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此情況,那股援軍立即撤退,哪裏來得及,姚雄率領著騎兵從戰場上脫離出來,立即追了過去。眼看就要到達褒州城下,姚雄率領手下殺上。
就在褒州城守軍眼皮底下的東南這條河穀裏,一場一麵倒的戰役又再度打響。
但這次用兵,王巨還是以仁義為主,看到這股援軍殺得四散而逃,姚雄命令手下用當地方言大聲喝喊,抱頭伏地投降,不殺。
其實褒州城中兵力不少,除了這一支近萬名援救的兵力外,城中還有近萬名守兵,然而看到宋軍如此兇悍,一個個不敢出城營救,於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姚雄將餘下降軍押向遠方。
另一邊戰事也結束了。
不過還有兩萬餘敵兵逃了出去,最後還有一萬餘敗兵居然成功逃到了大理城,與楊義貞的軍隊匯合。
這個沒辦法了,雖然四場戰役除了環州寨那場戰鬥不算,不過那場戰鬥主要用意也是將楊義貞的兵力逼得華竹部河穀的,餘下三場戰役才是真正的殲滅。這三場戰役都是在河穀或山穀打響的,並且戰場都能算是較開闊。
但四周都是莽蒼蒼的群山,植被無比茂盛,隻要能逃出戰場,就有大半機率逃過宋軍的搜捕。
至於餘下的兩部聯軍皆或斃或俘,包括高升泰叔侄,楊貞和在內,全部死於亂兵之中。
燕達又派出人手,繼續追剿逃散的敵兵,然後讓後方的宋軍押著高楊兩家丟下的糧草物資先抵達華竹部安置下來。接著數路大軍匯合。徐徐抵達褒州城下。
王巨卻在善闡城中。翻看著海量的資料。
進入善闡城。王巨就居住在高家。卻無意中在高家巨大的書房裏發現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其中包括大理各府郡的地圖,戶籍,部族分布,物產,稅賦收入。
王巨估計大理城中的資料都不及高家這邊資料詳細,以至王巨說一句:“就憑借這些資料,也說明了高家有不臣之心哪。”
這些資料太寶貴了。即便王巨廣派斥候,所打聽來的情報,也不及這些資料的十分之一。
他立即召集幾名得力的管事過來整理。
他自己也要觀看,最少大約的都要翻一翻,這才能對大理有一個全麵的了解。而且他又派人繼續審問城中關押的各個權貴頭領,用他們的口供進一步對這些資料做補充。
看了幾天後,看得頭暈腦脹,王巨這才從書房裏走出來,將黃驊喊來商議,主要就是商議免役錢。
未來雲南路的收入一是兩稅。因為是十稅一的輕稅製度,所以這項收入實際並不高。
其次是商稅。經過王巨打土豪後,基本能執行齊商稅政策了,隻要是齊商稅,商稅一項還是可觀的,並且王巨計劃著除了打通巴蜀與廣南西路與大理的商路之外,盡量利用富良江水路的優勢與交趾溝通起來,至少能將大理東南地區幅射。此項,看能不能進一步擴大茶馬古道,將與吐蕃高原的商路拓展。
所以這個商稅以後會成為雲南路的主要收入來源了。
榷茶王巨是堅決不同意的,而是將茶葉貿易規劃到商稅中一道征收。
其次是榷鹽,這個問題也不大,因為廣鹽產量一直很高,雖然離得遠,可以利用水路進一步節約成本。實際在這之前,就有一部分鹽巴銷向大理,大理有鹽,可是井鹽開采成本比宋朝榷鹽後的鹽價還要高。
然後就是利用打土豪的機會,將一些產量高易開采的坑礦收為國有,另外就是要挪出一些耕地當成未來屯兵的屯田。
這些都是早就商議好的。
但免役錢一直沒有商議好,主要弄不清未來大理需要多少差役,大理有多少戶數。
不過隨著正式經營大理,這個免役錢也要定落了,沒有清楚透明的稅賦製度,模棱兩可的,百姓就會擔心。
還有,一旦拿下大理,朝廷就要派許多流官過來治理了。
但現在新政中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比如青苗貸、市易法以及其他種種,一旦在這裏執行,再加上官員若作風不好,那將會很坑爹的。
所以得先定落下來,讓這個稅製成為定局,朝廷會考慮到大理的特殊性,那麽就不敢隨意更改或者添加亂七八糟的稅製。
王巨說道:“這是大理的戶數,一共四十幾萬戶,不過幾乎所有羈縻地區都沒有列入戶冊,並且隱戶現象比我朝更嚴重,因此我估計大理總戶數在八十萬左右。”
“少保,應當差不多,實際我估計還要更多一點。”
“但有的真不能算,比如騰衝府與景曨九成地區,善巨郡的西北地區,永昌府的西南地區,即便我朝來治理,未來還會是真正的羈縻地區。”
“是啊,經營這裏地區,還不如認真去經營西南夷呢。”
善巨郡西部地區便是橫斷山脈,在這個悲催的時代認真地管理橫斷山脈,無疑是一個超高難度的任務。
至於騰衝府九成地區是緬甸西北地區,包括一小部分未來的印度領土,鼎鼎大名的野人山。就是野人山還隻位於騰衝府的中部呢,真正騰衝府疆界還要往西去很遠,一直到了天竺邊界。至於更悲催的景曨地區就更不用說了,能經營景曨地區,那麽就可以經營整個東南亞……
不過這三處地區都是地廣人稀,極度落後的場所,不經營也無所謂,非是大理核心區域,隻要羈縻就好了。
王巨又說道:“但經過均分耕地後,大部分隱戶能清點出來,所以我認為最後的戶數能有五十多萬戶。”
其實還不止,不過還有一些地區。如謀統府西部也多是雪山高原地區。以及其他一些地形惡劣的地方。還有臨近雅州的建昌府,這裏有許多蕃人,以前對宋朝大多數保持著親近的態度,那也沒有必要下手了。再者,就是東川府的烏蒙部地區,為了迅速平定,有許多地區仍用了招安政策,那麽隻好繼續羈縻了。
這是真正的羈縻。那麽又無法統計具體戶數了。
所以王巨估計了大約在五十幾萬戶。
這是很重要的,隻有得出具體的戶數,才能估計未來的差役數量,才能計算出大約的募役錢,然後才便於攤派。
黃驊說道:“少保,還是不能太過樂觀啊,以五十萬戶計算吧。”
“就打算在五十萬戶到五十五戶左右吧,我打算還是按照我朝的標準,分成五個戶等。”
黃驊點點頭。
不要以為均分了耕地,就是一樣的戶等了。
即便王巨下狠手。實際能做到均分田地的,估計也不過四成多點。當然,這都是文明比較發達人口也比較稠密的地區,雖然麵積可能是大理的四成多點,但人口則能接近七成。但隻要大多數能計入戶冊,某種意義上,能稱為真正治理了。就象環慶二州,放在戶冊上的戶數又達到了幾成?
因此餘下戶數即便統計出來,因為羈縻,各種稅賦仍是一個老大難題。
即便均分了耕地,還有一些貧困落後的地區,他們仍是五等戶。不過最多的則是四等戶了。甚至一些少數發達地區,能產生一部分三等戶。
另外就是一些積善行德的大戶,王巨放了過去,還有一些能管轄的羈縻蠻首,以及保留的商賈,這些人則會產生部分一二等戶。
這個也要劃分清楚的,否則以後稅賦還會是一個大麻煩。
王巨又說道:“我打算四等戶每戶征四百文錢免役錢,三等戶是一貫,二等戶是五貫,一等戶是十貫。”
其實這一均分土地,如果王巨再推動著耕作技術的發展,未來這些地區將會是一個天堂所在。因為宋朝兼並已經很嚴重了,就象剛剛統計過後的兩浙路,主戶約一百四十萬戶,五等以下戶約百萬戶。蘇州五縣自五等到一等不下十五萬戶,自三等以上到一等不下五千戶。這說明現在兩浙路的人口超稠密,僅是主戶,宋朝還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客戶,也就是一個兩浙路就達到了兩百萬戶!
其次證明了兼並的嚴重,兩百萬戶百姓,自四等以上的戶數僅有四十萬,四等戶為溫飽戶,三等戶才算是小康,餘下都是貧困戶了。也就是貧困戶比例達到了百分之八十!
當然,如果不是這狀況,朝廷也不可能同意王巨將那麽多百姓遷徙到海外。
然而經過王巨的“土改”,大理未來可能一二等戶數量下降,但四等以上戶可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何謂四等戶,按照宋朝的劃分則是擁有十三到三十一畝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畝一等地,這個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數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則是十五到三十八畝,三等地則是二十五畝到六十二畝。如果是標準的瘦田九等田則是六十六畝到一百六十六畝。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畝為四等戶,繳納四百文免役錢其實也不算多了,實際按照以前大理的稅製四十畝中田最少得交納兩稅三十石,現在僅交納八石稅糧,大理糧價有點兒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糧食隻值四百文,實際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況且交了這個四百文後,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黃驊沉思。
這樣做有違宋朝製度,宋朝對於戶等的劃分,以及免役錢的攤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標準。
就象蘇州,雖然五等以下戶數多,不過與荊湖南路許多地區相比,人家五等戶就相當於荊湖南路那邊的三四等戶,三等戶的收入可能相當於那邊的一等戶。
也不是不能統一,關健是宋朝二級行政實際就是州府,誰聽誰的?雖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撫經略使這樣的臨時差官。就無權調動其他各州府軍監的官員。那麽誰聽誰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許多騷動。就象兩浙路。執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戶數多的嚇人,但麵積不大,也就意味著差役數量則用不著那麽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擔負募役錢,則不會感到吃力。那無疑也沒有什麽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廣大,多是山區,意味著差役數量想少也少不下來,百姓稀少又貧困,所以攤派免役錢時,許多百姓感到吃力了,於是怨聲載道。
這才是巴蜀地區是反對免役法最強烈的地區的原因。
但大理考慮到它的特殊性,王巨已經上書置了常備的經略使、提舉使、轉運使、刑獄使、種田使與兵馬總管,實際等於將路作為二級行政機構。而各州府做為三級行政機構,那麽就可以進行調節了。
如一些貧困地區的州。五等戶很多,募役錢不能支付差役的薪酬,那就可以從其他富裕的州府調多餘的募役錢過來,隻要保持這一路總體募役錢能支付這一路的差役薪酬就可以了,也等於減輕了貧困地區百姓的負擔。
可這個基礎,則是所征得的募役錢,能承擔起支付未來整個雲南路的差役薪酬。
他想了許久說:“少保,過猶不及。”
“為何?”
“少保,你的用心我是理解的,想輕徭薄斂,那麽這裏的百姓就能迅速安定了。不過其他地區為了籌滿募役錢與寬剩錢,甚至往六等七等八等戶上攤派。但在這裏,五等戶則不攤派了,讓內陸各州府官員如何作想?並且太過寬鬆,未來必有喜鑽研的官員加重稅賦,以求政績。”
“這確實也是啊……”
“還有,未來雲南路之廣大,難以想像,雖然有許多大江大河,但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源,水流湍急,不宜通航,未成為交通之便,反而將平川高原切割,成了交通之害。這就意味著未來必須募集許多差役,官員才能順利治理這一地區。雖然這用差不用支付象中原那麽多薪酬,但我估計這個稅率征來的募錢役仍會嚴重不足。”
“不錯,我想得過於理想化了。”王巨說道,眼下大理麵積是太大了,包括川西一部分,後來的近三分之一黑緬地區,還有近五分之一老撾地區,王巨懷疑麵積可能達到了七十多萬平方公裏,幾乎能相當於六七個福建路的麵積,比兩廣加起來麵積還要大上一大截,即便核心地區也最少有福建路麵積的三倍多。
想要治理,這個麵積也不得不考慮的。
“少保,以我之見,最好還是依我朝規模,劃分九等。”黃驊又道。
不要問均分田地還有了九等,一些極度落後的刀耕火種地區,即便給了他們充足的耕地,隻能相當於宋朝大部分八九等戶的收入。
隻能說與史上不同,如今交趾正式收迴,又有富良江能勉強溝通,如果交趾發展起來,會給大理帶來許多促進的條件。
黃驊繼續說道:“八九等戶需根據情況進行適度的補貼,七等以下不征稅,包括兩稅,最好都要免掉。六等以下不攤派,包括募役錢。六等戶需交納最基本的兩稅,五等戶則要每戶交納三百文免役錢,四等戶則交納五百文免役錢,那麽這兩個問題就一起解決了。”
王巨認真地想。
眼下他的計劃中就是未來官府就是這些收入與稅賦了,但何止,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攤派苛捐雜稅是免不了的,還有呢,科配會不會少?和糴會不會少?
所以說永不加賦,永完隻是一句空話。
人口增加了,官員差役必然增加,國家安定了,物價上漲了,薪酬必須增加,那麽可不可能永不加賦?
不過自己若是起點太高,到時候就不能募得充足的差役,又談何治理?那麽起點再度又管什麽用?
想到這裏他說道:“就這樣吧。”
然後又歎了一聲:“實際一個國家真的不容易治理啊。”
這僅是稅賦呢,一個地區,特別大理這樣的地區想安定,何止稅賦,軍事、農田水利、教育、民族政策、扶貧、經濟與商貿、種植養殖、吏治……不知道有多少事務呢。
章楶真的能管得過來嗎?
因此王巨又說道:“醇之兄,我打算未來讓你協助章質夫兩到三年,你意下如何?”
“恐怕我一個人也不行,少保若有此意,最少留下十名精明強幹的管事。”黃驊說道,作為他個人,肯定不願意呆在章楶身邊做事,最少不會象呆在王巨身邊做事那麽舒服,不過大理這幾年真的很重要,一旦惹出亂子,王巨非但無功,而是有過了。這個輕重他還是懂的,因此提出了一個請求。
“這個可以,如果可能,我未來每年再暗中撥出幾百萬貫,換成大理緊缺的各種物資,調到大理來支援你們。”
“那個再好不過了,”黃驊並沒有拒絕,反正從明年起,海外不會缺少經濟了,況且從今年起開始走私,僅是走私所帶來的收入,便足以讓明年的雲南路產生大量活動的資金。
其實未來雲南路的規劃,大模樣基本就出來了。
就在這時,前線傳來捷報,說是褒州城高家官兵主動投降了。
“投降了?”王巨愣了一下。
褒州城規模遠不及善闡,但不是代表著城池越大越容易防禦,若那樣,開封也不易被攻破了。
相反的褒州依山傍水,比善闡城還要難以攻破。王巨正等著將善闡城大約安定,帶著所有攻城器械趕向褒州城呢。
於是王巨詢問信使,信使迴答讓王巨啼笑皆非。
大會戰的那個山穀,當地人叫龍嶺穀,龍嶺穀之戰,再加上姚雄率騎兵追至褒州城下一戰,整將褒州城中的將士嚇傻了。
燕達與姚麟率領大軍徐徐抵達褒州城下,當然也看出來它比較難以攻打。
反正等王巨調運攻城器械過來,於是就著這時間,讓段正明兄弟來到城下喊降。
結果第二天,褒州城中官員主動打開城門投降了。
“不是說褒州城守將乃是高智升手下最親近的重將嗎?”
信使答道:“少保,當天燕將軍派兩位世子喊話,當夜城中發生爭執,淩晨時分,那名守將讓城中其他將領帶人擊殺了,這才打開城門請降。”
“樹倒猢猻散啦,”黃驊長歎道。
不過這一來,反而打亂了王巨的計劃,王巨隻好將黃驊留在城中主持城中事務,自己率領大軍前往牟州,一南一北虎視著大理城。
楊義貞則比王巨想的光棍,聽著褒州城不戰自降,立即派使前來請降。
少保,你說過的,三家爭雄,看各自的本領,若敗撤出這方土地,若勝,許我投降……(未完待續……)
就在褒州城守軍眼皮底下的東南這條河穀裏,一場一麵倒的戰役又再度打響。
但這次用兵,王巨還是以仁義為主,看到這股援軍殺得四散而逃,姚雄命令手下用當地方言大聲喝喊,抱頭伏地投降,不殺。
其實褒州城中兵力不少,除了這一支近萬名援救的兵力外,城中還有近萬名守兵,然而看到宋軍如此兇悍,一個個不敢出城營救,於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姚雄將餘下降軍押向遠方。
另一邊戰事也結束了。
不過還有兩萬餘敵兵逃了出去,最後還有一萬餘敗兵居然成功逃到了大理城,與楊義貞的軍隊匯合。
這個沒辦法了,雖然四場戰役除了環州寨那場戰鬥不算,不過那場戰鬥主要用意也是將楊義貞的兵力逼得華竹部河穀的,餘下三場戰役才是真正的殲滅。這三場戰役都是在河穀或山穀打響的,並且戰場都能算是較開闊。
但四周都是莽蒼蒼的群山,植被無比茂盛,隻要能逃出戰場,就有大半機率逃過宋軍的搜捕。
至於餘下的兩部聯軍皆或斃或俘,包括高升泰叔侄,楊貞和在內,全部死於亂兵之中。
燕達又派出人手,繼續追剿逃散的敵兵,然後讓後方的宋軍押著高楊兩家丟下的糧草物資先抵達華竹部安置下來。接著數路大軍匯合。徐徐抵達褒州城下。
王巨卻在善闡城中。翻看著海量的資料。
進入善闡城。王巨就居住在高家。卻無意中在高家巨大的書房裏發現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其中包括大理各府郡的地圖,戶籍,部族分布,物產,稅賦收入。
王巨估計大理城中的資料都不及高家這邊資料詳細,以至王巨說一句:“就憑借這些資料,也說明了高家有不臣之心哪。”
這些資料太寶貴了。即便王巨廣派斥候,所打聽來的情報,也不及這些資料的十分之一。
他立即召集幾名得力的管事過來整理。
他自己也要觀看,最少大約的都要翻一翻,這才能對大理有一個全麵的了解。而且他又派人繼續審問城中關押的各個權貴頭領,用他們的口供進一步對這些資料做補充。
看了幾天後,看得頭暈腦脹,王巨這才從書房裏走出來,將黃驊喊來商議,主要就是商議免役錢。
未來雲南路的收入一是兩稅。因為是十稅一的輕稅製度,所以這項收入實際並不高。
其次是商稅。經過王巨打土豪後,基本能執行齊商稅政策了,隻要是齊商稅,商稅一項還是可觀的,並且王巨計劃著除了打通巴蜀與廣南西路與大理的商路之外,盡量利用富良江水路的優勢與交趾溝通起來,至少能將大理東南地區幅射。此項,看能不能進一步擴大茶馬古道,將與吐蕃高原的商路拓展。
所以這個商稅以後會成為雲南路的主要收入來源了。
榷茶王巨是堅決不同意的,而是將茶葉貿易規劃到商稅中一道征收。
其次是榷鹽,這個問題也不大,因為廣鹽產量一直很高,雖然離得遠,可以利用水路進一步節約成本。實際在這之前,就有一部分鹽巴銷向大理,大理有鹽,可是井鹽開采成本比宋朝榷鹽後的鹽價還要高。
然後就是利用打土豪的機會,將一些產量高易開采的坑礦收為國有,另外就是要挪出一些耕地當成未來屯兵的屯田。
這些都是早就商議好的。
但免役錢一直沒有商議好,主要弄不清未來大理需要多少差役,大理有多少戶數。
不過隨著正式經營大理,這個免役錢也要定落了,沒有清楚透明的稅賦製度,模棱兩可的,百姓就會擔心。
還有,一旦拿下大理,朝廷就要派許多流官過來治理了。
但現在新政中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比如青苗貸、市易法以及其他種種,一旦在這裏執行,再加上官員若作風不好,那將會很坑爹的。
所以得先定落下來,讓這個稅製成為定局,朝廷會考慮到大理的特殊性,那麽就不敢隨意更改或者添加亂七八糟的稅製。
王巨說道:“這是大理的戶數,一共四十幾萬戶,不過幾乎所有羈縻地區都沒有列入戶冊,並且隱戶現象比我朝更嚴重,因此我估計大理總戶數在八十萬左右。”
“少保,應當差不多,實際我估計還要更多一點。”
“但有的真不能算,比如騰衝府與景曨九成地區,善巨郡的西北地區,永昌府的西南地區,即便我朝來治理,未來還會是真正的羈縻地區。”
“是啊,經營這裏地區,還不如認真去經營西南夷呢。”
善巨郡西部地區便是橫斷山脈,在這個悲催的時代認真地管理橫斷山脈,無疑是一個超高難度的任務。
至於騰衝府九成地區是緬甸西北地區,包括一小部分未來的印度領土,鼎鼎大名的野人山。就是野人山還隻位於騰衝府的中部呢,真正騰衝府疆界還要往西去很遠,一直到了天竺邊界。至於更悲催的景曨地區就更不用說了,能經營景曨地區,那麽就可以經營整個東南亞……
不過這三處地區都是地廣人稀,極度落後的場所,不經營也無所謂,非是大理核心區域,隻要羈縻就好了。
王巨又說道:“但經過均分耕地後,大部分隱戶能清點出來,所以我認為最後的戶數能有五十多萬戶。”
其實還不止,不過還有一些地區。如謀統府西部也多是雪山高原地區。以及其他一些地形惡劣的地方。還有臨近雅州的建昌府,這裏有許多蕃人,以前對宋朝大多數保持著親近的態度,那也沒有必要下手了。再者,就是東川府的烏蒙部地區,為了迅速平定,有許多地區仍用了招安政策,那麽隻好繼續羈縻了。
這是真正的羈縻。那麽又無法統計具體戶數了。
所以王巨估計了大約在五十幾萬戶。
這是很重要的,隻有得出具體的戶數,才能估計未來的差役數量,才能計算出大約的募役錢,然後才便於攤派。
黃驊說道:“少保,還是不能太過樂觀啊,以五十萬戶計算吧。”
“就打算在五十萬戶到五十五戶左右吧,我打算還是按照我朝的標準,分成五個戶等。”
黃驊點點頭。
不要以為均分了耕地,就是一樣的戶等了。
即便王巨下狠手。實際能做到均分田地的,估計也不過四成多點。當然,這都是文明比較發達人口也比較稠密的地區,雖然麵積可能是大理的四成多點,但人口則能接近七成。但隻要大多數能計入戶冊,某種意義上,能稱為真正治理了。就象環慶二州,放在戶冊上的戶數又達到了幾成?
因此餘下戶數即便統計出來,因為羈縻,各種稅賦仍是一個老大難題。
即便均分了耕地,還有一些貧困落後的地區,他們仍是五等戶。不過最多的則是四等戶了。甚至一些少數發達地區,能產生一部分三等戶。
另外就是一些積善行德的大戶,王巨放了過去,還有一些能管轄的羈縻蠻首,以及保留的商賈,這些人則會產生部分一二等戶。
這個也要劃分清楚的,否則以後稅賦還會是一個大麻煩。
王巨又說道:“我打算四等戶每戶征四百文錢免役錢,三等戶是一貫,二等戶是五貫,一等戶是十貫。”
其實這一均分土地,如果王巨再推動著耕作技術的發展,未來這些地區將會是一個天堂所在。因為宋朝兼並已經很嚴重了,就象剛剛統計過後的兩浙路,主戶約一百四十萬戶,五等以下戶約百萬戶。蘇州五縣自五等到一等不下十五萬戶,自三等以上到一等不下五千戶。這說明現在兩浙路的人口超稠密,僅是主戶,宋朝還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客戶,也就是一個兩浙路就達到了兩百萬戶!
其次證明了兼並的嚴重,兩百萬戶百姓,自四等以上的戶數僅有四十萬,四等戶為溫飽戶,三等戶才算是小康,餘下都是貧困戶了。也就是貧困戶比例達到了百分之八十!
當然,如果不是這狀況,朝廷也不可能同意王巨將那麽多百姓遷徙到海外。
然而經過王巨的“土改”,大理未來可能一二等戶數量下降,但四等以上戶可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何謂四等戶,按照宋朝的劃分則是擁有十三到三十一畝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畝一等地,這個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數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則是十五到三十八畝,三等地則是二十五畝到六十二畝。如果是標準的瘦田九等田則是六十六畝到一百六十六畝。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畝為四等戶,繳納四百文免役錢其實也不算多了,實際按照以前大理的稅製四十畝中田最少得交納兩稅三十石,現在僅交納八石稅糧,大理糧價有點兒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糧食隻值四百文,實際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況且交了這個四百文後,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黃驊沉思。
這樣做有違宋朝製度,宋朝對於戶等的劃分,以及免役錢的攤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標準。
就象蘇州,雖然五等以下戶數多,不過與荊湖南路許多地區相比,人家五等戶就相當於荊湖南路那邊的三四等戶,三等戶的收入可能相當於那邊的一等戶。
也不是不能統一,關健是宋朝二級行政實際就是州府,誰聽誰的?雖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撫經略使這樣的臨時差官。就無權調動其他各州府軍監的官員。那麽誰聽誰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許多騷動。就象兩浙路。執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戶數多的嚇人,但麵積不大,也就意味著差役數量則用不著那麽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擔負募役錢,則不會感到吃力。那無疑也沒有什麽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廣大,多是山區,意味著差役數量想少也少不下來,百姓稀少又貧困,所以攤派免役錢時,許多百姓感到吃力了,於是怨聲載道。
這才是巴蜀地區是反對免役法最強烈的地區的原因。
但大理考慮到它的特殊性,王巨已經上書置了常備的經略使、提舉使、轉運使、刑獄使、種田使與兵馬總管,實際等於將路作為二級行政機構。而各州府做為三級行政機構,那麽就可以進行調節了。
如一些貧困地區的州。五等戶很多,募役錢不能支付差役的薪酬,那就可以從其他富裕的州府調多餘的募役錢過來,隻要保持這一路總體募役錢能支付這一路的差役薪酬就可以了,也等於減輕了貧困地區百姓的負擔。
可這個基礎,則是所征得的募役錢,能承擔起支付未來整個雲南路的差役薪酬。
他想了許久說:“少保,過猶不及。”
“為何?”
“少保,你的用心我是理解的,想輕徭薄斂,那麽這裏的百姓就能迅速安定了。不過其他地區為了籌滿募役錢與寬剩錢,甚至往六等七等八等戶上攤派。但在這裏,五等戶則不攤派了,讓內陸各州府官員如何作想?並且太過寬鬆,未來必有喜鑽研的官員加重稅賦,以求政績。”
“這確實也是啊……”
“還有,未來雲南路之廣大,難以想像,雖然有許多大江大河,但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源,水流湍急,不宜通航,未成為交通之便,反而將平川高原切割,成了交通之害。這就意味著未來必須募集許多差役,官員才能順利治理這一地區。雖然這用差不用支付象中原那麽多薪酬,但我估計這個稅率征來的募錢役仍會嚴重不足。”
“不錯,我想得過於理想化了。”王巨說道,眼下大理麵積是太大了,包括川西一部分,後來的近三分之一黑緬地區,還有近五分之一老撾地區,王巨懷疑麵積可能達到了七十多萬平方公裏,幾乎能相當於六七個福建路的麵積,比兩廣加起來麵積還要大上一大截,即便核心地區也最少有福建路麵積的三倍多。
想要治理,這個麵積也不得不考慮的。
“少保,以我之見,最好還是依我朝規模,劃分九等。”黃驊又道。
不要問均分田地還有了九等,一些極度落後的刀耕火種地區,即便給了他們充足的耕地,隻能相當於宋朝大部分八九等戶的收入。
隻能說與史上不同,如今交趾正式收迴,又有富良江能勉強溝通,如果交趾發展起來,會給大理帶來許多促進的條件。
黃驊繼續說道:“八九等戶需根據情況進行適度的補貼,七等以下不征稅,包括兩稅,最好都要免掉。六等以下不攤派,包括募役錢。六等戶需交納最基本的兩稅,五等戶則要每戶交納三百文免役錢,四等戶則交納五百文免役錢,那麽這兩個問題就一起解決了。”
王巨認真地想。
眼下他的計劃中就是未來官府就是這些收入與稅賦了,但何止,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攤派苛捐雜稅是免不了的,還有呢,科配會不會少?和糴會不會少?
所以說永不加賦,永完隻是一句空話。
人口增加了,官員差役必然增加,國家安定了,物價上漲了,薪酬必須增加,那麽可不可能永不加賦?
不過自己若是起點太高,到時候就不能募得充足的差役,又談何治理?那麽起點再度又管什麽用?
想到這裏他說道:“就這樣吧。”
然後又歎了一聲:“實際一個國家真的不容易治理啊。”
這僅是稅賦呢,一個地區,特別大理這樣的地區想安定,何止稅賦,軍事、農田水利、教育、民族政策、扶貧、經濟與商貿、種植養殖、吏治……不知道有多少事務呢。
章楶真的能管得過來嗎?
因此王巨又說道:“醇之兄,我打算未來讓你協助章質夫兩到三年,你意下如何?”
“恐怕我一個人也不行,少保若有此意,最少留下十名精明強幹的管事。”黃驊說道,作為他個人,肯定不願意呆在章楶身邊做事,最少不會象呆在王巨身邊做事那麽舒服,不過大理這幾年真的很重要,一旦惹出亂子,王巨非但無功,而是有過了。這個輕重他還是懂的,因此提出了一個請求。
“這個可以,如果可能,我未來每年再暗中撥出幾百萬貫,換成大理緊缺的各種物資,調到大理來支援你們。”
“那個再好不過了,”黃驊並沒有拒絕,反正從明年起,海外不會缺少經濟了,況且從今年起開始走私,僅是走私所帶來的收入,便足以讓明年的雲南路產生大量活動的資金。
其實未來雲南路的規劃,大模樣基本就出來了。
就在這時,前線傳來捷報,說是褒州城高家官兵主動投降了。
“投降了?”王巨愣了一下。
褒州城規模遠不及善闡,但不是代表著城池越大越容易防禦,若那樣,開封也不易被攻破了。
相反的褒州依山傍水,比善闡城還要難以攻破。王巨正等著將善闡城大約安定,帶著所有攻城器械趕向褒州城呢。
於是王巨詢問信使,信使迴答讓王巨啼笑皆非。
大會戰的那個山穀,當地人叫龍嶺穀,龍嶺穀之戰,再加上姚雄率騎兵追至褒州城下一戰,整將褒州城中的將士嚇傻了。
燕達與姚麟率領大軍徐徐抵達褒州城下,當然也看出來它比較難以攻打。
反正等王巨調運攻城器械過來,於是就著這時間,讓段正明兄弟來到城下喊降。
結果第二天,褒州城中官員主動打開城門投降了。
“不是說褒州城守將乃是高智升手下最親近的重將嗎?”
信使答道:“少保,當天燕將軍派兩位世子喊話,當夜城中發生爭執,淩晨時分,那名守將讓城中其他將領帶人擊殺了,這才打開城門請降。”
“樹倒猢猻散啦,”黃驊長歎道。
不過這一來,反而打亂了王巨的計劃,王巨隻好將黃驊留在城中主持城中事務,自己率領大軍前往牟州,一南一北虎視著大理城。
楊義貞則比王巨想的光棍,聽著褒州城不戰自降,立即派使前來請降。
少保,你說過的,三家爭雄,看各自的本領,若敗撤出這方土地,若勝,許我投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