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這是將我們帶到哪兒去啊?”一名長著絡腮胡子的指使不滿地說。
西夏的前鋒軍隊已迅速進入到各條前線,但因為得到王巨指示,環慶路各地軍隊多集結到前線,所以西夏也沒有發起試探性的進攻,而等候後方的大部隊到來。
雖然可能會給宋朝一些準備,但這個時間會很快的,頂多四五天,環慶路已經反應不過來了。
隻是暫時的,前方無戰事。
不過敵人一批批的來,天知道西夏人什麽時候就發起進攻?
然而現在李複圭卻不顧前方安危,讓各個指使以上的將領,離開各個堡砦,迴到慶州商議軍情。
那就到慶州吧,可到了慶州,又被李複圭派人帶出了城,踏過結冰的馬嶺水,來到馬嶺山的一個偏僻的山窩裏。
這不是擋誤事嗎?
“彭指使,勿要抱怨。”姚兕說道。
“姚將軍,我豈敢抱怨。”姓彭的指使怨懟地說道。
在宋朝武將不值錢的,文官要殺就殺。就象李複圭,對於幾名敗將,要殺就殺,要放就放。
但朝堂上的文臣頂多隻說李複圭不當生邊事,誰說他殺錯了?
“彭指使,不要抱怨,今天你會[ 看到一個大好的消息。”姚兕說。
“什麽消息?”
“馬上便知道了。”
一行人進了山窩,這個山窩很偏,並且四周多是懸崖峭壁。不過在進山窩的時候,大家還發現到一點不對勁的地方。窩口與四麵峰頂上皆有許多士兵在巡邏。
進了山窩。更發現不對勁的地方。那就是山窩裏已經有了許多人。
“明公果然懂軍事。”小姚心想。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一個常敗的將軍,往往不知彼,反過來會讓人知己。一個百戰百姓的將軍,卻會知彼,又不會讓敵人知己。
為什麽慶曆三大戰役皆失敗了,有各種原因。不過總的來看,就象一個傻子一樣被敵人牽著跑,那會象王巨這樣?馬上就要“冒泡”了,敵人還繼續蒙在穀裏。
也不是姚麟想的那麽神,如果不是章楶的建議,王巨早就公開與李複圭交接了。
現在卻一直在保密中,包括這些重將,知道王巨已經來到慶州的人,也不過隻有十來人。
“李公,還要麻煩你一下。”王巨站在一個土坡的幾株鬆樹下說道。
李複圭有些不悅。
“說。”
“麻煩李公臨離開慶州時。再去一趟大順城,高調地去大順城巡查。”
“說一說理由。”李複圭更不悅了。
王巨來交接,李複圭巴不得,他雖自負,那可是三十萬敵人哪,他那有這個膽子應敵哉?
不過王巨鬼鬼祟祟,一拖了很多天不來,卻在三原搖控著指揮自己。後來來了,又不出麵,更不交接,繼續遙控指揮自己。那就忍著吧,至少要自己對付三十萬西夏大軍強吧。不過李複圭心中必然不大開心。現在王巨這個要求更無理了。西夏後路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源源不斷而來。顯然大戰即將爆發。
自己去大順城,再迴慶州,戰爭豈不是爆發了?到時候自己走還是不走?
“李公,這是我寫的疏折,即將派使者用快腳遞送給官家。”王巨從袖中掏出一篇奏折,遞給李複圭看。
前麵寫了慶州的形勢。
包括替李複圭的辨解。
雖然鬧訛堡之戰確實是敗了,可從戰略上卻是對宋朝有利的。戰略比戰役更重要。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元昊與吐蕃開戰,屢戰屢敗,那麽結果是不是西夏衰敗了。錯,而是吐蕃衰敗了。雖然數次大敗,讓西夏人損失慘重,但也達到了李元昊的戰略意義。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蕭燕燕南下,那次南下,遼國與宋軍發生了數次慘戰,也是多失敗的。若論損失,遼國損失更大。但最後逼得宋真宗於城下之盟,這便是戰役上的失敗,戰略上的勝利。象這樣的例子很多,再如王巨前世的百團大戰,狠狠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然而對於黨本身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因為這一戰,使倭寇注意到了黨,蠶食政策來了,結果短短一年之間,根據地縮小了一半多,也導致了陝西根據地物價飛速上漲。但不能不抗倭哉,太祖隻好如同吃了黃連一般。
王巨起首主要就是解釋這其中的區別。
並且也有說服力,如果不是李複圭這次出兵,西夏繼續築堡,十二盤與鬧訛堡成,敵人可進可退,自己還有什麽辦法對付這三十萬大軍哪?
李複圭看到這裏,臉色緩和。
有了王巨這個說法,自己以後仕途會坦蕩得多,不然這一離開慶州,仕途將會無比的灰暗。
隨後還有王巨的一些計劃。
“子安,朝廷能同意麽?”
“我手中隻有八萬兵力,動用的官兵不過六萬來人,敵人有三十萬之多,如果中規中矩,這一戰還能有希望麽?”
李複圭搖了搖頭。
“況且我臨來之前,官家準許我便宜行事。”
“那就好,但為何讓我繼續去大順城。”李複圭這時說話語氣要緩和多了,花花轎子大家一起抬,王巨給了自己台階下,自己也要給王巨一點麵子。
“繼續迷惑敵人。李公,其實我心中也沒有什麽底,不過在西夏人眼中,他們卻將我當成了頭號大敵。萬一他們得知我來到慶州,加強兵力,我拿什麽對付呀?所以不僅需要李公委屈一下,去一趟大順城,還要委屈李公替我繼續下達幾道命令。”
“這倒也是。”李複圭也沒有多想。
“那我們出去吧。”
幾人走了出去。
不是所有指使都認識王巨的。但能認出王巨的人不少。
有的指使驚訝地說:“怎麽王知縣也來了?”
“那個王知縣?”
“王巨王子安哪。”
“啊。”
立即有許多人興奮起來。至少與李複圭相比。王巨要靠譜的多。隻是有人擔心不知道王巨來環慶路擔任什麽官職,李複圭會不會聽從王巨建議。
李複圭略有些吃味,不過還好,在宋朝軍功並不是那麽值錢。王巨就是沒有軍功,以後進入兩府也是早晚的事。
王巨手一擺,讓大家夥安靜。
來的人不少,近兩百人,僅是指使就達到了一百三十多人。
王巨說道:“朝廷敕令。讓我與李公交接,擔任新的慶州知州,並且兼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陝西路安撫使,這是敕令,大家看一看。”
他拿出敕命。
不會當真有那個人上去看,隻是下麵立即傳出一片歡唿聲。
就是到現在,大家還不知道有多少敵人前來,隻是根據斥候的稟報,可能會有十萬以上的敵人前來入侵。
說不擔心害怕,那純是假扯。有多少指使能與劉昌祚等人相比?有了王巨擔任主帥。那無疑多了一份勝利的把握與保障。也不能怪大家不相信李複圭,去年的那幾戰。確實拿不出手啊。
王巨收迴敕命,又說道:“不過為了使西夏人鬆懈,這條消息請大家保密,不得我命令,誰泄露了,當以軍法處置。”
“喏。”眾人齊聲答道。
“敵人來了,說不定兩三天後就要發起進攻,我們要立即準備。我先發第一道命令,自洪德寨、安塞堡、業樂鎮、荔原堡一線以西,不論堡中以及堡外百姓,全部帶著貴重輕便的金銀細軟向後方以最快速度撤離。”
“同時迅速命令所有百姓迅速將家中所有糧食、禽畜,除大牲畜外,全部運到各個堡砦。戰後,各戶所交的糧食一律按上交的種類數量返還,並且會償還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以慰補百姓。至於禽畜類,上交到各個堡砦後,當場宰殺,一半交給官府,一半由百姓帶走於路上當做夥食,戰後由官府以市價補償其銅幣或交子,或者等價的布帛、茶葉、瓷器與鐵器。至於普通的衣料,各自做上記號,登記在冊,放於各堡砦存儲,戰後帶迴家去。”
“那百姓撤到哪裏?”一名將領問道。
“百姓先行撤到後方的寧州、邠州、乾州與鄭白渠方向,我早在後方準備了大量糧食,也派百姓在蓋臨時的棚居,同時又調來大量石炭,讓百姓可以禦寒。”王巨解釋道。
這條命令也意味著朝廷又要花更多的錢。
不過其好處,便是能迅速將各堡砦的糧草得到充足的保障,也舒緩了後方民夫押運的壓力。畢竟將糧食等物資,運到寧州乾州與運到慶州前線,終是兩樣的。
如果在鄭白渠,連運都不用運了。
況且戰事即將爆發,又要“放”,運輸會成為一個更加頭痛的難題。
又有人問:“王公。”
“稱喟我明公吧。”
這個王公將王巨雷了。
“明公,可時間太急迫了。”
“你是指百姓來不及了。”
“是啊,大戰隨時一觸在發。”
“如果來不及,所有吃的穿的,當場燒毀。”
“那會引起百姓的慌亂。”竇舜卿說。
“竇將軍,這是必然,但我要的就是這效果。百姓不慌亂,西夏人如何能麻痹大意?戰爭,必然會給百姓帶來傷害。可失敗了,那麽傷害會更大。我這樣做,雖會給百姓帶來傷害,但也是將百姓的傷害降到最低。”
“不過這都是緣邊地區,九成百姓都是蕃人,他們未必會聽從朝廷號令。”又有一將說。
“派人勸慰,如果再不聽,隻好由他們。”王巨道。
大敵當前,就是蕃人也怕死,不過環慶路有少數大的蕃族,平時桀驁不馴,比如環州越來越猖獗的慕容族,王巨能管得了嗎?管不了強行去管,難道腦子壞掉不成。
“其次這一線的後方,凡是屬於環慶兩州境內的所有郊外百姓,也要一律撤向後方。糧草衣料禽畜同樣處理,但這一批百姓時間可以長一點,然而也務必在五天內全部撤離。”
“慶州後方的郊外百姓也要撤離嗎?”又有一將問。
“撤。”王巨斬釘截鐵地說。
章楶的策略便是放,一旦三十萬敵軍放進來,整個環慶路不論在哪兒都不安全了。
他又說道:“同時,諸強人壯馬不願意戰者,也同意其撤離,願意作戰者,戰後賞絹兩匹,另外再加上一件棉襖,於戰時禦寒。如果非兵役者的百姓願意替國效勞參戰,與強人壯馬同樣待遇,在戰場上每擊殺或抓俘一名敵人者,賞絹十匹。”
然而除了曾集訓過的強人壯馬外,餘下百姓,王巨與華池縣時一樣的做法,主要還是用來守城,增加守城力度。
出了野外作戰時,不能指望這些人了,說不定還會亂了大軍的陣型。但這要等會兒交待了。
“諸位,立即出穀,將此項命令,向你們的親兵傳達。不過要記住,暫時不要說我來慶州了。”
到了指使以上的將領,皆有親兵的,隻是為了保密,這些親兵沒有放進來。他們就在穀外。
近百人又重新來到穀外傳令。
餘下的是王巨從鄭白渠帶來的保捷軍各營指使。
下達命令後,各將又迴到穀中。
不過有的人已經會意,這是完全的堅壁清野。一旦執行下去,西夏人就是湧入到了慶州境內,也會一無所獲。難道餘下的房宅能當衣服穿嗎,或者當飯吃嗎?
那麽隻要戰久,供給就會讓西夏人頭痛了。
王巨看著眾人,又說道:“第二道命令就是置旅與旅將。”(未完待續……)r1292
西夏的前鋒軍隊已迅速進入到各條前線,但因為得到王巨指示,環慶路各地軍隊多集結到前線,所以西夏也沒有發起試探性的進攻,而等候後方的大部隊到來。
雖然可能會給宋朝一些準備,但這個時間會很快的,頂多四五天,環慶路已經反應不過來了。
隻是暫時的,前方無戰事。
不過敵人一批批的來,天知道西夏人什麽時候就發起進攻?
然而現在李複圭卻不顧前方安危,讓各個指使以上的將領,離開各個堡砦,迴到慶州商議軍情。
那就到慶州吧,可到了慶州,又被李複圭派人帶出了城,踏過結冰的馬嶺水,來到馬嶺山的一個偏僻的山窩裏。
這不是擋誤事嗎?
“彭指使,勿要抱怨。”姚兕說道。
“姚將軍,我豈敢抱怨。”姓彭的指使怨懟地說道。
在宋朝武將不值錢的,文官要殺就殺。就象李複圭,對於幾名敗將,要殺就殺,要放就放。
但朝堂上的文臣頂多隻說李複圭不當生邊事,誰說他殺錯了?
“彭指使,不要抱怨,今天你會[ 看到一個大好的消息。”姚兕說。
“什麽消息?”
“馬上便知道了。”
一行人進了山窩,這個山窩很偏,並且四周多是懸崖峭壁。不過在進山窩的時候,大家還發現到一點不對勁的地方。窩口與四麵峰頂上皆有許多士兵在巡邏。
進了山窩。更發現不對勁的地方。那就是山窩裏已經有了許多人。
“明公果然懂軍事。”小姚心想。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一個常敗的將軍,往往不知彼,反過來會讓人知己。一個百戰百姓的將軍,卻會知彼,又不會讓敵人知己。
為什麽慶曆三大戰役皆失敗了,有各種原因。不過總的來看,就象一個傻子一樣被敵人牽著跑,那會象王巨這樣?馬上就要“冒泡”了,敵人還繼續蒙在穀裏。
也不是姚麟想的那麽神,如果不是章楶的建議,王巨早就公開與李複圭交接了。
現在卻一直在保密中,包括這些重將,知道王巨已經來到慶州的人,也不過隻有十來人。
“李公,還要麻煩你一下。”王巨站在一個土坡的幾株鬆樹下說道。
李複圭有些不悅。
“說。”
“麻煩李公臨離開慶州時。再去一趟大順城,高調地去大順城巡查。”
“說一說理由。”李複圭更不悅了。
王巨來交接,李複圭巴不得,他雖自負,那可是三十萬敵人哪,他那有這個膽子應敵哉?
不過王巨鬼鬼祟祟,一拖了很多天不來,卻在三原搖控著指揮自己。後來來了,又不出麵,更不交接,繼續遙控指揮自己。那就忍著吧,至少要自己對付三十萬西夏大軍強吧。不過李複圭心中必然不大開心。現在王巨這個要求更無理了。西夏後路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源源不斷而來。顯然大戰即將爆發。
自己去大順城,再迴慶州,戰爭豈不是爆發了?到時候自己走還是不走?
“李公,這是我寫的疏折,即將派使者用快腳遞送給官家。”王巨從袖中掏出一篇奏折,遞給李複圭看。
前麵寫了慶州的形勢。
包括替李複圭的辨解。
雖然鬧訛堡之戰確實是敗了,可從戰略上卻是對宋朝有利的。戰略比戰役更重要。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元昊與吐蕃開戰,屢戰屢敗,那麽結果是不是西夏衰敗了。錯,而是吐蕃衰敗了。雖然數次大敗,讓西夏人損失慘重,但也達到了李元昊的戰略意義。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蕭燕燕南下,那次南下,遼國與宋軍發生了數次慘戰,也是多失敗的。若論損失,遼國損失更大。但最後逼得宋真宗於城下之盟,這便是戰役上的失敗,戰略上的勝利。象這樣的例子很多,再如王巨前世的百團大戰,狠狠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然而對於黨本身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因為這一戰,使倭寇注意到了黨,蠶食政策來了,結果短短一年之間,根據地縮小了一半多,也導致了陝西根據地物價飛速上漲。但不能不抗倭哉,太祖隻好如同吃了黃連一般。
王巨起首主要就是解釋這其中的區別。
並且也有說服力,如果不是李複圭這次出兵,西夏繼續築堡,十二盤與鬧訛堡成,敵人可進可退,自己還有什麽辦法對付這三十萬大軍哪?
李複圭看到這裏,臉色緩和。
有了王巨這個說法,自己以後仕途會坦蕩得多,不然這一離開慶州,仕途將會無比的灰暗。
隨後還有王巨的一些計劃。
“子安,朝廷能同意麽?”
“我手中隻有八萬兵力,動用的官兵不過六萬來人,敵人有三十萬之多,如果中規中矩,這一戰還能有希望麽?”
李複圭搖了搖頭。
“況且我臨來之前,官家準許我便宜行事。”
“那就好,但為何讓我繼續去大順城。”李複圭這時說話語氣要緩和多了,花花轎子大家一起抬,王巨給了自己台階下,自己也要給王巨一點麵子。
“繼續迷惑敵人。李公,其實我心中也沒有什麽底,不過在西夏人眼中,他們卻將我當成了頭號大敵。萬一他們得知我來到慶州,加強兵力,我拿什麽對付呀?所以不僅需要李公委屈一下,去一趟大順城,還要委屈李公替我繼續下達幾道命令。”
“這倒也是。”李複圭也沒有多想。
“那我們出去吧。”
幾人走了出去。
不是所有指使都認識王巨的。但能認出王巨的人不少。
有的指使驚訝地說:“怎麽王知縣也來了?”
“那個王知縣?”
“王巨王子安哪。”
“啊。”
立即有許多人興奮起來。至少與李複圭相比。王巨要靠譜的多。隻是有人擔心不知道王巨來環慶路擔任什麽官職,李複圭會不會聽從王巨建議。
李複圭略有些吃味,不過還好,在宋朝軍功並不是那麽值錢。王巨就是沒有軍功,以後進入兩府也是早晚的事。
王巨手一擺,讓大家夥安靜。
來的人不少,近兩百人,僅是指使就達到了一百三十多人。
王巨說道:“朝廷敕令。讓我與李公交接,擔任新的慶州知州,並且兼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陝西路安撫使,這是敕令,大家看一看。”
他拿出敕命。
不會當真有那個人上去看,隻是下麵立即傳出一片歡唿聲。
就是到現在,大家還不知道有多少敵人前來,隻是根據斥候的稟報,可能會有十萬以上的敵人前來入侵。
說不擔心害怕,那純是假扯。有多少指使能與劉昌祚等人相比?有了王巨擔任主帥。那無疑多了一份勝利的把握與保障。也不能怪大家不相信李複圭,去年的那幾戰。確實拿不出手啊。
王巨收迴敕命,又說道:“不過為了使西夏人鬆懈,這條消息請大家保密,不得我命令,誰泄露了,當以軍法處置。”
“喏。”眾人齊聲答道。
“敵人來了,說不定兩三天後就要發起進攻,我們要立即準備。我先發第一道命令,自洪德寨、安塞堡、業樂鎮、荔原堡一線以西,不論堡中以及堡外百姓,全部帶著貴重輕便的金銀細軟向後方以最快速度撤離。”
“同時迅速命令所有百姓迅速將家中所有糧食、禽畜,除大牲畜外,全部運到各個堡砦。戰後,各戶所交的糧食一律按上交的種類數量返還,並且會償還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以慰補百姓。至於禽畜類,上交到各個堡砦後,當場宰殺,一半交給官府,一半由百姓帶走於路上當做夥食,戰後由官府以市價補償其銅幣或交子,或者等價的布帛、茶葉、瓷器與鐵器。至於普通的衣料,各自做上記號,登記在冊,放於各堡砦存儲,戰後帶迴家去。”
“那百姓撤到哪裏?”一名將領問道。
“百姓先行撤到後方的寧州、邠州、乾州與鄭白渠方向,我早在後方準備了大量糧食,也派百姓在蓋臨時的棚居,同時又調來大量石炭,讓百姓可以禦寒。”王巨解釋道。
這條命令也意味著朝廷又要花更多的錢。
不過其好處,便是能迅速將各堡砦的糧草得到充足的保障,也舒緩了後方民夫押運的壓力。畢竟將糧食等物資,運到寧州乾州與運到慶州前線,終是兩樣的。
如果在鄭白渠,連運都不用運了。
況且戰事即將爆發,又要“放”,運輸會成為一個更加頭痛的難題。
又有人問:“王公。”
“稱喟我明公吧。”
這個王公將王巨雷了。
“明公,可時間太急迫了。”
“你是指百姓來不及了。”
“是啊,大戰隨時一觸在發。”
“如果來不及,所有吃的穿的,當場燒毀。”
“那會引起百姓的慌亂。”竇舜卿說。
“竇將軍,這是必然,但我要的就是這效果。百姓不慌亂,西夏人如何能麻痹大意?戰爭,必然會給百姓帶來傷害。可失敗了,那麽傷害會更大。我這樣做,雖會給百姓帶來傷害,但也是將百姓的傷害降到最低。”
“不過這都是緣邊地區,九成百姓都是蕃人,他們未必會聽從朝廷號令。”又有一將說。
“派人勸慰,如果再不聽,隻好由他們。”王巨道。
大敵當前,就是蕃人也怕死,不過環慶路有少數大的蕃族,平時桀驁不馴,比如環州越來越猖獗的慕容族,王巨能管得了嗎?管不了強行去管,難道腦子壞掉不成。
“其次這一線的後方,凡是屬於環慶兩州境內的所有郊外百姓,也要一律撤向後方。糧草衣料禽畜同樣處理,但這一批百姓時間可以長一點,然而也務必在五天內全部撤離。”
“慶州後方的郊外百姓也要撤離嗎?”又有一將問。
“撤。”王巨斬釘截鐵地說。
章楶的策略便是放,一旦三十萬敵軍放進來,整個環慶路不論在哪兒都不安全了。
他又說道:“同時,諸強人壯馬不願意戰者,也同意其撤離,願意作戰者,戰後賞絹兩匹,另外再加上一件棉襖,於戰時禦寒。如果非兵役者的百姓願意替國效勞參戰,與強人壯馬同樣待遇,在戰場上每擊殺或抓俘一名敵人者,賞絹十匹。”
然而除了曾集訓過的強人壯馬外,餘下百姓,王巨與華池縣時一樣的做法,主要還是用來守城,增加守城力度。
出了野外作戰時,不能指望這些人了,說不定還會亂了大軍的陣型。但這要等會兒交待了。
“諸位,立即出穀,將此項命令,向你們的親兵傳達。不過要記住,暫時不要說我來慶州了。”
到了指使以上的將領,皆有親兵的,隻是為了保密,這些親兵沒有放進來。他們就在穀外。
近百人又重新來到穀外傳令。
餘下的是王巨從鄭白渠帶來的保捷軍各營指使。
下達命令後,各將又迴到穀中。
不過有的人已經會意,這是完全的堅壁清野。一旦執行下去,西夏人就是湧入到了慶州境內,也會一無所獲。難道餘下的房宅能當衣服穿嗎,或者當飯吃嗎?
那麽隻要戰久,供給就會讓西夏人頭痛了。
王巨看著眾人,又說道:“第二道命令就是置旅與旅將。”(未完待續……)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