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胡說。”張載喝道。
“我不是胡說,不這樣,根本不可能實行你那個井田製。”
“你翅膀長硬了。”張載笑罵道。
“恩師,你不是想我飛嗎,現在我能勉強飛了,恩師應當很開心吧。”
“你這個渾小子,但會有這麽困難?”
“土地就是這些人的命根子,不困難?如果這個都不難,那麽這次官家變法,都不會有人反對了。恩師,到了京城,什麽話都能說,這個井田真不能說啊。否則別人一定會奇怪,你怎麽能教出我這個弟子的。”
張載又是一笑,但還有些猶豫不決。
這是他反思良久的一個辦法,都想治國救民。但一下子推翻了,他心情多少有些失落的。
“恩師,我再比一個例子,朝廷讓我來開修鄭白渠,得到了許多新耕地。但這些耕地是用來以役換田,換取勞力,包括百姓與軍士,否則施工時間太長了,募民修建沒那錢帛,役民修建百姓會抱怨。但那些大主戶也不是不得計,盡管這些新耕地與他們無關係,但他們原有的耕地都會得到很好的灌溉,從下田一下子變成了良田。但結果呢,我這兩年來,一半精力就在與他們鬥智鬥法了,軟的,哄騙,轉移視線,勸說其利害,又鼓勵他們將注意力放到商業上以便獲取更大的利潤。硬的,抄家,殺人。手段用盡了,但這些主戶有沒有甘心過?到現在都沒有甘心!我發出露布,朝廷也下了詔書,凡是鄭白渠的耕地除了租佃外,不得以任何手段轉讓買賣,即便有。官府也不承認其契約。然而下麵去年就開出田價,一畝地六七貫錢。這說明了什麽,轉讓與買賣已經秘密開始了!這樣。都沒有杜絕轉讓買賣,恩師。試問你那個井田製,能實施嗎?”
“那國家無藥可救了?”
“有的救,但救起來會很麻煩。”王巨說道,有人將趙頊與漢武帝相比,似乎很相似,但不是。與漢武帝相比,趙頊進取心有了,但魄力不足。掌控能力更是很差,識人方麵也不行。
可是王安石自視其高,又聽不見去別人的意見。
有的人還是好心的,但一律不聽,甚至多說一句,馬上貶出朝堂。所以這兩人帶著宋朝就象脫韁的野馬在亂跑一氣,是斂出大量錢帛,卻導致許多人反對了。
實際王安石能稍稍放下架子,象張載、小蘇、薛向、程師孟這些人都可以為他而用的,包括王巨很瞧不起的二程。甚至手腕再高明一點。連趙抃與張方平這兩個大佬都可以幫助他,也能將曾公亮拉下水,做為堅強的後盾。
但想一想王安石的糟糕性格。王巨最後撤了。
張載有些愣神。
“恩師,進了京城後,有兩人千萬不要與他們卷得太深。”
“那兩人。”
“二程。”
“你這孩子,怎麽說出這話呢。”
“恩師,你想一想,得多虛偽的人才能說出存天理,滅人欲這樣的話?整個宋朝包括大和尚在內,有沒有一百人能做到?”
“雖難做到,也是一種高尚的目標。就象儒家的大同一樣。”
“大同是目標不錯,然而存天理。滅人欲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何謂人欲。各種**,好的壞的。這才是生存的動力。比如長在田間的野草,它也要生存,所以與莊稼搶土壤搶空間。比如虎,它需要大量食物,這要一定的活動範圍,所以罕有虎成群。但狼力量要弱小,所以成群撲殺獵物。這都是天理的一部分,包括人欲在內。而且人是萬物之靈,所以人欲是最重要的天理,就象人一樣,將心挖掉了,能活嗎?”
“你這是強詞奪理。”
張載與王巨可能存在一些時代差異感,比如妻子與母親掉到河裏,先救誰,換在宋朝,這個問題問都不能問,想忤逆不孝啊!
但也有許多是相通的,比如自家孩子掉到水裏,別人的孩子也掉到水裏,兩個孩子救起來難度是一樣的,然而要求這個父親不救自己的孩子,卻去救別人的孩子,那不叫美德,而叫慘忍!
能宏揚的東西太多了,孝順,慈善,團結,英勇,仁愛……何必宏揚那些大家做不到的?
這個存天理,滅人欲,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假得不能再假的命題。非是大虛偽、嶽不群級人物,是說不出來的。
不過王巨考慮到張載感受,沒有再辨了,道:“恩師,我不是強詞奪理,就怕他們自己也做不到,卻要求別人那樣做,或者用這個來攻擊別人。而且恩師,你想發揚儒學,也要有自己思想,總想著別人的思想,並且還不是聖人的思想,那行嗎?別人的思想隻是你的借鑒。”
張載也沉默起來,實際他對這個存天理,滅人欲同樣存在著懷疑,反對的隻是王巨排斥他與二程交往罷了。
“還有,恩師,你這個性格,這時候在朝堂上會很難,要麽在朝堂上鍍一下金,請求外放吧。”
“鍍金?”
“就象佛像一樣,無論泥塑或木塑,百姓不稀罕,然而鍍一層金,馬上就會有許多百姓來膜拜。”
張載明白了,也就是讓他做一個京官,有了這層履曆,以後外放必是高官。
“你這孩子。”
“真不行,這個混沌的官場混不下去了,安心迴家著書立說,費用我來出。”
“憑什麽你來出?”
“我自幼失父,母親改嫁,你與師娘在我心中就是父母,為什麽我不能出?”
這句話王巨沒有作偽的,讓他將郭氏當母親,當不來,不過也確實將張載當成了半父。
張載有些小感動,也有些啼笑皆非。王巨話外之音,就是你不適合混官場。非得我這種腹黑之輩來混官場。
“官員就如此不堪哪?”
“有堪的,不過混得很難,範仲淹那是一個奇跡。他碰到了一個仁皇帝,否則不要說參知政事。能知慶州,就到了巔峰。但是恩師,今天我們這番對話,可不能對外泄露啊。”
“我心中有數,但老夫問你,如今國家很困難嗎?”
“恩師,不瞞你,朝廷積欠一億六千多萬。”這話兒王巨隻對兩人說過。一個是葛少華,第二個就是張載。嚴格說,趙頊執政兩年了,但這兩年熬得緊,那有錢還這個積欠。
“這麽多。”
“不能聲張的,傳出去,國內不穩,遼國也能虎視眈眈了。”
“韓公他……”
“韓公有過,但非是他一人之過,我聽到一件事。仁宗以韓公與富公為相,龐籍進京述職,仁宗以為得人。問龐籍,龐籍隱晦地說了一句話,現在他們沒有做事,所以大家都說他們好。但擔任宰相,便要真正做事了,一做事,就會有人受到傷害,未必有人說他們好了。除非一條,用朝廷的賞賜收買大家。那麽大家還能繼續說他們好話。然後龐公便沒有多講了。後來果然大家都說韓公與富公的好話。”
不但現在說,往後去還說。
為什麽呢?
寫史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士大夫得到韓琦與富弼好處。能不說好話嗎?
甚至王巨前世認真翻看這段曆史時,搜一下度娘,都是帝國天空,雙子星座,名相韓琦富弼。前世是懷疑,這一世是要倒了。這是積一億六千萬,如果積三億兩千萬,是不是前古賢相呢?
張載緘默了。
“所以韓公有過,富公有過,先帝當然也有過,包括晚年仁宗真正的無為而治同樣有過。不要聽信外麵的言傳,這個積欠嚴格說就是從韓公與富公執政開始的,加上先帝濮儀之爭,以及災害,使積欠加重,導致了這個大窟窿的產生,逼得官家不得不下定決心變法。”
“原來是這樣。”
“這便是朝堂所有的背景。”王巨說道,張載是他的授業老師,也是唯一真正的授業老師,按照這時禮製,尊為父也不過,何去何從,王巨交待了,但無權幹涉張載選擇的。
兩人走了出來。
郭氏把玩著一根精美的玉鐲子,看到王巨出來,道:“大牛,你說你平生不收禮,妃兒送了因兒一個玉鐲子,我當收還是不當收。”
“師娘,你拿我打趣了。普通人我不送禮的,但自家長輩還能不送禮,比如妃兒家,我雖不能迴去,但禮物還能不送嗎?”
“大郎,三牛哥與妞兒姐姐呢。”張貴問。
“他們去了杭州。”
“這麽遠啊?”
“我送你三牛哥去讀書了,讓妞兒姐姐陪他。”
“還別說,我這個貴兒太笨了,我與你恩師都愁死了。”
“師娘,不愁,還有我呢,以後貴兒長大了,想做富家翁,我來支持。想做官,我努力爭取以後能混兩個以上的恩蔭名額,讓一個給貴兒。”
以王巨眼前的趨勢,至少以後能做執政的,那麽就是朝廷裁減了恩蔭名額,也有三個名額了。
忽然王巨啞然失笑。
自己人際關係眼下還算是簡單的,而且二叔那邊也容易滿足,在那邊受人尊敬,生活水平提高,二叔與二嬸樂得不行了,根本就沒有想過向自己討要恩蔭名額,恐怕他們現在都不知道何謂恩蔭呢。朱李兩家更沒有提出過份的要求。
但就是這樣,自己承諾出兩個名額了,一個是胡謙之子胡全,一個是張載之子張貴。
況且朝堂上那些大佬們,他們關係多複雜啦。
這一裁恩蔭名額,能不急嗎?
ps:五更送上,好累,一天碼五更真不是人幹的活。(未完待續)
“我不是胡說,不這樣,根本不可能實行你那個井田製。”
“你翅膀長硬了。”張載笑罵道。
“恩師,你不是想我飛嗎,現在我能勉強飛了,恩師應當很開心吧。”
“你這個渾小子,但會有這麽困難?”
“土地就是這些人的命根子,不困難?如果這個都不難,那麽這次官家變法,都不會有人反對了。恩師,到了京城,什麽話都能說,這個井田真不能說啊。否則別人一定會奇怪,你怎麽能教出我這個弟子的。”
張載又是一笑,但還有些猶豫不決。
這是他反思良久的一個辦法,都想治國救民。但一下子推翻了,他心情多少有些失落的。
“恩師,我再比一個例子,朝廷讓我來開修鄭白渠,得到了許多新耕地。但這些耕地是用來以役換田,換取勞力,包括百姓與軍士,否則施工時間太長了,募民修建沒那錢帛,役民修建百姓會抱怨。但那些大主戶也不是不得計,盡管這些新耕地與他們無關係,但他們原有的耕地都會得到很好的灌溉,從下田一下子變成了良田。但結果呢,我這兩年來,一半精力就在與他們鬥智鬥法了,軟的,哄騙,轉移視線,勸說其利害,又鼓勵他們將注意力放到商業上以便獲取更大的利潤。硬的,抄家,殺人。手段用盡了,但這些主戶有沒有甘心過?到現在都沒有甘心!我發出露布,朝廷也下了詔書,凡是鄭白渠的耕地除了租佃外,不得以任何手段轉讓買賣,即便有。官府也不承認其契約。然而下麵去年就開出田價,一畝地六七貫錢。這說明了什麽,轉讓與買賣已經秘密開始了!這樣。都沒有杜絕轉讓買賣,恩師。試問你那個井田製,能實施嗎?”
“那國家無藥可救了?”
“有的救,但救起來會很麻煩。”王巨說道,有人將趙頊與漢武帝相比,似乎很相似,但不是。與漢武帝相比,趙頊進取心有了,但魄力不足。掌控能力更是很差,識人方麵也不行。
可是王安石自視其高,又聽不見去別人的意見。
有的人還是好心的,但一律不聽,甚至多說一句,馬上貶出朝堂。所以這兩人帶著宋朝就象脫韁的野馬在亂跑一氣,是斂出大量錢帛,卻導致許多人反對了。
實際王安石能稍稍放下架子,象張載、小蘇、薛向、程師孟這些人都可以為他而用的,包括王巨很瞧不起的二程。甚至手腕再高明一點。連趙抃與張方平這兩個大佬都可以幫助他,也能將曾公亮拉下水,做為堅強的後盾。
但想一想王安石的糟糕性格。王巨最後撤了。
張載有些愣神。
“恩師,進了京城後,有兩人千萬不要與他們卷得太深。”
“那兩人。”
“二程。”
“你這孩子,怎麽說出這話呢。”
“恩師,你想一想,得多虛偽的人才能說出存天理,滅人欲這樣的話?整個宋朝包括大和尚在內,有沒有一百人能做到?”
“雖難做到,也是一種高尚的目標。就象儒家的大同一樣。”
“大同是目標不錯,然而存天理。滅人欲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何謂人欲。各種**,好的壞的。這才是生存的動力。比如長在田間的野草,它也要生存,所以與莊稼搶土壤搶空間。比如虎,它需要大量食物,這要一定的活動範圍,所以罕有虎成群。但狼力量要弱小,所以成群撲殺獵物。這都是天理的一部分,包括人欲在內。而且人是萬物之靈,所以人欲是最重要的天理,就象人一樣,將心挖掉了,能活嗎?”
“你這是強詞奪理。”
張載與王巨可能存在一些時代差異感,比如妻子與母親掉到河裏,先救誰,換在宋朝,這個問題問都不能問,想忤逆不孝啊!
但也有許多是相通的,比如自家孩子掉到水裏,別人的孩子也掉到水裏,兩個孩子救起來難度是一樣的,然而要求這個父親不救自己的孩子,卻去救別人的孩子,那不叫美德,而叫慘忍!
能宏揚的東西太多了,孝順,慈善,團結,英勇,仁愛……何必宏揚那些大家做不到的?
這個存天理,滅人欲,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假得不能再假的命題。非是大虛偽、嶽不群級人物,是說不出來的。
不過王巨考慮到張載感受,沒有再辨了,道:“恩師,我不是強詞奪理,就怕他們自己也做不到,卻要求別人那樣做,或者用這個來攻擊別人。而且恩師,你想發揚儒學,也要有自己思想,總想著別人的思想,並且還不是聖人的思想,那行嗎?別人的思想隻是你的借鑒。”
張載也沉默起來,實際他對這個存天理,滅人欲同樣存在著懷疑,反對的隻是王巨排斥他與二程交往罷了。
“還有,恩師,你這個性格,這時候在朝堂上會很難,要麽在朝堂上鍍一下金,請求外放吧。”
“鍍金?”
“就象佛像一樣,無論泥塑或木塑,百姓不稀罕,然而鍍一層金,馬上就會有許多百姓來膜拜。”
張載明白了,也就是讓他做一個京官,有了這層履曆,以後外放必是高官。
“你這孩子。”
“真不行,這個混沌的官場混不下去了,安心迴家著書立說,費用我來出。”
“憑什麽你來出?”
“我自幼失父,母親改嫁,你與師娘在我心中就是父母,為什麽我不能出?”
這句話王巨沒有作偽的,讓他將郭氏當母親,當不來,不過也確實將張載當成了半父。
張載有些小感動,也有些啼笑皆非。王巨話外之音,就是你不適合混官場。非得我這種腹黑之輩來混官場。
“官員就如此不堪哪?”
“有堪的,不過混得很難,範仲淹那是一個奇跡。他碰到了一個仁皇帝,否則不要說參知政事。能知慶州,就到了巔峰。但是恩師,今天我們這番對話,可不能對外泄露啊。”
“我心中有數,但老夫問你,如今國家很困難嗎?”
“恩師,不瞞你,朝廷積欠一億六千多萬。”這話兒王巨隻對兩人說過。一個是葛少華,第二個就是張載。嚴格說,趙頊執政兩年了,但這兩年熬得緊,那有錢還這個積欠。
“這麽多。”
“不能聲張的,傳出去,國內不穩,遼國也能虎視眈眈了。”
“韓公他……”
“韓公有過,但非是他一人之過,我聽到一件事。仁宗以韓公與富公為相,龐籍進京述職,仁宗以為得人。問龐籍,龐籍隱晦地說了一句話,現在他們沒有做事,所以大家都說他們好。但擔任宰相,便要真正做事了,一做事,就會有人受到傷害,未必有人說他們好了。除非一條,用朝廷的賞賜收買大家。那麽大家還能繼續說他們好話。然後龐公便沒有多講了。後來果然大家都說韓公與富公的好話。”
不但現在說,往後去還說。
為什麽呢?
寫史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士大夫得到韓琦與富弼好處。能不說好話嗎?
甚至王巨前世認真翻看這段曆史時,搜一下度娘,都是帝國天空,雙子星座,名相韓琦富弼。前世是懷疑,這一世是要倒了。這是積一億六千萬,如果積三億兩千萬,是不是前古賢相呢?
張載緘默了。
“所以韓公有過,富公有過,先帝當然也有過,包括晚年仁宗真正的無為而治同樣有過。不要聽信外麵的言傳,這個積欠嚴格說就是從韓公與富公執政開始的,加上先帝濮儀之爭,以及災害,使積欠加重,導致了這個大窟窿的產生,逼得官家不得不下定決心變法。”
“原來是這樣。”
“這便是朝堂所有的背景。”王巨說道,張載是他的授業老師,也是唯一真正的授業老師,按照這時禮製,尊為父也不過,何去何從,王巨交待了,但無權幹涉張載選擇的。
兩人走了出來。
郭氏把玩著一根精美的玉鐲子,看到王巨出來,道:“大牛,你說你平生不收禮,妃兒送了因兒一個玉鐲子,我當收還是不當收。”
“師娘,你拿我打趣了。普通人我不送禮的,但自家長輩還能不送禮,比如妃兒家,我雖不能迴去,但禮物還能不送嗎?”
“大郎,三牛哥與妞兒姐姐呢。”張貴問。
“他們去了杭州。”
“這麽遠啊?”
“我送你三牛哥去讀書了,讓妞兒姐姐陪他。”
“還別說,我這個貴兒太笨了,我與你恩師都愁死了。”
“師娘,不愁,還有我呢,以後貴兒長大了,想做富家翁,我來支持。想做官,我努力爭取以後能混兩個以上的恩蔭名額,讓一個給貴兒。”
以王巨眼前的趨勢,至少以後能做執政的,那麽就是朝廷裁減了恩蔭名額,也有三個名額了。
忽然王巨啞然失笑。
自己人際關係眼下還算是簡單的,而且二叔那邊也容易滿足,在那邊受人尊敬,生活水平提高,二叔與二嬸樂得不行了,根本就沒有想過向自己討要恩蔭名額,恐怕他們現在都不知道何謂恩蔭呢。朱李兩家更沒有提出過份的要求。
但就是這樣,自己承諾出兩個名額了,一個是胡謙之子胡全,一個是張載之子張貴。
況且朝堂上那些大佬們,他們關係多複雜啦。
這一裁恩蔭名額,能不急嗎?
ps:五更送上,好累,一天碼五更真不是人幹的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