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說道:“王巨,先說一說大順城之戰經過。”
這也是公事公辦。
大順城之戰大捷是主,那個賣戰俘的什麽,是輔。
再者,王巨並沒有將這些錢裝進腰包,另外相比於以前的賞賜與撫恤,今年朝廷不算厚,這些錢來得也是時候。不管什麽方式吧,犧牲將士家屬與傷殘的將士,得到一大筆錢,怨氣就不會多。否則立下這麽大功勞,撫恤與獎勵跟不上去,發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自己這個首相又要悲催了。
“韓公,首先感到官家與韓公對下官的信任,以及對環慶路的大力支持,若無官家與韓公信任,若無朝廷支持,這一戰那就兇險了。”
“這就不必要感謝了,是朝廷與老夫應當做的,你還是說正事。”韓琦皺了皺眉頭,怎麽與蔡挺一個腔調呢。
“喏。”王巨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隻說今年這一戰,去年那一戰隻字不提,那會讓歐陽修難堪的,但不知道在座的幾人當中,誰是歐陽修哪。
最後說道:“下官來京城後,聽到許多傳言,啼笑皆非。實際那一戰中,下官隻擊殺了四人。然後諸蕃強人與保捷兵士死死將下官保護,不讓下官犯險。倒是去年那幾戰當中,下官射殺了七人。所以此乃朝廷之功,官家之功,韓公之功,蔡公之功,以及三軍將士之功,下官那點功實在慚愧。”
幾個老家夥又直皺眉頭。
他們都是文臣,上陣親自殺敵,那太過遙遠了。就是能殺四人,那也了不起了。
韓琦忽然想到了那個悲催的周密。
吃了一個莫明其妙的幹醋,與王巨在街上火拚,能拚得過嗎?
“你不用謙虛,此戰當中,你確實有功勞,不過老夫問你,為何在戰後,便賣戰俘?”
“韓公,確實此事,不過與下官無關。今年春天詔書下達,要求下官釋放戰俘,下官也準備釋放,然而西夏使者過來桀驁不馴,下官不服,便有意扣了一扣。但西夏使者居然出兵邊境,恐嚇邊境官吏軍民,又直接去慶州恐嚇孫公。並且又將邊境的燒酒禁掉,不讓我用一些手段換馬。韓公,沒有戰馬就沒有騎兵。但那時下官估計秋後西夏就要出兵了,本來兵力少,又缺少騎兵,如何得勝?下官氣不過,勒索了一些戰馬。”
“王巨,為何你不能從吐蕃那邊換馬,非要激起西夏之憤怒?”司馬光在邊上喝問。
“司馬公,下官愚昧,當時想不到啊,這個法子還是蔡公來慶州想出來的。”王巨從容地說道。
俺隻是一個小知縣,不要說俺,你們這些個大佬,誰想到過?
“繼續往下說。”韓琦道。
“喏,實際我與孫公也不敢勒要多少馬,隻有幾十匹。隨後釋放戰俘時,西夏人繼續囂張,我氣不過說了一句,若是再犯我大宋,我必將戰俘賣給各礦主做礦奴。這是無心之語,但沒想到傳了出去,有的人居然當真了。並且有人看到去年大捷,信心滿滿,大戰還沒有爆發呢,有一些商人便到了境內,因為私商,邊境商人數不勝數,下官哪裏知道。”
司馬光神情立即不悅,這小子敢情想狡辨哪。
“戰爭爆發前,下官與蔡公等人日夜謀劃,隨後數場戰役打響,第二天早上李諒祚重傷敗退,我軍大捷,下官與蔡公等官員已經好幾天幾夜未睡好了,於是倒頭便睡。結果這些商人看到我軍果然又抓到許多戰俘,便與將士們洽談。第三天我與蔡公才得知此事,連連阻攔,但隻剩下五千名戰俘了。”
“王巨,從大順城出華池縣,或者出慶州,若步行,需要多少天?”司馬光立即問道。
“快則兩三天,慢則四五天。”
“那你與蔡公為什麽不追迴戰俘?”
可能這個問題放在後世,能讓憤青們罵死。但在宋朝卻頗有市場,要人道,要和平,要仁義……
“司馬公,下官隻說兩件事。第一件事,上個月與我華池縣仇縣尉、杜主薄還說過,下官父親也是壯烈犧牲在沙場上的烈士。那時下官還年幼,家中一個母親,以及下官,與弟弟妹妹,母親文弱,一家四口嗷嗷待哺,但未見朝廷一文錢撫恤。即便下官將弟弟妹妹帶到王家寨耕種,下官那時才十三歲,體力弱小,五十斤擔子都挑不起,然而胥吏仍下來征收了一些稅務。”
“竟有此事?”趙概怒道。
就算那些撫恤貪墨了,這個稅不能征啊。不要說一家三個小屁孩子怎麽活下去了,就是家中還有大人,也不能征。
“請問此公是?”
“某乃趙叔平。”
“原來是趙公,久仰久仰。但趙公勿要生氣,這件事那天我也說過,朝堂上的官家與重臣都想大家好,百姓好,然而到了下麵貪官汙吏手中,詔令執行就不嚴了。下官不但沒有憤恨,而是感恩,感謝恩師張公收留下官為門生,教下官學業。感謝朝廷科舉,給下官擔任官員的機會。但不是每一個受害家屬子弟都象下官這樣,因此此次蔡公還不放心地派人暗中追蹤下放的撫恤與獎勵,恐怕就是這樣,還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趙概歎了一口氣。
這問題很頭痛,也解決不了。
“第二件事便是有關司馬公的,官家繼位後,司馬公曾上奏,說國家當戎夷附順時,好與之計較末節,乃其桀驁,又從而姑息,近者西禍生於高宜,北禍起於趙滋,時方賢此二人,故邊臣皆以生事為能,漸不可長,宜敕疆吏,疆場細故輒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所以司馬光很厲害。
看看這個奏折,確實很迷惑人的,邊臣喜歡惹事生非,好吧,那麽敵人來了,有種就打啊,沒事時惹事,事情真上門了,又不敢打,因此必須下詔,如果前線將士敢在邊境惹事生非,立即重罪處理。
好象是有道理唉。
但再將這個背景往西挪往北挪,看看其真相。
倒底是誰在邊境惹事生非,誰在不停地侵耕,誰在不停以越過邊境騷擾?
然後再看高宜與趙滋兩人,吳宗來了,在皇宮裏不守禮儀亂闖,準許嗎?也不要說什麽這時候禮製有多重要了,隻說宋朝使者去了西夏。不要說京城了,就在宥州哪裏接見,連興慶府都去不了。難道宋朝就下賤到這種地步?
然後再看趙滋,
他的戰場不在陝西,而在河北保州。
宋朝軟弱啊,邊境就是拒馬河。北麵是遼國的,南麵是宋朝的。宋人不敢下河捕魚了,但遼人敢。捕著捕著,就捕到了宋朝這邊。
這使得王巨想到了他前世。
真的很象,中國海軍與漁業不發達時,東麵幾個國家捕漁都快進長江了。當漁業發達時,中國漁民稍稍捕過界,甚至還在爭議海域裏捕漁,然後開始抓捕,開始射殺,開始罰款。
能不讓人覺得憋得慌嗎?
然而還沒有完,先是小船,後是大船,直接從海口到達拒馬河,這些船不僅是捕漁了,還有私商,還有將遼鹽大肆向宋朝販賣。
而且這些船天天在河邊晃蕩著,當真對邊防不產生壓力?
趙滋忍無可忍,派兵士巡邏,在河那邊隨你怎麽玩,到了河南,將士登舟,捕其人殺之,再將船送迴。立即漁者消失,拒馬河平靜下來。遼國在這件事上也缺理,使者來到京城時淡了,也隻淡淡說了一句,並沒有怪罪宋朝。這一點肯定比美帝做得好,美帝與遼國差不多,不過他們更無恥,俺就派飛機在你上空飛了,這是對你們幫助,若阻攔就是錯的。
遼國沒計較,宋朝自己兒弄騰起來了,那個與包拯齊名的唐介,以及現在朝堂上的言臣之首禦史大夫彭思永開始個個義憤填膺上書趙滋生事,請罷之。而且彭思永就坐在這裏了,隻是王巨不認識。
當時是韓琦為首相,立即派人查問此事經過,這事做得對啊,並且遼國都不計較,幹嘛自己人計較?於是遷趙滋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嘉州團練使。
這就是兩人的經過,或保住了宋朝的臉麵,或者挽迴了宋朝的損失,然而到了司馬光嘴巴裏卻有了有罪之人。
不過王巨也不想替高宜與趙滋爭辨功過,雖然他決定做事了,做事早晚與司馬光會爆發更大的衝突,但現在仍不想深得罪司馬光。
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無比的人物。
他拿出司馬光的奏子舉例,隻是想替自己辨解,於是繼續說道:“但司馬光又為何上書幾個邊臣懦弱?無他故,李諒祚剛繼位時,國家不穩,又遭到了一些災害,因此對我朝尊敬有加,這不是他真有心想尊重我朝,想和平友好,而是為他贏得時間平穩政局,想贏得歲賜與互市,恢複經濟,恢複國力。所以前幾年邊境比較和平,下官想這才是司馬公不欲邊境生事,重新挑起戰爭的原因。”
“然而事實非是,西夏人想歲賜,官家給了歲賜,想互市,給了互市,甚至默許了府州那邊也在交易,再看前線官員呢,西夏人過來燒殺搶掠,包括孫公在內,他們下達的真實命令不是反擊,而是讓諸將士在各堡砦裏堅兵不出,讓他們燒,讓他們搶,讓他們肆意奸yin婦女!所以司馬公才出現這樣自相矛盾的奏子,先是求平靜,求讓,求姑息,後是希望邊臣有所作為。”
實際王巨已經在用司馬光的矛,在攻司馬光的盾。
隻不過現在王巨不想深得罪司馬光,稍稍留了一些情麵,說得也比較隱晦。
彭思永說話了:“現在朝廷不是追究你大順城之戰有罪,而是為何默許商人將戰俘帶走,又是那一個將士在賣戰俘?”
“這位公是……”
“某是彭季長。”
“原來是彭公,至於那一個將士在賣戰俘,下官迴答一句,不知道!”r1152
這也是公事公辦。
大順城之戰大捷是主,那個賣戰俘的什麽,是輔。
再者,王巨並沒有將這些錢裝進腰包,另外相比於以前的賞賜與撫恤,今年朝廷不算厚,這些錢來得也是時候。不管什麽方式吧,犧牲將士家屬與傷殘的將士,得到一大筆錢,怨氣就不會多。否則立下這麽大功勞,撫恤與獎勵跟不上去,發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自己這個首相又要悲催了。
“韓公,首先感到官家與韓公對下官的信任,以及對環慶路的大力支持,若無官家與韓公信任,若無朝廷支持,這一戰那就兇險了。”
“這就不必要感謝了,是朝廷與老夫應當做的,你還是說正事。”韓琦皺了皺眉頭,怎麽與蔡挺一個腔調呢。
“喏。”王巨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隻說今年這一戰,去年那一戰隻字不提,那會讓歐陽修難堪的,但不知道在座的幾人當中,誰是歐陽修哪。
最後說道:“下官來京城後,聽到許多傳言,啼笑皆非。實際那一戰中,下官隻擊殺了四人。然後諸蕃強人與保捷兵士死死將下官保護,不讓下官犯險。倒是去年那幾戰當中,下官射殺了七人。所以此乃朝廷之功,官家之功,韓公之功,蔡公之功,以及三軍將士之功,下官那點功實在慚愧。”
幾個老家夥又直皺眉頭。
他們都是文臣,上陣親自殺敵,那太過遙遠了。就是能殺四人,那也了不起了。
韓琦忽然想到了那個悲催的周密。
吃了一個莫明其妙的幹醋,與王巨在街上火拚,能拚得過嗎?
“你不用謙虛,此戰當中,你確實有功勞,不過老夫問你,為何在戰後,便賣戰俘?”
“韓公,確實此事,不過與下官無關。今年春天詔書下達,要求下官釋放戰俘,下官也準備釋放,然而西夏使者過來桀驁不馴,下官不服,便有意扣了一扣。但西夏使者居然出兵邊境,恐嚇邊境官吏軍民,又直接去慶州恐嚇孫公。並且又將邊境的燒酒禁掉,不讓我用一些手段換馬。韓公,沒有戰馬就沒有騎兵。但那時下官估計秋後西夏就要出兵了,本來兵力少,又缺少騎兵,如何得勝?下官氣不過,勒索了一些戰馬。”
“王巨,為何你不能從吐蕃那邊換馬,非要激起西夏之憤怒?”司馬光在邊上喝問。
“司馬公,下官愚昧,當時想不到啊,這個法子還是蔡公來慶州想出來的。”王巨從容地說道。
俺隻是一個小知縣,不要說俺,你們這些個大佬,誰想到過?
“繼續往下說。”韓琦道。
“喏,實際我與孫公也不敢勒要多少馬,隻有幾十匹。隨後釋放戰俘時,西夏人繼續囂張,我氣不過說了一句,若是再犯我大宋,我必將戰俘賣給各礦主做礦奴。這是無心之語,但沒想到傳了出去,有的人居然當真了。並且有人看到去年大捷,信心滿滿,大戰還沒有爆發呢,有一些商人便到了境內,因為私商,邊境商人數不勝數,下官哪裏知道。”
司馬光神情立即不悅,這小子敢情想狡辨哪。
“戰爭爆發前,下官與蔡公等人日夜謀劃,隨後數場戰役打響,第二天早上李諒祚重傷敗退,我軍大捷,下官與蔡公等官員已經好幾天幾夜未睡好了,於是倒頭便睡。結果這些商人看到我軍果然又抓到許多戰俘,便與將士們洽談。第三天我與蔡公才得知此事,連連阻攔,但隻剩下五千名戰俘了。”
“王巨,從大順城出華池縣,或者出慶州,若步行,需要多少天?”司馬光立即問道。
“快則兩三天,慢則四五天。”
“那你與蔡公為什麽不追迴戰俘?”
可能這個問題放在後世,能讓憤青們罵死。但在宋朝卻頗有市場,要人道,要和平,要仁義……
“司馬公,下官隻說兩件事。第一件事,上個月與我華池縣仇縣尉、杜主薄還說過,下官父親也是壯烈犧牲在沙場上的烈士。那時下官還年幼,家中一個母親,以及下官,與弟弟妹妹,母親文弱,一家四口嗷嗷待哺,但未見朝廷一文錢撫恤。即便下官將弟弟妹妹帶到王家寨耕種,下官那時才十三歲,體力弱小,五十斤擔子都挑不起,然而胥吏仍下來征收了一些稅務。”
“竟有此事?”趙概怒道。
就算那些撫恤貪墨了,這個稅不能征啊。不要說一家三個小屁孩子怎麽活下去了,就是家中還有大人,也不能征。
“請問此公是?”
“某乃趙叔平。”
“原來是趙公,久仰久仰。但趙公勿要生氣,這件事那天我也說過,朝堂上的官家與重臣都想大家好,百姓好,然而到了下麵貪官汙吏手中,詔令執行就不嚴了。下官不但沒有憤恨,而是感恩,感謝恩師張公收留下官為門生,教下官學業。感謝朝廷科舉,給下官擔任官員的機會。但不是每一個受害家屬子弟都象下官這樣,因此此次蔡公還不放心地派人暗中追蹤下放的撫恤與獎勵,恐怕就是這樣,還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趙概歎了一口氣。
這問題很頭痛,也解決不了。
“第二件事便是有關司馬公的,官家繼位後,司馬公曾上奏,說國家當戎夷附順時,好與之計較末節,乃其桀驁,又從而姑息,近者西禍生於高宜,北禍起於趙滋,時方賢此二人,故邊臣皆以生事為能,漸不可長,宜敕疆吏,疆場細故輒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所以司馬光很厲害。
看看這個奏折,確實很迷惑人的,邊臣喜歡惹事生非,好吧,那麽敵人來了,有種就打啊,沒事時惹事,事情真上門了,又不敢打,因此必須下詔,如果前線將士敢在邊境惹事生非,立即重罪處理。
好象是有道理唉。
但再將這個背景往西挪往北挪,看看其真相。
倒底是誰在邊境惹事生非,誰在不停地侵耕,誰在不停以越過邊境騷擾?
然後再看高宜與趙滋兩人,吳宗來了,在皇宮裏不守禮儀亂闖,準許嗎?也不要說什麽這時候禮製有多重要了,隻說宋朝使者去了西夏。不要說京城了,就在宥州哪裏接見,連興慶府都去不了。難道宋朝就下賤到這種地步?
然後再看趙滋,
他的戰場不在陝西,而在河北保州。
宋朝軟弱啊,邊境就是拒馬河。北麵是遼國的,南麵是宋朝的。宋人不敢下河捕魚了,但遼人敢。捕著捕著,就捕到了宋朝這邊。
這使得王巨想到了他前世。
真的很象,中國海軍與漁業不發達時,東麵幾個國家捕漁都快進長江了。當漁業發達時,中國漁民稍稍捕過界,甚至還在爭議海域裏捕漁,然後開始抓捕,開始射殺,開始罰款。
能不讓人覺得憋得慌嗎?
然而還沒有完,先是小船,後是大船,直接從海口到達拒馬河,這些船不僅是捕漁了,還有私商,還有將遼鹽大肆向宋朝販賣。
而且這些船天天在河邊晃蕩著,當真對邊防不產生壓力?
趙滋忍無可忍,派兵士巡邏,在河那邊隨你怎麽玩,到了河南,將士登舟,捕其人殺之,再將船送迴。立即漁者消失,拒馬河平靜下來。遼國在這件事上也缺理,使者來到京城時淡了,也隻淡淡說了一句,並沒有怪罪宋朝。這一點肯定比美帝做得好,美帝與遼國差不多,不過他們更無恥,俺就派飛機在你上空飛了,這是對你們幫助,若阻攔就是錯的。
遼國沒計較,宋朝自己兒弄騰起來了,那個與包拯齊名的唐介,以及現在朝堂上的言臣之首禦史大夫彭思永開始個個義憤填膺上書趙滋生事,請罷之。而且彭思永就坐在這裏了,隻是王巨不認識。
當時是韓琦為首相,立即派人查問此事經過,這事做得對啊,並且遼國都不計較,幹嘛自己人計較?於是遷趙滋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嘉州團練使。
這就是兩人的經過,或保住了宋朝的臉麵,或者挽迴了宋朝的損失,然而到了司馬光嘴巴裏卻有了有罪之人。
不過王巨也不想替高宜與趙滋爭辨功過,雖然他決定做事了,做事早晚與司馬光會爆發更大的衝突,但現在仍不想深得罪司馬光。
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無比的人物。
他拿出司馬光的奏子舉例,隻是想替自己辨解,於是繼續說道:“但司馬光又為何上書幾個邊臣懦弱?無他故,李諒祚剛繼位時,國家不穩,又遭到了一些災害,因此對我朝尊敬有加,這不是他真有心想尊重我朝,想和平友好,而是為他贏得時間平穩政局,想贏得歲賜與互市,恢複經濟,恢複國力。所以前幾年邊境比較和平,下官想這才是司馬公不欲邊境生事,重新挑起戰爭的原因。”
“然而事實非是,西夏人想歲賜,官家給了歲賜,想互市,給了互市,甚至默許了府州那邊也在交易,再看前線官員呢,西夏人過來燒殺搶掠,包括孫公在內,他們下達的真實命令不是反擊,而是讓諸將士在各堡砦裏堅兵不出,讓他們燒,讓他們搶,讓他們肆意奸yin婦女!所以司馬公才出現這樣自相矛盾的奏子,先是求平靜,求讓,求姑息,後是希望邊臣有所作為。”
實際王巨已經在用司馬光的矛,在攻司馬光的盾。
隻不過現在王巨不想深得罪司馬光,稍稍留了一些情麵,說得也比較隱晦。
彭思永說話了:“現在朝廷不是追究你大順城之戰有罪,而是為何默許商人將戰俘帶走,又是那一個將士在賣戰俘?”
“這位公是……”
“某是彭季長。”
“原來是彭公,至於那一個將士在賣戰俘,下官迴答一句,不知道!”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