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太監先去荔原堡,戰鬥的主力就在荔原堡。不過許多將士都害怕孫沔,大半支支吾吾不敢言,但兩人逼問,也不得不說,說了一部分,基本與葉指使所說的十分吻合。
於是他們又迴到慶州。
雖然孫沔是高官,可自己是中使,代表著是皇帝,有權過問。但孫沔粗暴地說了一句:“老臣向陛下寫了辭呈。”
這便是士大夫纂造出來的祖宗家法,說趙匡胤臨死前留下三道遺囑,刑不上士大夫,不得加害柴家子孫,永不加賦。屁的話,試問柴榮的幾個兒子那一個平安長大了?趙匡胤殺了多少貪汙的文官?
況且他連遺囑都準備好了,還不立即扶持兒子準備接位?
至於那個永不用南人為宰相的碑文更好玩,趙匡胤朝時那有什麽宰相台諫製度,玩來玩去,還不是三趙馬車,趙大,趙二,趙普。後麵趙普玩廢掉了,又準備扶持趙三,結果趙大到了趙三家私會了幾趟後,就被趙二幹掉了。準確說宋朝的宰相台諫製度是從趙匡義手中才出現雛形,宋真義時才真正完善。與趙匡胤有何關係?與永不用南人做宰相有何關係?
實際它們不是祖宗家法,而是士大夫心中的一個標準。
王巨含蓄地說了一聲,調走孫沔。可那樣,司馬光等人就滿意了?
司馬光的諫奏也不能全相信,許多諫奏是捕風捉影,誇大其詞。
不過歐陽修就是靠大嘴巴發家的,司馬光現在幹的事,他以前不知幹過多少迴。司馬光那些說的可靠,那些不可靠,他還是能甄別出一個大概。
至少司馬光這次彈劾,十之八九是真的。
要命的是他與韓琦一起讓趙曙拖下了水,自顧都不暇,那有空拉孫沔。因此寫了一封快信給孫沔,信中用委婉的語氣請求孫沔致仕。
隻要老孫一致仕,這件事也就結束了。
果然聽到致仕二字,兩個太監問都不敢問,害怕將老孫逼急了,這可是人家的地盤。
不過元旦也就要到來,自己兩人迴到京城正是新年之時,新年新氣景,自己帶迴去的卻是一樁樁糟糕無比的壞消息,這個脾氣同樣糟糕透頂的官家會怎麽看?弄不好自己兩人會悲催的。兩人想了想,又轉到了王巨那個小煤礦。
就是拖時間吧,拖一拖,再到延州去一趟,迴去後,也過了元宵節,那時不管什麽消息都能稟報了。
煤礦前一堆堆石炭堆得就象小山一般。
人多啊,又用了火藥,開采速度快,還算好的,運走了不少,現在每天環州慶州都有商人來拉八九百石,甚至一千多石石炭,運到城中販賣。
也算一筆小收入,但不多,環慶二州的石炭比較便宜,一石隻有兩三百錢,再拋去利潤運輸成本,所以出礦價隻有一百來文。
但也是一筆收入,過幾天,道路冰雪逐漸融化,王巨便打算用戰俘與民夫,將這些石炭運到慶州作院與華池河畔的那個作坊。這也是一筆開支,能替慶州省一些費用,說不定這些費用就有一部分轉為軍費。整個慶州軍事強大了,他才能劃水立下更大的功勞。當然,孫沔在慶州就不指望了,這必須等蔡挺到來。
不過除了滿足兩處一兩年用煤需求外,估計還餘下一半可以繼續出售,元旦前,王巨讓葛少華到煤礦摸了一下賬底,經過戰俘這麽一挖,估計最後拋去食宿、工具與火藥的成本,外加兩處的用煤,能獲利近萬貫。有了這近萬貫的利潤,不但保障了這些勞力的以後夥食支出,還能略有一些節餘。但得到了這個真正免費的勞力,王巨可以做很多事的。然而要是向這些勞力發放薪酬,收益又變得可憐了。
總體而言,那怕用了火藥,其實還是一個低科技低效率高成本的生產方式。
這個問題不是兩個太監考慮的,他們來就是想看一看如何用火藥開礦,親眼看到了,迴去就好能對皇上進一步陳述。
看押戰俘的將士輪換了,這一迴是寧都頭帶著近百兵士在看押戰俘。
兩個太監帶著皇城司的人向礦洞處走去,正好看到了一幕。
一個長相俏麗的蕃婦正在調戲一名禁兵,不知道說了什麽,那個禁兵眼睛直勾勾看著她。
寧都頭走了過去,說道:“孟香娘子,你要石炭,就用簍子裝些迴家用吧,順便對寨中的鄉親說一聲,隻要不對外賣,盡管來拿。但不要帶壞我手下啊。”
“寧都頭,說啥話呢,奴家可是有官人的。”蕃婦嗔怪道,然後扭著水蛇腰走了。
寧都頭來到那個小兵麵前,敲著他的腦門子喝道:“王知縣與姚巡檢再三戒告不要碰百姓的財產,更不得碰民婦,你想找死啊。”
那個官兵臉紅紅地下去了。
“不錯,不錯。”張太監從煤堆裏轉出來擊掌道。朝廷也痛恨禁兵擾民,不過屢禁不止,無可奈何。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華池縣居然真做到了。
“你們是……”
張太監將自己身份與來意介紹了一下。
人家是中使,往去就等於是欽差,寧都頭立即小心地陪著他們下去觀看,同時做著介紹。
其實宋朝挖礦技術依然落後,而且因為技術限製,挖得不深,不過礦工們也摸出一些土辦法,包括安全方麵。打著火把進去,若是缺氧了,火把會熄滅,但現在不叫缺氧,而稱為地下有毒氣,於是立即出來。為了防止坍方,刻意留下一些岩壁不動,做為撐柱撐壁……等等。
但用了火藥後,意味著能進入更深的礦脈。
所以王巨再三戒告,得留下更多的岩壁或煤壁,寧肯不挖,也不能讓坍方事件發生。
為了防止出現瓦斯,又用一個沾滿鬆油的小球,小球後麵係上鐵絲,鐵絲後麵係上絲線,將小球點燃,順著礦洞往下滾,安全了,礦工才可以進去。
火藥包不能太大,防止爆炸力引起的震動,導致整個坑礦塌陷。隻要將礦壁結構炸得鬆動,隨後用工具就能輕易將煤挖出來了。
兩個太監一麵聽著一麵看著,心中都有了一個打算,迴去路上,看看哪裏有石炭坑,也進去看一看,兩相一比較,就能看出效率如何。
自煤礦上看了一遭,元旦到來,兩人在慶州城逗留了幾天,又返迴華池縣,但不是去華池縣,而是去延州,在華池縣隻是休息一晚上。
但來到華池縣,兩人都有些古怪,這是在幹嘛,怎麽這麽多人?
仇縣尉與杜主薄迎了出來。
“王知縣呢?”
“他去子午山看道路了,馬上天氣漸漸暖和,道路也要重新動工。”
“哦,”兩人沉吟一聲,王巨的事問也問清楚了,在不在無所謂,於是張太監指著城外的百姓問:“他們在做什麽?”
“這也是王知縣的主意,說是百姓生活艱難,讓百姓樂上一樂。不如這樣,天色也臨近黃昏,下官先替兩位中使安排好下塌之處,吃個晚飯,晚上再帶兩位中使出來轉一轉。”
“也行。”
吃了飯,天也黑下,仇縣尉與杜主薄帶著兩個太監出了城。
無數百姓湧來,在城外又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個三十幾歲的婦人帶頭領唱,婦人長得不俏麗,可聲音很清脆,欲穿雲裂石。餘下數千名青年男女手拉著手,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行歌?”韓太監道。
行歌又叫踏歌,漢唐之時,每逢元宵節青年男女們都湧出來,選擇一個圍子,手拉著手跳舞,從黃昏開始,一直跳到天明。唐朝時達到了巔峰,宋朝還有,不過少了,多成了少數民族,並且是南方少數民族的活動,中原幾乎看不到了。
“就是行歌,”杜主薄解釋道:“王知縣說了,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百姓活得太累,歡少苦多。因此派人手組織起來,於華池城外主辦了行歌。它還有許多用意,在朝廷許多人眼中,蕃人羌人等於是一詞,嚴格來說是不對的,蕃人其實是指吐蕃人,或者吐穀渾人,也就是青海那邊各部族的後裔,羌人多指黨項人,也泛指河西走廊與靈夏各部族的後裔,胡人指大漠與西域各部族。”
“不錯。”兩個太監點頭。
北方與西方還有其他的名詞,狄人,夷人,戎人……
“因此各部族矛盾很多,那怕是黨項人內部各部也有著矛盾,這些部族又喜睚眥必報,所以衝突多。官府不調解會出現問題,若調解,一方滿意了,另一方必然覺得不公正,又會引起爭議。況且還有蕃人與漢人的矛盾。以前官府或收買或鎮壓,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王知縣也借這個機會,讓各族青年男女們手拉著手,載歌載舞,拉近彼此的距離。甚至一個行歌,會讓各部族青年男女相互聯親,利於各族迅速融合了。一融合,就不會發生那麽多的矛盾。”
“這也有道理。”
“那是,正好各族壓縮到後方,人口密度增加,王巨還準備在鳳川鎮,東西華池砦,以及幾個較大的村寨開辦蒙學,不求科舉,但求讓更多的孩子認幾個字,那以後不但利於融合與漢化,也能讓各部族進一步開化。”
“王知縣有心了,愛民如子。”
“愛民是一部分,不過該懲戒時王知縣出手也厲害。有一個部族有一不孝蕃人子弟,吃喝嫖賭,對老母很不好,王知縣正好轉到那個寨子,聽聞後,舉起馬鞭就往他身上狠抽。除了王知縣,一般漢人文官那敢這樣做。”
“哈哈哈,”兩個太監不由笑了起來。
“還有一件事,兩個蕃族酋首帶著賬下部民打架鬥毆,王知縣迅速騎馬趕了過去,就往哪兒一站,一起停下了。王知縣冷著臉對兩個蕃酋喝道,用鞭子各自往對方抽。那兩個蕃酋不敢不聽,舉起鞭子往對方身上抽。王知縣又喝道,抽輕了。於是兩人用力抽,差一點互將對方抽得皮開肉綻,王知縣才問,痛不痛?兩個蕃酋點頭。王知縣又說,你們知道痛,這一架打下來,有多少村民受傷,他們不痛嗎。有事為什麽不能好好商量,為什麽不能找某來替你們解決,要帶著村民打架?兩個蕃酋伏下號淘大哭,從此以後,那兩寨子再也不打架鬧事了。”
“厲害,厲害。”兩個太監讚道。但他們也疏忽了,之所以王巨敢這麽做,是那三戰帶來的影響,現在那怕是蕃人,看著王巨也畏之如神。當然,王巨如何沒有心,處事不公正,又會浪費那三戰帶來的威信。
杜主薄又說道:“現在許多百姓都在議論,說朝廷派來最好的官員,一個是小範老子,一個是小王老子。王知縣還沒有加冠呢,卻被百姓唿了一個老子,王知縣鬱悶死了。”r1152
於是他們又迴到慶州。
雖然孫沔是高官,可自己是中使,代表著是皇帝,有權過問。但孫沔粗暴地說了一句:“老臣向陛下寫了辭呈。”
這便是士大夫纂造出來的祖宗家法,說趙匡胤臨死前留下三道遺囑,刑不上士大夫,不得加害柴家子孫,永不加賦。屁的話,試問柴榮的幾個兒子那一個平安長大了?趙匡胤殺了多少貪汙的文官?
況且他連遺囑都準備好了,還不立即扶持兒子準備接位?
至於那個永不用南人為宰相的碑文更好玩,趙匡胤朝時那有什麽宰相台諫製度,玩來玩去,還不是三趙馬車,趙大,趙二,趙普。後麵趙普玩廢掉了,又準備扶持趙三,結果趙大到了趙三家私會了幾趟後,就被趙二幹掉了。準確說宋朝的宰相台諫製度是從趙匡義手中才出現雛形,宋真義時才真正完善。與趙匡胤有何關係?與永不用南人做宰相有何關係?
實際它們不是祖宗家法,而是士大夫心中的一個標準。
王巨含蓄地說了一聲,調走孫沔。可那樣,司馬光等人就滿意了?
司馬光的諫奏也不能全相信,許多諫奏是捕風捉影,誇大其詞。
不過歐陽修就是靠大嘴巴發家的,司馬光現在幹的事,他以前不知幹過多少迴。司馬光那些說的可靠,那些不可靠,他還是能甄別出一個大概。
至少司馬光這次彈劾,十之八九是真的。
要命的是他與韓琦一起讓趙曙拖下了水,自顧都不暇,那有空拉孫沔。因此寫了一封快信給孫沔,信中用委婉的語氣請求孫沔致仕。
隻要老孫一致仕,這件事也就結束了。
果然聽到致仕二字,兩個太監問都不敢問,害怕將老孫逼急了,這可是人家的地盤。
不過元旦也就要到來,自己兩人迴到京城正是新年之時,新年新氣景,自己帶迴去的卻是一樁樁糟糕無比的壞消息,這個脾氣同樣糟糕透頂的官家會怎麽看?弄不好自己兩人會悲催的。兩人想了想,又轉到了王巨那個小煤礦。
就是拖時間吧,拖一拖,再到延州去一趟,迴去後,也過了元宵節,那時不管什麽消息都能稟報了。
煤礦前一堆堆石炭堆得就象小山一般。
人多啊,又用了火藥,開采速度快,還算好的,運走了不少,現在每天環州慶州都有商人來拉八九百石,甚至一千多石石炭,運到城中販賣。
也算一筆小收入,但不多,環慶二州的石炭比較便宜,一石隻有兩三百錢,再拋去利潤運輸成本,所以出礦價隻有一百來文。
但也是一筆收入,過幾天,道路冰雪逐漸融化,王巨便打算用戰俘與民夫,將這些石炭運到慶州作院與華池河畔的那個作坊。這也是一筆開支,能替慶州省一些費用,說不定這些費用就有一部分轉為軍費。整個慶州軍事強大了,他才能劃水立下更大的功勞。當然,孫沔在慶州就不指望了,這必須等蔡挺到來。
不過除了滿足兩處一兩年用煤需求外,估計還餘下一半可以繼續出售,元旦前,王巨讓葛少華到煤礦摸了一下賬底,經過戰俘這麽一挖,估計最後拋去食宿、工具與火藥的成本,外加兩處的用煤,能獲利近萬貫。有了這近萬貫的利潤,不但保障了這些勞力的以後夥食支出,還能略有一些節餘。但得到了這個真正免費的勞力,王巨可以做很多事的。然而要是向這些勞力發放薪酬,收益又變得可憐了。
總體而言,那怕用了火藥,其實還是一個低科技低效率高成本的生產方式。
這個問題不是兩個太監考慮的,他們來就是想看一看如何用火藥開礦,親眼看到了,迴去就好能對皇上進一步陳述。
看押戰俘的將士輪換了,這一迴是寧都頭帶著近百兵士在看押戰俘。
兩個太監帶著皇城司的人向礦洞處走去,正好看到了一幕。
一個長相俏麗的蕃婦正在調戲一名禁兵,不知道說了什麽,那個禁兵眼睛直勾勾看著她。
寧都頭走了過去,說道:“孟香娘子,你要石炭,就用簍子裝些迴家用吧,順便對寨中的鄉親說一聲,隻要不對外賣,盡管來拿。但不要帶壞我手下啊。”
“寧都頭,說啥話呢,奴家可是有官人的。”蕃婦嗔怪道,然後扭著水蛇腰走了。
寧都頭來到那個小兵麵前,敲著他的腦門子喝道:“王知縣與姚巡檢再三戒告不要碰百姓的財產,更不得碰民婦,你想找死啊。”
那個官兵臉紅紅地下去了。
“不錯,不錯。”張太監從煤堆裏轉出來擊掌道。朝廷也痛恨禁兵擾民,不過屢禁不止,無可奈何。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華池縣居然真做到了。
“你們是……”
張太監將自己身份與來意介紹了一下。
人家是中使,往去就等於是欽差,寧都頭立即小心地陪著他們下去觀看,同時做著介紹。
其實宋朝挖礦技術依然落後,而且因為技術限製,挖得不深,不過礦工們也摸出一些土辦法,包括安全方麵。打著火把進去,若是缺氧了,火把會熄滅,但現在不叫缺氧,而稱為地下有毒氣,於是立即出來。為了防止坍方,刻意留下一些岩壁不動,做為撐柱撐壁……等等。
但用了火藥後,意味著能進入更深的礦脈。
所以王巨再三戒告,得留下更多的岩壁或煤壁,寧肯不挖,也不能讓坍方事件發生。
為了防止出現瓦斯,又用一個沾滿鬆油的小球,小球後麵係上鐵絲,鐵絲後麵係上絲線,將小球點燃,順著礦洞往下滾,安全了,礦工才可以進去。
火藥包不能太大,防止爆炸力引起的震動,導致整個坑礦塌陷。隻要將礦壁結構炸得鬆動,隨後用工具就能輕易將煤挖出來了。
兩個太監一麵聽著一麵看著,心中都有了一個打算,迴去路上,看看哪裏有石炭坑,也進去看一看,兩相一比較,就能看出效率如何。
自煤礦上看了一遭,元旦到來,兩人在慶州城逗留了幾天,又返迴華池縣,但不是去華池縣,而是去延州,在華池縣隻是休息一晚上。
但來到華池縣,兩人都有些古怪,這是在幹嘛,怎麽這麽多人?
仇縣尉與杜主薄迎了出來。
“王知縣呢?”
“他去子午山看道路了,馬上天氣漸漸暖和,道路也要重新動工。”
“哦,”兩人沉吟一聲,王巨的事問也問清楚了,在不在無所謂,於是張太監指著城外的百姓問:“他們在做什麽?”
“這也是王知縣的主意,說是百姓生活艱難,讓百姓樂上一樂。不如這樣,天色也臨近黃昏,下官先替兩位中使安排好下塌之處,吃個晚飯,晚上再帶兩位中使出來轉一轉。”
“也行。”
吃了飯,天也黑下,仇縣尉與杜主薄帶著兩個太監出了城。
無數百姓湧來,在城外又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個三十幾歲的婦人帶頭領唱,婦人長得不俏麗,可聲音很清脆,欲穿雲裂石。餘下數千名青年男女手拉著手,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行歌?”韓太監道。
行歌又叫踏歌,漢唐之時,每逢元宵節青年男女們都湧出來,選擇一個圍子,手拉著手跳舞,從黃昏開始,一直跳到天明。唐朝時達到了巔峰,宋朝還有,不過少了,多成了少數民族,並且是南方少數民族的活動,中原幾乎看不到了。
“就是行歌,”杜主薄解釋道:“王知縣說了,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百姓活得太累,歡少苦多。因此派人手組織起來,於華池城外主辦了行歌。它還有許多用意,在朝廷許多人眼中,蕃人羌人等於是一詞,嚴格來說是不對的,蕃人其實是指吐蕃人,或者吐穀渾人,也就是青海那邊各部族的後裔,羌人多指黨項人,也泛指河西走廊與靈夏各部族的後裔,胡人指大漠與西域各部族。”
“不錯。”兩個太監點頭。
北方與西方還有其他的名詞,狄人,夷人,戎人……
“因此各部族矛盾很多,那怕是黨項人內部各部也有著矛盾,這些部族又喜睚眥必報,所以衝突多。官府不調解會出現問題,若調解,一方滿意了,另一方必然覺得不公正,又會引起爭議。況且還有蕃人與漢人的矛盾。以前官府或收買或鎮壓,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王知縣也借這個機會,讓各族青年男女們手拉著手,載歌載舞,拉近彼此的距離。甚至一個行歌,會讓各部族青年男女相互聯親,利於各族迅速融合了。一融合,就不會發生那麽多的矛盾。”
“這也有道理。”
“那是,正好各族壓縮到後方,人口密度增加,王巨還準備在鳳川鎮,東西華池砦,以及幾個較大的村寨開辦蒙學,不求科舉,但求讓更多的孩子認幾個字,那以後不但利於融合與漢化,也能讓各部族進一步開化。”
“王知縣有心了,愛民如子。”
“愛民是一部分,不過該懲戒時王知縣出手也厲害。有一個部族有一不孝蕃人子弟,吃喝嫖賭,對老母很不好,王知縣正好轉到那個寨子,聽聞後,舉起馬鞭就往他身上狠抽。除了王知縣,一般漢人文官那敢這樣做。”
“哈哈哈,”兩個太監不由笑了起來。
“還有一件事,兩個蕃族酋首帶著賬下部民打架鬥毆,王知縣迅速騎馬趕了過去,就往哪兒一站,一起停下了。王知縣冷著臉對兩個蕃酋喝道,用鞭子各自往對方抽。那兩個蕃酋不敢不聽,舉起鞭子往對方身上抽。王知縣又喝道,抽輕了。於是兩人用力抽,差一點互將對方抽得皮開肉綻,王知縣才問,痛不痛?兩個蕃酋點頭。王知縣又說,你們知道痛,這一架打下來,有多少村民受傷,他們不痛嗎。有事為什麽不能好好商量,為什麽不能找某來替你們解決,要帶著村民打架?兩個蕃酋伏下號淘大哭,從此以後,那兩寨子再也不打架鬧事了。”
“厲害,厲害。”兩個太監讚道。但他們也疏忽了,之所以王巨敢這麽做,是那三戰帶來的影響,現在那怕是蕃人,看著王巨也畏之如神。當然,王巨如何沒有心,處事不公正,又會浪費那三戰帶來的威信。
杜主薄又說道:“現在許多百姓都在議論,說朝廷派來最好的官員,一個是小範老子,一個是小王老子。王知縣還沒有加冠呢,卻被百姓唿了一個老子,王知縣鬱悶死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