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金秋的歲月,收獲的季節,本該是一片歡悅,然而此時的魏都洛陽,卻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之中。
報急的軍報一封接著一封,卻沒有一件好消息,魏帝元詡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徑直闖進了母親胡太後的寢宮。
太後胡氏正在一群男女的陪伴下,在花園裏宴飲作樂,鄭儼、徐紇當然是寸步不離的陪在太後身邊,極盡阿諛討好之能事。
元詡的突然到來,顯然讓胡太後很不高興;而看到自己母親的行為,元詡同樣在心中耿耿於懷。
其餘眾人見陛下到來,紛紛跪拜在地。
元詡並沒有理會其他人,甚至沒有讓他們平身的意思,而是直接向自己的母後發問,“大魏江上風雨飄搖,母後還有興致飲樂?”
這些日子以來,元詡顯得越發的消瘦憔悴了,那深陷的眼眶中,眼瞼也泛出了明顯的紅暈,整個人也是搖搖欲墜的樣子。
胡太後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厭惡之色。盡管麵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這個越長大便越不聽話的兒子,已經絲毫不能得到母親的歡心。
“風雨飄搖?”胡太後臉上掛著嘲諷的笑意,“陛下說得誇張了吧!再說,就算風雨飄搖,那與我飲酒歡樂有何幹係?”
元詡沒想到自己母親竟然會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來,但他隻能強忍著心中的憤怒,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柔和些,“母後,兒子沒有責怪的意思,隻是現在北方有葛榮作亂,且聲勢日盛;西邊蕭寶夤這忘恩負義的狗賊,竊取了長安,自立為帝;而南邊,蕭梁奪取我壽陽一帶的土地,現在又覬覦我徐州之地,發兵來犯;兒子惴惴不安,今日貿然前來,隻是想知道母後可有應對之策。”
“應對之策?”胡太後不屑的哼了一聲,“六鎮的那些賊寇,你不是已經自己做主,讓那個叫什麽爾朱榮的,專事討伐了嘛。怎麽?看來陛下選的這個爾朱榮,也沒有什麽本事嘛,不但賊寇未滅,反而還越鬧越厲害了。”
“太後,陛下年少,難免識人有誤,您還是要替陛下多把把關啊。”鄭儼跪在地上,嬉皮笑臉的對太後說道。
“住嘴!”元詡憤怒的嗬斥鄭儼,“朕與母後說話,哪裏輪到你這賤種插嘴!”
鄭儼見皇帝發怒,忙將頭深深埋下去,大氣都不敢喘。
“你心裏有氣,也不用朝下人撒氣啊,有損天子的威儀。”胡太後倒維護起鄭儼來。
“母後,爾朱榮之事,是兒子擅自做主,還望母後見諒。”元詡向胡太後作揖。
“你才是皇帝,怎麽叫擅自做主啊?”胡太後揚起蘭花指,托著下巴嗬嗬笑著說道,“我不過是在陛下年少時,替陛下看家護院而已,現在陛下長大了,自然可以自己決斷。”
“……”元詡強壓下心中的火氣,恭恭敬敬的對胡太後說道,“兒子年少,哪敢自己決斷,還望母後能繼續為兒子把關。”
“唉——”胡太後故作姿態的長歎一聲,“這大魏的千裏江山,難道母後會眼睜睜看著他步步淪陷嗎?我早已做好安排,隻是陛下太沉不住氣,還沒來得及奏請陛下定奪,便已經興師問罪來了……”
“母後已經有應對之策?”元詡的眼中閃出一絲欣喜的神色。
“陛下,目前烽煙四起,我大魏的兵力捉襟見肘,所以北方,還是隻能依靠你選的那個爾朱榮;關鍵是南邊,這蕭梁賊心不死,趁人之危,實在是可惡,奪了壽陽,還想繼續蠶食我徐州,所以我大魏的主要軍力,必須用在南方,不給蕭梁迎頭痛擊,便無法遏製他們的野心!”
“母後言之有理!”元詡略帶興奮的說道,“兒子也是這樣想的!”
“嗬嗬,要不怎麽是母子啊!”胡太後一笑,接著說道,“我已經盡量調集士兵,此次要以大軍出征,讓那些鬼鬼祟祟偷食的南人,見識見識我大魏的氣勢!”
“太好了,母後!”元詡喜不自勝,衝到胡太後麵前,急迫的問道,“此次興師動眾,一定要旗開得勝才行,不知母後準備讓何人擔當主帥啊?”
“常山王元昭。”胡太後不慌不忙的迴應。
“元昭?”元詡不禁後退了幾步,“此人年事已高,也未見有征戰的才幹,以他為帥……”
“所以說,陛下還是年輕了啊。”胡太後朝元詡招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邊來。
元詡來到胡太後身邊,胡太後拉著自己兒子的手,一副語重心長的口吻說道,“母親當然知道這元昭有幾斤幾兩,但一來他是宗親,二來他雖沒有什麽能耐,卻便於駕控掌握。”
“兒子不是很明白……”
“如今人人都在覬覦我大魏的土地,那蕭寶夤原本忠心耿耿,屢次為大魏上陣與蕭梁交戰,可如今還不是據長安而叛,為何?就是因為他有兵權,有城池!當初徐州元法僧,還是元氏宗親,他的所作所為,不用我再說一遍了吧?”
“母親是擔心有人趁機……”
“防人之心不可無!”胡太後肯定的說道,“此次迎擊梁軍,可以說是要掏出我大魏的本錢啦,把這支大軍交到別人手上,如何才能安心?當然是要挑選一個能夠牢牢把控之人啊!”
“可若此人沒有統軍征戰之才,豈不是要把這支大軍葬送在戰場上?到時敗軍失地,豈不是得不償失?”元詡有些急了。
“陛下不要著急,聽母親把話說完。”胡太後安撫著元詡,“元昭作為統帥,掌握軍權,再另選善戰之人作為參軍,實際指揮作戰,這樣不是兩全其美?”
元詡聽胡太後說完,眉頭緊鎖,思慮了好一陣之後,才緩緩的說道,“母後的考慮,也不無道理……”
胡太後微微一笑,“陛下能體會母親的苦心就好。”
“那母後準備派何人去做參軍?”
“我選了主帥,這參軍的人選,不如就由陛下自己定奪吧。”
“兒子怕思慮不周,還是請母後幫忙參詳參詳。”元詡表現得相當恭順。
“那陛下說說,母親幫你看看是否合適。”
“策雷軍統帥楊昭如何?”元詡問道。
“嗯……楊昭啊……”胡太後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情,也許是楊昭這個名字,讓她想起了楊白華,想起了楊昭給自己獻上的檀木匣子裏,那顆昔日情郎的頭顱。
但她很快便恢複如常,“楊昭倒配得上英勇善戰這四個字,有勇有謀,若他做參軍,應該不會有錯。”
“太好了!”元詡難掩興奮的心情,“那兒子即刻派人通知楊昭,多謝母後,兒子告退。”
看著元詡離開的背影,胡太後臉上的笑容組建凝固,臉色變得陰沉起來,“皇帝長大了,越來越難駕馭了啊……”
報急的軍報一封接著一封,卻沒有一件好消息,魏帝元詡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徑直闖進了母親胡太後的寢宮。
太後胡氏正在一群男女的陪伴下,在花園裏宴飲作樂,鄭儼、徐紇當然是寸步不離的陪在太後身邊,極盡阿諛討好之能事。
元詡的突然到來,顯然讓胡太後很不高興;而看到自己母親的行為,元詡同樣在心中耿耿於懷。
其餘眾人見陛下到來,紛紛跪拜在地。
元詡並沒有理會其他人,甚至沒有讓他們平身的意思,而是直接向自己的母後發問,“大魏江上風雨飄搖,母後還有興致飲樂?”
這些日子以來,元詡顯得越發的消瘦憔悴了,那深陷的眼眶中,眼瞼也泛出了明顯的紅暈,整個人也是搖搖欲墜的樣子。
胡太後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厭惡之色。盡管麵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這個越長大便越不聽話的兒子,已經絲毫不能得到母親的歡心。
“風雨飄搖?”胡太後臉上掛著嘲諷的笑意,“陛下說得誇張了吧!再說,就算風雨飄搖,那與我飲酒歡樂有何幹係?”
元詡沒想到自己母親竟然會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來,但他隻能強忍著心中的憤怒,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柔和些,“母後,兒子沒有責怪的意思,隻是現在北方有葛榮作亂,且聲勢日盛;西邊蕭寶夤這忘恩負義的狗賊,竊取了長安,自立為帝;而南邊,蕭梁奪取我壽陽一帶的土地,現在又覬覦我徐州之地,發兵來犯;兒子惴惴不安,今日貿然前來,隻是想知道母後可有應對之策。”
“應對之策?”胡太後不屑的哼了一聲,“六鎮的那些賊寇,你不是已經自己做主,讓那個叫什麽爾朱榮的,專事討伐了嘛。怎麽?看來陛下選的這個爾朱榮,也沒有什麽本事嘛,不但賊寇未滅,反而還越鬧越厲害了。”
“太後,陛下年少,難免識人有誤,您還是要替陛下多把把關啊。”鄭儼跪在地上,嬉皮笑臉的對太後說道。
“住嘴!”元詡憤怒的嗬斥鄭儼,“朕與母後說話,哪裏輪到你這賤種插嘴!”
鄭儼見皇帝發怒,忙將頭深深埋下去,大氣都不敢喘。
“你心裏有氣,也不用朝下人撒氣啊,有損天子的威儀。”胡太後倒維護起鄭儼來。
“母後,爾朱榮之事,是兒子擅自做主,還望母後見諒。”元詡向胡太後作揖。
“你才是皇帝,怎麽叫擅自做主啊?”胡太後揚起蘭花指,托著下巴嗬嗬笑著說道,“我不過是在陛下年少時,替陛下看家護院而已,現在陛下長大了,自然可以自己決斷。”
“……”元詡強壓下心中的火氣,恭恭敬敬的對胡太後說道,“兒子年少,哪敢自己決斷,還望母後能繼續為兒子把關。”
“唉——”胡太後故作姿態的長歎一聲,“這大魏的千裏江山,難道母後會眼睜睜看著他步步淪陷嗎?我早已做好安排,隻是陛下太沉不住氣,還沒來得及奏請陛下定奪,便已經興師問罪來了……”
“母後已經有應對之策?”元詡的眼中閃出一絲欣喜的神色。
“陛下,目前烽煙四起,我大魏的兵力捉襟見肘,所以北方,還是隻能依靠你選的那個爾朱榮;關鍵是南邊,這蕭梁賊心不死,趁人之危,實在是可惡,奪了壽陽,還想繼續蠶食我徐州,所以我大魏的主要軍力,必須用在南方,不給蕭梁迎頭痛擊,便無法遏製他們的野心!”
“母後言之有理!”元詡略帶興奮的說道,“兒子也是這樣想的!”
“嗬嗬,要不怎麽是母子啊!”胡太後一笑,接著說道,“我已經盡量調集士兵,此次要以大軍出征,讓那些鬼鬼祟祟偷食的南人,見識見識我大魏的氣勢!”
“太好了,母後!”元詡喜不自勝,衝到胡太後麵前,急迫的問道,“此次興師動眾,一定要旗開得勝才行,不知母後準備讓何人擔當主帥啊?”
“常山王元昭。”胡太後不慌不忙的迴應。
“元昭?”元詡不禁後退了幾步,“此人年事已高,也未見有征戰的才幹,以他為帥……”
“所以說,陛下還是年輕了啊。”胡太後朝元詡招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邊來。
元詡來到胡太後身邊,胡太後拉著自己兒子的手,一副語重心長的口吻說道,“母親當然知道這元昭有幾斤幾兩,但一來他是宗親,二來他雖沒有什麽能耐,卻便於駕控掌握。”
“兒子不是很明白……”
“如今人人都在覬覦我大魏的土地,那蕭寶夤原本忠心耿耿,屢次為大魏上陣與蕭梁交戰,可如今還不是據長安而叛,為何?就是因為他有兵權,有城池!當初徐州元法僧,還是元氏宗親,他的所作所為,不用我再說一遍了吧?”
“母親是擔心有人趁機……”
“防人之心不可無!”胡太後肯定的說道,“此次迎擊梁軍,可以說是要掏出我大魏的本錢啦,把這支大軍交到別人手上,如何才能安心?當然是要挑選一個能夠牢牢把控之人啊!”
“可若此人沒有統軍征戰之才,豈不是要把這支大軍葬送在戰場上?到時敗軍失地,豈不是得不償失?”元詡有些急了。
“陛下不要著急,聽母親把話說完。”胡太後安撫著元詡,“元昭作為統帥,掌握軍權,再另選善戰之人作為參軍,實際指揮作戰,這樣不是兩全其美?”
元詡聽胡太後說完,眉頭緊鎖,思慮了好一陣之後,才緩緩的說道,“母後的考慮,也不無道理……”
胡太後微微一笑,“陛下能體會母親的苦心就好。”
“那母後準備派何人去做參軍?”
“我選了主帥,這參軍的人選,不如就由陛下自己定奪吧。”
“兒子怕思慮不周,還是請母後幫忙參詳參詳。”元詡表現得相當恭順。
“那陛下說說,母親幫你看看是否合適。”
“策雷軍統帥楊昭如何?”元詡問道。
“嗯……楊昭啊……”胡太後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情,也許是楊昭這個名字,讓她想起了楊白華,想起了楊昭給自己獻上的檀木匣子裏,那顆昔日情郎的頭顱。
但她很快便恢複如常,“楊昭倒配得上英勇善戰這四個字,有勇有謀,若他做參軍,應該不會有錯。”
“太好了!”元詡難掩興奮的心情,“那兒子即刻派人通知楊昭,多謝母後,兒子告退。”
看著元詡離開的背影,胡太後臉上的笑容組建凝固,臉色變得陰沉起來,“皇帝長大了,越來越難駕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