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今天第二章送到,求推薦)
話音剛落,全場大嘩。
什麽?以後每日的利潤都不是自己的了要拿出來和別人分?這還有天理麽這?
有幾個脾氣暴躁的立刻就喊了出來,要不幹,有幾個老成持重,性子沉穩的,卻是端坐在座位上思量得失。
藏在布幔後麵偷聽的溶月聽到這如同炸鍋一般的聲音,不屑的撇了撇嘴,心裏嘟囔了一句:“沒見識的鄉野匹夫。”
實物入股,股份分配,店麵折公,這些手段在大明朝並不罕見,但是能把這些聯係起來運用,從而組成一套完整的體係,卻是溶月以前根本沒想到的,盡管她在教坊司的時候,也被人教過如何做生意,如何行那商賈之事。但是卻沒有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巧妙的手段,以她昔年張經六省總督幕府第一幕僚的身份和眼界,自然是能看得出來其中的機會。卻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如此不識好歹。
連子寧擺擺手,把聲音壓下去了一些,他臉上還是掛著笑:“諸位都不要著急嘛,你們可以想想,不單單是把你家的進賬拿出來和別人分,別人的進賬也要拿出來和你分不是?你們店麵小的,進賬也少,拿出來的錢也少,股份也少,分的錢也少,店麵打的,進賬多,拿出來的錢多,分的錢自然也多,諸位,本官說的又沒有道理啊?嗯?”
他這話說完,有幾個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但是卻還有幾個,依舊是在聒噪。
連子寧臉刷的就拉了下來,重重的一拍桌子,喝道:“各位,本官與你好好說話,可莫要分不清是非好歹!”
他這一怒,眾人頓時駭然,那些鬧騰的也頓時意識到雙方的身份差距,跟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兒了。
隨著連子寧的這一聲怒喝,門外傳來幾聲衣甲的撞擊聲,然後便聽的驚天動地般的一聲大喊:“願為大人效死!”
眾人駭然,迴頭一看,隻見院子裏麵點滿了火把,照的亮如白晝,數十名甲士身穿棉甲,手扶長槍,整整齊齊的跪了一地!
一股凜然殺氣迎麵而來!
眾人一看,心頓時都涼了,心道,得,這是鴻門宴啊!今兒個這股份,想不入都不成了!
不過冷靜下來大夥兒這麽一想,卻覺得連子寧說的也是不無道理,錢多的股份多,出的錢多分的錢也多,錢少的也是一般,似乎對各自都沒什麽影響。而且這樣一來,也避免了惡性競爭和各自的壓價,大夥兒錢都能多賺一點兒。
假如真像連大人所說的那般,他有辦法把那些行商留下來,那麽大夥兒豈不是都能海賺了?
不過對於最後這一點,他們還是深感懷疑的。
在外麵層層甲士環繞的威逼之下,飯桌上的氣氛終於又恢複了友好和諧。
不過讓這些掌櫃東家們頗有些詫異的是,連子寧並未仗勢欺人,強買強賣,而是很公道的把大夥兒的店麵折合成股份。
最後算下來,劉老的那家客棧作價一千兩。另外有三家酒樓,一家作價八百兩,另外兩家各自作價五百兩。一個專賣米麵糧油的鋪子,作價九百兩。一個綢緞莊,作價一千三百兩。一個布莊外加成衣鋪子,作價八百兩……
林林總總加起來,十五家店鋪,一共是作價七千兩,而連子寧則是出現銀三千兩,湊成一萬兩,占了個大頭兒。
當大夥兒看到連子寧直接命人把三千兩白花花的紋銀抬出來的時候,才算是明白過來,原來這位大人,是要來真格的,可不是鬧著玩兒啊!
看到真金白銀,這心裏的信任感便多了一些,大夥兒心裏也踏實了――連大人就算是會坑大夥兒,也不可能讓自己的銀子的打水漂兒吧?
然後連子寧便把早就寫好的契約拿出來,讓眾人仔細的看過上麵的條款,把各自的店鋪折成的股份一一的寫清楚了,然後邊讓他們各自簽上名字,摁上血手印兒。
這合同,就算是完了。
連子寧彈了彈手上的一紙契約,笑道:“眾位,你們便寬心吧,最遲三天,本官定然讓你們店中人滿為患!”
眾人心中自然不信,臉上唯唯諾諾的應了。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兒!”連子寧笑道:“本官是信得過大夥兒的,但是有些事還是防範於未然的好,免得到時候弄得大家都不愉快!過幾天,每家店裏商會都要派一個督查,嗯,就是監督每日的錢款和報上來的有無出入,哈哈,本官如此做,不為過吧?”
眾人也隻能跟著笑,隻是,有幾位心裏有小算盤的,卻是笑的分外的苦澀。
――――――分割線――――
掌櫃們已然都走了,殘羹冷飯也被撤下去了,連子寧辦成了這件大事兒,心中得意,仰靠在大椅上翹著二郎腿,手裏端著茶,有一口每一口的品著,很是自在。看著那些被倒掉的飯菜,尋思著是你不是養幾條大狗了,一來能看家護院,二來也能把這些殘羹剩飯消滅掉。
“恭喜大人!商會成立,官道劉鎮繁華,指日可待!”溶月從布幔後麵走出來,笑著說道。
連子寧一擺手:“你也不須恭維我,這事兒能不能成,還得看那設鈔關的文書能不能拿下來。”
溶月笑顏如花:“大人有兵部武選清吏司員外郎做靠山,這鈔關的事兒,豈不是十拿九穩?”
連子寧忽然心中一動,問道:“你可知道戴章浦大人此人?”
“戴大人在正德四十四年就做了武選清吏司員外郎,我自然是知道的。不過沒什麽接觸,”溶月蹙眉想了一會兒,道:“呀,想起來了,有一次,對,就是正德四十五年,張經大人奉命出京都督東南六省兵事的前一天晚上,戴大人來府中拜訪,和張經大人交談了約有半個時辰之久,我在旁邊的暖房中聽見他倆最後吵起來了,不歡而散。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為了出京治理倭寇之亂的事兒,戴大人勸他小心行事,張經大人不以為然,兩人不歡而散。後來大人還跟我說,戴章浦此人有手腕兒,有野心,隻是看的不夠遠,格局未免太小。”
(今天第二章送到,求推薦)
話音剛落,全場大嘩。
什麽?以後每日的利潤都不是自己的了要拿出來和別人分?這還有天理麽這?
有幾個脾氣暴躁的立刻就喊了出來,要不幹,有幾個老成持重,性子沉穩的,卻是端坐在座位上思量得失。
藏在布幔後麵偷聽的溶月聽到這如同炸鍋一般的聲音,不屑的撇了撇嘴,心裏嘟囔了一句:“沒見識的鄉野匹夫。”
實物入股,股份分配,店麵折公,這些手段在大明朝並不罕見,但是能把這些聯係起來運用,從而組成一套完整的體係,卻是溶月以前根本沒想到的,盡管她在教坊司的時候,也被人教過如何做生意,如何行那商賈之事。但是卻沒有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巧妙的手段,以她昔年張經六省總督幕府第一幕僚的身份和眼界,自然是能看得出來其中的機會。卻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如此不識好歹。
連子寧擺擺手,把聲音壓下去了一些,他臉上還是掛著笑:“諸位都不要著急嘛,你們可以想想,不單單是把你家的進賬拿出來和別人分,別人的進賬也要拿出來和你分不是?你們店麵小的,進賬也少,拿出來的錢也少,股份也少,分的錢也少,店麵打的,進賬多,拿出來的錢多,分的錢自然也多,諸位,本官說的又沒有道理啊?嗯?”
他這話說完,有幾個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但是卻還有幾個,依舊是在聒噪。
連子寧臉刷的就拉了下來,重重的一拍桌子,喝道:“各位,本官與你好好說話,可莫要分不清是非好歹!”
他這一怒,眾人頓時駭然,那些鬧騰的也頓時意識到雙方的身份差距,跟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兒了。
隨著連子寧的這一聲怒喝,門外傳來幾聲衣甲的撞擊聲,然後便聽的驚天動地般的一聲大喊:“願為大人效死!”
眾人駭然,迴頭一看,隻見院子裏麵點滿了火把,照的亮如白晝,數十名甲士身穿棉甲,手扶長槍,整整齊齊的跪了一地!
一股凜然殺氣迎麵而來!
眾人一看,心頓時都涼了,心道,得,這是鴻門宴啊!今兒個這股份,想不入都不成了!
不過冷靜下來大夥兒這麽一想,卻覺得連子寧說的也是不無道理,錢多的股份多,出的錢多分的錢也多,錢少的也是一般,似乎對各自都沒什麽影響。而且這樣一來,也避免了惡性競爭和各自的壓價,大夥兒錢都能多賺一點兒。
假如真像連大人所說的那般,他有辦法把那些行商留下來,那麽大夥兒豈不是都能海賺了?
不過對於最後這一點,他們還是深感懷疑的。
在外麵層層甲士環繞的威逼之下,飯桌上的氣氛終於又恢複了友好和諧。
不過讓這些掌櫃東家們頗有些詫異的是,連子寧並未仗勢欺人,強買強賣,而是很公道的把大夥兒的店麵折合成股份。
最後算下來,劉老的那家客棧作價一千兩。另外有三家酒樓,一家作價八百兩,另外兩家各自作價五百兩。一個專賣米麵糧油的鋪子,作價九百兩。一個綢緞莊,作價一千三百兩。一個布莊外加成衣鋪子,作價八百兩……
林林總總加起來,十五家店鋪,一共是作價七千兩,而連子寧則是出現銀三千兩,湊成一萬兩,占了個大頭兒。
當大夥兒看到連子寧直接命人把三千兩白花花的紋銀抬出來的時候,才算是明白過來,原來這位大人,是要來真格的,可不是鬧著玩兒啊!
看到真金白銀,這心裏的信任感便多了一些,大夥兒心裏也踏實了――連大人就算是會坑大夥兒,也不可能讓自己的銀子的打水漂兒吧?
然後連子寧便把早就寫好的契約拿出來,讓眾人仔細的看過上麵的條款,把各自的店鋪折成的股份一一的寫清楚了,然後邊讓他們各自簽上名字,摁上血手印兒。
這合同,就算是完了。
連子寧彈了彈手上的一紙契約,笑道:“眾位,你們便寬心吧,最遲三天,本官定然讓你們店中人滿為患!”
眾人心中自然不信,臉上唯唯諾諾的應了。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兒!”連子寧笑道:“本官是信得過大夥兒的,但是有些事還是防範於未然的好,免得到時候弄得大家都不愉快!過幾天,每家店裏商會都要派一個督查,嗯,就是監督每日的錢款和報上來的有無出入,哈哈,本官如此做,不為過吧?”
眾人也隻能跟著笑,隻是,有幾位心裏有小算盤的,卻是笑的分外的苦澀。
――――――分割線――――
掌櫃們已然都走了,殘羹冷飯也被撤下去了,連子寧辦成了這件大事兒,心中得意,仰靠在大椅上翹著二郎腿,手裏端著茶,有一口每一口的品著,很是自在。看著那些被倒掉的飯菜,尋思著是你不是養幾條大狗了,一來能看家護院,二來也能把這些殘羹剩飯消滅掉。
“恭喜大人!商會成立,官道劉鎮繁華,指日可待!”溶月從布幔後麵走出來,笑著說道。
連子寧一擺手:“你也不須恭維我,這事兒能不能成,還得看那設鈔關的文書能不能拿下來。”
溶月笑顏如花:“大人有兵部武選清吏司員外郎做靠山,這鈔關的事兒,豈不是十拿九穩?”
連子寧忽然心中一動,問道:“你可知道戴章浦大人此人?”
“戴大人在正德四十四年就做了武選清吏司員外郎,我自然是知道的。不過沒什麽接觸,”溶月蹙眉想了一會兒,道:“呀,想起來了,有一次,對,就是正德四十五年,張經大人奉命出京都督東南六省兵事的前一天晚上,戴大人來府中拜訪,和張經大人交談了約有半個時辰之久,我在旁邊的暖房中聽見他倆最後吵起來了,不歡而散。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為了出京治理倭寇之亂的事兒,戴大人勸他小心行事,張經大人不以為然,兩人不歡而散。後來大人還跟我說,戴章浦此人有手腕兒,有野心,隻是看的不夠遠,格局未免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