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想了想說:“陛下,也不一定是文公所為。”
“說說看。”
“可能非是文公所為,故此他就以為是我使了什麽苦肉計,於是案發後,他立即派人暗中對我監視,隨後韓韞與我在鄭州相會,文公便將注意力轉移到韓韞身上。可能派人打聽了臣家中下人的口風,或者派人到橫渠暗中查訪,這才得知韓韞前去斜穀迎接我,又在橫渠離開。所以認為是我授使韓韞,再由韓韞指使人誘惑那群山匪出手,從而達到攻擊他的目標。妃兒,將韓韞請來。”
李妃兒出去將韓韞叫了過來。
“韓兄,你說一說,你為何自橫渠離開了。”王巨等韓韞向趙頊行禮後說道。
“啟稟陛下,少保在橫渠與張先生共同商討著修《的一》,我也在邊上旁聽,那幾篇文章不僅寫儒學,更多的是講述治國的道理。”
趙頊額首,他已經看過了。
“由是也講到了一些西夏的情況,於是少保讓臣民前去熙州,向高永能打聽一下西夏的消息。為何是高永能,也是臣民的建議,如今西域,高將軍聲名赫赫,數次擊敗西夏,因此西夏揚言,有能得高六宅者,賞金與身等。因此選擇了高將軍,能勝之就能知之。”
好了,什麽也不用解釋了。
如果按照文彥博的說法,也沒有韓韞熙河一行,說不定也能成立的。
前些年韓韞一直在關中主持燒酒,王巨在鄭白渠說不定也留下一些人脈關係。
那麽借助這個關係,韓韞再安排一個人去洛陽,找到那群山匪,苦肉計也就有了。
但關健韓韞去了熙州,這說法就不可能成立了。
主要就是時間。
王巨在橫渠前後不過呆了十天,然後想家人了,迴來又全部是騎馬的,測試銀子到了漢中也就停下了,因此迴京速度很快。
那麽韓韞先去熙州。再折迴來安排,還來得及嗎?
或者先去安排,再去熙州,那麽最少會耽擱三天以上的時間。由此為線索。一查就查出來了。再說,張載現在那個小學院有一百多名學生能做著見證呢,王巨與韓韞敢不敢撒謊?
況且韓韞那麽遠地去熙州,再找到高永能,再折迴來。到鄭州與王巨重逢豈不很正常嗎?
王巨以軍功名震天下,馬上又要進入中書,打聽一下西夏的情況,又有何不妥?
趙頊喃喃說了一句:“朕待文公不薄啊。”
若真是王巨用了苦肉計,文彥博這麽幹還能情有可願。
然而現在種種證明,王巨用苦肉計的說法不可能成立。
就算王巨說得對,與文彥博無關,但文彥博已經嚴重地逾製。
如果未下詔之前,文彥博派人監注王巨還能成立,下詔後。案子已經轉交到了李定手中。
文彥博還有什麽權利監注王巨。
想一想,如果王巨派下人在孫固家門口,提著一個望遠鏡,天天看孫固在幹什麽,孫固還活不活哪?
“陛下,也不用急,說不定是西夏人呢。”王巨道。
“還真有可能哪。”趙頊道。
聞聽王巨要迴京了,西夏立即變得象乖寶寶一樣。
而且西夏已經有過一次前例。
但趙頊臉上有些澀意。
其實王巨這說法,無疑是給朝廷台階下的。
現在所有線索,就是那個帶著黃金的人。案子發生後。山匪南逃,那人吩咐後離開山寨,據說是向洛陽方向去的。但那時文彥博已經布下天羅地網,不僅洛陽。就是虢州與陝州同樣布下了天羅地網。
隨後楊遂帶著近萬官兵在那片山區密集搜索,同時還出了高價懸賞,讓百姓配合,尋找可疑人等。
但始終沒有那人的消息,也就說明他早離開了。
因此這樣分析來分析去,文彥博還有著很大的嫌疑。說不定正是老文借助封鎖道路。掩護著此人撤走了。
不過隨後官兵就到來了,此人就是撤離了那片山區,九成還在洛陽城,未來得及離開。
那麽好了,隻能象李定提議的那樣在洛陽城挨家挨戶的搜查。但洛陽此時居住了多少達官貴人,弄不好,就會演變成驚天大案。
如果不依李定的意見,那麽這個案子十之,成為一件懸案。
懸案就懸案吧,如今趙頊心中認為他變法成功了,至少國庫不再虧空,相反的充盈起來,因此也想清靜無為。
但那樣,趙頊如何向王巨交待,向天下交待。這可是行刺宰相案子哎!
現在王巨這個說法,便給了他理由。
實際可能嗎?這是洛陽,不是陝西邊陲,西夏人能授使人刺殺王巨,得布下多少情報網絡,當真宋朝上下全部是吃素的?
不過有了這個說法,就能將這個案子胡弄過去。
“臣還要感謝陛下啊。”王巨說道。
這是兩件事。
趙頊下詔以為張載為中散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沒有實差官,張載也未必會接受,但代表著朝廷對張載的認可。
王巨更看重的這一任命,說不定還利於更加開明的關學推廣。
其次便是太學裏的那些事兒。
韓韞代表王巨到太學裏狠狠地斥責了太學裏的那些教授。
在這個風口上,那個教授敢爭辨?
但現在王巨一舉一動,多少人矚目哪?
於是消息迅速傳到趙頊耳朵裏,趙頊刻意讓大理寺調查此案。數名官員被罷官,不僅有太學裏的教授,還有幾個罵王平少年的家長。又有數名官員被流竄到南方。
呂公著曾委婉地勸說,不過是小孩子鬧一鬧罷了。
趙頊也反問了一句,小孩子也敢說當朝宰執是屠夫?
呂公著便沒有再吱聲了。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如果說王巨弟弟在太學遭到排擠還頗正常,甚至得虧高家那個孩子保護,不過高家那個孩子也因此幸運地娶到王巨的妹妹。
但這次王巨的長子在太學裏遭遇就非常非常地不正常了。
不一定是太學裏教授們唆使的,但他們能不知道?雖沒有唆使之罪,但有著包庇,坐認著一些少年郎侮辱王平之錯。
可能是這些太學裏的老先生,也看不慣王巨吧。但呂公著心裏麵在想。你們這些老先生好好地書不教,瞎參和幹嘛?
總之,這次處罰替王巨出了一口惡氣。
這都是些小事,處罰的也僅是一些低品的官員與教書先生。趙頊說都未說。不過王巨也聽到了,因此表示謝意。
趙頊一笑,隨後心想,難道是因為這兩件事,這小子看到朕的為難。報之以李,在這裏做了一步退讓?
不提了,趙頊心中啼笑皆非地想。
於是他又說道:“王卿,說一說南方吧。”
“臣不是說過了嗎?”其實那天王巨說了南方,不僅是他最後的提議,暗中還說了一件事,之所以有人反對,是因為宋朝得到南方無所幫助,說不定弄成了宋朝累贅。
但有了騰衝馬,有了烏蠻銅礦。有了交趾糧食,還能說是無所幫助嗎?
“說一說氣候,物產。”
“怎麽說呢?臣首先說大理吧,大理西部地區與川西差不多,善闡府一年氣候溫暖如春。如果是平原地帶,適合百姓居住。如果是山區,依然隻能過著貧困的生活。不過氣候不算太惡劣。氣候惡劣的是大理的南部地區與交趾。兩者也略有不同,大理南部地區與交趾西北部地區,以多山為主,許多地區物產貧瘠。交趾東部地區以多水多河澤為主。物產豐富。”
“不過總的來說,不及江浙京東與河北平原適宜人類居住,但比陝西路的山區與河東路要好。雖然天氣炎熱,又有瘧疾橫行。多毒蚊蛇蟲,但正是因為這種氣候,糧食產量很高。我在大理曾與章子厚書信往來,他說了一件事,因為大量漢民遷移過去,帶來先進的耕作技術。有的百姓勤勞,一年三作,少數一些肥沃的土地畝產達到了近十石。”
這是極少數極端產量,大多數耕地,隻是一年兩熟,畝產不過五六石。但就是五六石的畝產,在宋朝也是驚人的產量了。
“還有,與我朝中原稠密的人口相比,哪裏多是地廣人稀之所,大理又出產各種牲畜,隻要百姓勤勞,官員引導恰當,多數百姓能迅速過上幸福安定生活的。”
“那個瘴癘呢?”
“陛下,所謂的瘴癘,並不是我朝傳言的那麽邪乎,分為三種,一種是蚊子引發的惡性傳染瘧疾,一種是飲食不衛生導致的惡疾,還有一種便是久無人煙,又聚集了大量腐積物,於是在空氣裏有大量有毒氣體,人冒然進去後中毒身亡。其實隻要陸續開發,提高醫療條件,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就象現在的揚州地區,乃是我朝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在上古時候,因為多湖沼,氣候濕熱,成了大禹九州裏的最下州。”
“朕聽聞一年有許多百姓因為瘧疾而死。”
“是有之,但陛下,中原各州一年因病而故的百姓難道還少嗎?特別是陝西路與河東路,因為西夏不停地入侵,百姓必須承擔著大量兵役力役,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而英年早逝?陛下,還記得鄭俠?”
“記得。”
“他說因為變法導致了大量流民,然而那場大災,就是沒有變法,難道沒有流民,相反的,如果不是變法,朝廷拿不出錢糧賑災,那樣的特大災害,說不定整個北方與東南地區就會盜賊四起了。是有一些災民因為胥吏過份斂財導致的,可那隻是一小部分,不能以這一小部分代替整個國家。當真一葉就能知秋了?陛下,想要看黃葉,臣在春天裏能找到黃葉,在夏天裏也能找到黃葉……”
“正是,正是,”這句說到趙頊心坎裏,聽後大樂。
其實這一問也有背景的,有許多大臣將南方妖魔化,說害苦了那些移民。
但王巨就是不說,問題也不大,若是原來,遷徙過去了也就遷移過去了,幾乎與中原完全封閉起來,但郵驛改革後,普通百姓也能出幾個小錢,將書信送到故鄉的親人手中。當然,有一些百姓遭遇到了不幸,但大多數百姓還是比較滿意的。要知道冒然前去南方的百姓,有幾個百姓是能過得下去的,都是走投無路的百姓。但在南方,有那麽多充足的耕地,也意味著有了一條出路,難道還不滿意嗎?
甚至這一年的秋天,又有少數百姓自發地往南方遷徙。
趙頊又與王巨說了一會,起身迴宮。
不久朝堂就傳出新的說法,行刺王巨的人乃是西夏人。
消息傳到西夏,梁氏兄妹差一點氣得噴血。
但這案子也就結束了,王巨前往中書當職時,朝廷也下詔讓李定與楊遂帶著官兵返迴京城。
…………
“中書啊。”王巨站在中書省門口,喃喃一聲。
如果不是這個參知政事,那來那麽多事?
王珪說道:“子安,你能來到中書,中書無疑是如虎添翼哪。”
“還要謝過王公。”
“這是某的職責(指宰相必須朝廷推薦任用真正的人才)。”
“不過我初來乍到,什麽都不熟悉,還要王公提攜。”
兩人客套一番,踏入中書。
老王先帶著王巨到處轉,中書有很多機構的,什麽機構負責什麽,還有這些機構的主要官員,都要向王巨介紹的。
到了戶房時,老王繼續介紹著,然而王巨卻看著一個人愣住神……一個對宋朝影響巨大的人。
宋朝各個書法家有三個人被嚴重醜化低估,其中也包括這個人。(未完待續。)
...
“說說看。”
“可能非是文公所為,故此他就以為是我使了什麽苦肉計,於是案發後,他立即派人暗中對我監視,隨後韓韞與我在鄭州相會,文公便將注意力轉移到韓韞身上。可能派人打聽了臣家中下人的口風,或者派人到橫渠暗中查訪,這才得知韓韞前去斜穀迎接我,又在橫渠離開。所以認為是我授使韓韞,再由韓韞指使人誘惑那群山匪出手,從而達到攻擊他的目標。妃兒,將韓韞請來。”
李妃兒出去將韓韞叫了過來。
“韓兄,你說一說,你為何自橫渠離開了。”王巨等韓韞向趙頊行禮後說道。
“啟稟陛下,少保在橫渠與張先生共同商討著修《的一》,我也在邊上旁聽,那幾篇文章不僅寫儒學,更多的是講述治國的道理。”
趙頊額首,他已經看過了。
“由是也講到了一些西夏的情況,於是少保讓臣民前去熙州,向高永能打聽一下西夏的消息。為何是高永能,也是臣民的建議,如今西域,高將軍聲名赫赫,數次擊敗西夏,因此西夏揚言,有能得高六宅者,賞金與身等。因此選擇了高將軍,能勝之就能知之。”
好了,什麽也不用解釋了。
如果按照文彥博的說法,也沒有韓韞熙河一行,說不定也能成立的。
前些年韓韞一直在關中主持燒酒,王巨在鄭白渠說不定也留下一些人脈關係。
那麽借助這個關係,韓韞再安排一個人去洛陽,找到那群山匪,苦肉計也就有了。
但關健韓韞去了熙州,這說法就不可能成立了。
主要就是時間。
王巨在橫渠前後不過呆了十天,然後想家人了,迴來又全部是騎馬的,測試銀子到了漢中也就停下了,因此迴京速度很快。
那麽韓韞先去熙州。再折迴來安排,還來得及嗎?
或者先去安排,再去熙州,那麽最少會耽擱三天以上的時間。由此為線索。一查就查出來了。再說,張載現在那個小學院有一百多名學生能做著見證呢,王巨與韓韞敢不敢撒謊?
況且韓韞那麽遠地去熙州,再找到高永能,再折迴來。到鄭州與王巨重逢豈不很正常嗎?
王巨以軍功名震天下,馬上又要進入中書,打聽一下西夏的情況,又有何不妥?
趙頊喃喃說了一句:“朕待文公不薄啊。”
若真是王巨用了苦肉計,文彥博這麽幹還能情有可願。
然而現在種種證明,王巨用苦肉計的說法不可能成立。
就算王巨說得對,與文彥博無關,但文彥博已經嚴重地逾製。
如果未下詔之前,文彥博派人監注王巨還能成立,下詔後。案子已經轉交到了李定手中。
文彥博還有什麽權利監注王巨。
想一想,如果王巨派下人在孫固家門口,提著一個望遠鏡,天天看孫固在幹什麽,孫固還活不活哪?
“陛下,也不用急,說不定是西夏人呢。”王巨道。
“還真有可能哪。”趙頊道。
聞聽王巨要迴京了,西夏立即變得象乖寶寶一樣。
而且西夏已經有過一次前例。
但趙頊臉上有些澀意。
其實王巨這說法,無疑是給朝廷台階下的。
現在所有線索,就是那個帶著黃金的人。案子發生後。山匪南逃,那人吩咐後離開山寨,據說是向洛陽方向去的。但那時文彥博已經布下天羅地網,不僅洛陽。就是虢州與陝州同樣布下了天羅地網。
隨後楊遂帶著近萬官兵在那片山區密集搜索,同時還出了高價懸賞,讓百姓配合,尋找可疑人等。
但始終沒有那人的消息,也就說明他早離開了。
因此這樣分析來分析去,文彥博還有著很大的嫌疑。說不定正是老文借助封鎖道路。掩護著此人撤走了。
不過隨後官兵就到來了,此人就是撤離了那片山區,九成還在洛陽城,未來得及離開。
那麽好了,隻能象李定提議的那樣在洛陽城挨家挨戶的搜查。但洛陽此時居住了多少達官貴人,弄不好,就會演變成驚天大案。
如果不依李定的意見,那麽這個案子十之,成為一件懸案。
懸案就懸案吧,如今趙頊心中認為他變法成功了,至少國庫不再虧空,相反的充盈起來,因此也想清靜無為。
但那樣,趙頊如何向王巨交待,向天下交待。這可是行刺宰相案子哎!
現在王巨這個說法,便給了他理由。
實際可能嗎?這是洛陽,不是陝西邊陲,西夏人能授使人刺殺王巨,得布下多少情報網絡,當真宋朝上下全部是吃素的?
不過有了這個說法,就能將這個案子胡弄過去。
“臣還要感謝陛下啊。”王巨說道。
這是兩件事。
趙頊下詔以為張載為中散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沒有實差官,張載也未必會接受,但代表著朝廷對張載的認可。
王巨更看重的這一任命,說不定還利於更加開明的關學推廣。
其次便是太學裏的那些事兒。
韓韞代表王巨到太學裏狠狠地斥責了太學裏的那些教授。
在這個風口上,那個教授敢爭辨?
但現在王巨一舉一動,多少人矚目哪?
於是消息迅速傳到趙頊耳朵裏,趙頊刻意讓大理寺調查此案。數名官員被罷官,不僅有太學裏的教授,還有幾個罵王平少年的家長。又有數名官員被流竄到南方。
呂公著曾委婉地勸說,不過是小孩子鬧一鬧罷了。
趙頊也反問了一句,小孩子也敢說當朝宰執是屠夫?
呂公著便沒有再吱聲了。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如果說王巨弟弟在太學遭到排擠還頗正常,甚至得虧高家那個孩子保護,不過高家那個孩子也因此幸運地娶到王巨的妹妹。
但這次王巨的長子在太學裏遭遇就非常非常地不正常了。
不一定是太學裏教授們唆使的,但他們能不知道?雖沒有唆使之罪,但有著包庇,坐認著一些少年郎侮辱王平之錯。
可能是這些太學裏的老先生,也看不慣王巨吧。但呂公著心裏麵在想。你們這些老先生好好地書不教,瞎參和幹嘛?
總之,這次處罰替王巨出了一口惡氣。
這都是些小事,處罰的也僅是一些低品的官員與教書先生。趙頊說都未說。不過王巨也聽到了,因此表示謝意。
趙頊一笑,隨後心想,難道是因為這兩件事,這小子看到朕的為難。報之以李,在這裏做了一步退讓?
不提了,趙頊心中啼笑皆非地想。
於是他又說道:“王卿,說一說南方吧。”
“臣不是說過了嗎?”其實那天王巨說了南方,不僅是他最後的提議,暗中還說了一件事,之所以有人反對,是因為宋朝得到南方無所幫助,說不定弄成了宋朝累贅。
但有了騰衝馬,有了烏蠻銅礦。有了交趾糧食,還能說是無所幫助嗎?
“說一說氣候,物產。”
“怎麽說呢?臣首先說大理吧,大理西部地區與川西差不多,善闡府一年氣候溫暖如春。如果是平原地帶,適合百姓居住。如果是山區,依然隻能過著貧困的生活。不過氣候不算太惡劣。氣候惡劣的是大理的南部地區與交趾。兩者也略有不同,大理南部地區與交趾西北部地區,以多山為主,許多地區物產貧瘠。交趾東部地區以多水多河澤為主。物產豐富。”
“不過總的來說,不及江浙京東與河北平原適宜人類居住,但比陝西路的山區與河東路要好。雖然天氣炎熱,又有瘧疾橫行。多毒蚊蛇蟲,但正是因為這種氣候,糧食產量很高。我在大理曾與章子厚書信往來,他說了一件事,因為大量漢民遷移過去,帶來先進的耕作技術。有的百姓勤勞,一年三作,少數一些肥沃的土地畝產達到了近十石。”
這是極少數極端產量,大多數耕地,隻是一年兩熟,畝產不過五六石。但就是五六石的畝產,在宋朝也是驚人的產量了。
“還有,與我朝中原稠密的人口相比,哪裏多是地廣人稀之所,大理又出產各種牲畜,隻要百姓勤勞,官員引導恰當,多數百姓能迅速過上幸福安定生活的。”
“那個瘴癘呢?”
“陛下,所謂的瘴癘,並不是我朝傳言的那麽邪乎,分為三種,一種是蚊子引發的惡性傳染瘧疾,一種是飲食不衛生導致的惡疾,還有一種便是久無人煙,又聚集了大量腐積物,於是在空氣裏有大量有毒氣體,人冒然進去後中毒身亡。其實隻要陸續開發,提高醫療條件,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就象現在的揚州地區,乃是我朝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在上古時候,因為多湖沼,氣候濕熱,成了大禹九州裏的最下州。”
“朕聽聞一年有許多百姓因為瘧疾而死。”
“是有之,但陛下,中原各州一年因病而故的百姓難道還少嗎?特別是陝西路與河東路,因為西夏不停地入侵,百姓必須承擔著大量兵役力役,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而英年早逝?陛下,還記得鄭俠?”
“記得。”
“他說因為變法導致了大量流民,然而那場大災,就是沒有變法,難道沒有流民,相反的,如果不是變法,朝廷拿不出錢糧賑災,那樣的特大災害,說不定整個北方與東南地區就會盜賊四起了。是有一些災民因為胥吏過份斂財導致的,可那隻是一小部分,不能以這一小部分代替整個國家。當真一葉就能知秋了?陛下,想要看黃葉,臣在春天裏能找到黃葉,在夏天裏也能找到黃葉……”
“正是,正是,”這句說到趙頊心坎裏,聽後大樂。
其實這一問也有背景的,有許多大臣將南方妖魔化,說害苦了那些移民。
但王巨就是不說,問題也不大,若是原來,遷徙過去了也就遷移過去了,幾乎與中原完全封閉起來,但郵驛改革後,普通百姓也能出幾個小錢,將書信送到故鄉的親人手中。當然,有一些百姓遭遇到了不幸,但大多數百姓還是比較滿意的。要知道冒然前去南方的百姓,有幾個百姓是能過得下去的,都是走投無路的百姓。但在南方,有那麽多充足的耕地,也意味著有了一條出路,難道還不滿意嗎?
甚至這一年的秋天,又有少數百姓自發地往南方遷徙。
趙頊又與王巨說了一會,起身迴宮。
不久朝堂就傳出新的說法,行刺王巨的人乃是西夏人。
消息傳到西夏,梁氏兄妹差一點氣得噴血。
但這案子也就結束了,王巨前往中書當職時,朝廷也下詔讓李定與楊遂帶著官兵返迴京城。
…………
“中書啊。”王巨站在中書省門口,喃喃一聲。
如果不是這個參知政事,那來那麽多事?
王珪說道:“子安,你能來到中書,中書無疑是如虎添翼哪。”
“還要謝過王公。”
“這是某的職責(指宰相必須朝廷推薦任用真正的人才)。”
“不過我初來乍到,什麽都不熟悉,還要王公提攜。”
兩人客套一番,踏入中書。
老王先帶著王巨到處轉,中書有很多機構的,什麽機構負責什麽,還有這些機構的主要官員,都要向王巨介紹的。
到了戶房時,老王繼續介紹著,然而王巨卻看著一個人愣住神……一個對宋朝影響巨大的人。
宋朝各個書法家有三個人被嚴重醜化低估,其中也包括這個人。(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