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開智慧。
其實除了科技生產力跟上去外,彼岸許多製度已經不亞於****製度了。
現在彼岸仍沒有宋朝富裕,不僅人數太少,平均財富也不及宋朝,宋朝窮人多,但有許多富人手中的錢財多得嚇人,因此一平均下來,依然遠勝過了彼岸。
當然了,王巨寧願要彼岸那種財富,也不會要宋朝這種財富。
但正是因為製度教育各方麵的不同,就連財富,彼岸也會大踏步地追上來。
甚至將來兩邊財富相差無幾時,這邊八成的財富控製在一成人手中,那邊二三四等戶手中的財富將會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中產階級比例會是宋朝的數倍。
不過這些想法,王巨不會傻唿唿掃王勝的興說出來的,放在心裏了。
王巨選擇黃道吉日。
他多少年都沒有迴來祭祖,並且說不定去了彼岸,也不可能迴來祭祖了,所以這次祭祖十分地隆重。
黃道吉日在九天後。
但到了第三天,王巨忽然收到蔡確一封信,信上的內容讓王巨啼笑皆非。
這件事得從竹紙作坊說起。
王巨讓王安石所逼,將竹紙作坊賣給了高家,一是賭氣,二是想著法子與高家拉近關係,不是高家,是高滔滔,怎麽著,也要嚐試吧。
然而毛用,他一個人,那時文彥博他們是一群人,無論他做多少努力,高滔滔對他的應象越來越惡。
但竹紙作坊到了高家手中,朝廷休想得到一文錢商稅了,甚至一個機靈的福建路百姓不知用什麽手段,也得到了竹紙技術,雖不及高家這個竹紙,不過勝在便宜,然而僅過了一年時間,便讓高家利用一些手段將此人送進了大牢。因此僅是這個作坊,每年幾乎就可以替高家帶來四五十萬貫以上的利潤。
王巨不是聖母裱,不可能為這個不認識的人去抱不平的,不過他心中很是不喜。
於是暗暗地將竹子引進到彼岸,彼岸也有竹子,隻是數量很少,還有許多竹子不宜做竹紙。
不過這個竹紙連彼岸的紙張也滿足不了,況且各支船隊每年還要運輸大量紙張貿易呢。
王巨因為心中不喜,索性便減少了竹紙的采購,增加了麻紙與藤紙。
高家還派人詢問過這件事。彼岸答複也簡單。就象麥子平時一鬥三十文。粟一鬥不足十文,但西北戰急時,不管是麥還是粟運到前線,最少得三四百文錢,在這三四百文前,十文與三十文有何區別?
這是軍糧的運輸成本,海上的運輸成本更高。
那麽竹紙與藤紙麻紙些許差價,又算得了什麽?
差價不大。竹紙現在質量雖然提高了,但韌性可及藤紙與麻紙?彼岸雖開始調運竹紙,可得不到人家的認可,因此現在不得不以藤紙麻紙為主了。
這樣便將高家人糊弄過去了,實際海上運費雖高,但一艘船往往以萬石計算,平均下來,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麽驚人。
竹紙在大食倭國那邊同樣受歡迎。
不過人家不買,難倒強賣不成?高家與這件事無關了。
然而彼岸的大肆采辦,導致了許多地區紙作坊生意興隆。包括越州的一個藤紙作坊,作坊主叫郭元章。這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他吸收了宣紙與竹紙的一些生產技術,用古藤、楮樹皮、麻、稻草以及其他十幾種材料,研發出一種新式藤紙,不僅成本便宜,而且紙張質量也不錯,便成了彼岸采購的重點對象。
特別是去年三千萬大采購,郭家就分到了好幾萬貫紙張的業務。
郭家生意興旺,引來一人垂涎,當地有一馬姓衙內,他父親就是江南西路轉運判斷馬迴景,這個馬衙內便親自來到郭家,拿出五千貫絹交,說俺買下你這個作坊了。
郭家這個作坊現在規模很大,不提名氣了,就是硬件成本最少也有四五萬貫錢,郭元章不同意,然後麻煩上門了。
在馬衙內相逼下,郭元章氣急,決定魚死網破,先是假假的屈服,收下了馬衙內兩千訂金,然後暗中將這個作坊以三萬貫的價格,便宜賣給了杭州一個姓錢的員外。
隨後郭元章帶著這三萬多貫絹交,來到銀行司換成了金條,找到與他交好的一個夏姓海船船長,在夏姓船長幫助下,秘密逃向了彼岸。
找不到郭元章,馬衙內與錢員外開始扯皮了,錢員外背景也不小,屬於錢俶一脈的,雖不是錢俶的後人,但關係不是很疏遠。
誰怕誰啊,最後都驚動了杭州與越州的官府。
杭州知府滕元發與越州知州劉載便找到了夏船長,郭元章既受了馬家的訂金,那麽就不當將作坊賣給錢家,至少現在將那兩千貫訂金退給馬家吧。
夏船長便怒了,先是責問滕元發,公素有聲名,有人說公頗似公之外祖父與舅父之風(範仲淹與範純仁),但現在怎能為非作歹,為虎作倀?
滕元發很冤枉哪,問,某哪裏為非作歹了?
夏船長便說,郭元章家的作業最少價值五萬貫,每年淨收入達到近萬貫,馬衙內憑什麽用五千貫就將這個產業收買過去?公難道不知道嗎?
滕元發便看著劉載,他真不知道啊。
劉載便不悅地說,那麽為何郭元章不來州城訴訟?
夏船長可不會懼他,反問道,訴訟?知道為什麽郭元章將五萬貫的產業以三萬貫賣給了錢員外?正是你們越州諸胥吏衙差恐嚇威脅,郭元章走投無路了,這才將它賣給了錢員外。試問劉知州,你們官官相護了,他上哪兒訴訟去?
那為何又收了馬家的訂金。
五萬貫的產業被逼得以三萬貫脫手,這兩千貫錢權當少許補貼了,幹嘛,劉知州,有本事來抓我啊,都做的什麽混賬官哦。
劉載臉氣得發白。
這中間對對錯錯,滕元發也糊塗了,便上書朝廷。
趙頊大怒,下詔將馬迴景貶到嶺南,做了一個小軍的知軍,馬衙內成了坑爹的官二代。
不過郭元章這麽做,也肯定是不對的,趙頊與滕元發一樣,又不知道錯在哪裏,於是讓蔡確寫了一封信,用快馬送到了王巨手中。
王巨迴了一封信,這件事的本身容易解決,我責令讓彼岸追迴這兩千貫,真不行,以後對郭元章進行一些補貼就是了。
關健是這件事背後所帶來的影響。
郭元章精通各種麻紙藤紙的製造技術,彼岸卻沒有這種人才,因此彼岸每年從朝廷采購大量紙張。或用於彼岸。或帶到外番交易。由是帶給我朝大量稅賦,也養活了許多百姓。
但無論藤或麻,彼岸也有的,就是一些材料彼岸沒有,也可以引進,一旦彼岸在郭元章的帶領下,正式大規模生產各種紙張,會帶來什麽後果?
並且由郭元章開頭。許多有技術的商人,在權貴豪強相逼下,紛紛帶著錢帛帶著技術投奔彼岸,最後我朝有錢的人,隻剩下一群權貴了,那會是什麽樣的光景?
朝廷處罰太輕了。
即便將馬迴景貶到了嶺南又如何,說不定幾年後,高滔滔上位,又將這人提撥上來。
而且劉載當真沒有官官相護的想法?
寫完了信,王巨搖了搖頭。這些積病啊……也不是宋朝才有哦。
而且弄不好,他真的一語成真。以後隨著彼岸越來越繁榮,一些無權無勢的商人在一些豪強相逼下,逃向彼岸……原來是沒辦法逃的,難不成逃到更落後的遼國與倭國去?但現在就有地方可逃了。
所以王巨說三公,公正,公平,公道,它是極重要的。
但這隻是一件小事,宋朝內部環境在惡化,可相比於其他朝代,依然還算是好的,而且經過王巨這三年治理,多少也阻止了一些弊病進一步惡化,況且就是彼岸,能否做到真正的三公?
重點還是吐蕃與西夏……至於這個黃道吉日,也隻是一個幌子,他在等,等一個人,一支龐大的車隊。
不久人來了……
“子京,西夏銀夏石宥那一帶大約有多少兵力?”王巨先請劉昌祚坐下,讓妃兒沏茶,隨後問道。
“斥候打探來的情報,大約隻有三四萬兵馬,我率兵渡過大裏河,還擊斃抓俘了兩三千西夏將士,但聽聞梁乙逋兵敗迴來後,下令又征兵役……”
“不用管他們征兵役,西夏之所以能立國,是正統,是人心,何謂正統人心,因為他們多是黨項人的後裔,嵬名氏就是拓跋氏,因此大家尊之為主。一旦失去民心,西夏什麽也不是。”
“太保此言中的也。”
“不知那些驅逐的百姓有沒有產生效果?”
“效果不錯,”劉昌祚高興地說道。
前前後後被劉昌祚攆出了近萬名百姓,但就是山外少許夏糧,現在也收割上來,這些百姓是一無所有逃過去的,如果放在宋朝,有錢有糧,賑濟一下也就安定了,況且西夏現在最缺少的是什麽,非是錢糧,而是人口。
但西夏現在哪裏有什麽錢糧賑濟?
於是這些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到處燒殺搶掠了,整個山外亂成了一團。
“那就好,我馬上寫奏章,請求朝廷讓河東發兵,我再下令種知州從鹽州撤迴來,調動一支兵馬,配合你作戰。”
河東路的兵馬,王巨是沒有權利調動的。
但章楶去了河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王巨可以直接繞過朝廷,一封書信即可。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王巨看著劉昌祚蒼白的鬢發,說道:“子京,再熬幾年,你就可以休息了。”
雖然借助這次持續的會戰,王巨與章楶皆有意提撥磨礪了一些小將,讓他們迅速成長,可許多老將軍年齡皆高了,比如燕達,比如劉昌祚。
美人遲暮,英雄白頭。
王巨心中不由感慨萬分。
劉昌祚不以為意,笑了笑說:“末將不才,得蒙太保賞識,這才略有作為,即便戰死沙場,又何惜哉。”
“子京,我不要悲情,要的是大團圓,是喜劇,可不許說晦氣話哦,”王巨開了一個小玩笑說。
劉昌祚立即匆匆迴去安排,未來這次行動,才是王巨所說的驚喜之一。
隨著許多輪戍的官兵陸續地撤退下來,不僅有輪戍的官員,還有一些作戰能力弱的諸營官兵,這次也陸續一一撤向後方。
但他們這一行有些古怪,那就是押著從永樂城挖出來的屍骸,一路南下。
有許多屍骸找不到了,還有一些百姓被押到西夏後方活活虐死,但還是讓劉昌祚的部下挖出來十四萬多具屍骸。
現在這些慘死的軍民一起腐爛成骷髏了,不過從這些骷髏上,還能看到他們當初的慘死之狀。
而且不是一具兩具,整整十四萬多具,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六輪車上全部裝滿了屍骸,其中陝西路百姓受害最重,車隊一路過來,無數百姓伏於道路兩邊嚎哭著。
王巨刻意前往官道,他緘默了半晌,他是不會哭的,可心情同樣沉重。
默默地站立良久,他對一名指使說道,做幾麵旗幟,上麵三行字,一兵九民,百姓無辜,何致於死?
“喏,”那名指使說道。
一會兒車隊漸漸遠去,這也是王巨有意而為之,即便到了這一步,許多士大夫仍要“和平”,仍要做聖母,現在就讓你們親眼看一看,西夏是如何對待宋朝普通老百姓的。
不過這一行,會刻意從兩個地方繞一下,一處就是洛陽那幾名耆老的門口,還有一處,便是司馬光的家……
ps:這一章可能在過渡吧,寫得很沒有感覺,大家湊合一下吧。還有二三十章,這本書就要結束了。雖然成績差得要死,但總算我沒有爛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