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起初計委在台北畫了一個大蛋糕,規劃了台北造船廠、台北機械廠、台北蒸汽機車廠、台北紡織廠、台北食品廠、台北水泥廠等等工廠。( )※%,..
為了實現這個規劃,計委也相應從歐洲引進了很多機器設備。
圖紙雖然很美,一時之間很難實現,穿越團隊沒這麽多技術力量。真要一力推行,隻能是從歐美諸國大量引進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經錢水廷提議,執委會最終決定,把台北工業園區統合為一個龐大的台北工業集團,原先規劃中的各個工廠統合到工業集團的重工、造船、輕工、建材四大部門,分批按序建設。
錢水廷為了表示重視和關心,親自兼任工業集團董事長。肖白朗因為在上海搞工業卓有成效,被任命為集團總經理,同時負責重工部門。
林夢楚被任命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主管造船。
盧粵在上海配合肖白朗建起了日化廠,生產出香煙、洗發香波、牙膏、香皂等暢銷產品,被任命為集團副總經理,主管輕工部門。
馬桂花在杜南島生產建造材料卓有成效,被任命為台北工業集團副總經理,主管建材部門。
錢水廷直接在地圖上畫了個圈,把台北北城區往南,一直到龍山寺、艋舺城東營寨,從淡水河到基隆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全劃作了工業區。規劃中的台北鐵路也將橫貫整個工業區。另外工業集團還擁有從艋舺渡口一直到台北製藥廠,大約3.5公裏的河岸線。
肖白朗接下這一灘事後,感到比較棘手。他考慮應該把工業園區當成一個係統工程,按照項目管理的原則方法科學組織施工。於是肖白朗找上林有德,把計委的王成宇借調過來,擔任工業集團的副總兼辦公室主任。
王成宇是大連人,生物工程學士,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從事發改委的工作。其本人癡迷於大數據和統計,特別擅長建設項目規劃。
肖白朗是鐵杆皇漢,超級工作狂,一門心思就想建設他的工業帝國,為華複崛起奮鬥。他拉上王成宇等人直接就在龍山寺紮下大本營,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工業園區大建設。
整個工業園區建設大軍超過萬人,全天分四班進行施工,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工業集團物資倉庫率先建成,投入使用。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建材工業事關台灣的開發速度,16孔輪窯1座、石灰窯4座、立式水泥窯1座相繼建成,配備有蒸汽機驅動的自動製磚機、攪拌機等機械設備。可以年產三千萬塊磚,年產2萬噸水泥。
輕工部門是來錢速度快的項目,錢水廷最為上心。紡織廠的廠房第一個建成,從法國引進的一百台蒸汽機,兩百台絲車,還有二十萬錠紗錠全部安裝完畢,工廠正在進行緊張的工人培訓,同時也在小規模的試生產。
接著陶瓷廠、食品廠、服裝廠、日用化工廠、機械廠、玻璃廠等單位的主體建設已經陸續完工,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龍山寺前麵是個廣場,廣場邊上有一片宅院,這裏以前是頂郊首腦人物的府邸,現在經過改造變成了一個大校園,門前掛上了“南翔技工學校”的牌子。
南翔技工學校其實就是台北工業集團辦的一個技術工人速成班,為各個工廠準備有基本技能的技術工人。
團隊想要推進台灣工業大發展,設備可以從歐美大量購買,技術工人沒法大量引進,隻能是自己培養。
肖白朗在上海的時候,搞過小規模的技校。這次他和錢水廷、林有德商量了一下,幹脆就在台北搞了個南翔技工學校,車銑刨磨鉗電焊鉚……,這些急需的技術工種,統統都要培養。
工業集團從上海、浙東遷徙過來的移民中,選取了兩千人作為技工學校的技工學徒。
這些技工學徒大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不適合入學讀書,也不適合當兵,但他們都沒有成家,幾乎沒有什麽後顧之憂,參加技工培訓最為適合。
技工學校采用集中住宿,軍事化管理的模式,速成培訓一個月。理論教學,師傅指導,大量實踐,反正就是拚命砸錢!
他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進行早鍛煉,跑步做操,隨後吃早飯。8點開始整隊進入教室學習,12點午飯。下午1點繼續學習,一直學習到晚上5點。晚飯後再集中學習文化三個小時,十點鍾就寢。
1月11日上午八點整,技工學校的上課鈴聲響了,學員們紛紛向各自的教室湧去。
一間教室內,一群銑工學徒正圍在一台機床麵前觀摩,操作機床的是沈從影師傅。
沈從影師傅是沈嶽的父親,今年五十多。沈師傅是個老鉗工,車銑刨磨樣樣都行,被技工學校請來擔任銑工班的教員。
沈師傅把一個工件夾在卡盤上,然後在分度頭的刻度盤上選定好一個刻度,不假思索地轉動起來。沈師傅一邊操作機床,一邊解釋,學徒工們神情有些緊張,仔細盯著他的每一個動作。
把工件轉到正確位置後,沈師傅啟動銑床,銑刀在電機的帶動下發出歡快的吱吱聲,一條一條的鐵屑被從工件上劃削出來。
關閉電源,沈師傅把一個銑好的零件從卡具上卸下來了。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大家,“步驟就是這樣,誰第一個來試試!”
“我來!我先來!”
學徒們眼睛發熱,個個躍躍欲試。
另一間教室放置著一些帶風箱的起便火爐,幾個高大的熟鐵板材架,還有好幾箱鉚釘。四十多個鉚接學徒工正在這裏上課。
上課的老師是劉師傅,他以前是上海一家英國船廠的鉚工師傅,技術非常過硬,後來被肖白朗挖了過來。
一個學徒工拚命的拉著風箱,煤火爐火勢正旺,幾個鉚釘已經被加熱到發紅。
“同學們看好了,鉚接施工現在開始!”
劉師傅一手拿著鉗子,一手拿著大榔頭,站在板材架子上,熟鐵板材上早就配鑽好釘口。
一個鉚接加熱工用鉗子夾住鉚釘,直接就甩到空中。
劉師傅手一伸,用鉗子準確的把火紅的鉚釘接住,然後快速插入鉚孔,迅即掄錘鉚合,“咚咚咚!”鉚好了。
再看時,燒紅的鉚釘已經恢複原來的顏色了。
整個動作一氣嗬成,連貫優美,速度、力量、精準,恰如其分,天衣無縫,這些鉚接學徒就想看雜耍一般,一個個全看傻了。
劉師傅一連掄錘鉚合了十個鉚釘,這才停了下來。他看著這些學徒,悠悠的說道,“鉚接是個技術活,你們也不要性急,想要一步登天。”
他讓這些學徒工先用鐵桶把鉚釘接住,隻要懂得如何敲釘子、打鉚釘就可以了。以後工作的時候再學著把手練熟。
鉚接學徒工三個人一組,三個人一組,分成了十多組。一個拉風箱燒爐子,一個扔鉚釘,一個接鉚釘耍榔頭,開始練了起來。
幾個煤火爐子很快就燒旺了起來,一個個燒紅的鉚釘在空中漫飛,鐵桶叮叮當當的發出聲響,大榔頭咚咚咚咚的拚命敲擊,教室內時不時的升起一陣焦糊的氣溫,接著就是“哎呀”、“哎呀”的慘叫。
劉師傅微笑的看著這一切,他摸著滿手的傷疤,心說,想當年我住在師傅家,天天給師傅倒馬桶,吃了三年蘿卜飯,最終才學到了這門手藝,現在這幫學徒真幸福!
銑工學徒、刨工學徒、磨工學徒、鉗工學徒、電工學徒、焊工學徒……,他們也都在各自的教室內,跟著老師認真學習技能。
技工學校大院內的各個教室幾乎都是“嗡嗡嗡”、“突突突”、“咚咚咚”的熱鬧情景,唯獨最裏麵有個偏僻的小院子,相對比較安靜。
這小院子裏麵也有幾間教室,收錄的全是二十歲左右女生。這些女學生在這裏學習紡織、縫紉、護理等工作技能,其中腦袋靈光、認識字的全被分在財會班,學習財會。
一間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三個詞語“規矩”、“學習”、“細心”。
五十多個剪了齊頸短發、穿著深藍色工裝的女孩子坐在教室內,她們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認真的看著黑板。
丁澹在黑板上寫下了0、1、2、3、4、5、6、7、8、9十個阿拉伯數字。
丁澹是丁淡的妹妹,今年才20歲。她原本是大一的學生,得知可以穿越,果斷的跟著她哥哥一起過來了。
丁澹雖然沒學過財會,不過數學成績很好,口才也很棒,在財務班內教教阿拉伯數字概念、四則混合運算綽綽有餘。至於算盤綜合應用等等財會知識,那就需要其它教員過來幫忙授課。
“我們學的是財務,過去稱是‘賬房先生’,但我們和賬房先生不同,賬房先生記的是蘇州碼子,很不格致。我們記的是~”丁澹一指黑板,“~阿拉伯數字。”
“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一是可以為華夏革命效力,二是能使自己不斷增加收入。”
丁澹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女學生們豎著耳朵,一邊認真的聽,一邊不時的用筆記下一些要點心得。
後排坐在一個女孩子,她一邊用筆記著什麽,一邊不時的東張西望看看窗外。這女孩子就是丁澹的秘書兼警衛員,她穿著打扮與其它女生並沒有什麽不同,隻是在彎腰的時候,從衣襟下麵露出大左輪的槍套。
起初計委在台北畫了一個大蛋糕,規劃了台北造船廠、台北機械廠、台北蒸汽機車廠、台北紡織廠、台北食品廠、台北水泥廠等等工廠。( )※%,..
為了實現這個規劃,計委也相應從歐洲引進了很多機器設備。
圖紙雖然很美,一時之間很難實現,穿越團隊沒這麽多技術力量。真要一力推行,隻能是從歐美諸國大量引進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經錢水廷提議,執委會最終決定,把台北工業園區統合為一個龐大的台北工業集團,原先規劃中的各個工廠統合到工業集團的重工、造船、輕工、建材四大部門,分批按序建設。
錢水廷為了表示重視和關心,親自兼任工業集團董事長。肖白朗因為在上海搞工業卓有成效,被任命為集團總經理,同時負責重工部門。
林夢楚被任命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主管造船。
盧粵在上海配合肖白朗建起了日化廠,生產出香煙、洗發香波、牙膏、香皂等暢銷產品,被任命為集團副總經理,主管輕工部門。
馬桂花在杜南島生產建造材料卓有成效,被任命為台北工業集團副總經理,主管建材部門。
錢水廷直接在地圖上畫了個圈,把台北北城區往南,一直到龍山寺、艋舺城東營寨,從淡水河到基隆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全劃作了工業區。規劃中的台北鐵路也將橫貫整個工業區。另外工業集團還擁有從艋舺渡口一直到台北製藥廠,大約3.5公裏的河岸線。
肖白朗接下這一灘事後,感到比較棘手。他考慮應該把工業園區當成一個係統工程,按照項目管理的原則方法科學組織施工。於是肖白朗找上林有德,把計委的王成宇借調過來,擔任工業集團的副總兼辦公室主任。
王成宇是大連人,生物工程學士,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從事發改委的工作。其本人癡迷於大數據和統計,特別擅長建設項目規劃。
肖白朗是鐵杆皇漢,超級工作狂,一門心思就想建設他的工業帝國,為華複崛起奮鬥。他拉上王成宇等人直接就在龍山寺紮下大本營,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工業園區大建設。
整個工業園區建設大軍超過萬人,全天分四班進行施工,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工業集團物資倉庫率先建成,投入使用。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建材工業事關台灣的開發速度,16孔輪窯1座、石灰窯4座、立式水泥窯1座相繼建成,配備有蒸汽機驅動的自動製磚機、攪拌機等機械設備。可以年產三千萬塊磚,年產2萬噸水泥。
輕工部門是來錢速度快的項目,錢水廷最為上心。紡織廠的廠房第一個建成,從法國引進的一百台蒸汽機,兩百台絲車,還有二十萬錠紗錠全部安裝完畢,工廠正在進行緊張的工人培訓,同時也在小規模的試生產。
接著陶瓷廠、食品廠、服裝廠、日用化工廠、機械廠、玻璃廠等單位的主體建設已經陸續完工,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龍山寺前麵是個廣場,廣場邊上有一片宅院,這裏以前是頂郊首腦人物的府邸,現在經過改造變成了一個大校園,門前掛上了“南翔技工學校”的牌子。
南翔技工學校其實就是台北工業集團辦的一個技術工人速成班,為各個工廠準備有基本技能的技術工人。
團隊想要推進台灣工業大發展,設備可以從歐美大量購買,技術工人沒法大量引進,隻能是自己培養。
肖白朗在上海的時候,搞過小規模的技校。這次他和錢水廷、林有德商量了一下,幹脆就在台北搞了個南翔技工學校,車銑刨磨鉗電焊鉚……,這些急需的技術工種,統統都要培養。
工業集團從上海、浙東遷徙過來的移民中,選取了兩千人作為技工學校的技工學徒。
這些技工學徒大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不適合入學讀書,也不適合當兵,但他們都沒有成家,幾乎沒有什麽後顧之憂,參加技工培訓最為適合。
技工學校采用集中住宿,軍事化管理的模式,速成培訓一個月。理論教學,師傅指導,大量實踐,反正就是拚命砸錢!
他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進行早鍛煉,跑步做操,隨後吃早飯。8點開始整隊進入教室學習,12點午飯。下午1點繼續學習,一直學習到晚上5點。晚飯後再集中學習文化三個小時,十點鍾就寢。
1月11日上午八點整,技工學校的上課鈴聲響了,學員們紛紛向各自的教室湧去。
一間教室內,一群銑工學徒正圍在一台機床麵前觀摩,操作機床的是沈從影師傅。
沈從影師傅是沈嶽的父親,今年五十多。沈師傅是個老鉗工,車銑刨磨樣樣都行,被技工學校請來擔任銑工班的教員。
沈師傅把一個工件夾在卡盤上,然後在分度頭的刻度盤上選定好一個刻度,不假思索地轉動起來。沈師傅一邊操作機床,一邊解釋,學徒工們神情有些緊張,仔細盯著他的每一個動作。
把工件轉到正確位置後,沈師傅啟動銑床,銑刀在電機的帶動下發出歡快的吱吱聲,一條一條的鐵屑被從工件上劃削出來。
關閉電源,沈師傅把一個銑好的零件從卡具上卸下來了。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大家,“步驟就是這樣,誰第一個來試試!”
“我來!我先來!”
學徒們眼睛發熱,個個躍躍欲試。
另一間教室放置著一些帶風箱的起便火爐,幾個高大的熟鐵板材架,還有好幾箱鉚釘。四十多個鉚接學徒工正在這裏上課。
上課的老師是劉師傅,他以前是上海一家英國船廠的鉚工師傅,技術非常過硬,後來被肖白朗挖了過來。
一個學徒工拚命的拉著風箱,煤火爐火勢正旺,幾個鉚釘已經被加熱到發紅。
“同學們看好了,鉚接施工現在開始!”
劉師傅一手拿著鉗子,一手拿著大榔頭,站在板材架子上,熟鐵板材上早就配鑽好釘口。
一個鉚接加熱工用鉗子夾住鉚釘,直接就甩到空中。
劉師傅手一伸,用鉗子準確的把火紅的鉚釘接住,然後快速插入鉚孔,迅即掄錘鉚合,“咚咚咚!”鉚好了。
再看時,燒紅的鉚釘已經恢複原來的顏色了。
整個動作一氣嗬成,連貫優美,速度、力量、精準,恰如其分,天衣無縫,這些鉚接學徒就想看雜耍一般,一個個全看傻了。
劉師傅一連掄錘鉚合了十個鉚釘,這才停了下來。他看著這些學徒,悠悠的說道,“鉚接是個技術活,你們也不要性急,想要一步登天。”
他讓這些學徒工先用鐵桶把鉚釘接住,隻要懂得如何敲釘子、打鉚釘就可以了。以後工作的時候再學著把手練熟。
鉚接學徒工三個人一組,三個人一組,分成了十多組。一個拉風箱燒爐子,一個扔鉚釘,一個接鉚釘耍榔頭,開始練了起來。
幾個煤火爐子很快就燒旺了起來,一個個燒紅的鉚釘在空中漫飛,鐵桶叮叮當當的發出聲響,大榔頭咚咚咚咚的拚命敲擊,教室內時不時的升起一陣焦糊的氣溫,接著就是“哎呀”、“哎呀”的慘叫。
劉師傅微笑的看著這一切,他摸著滿手的傷疤,心說,想當年我住在師傅家,天天給師傅倒馬桶,吃了三年蘿卜飯,最終才學到了這門手藝,現在這幫學徒真幸福!
銑工學徒、刨工學徒、磨工學徒、鉗工學徒、電工學徒、焊工學徒……,他們也都在各自的教室內,跟著老師認真學習技能。
技工學校大院內的各個教室幾乎都是“嗡嗡嗡”、“突突突”、“咚咚咚”的熱鬧情景,唯獨最裏麵有個偏僻的小院子,相對比較安靜。
這小院子裏麵也有幾間教室,收錄的全是二十歲左右女生。這些女學生在這裏學習紡織、縫紉、護理等工作技能,其中腦袋靈光、認識字的全被分在財會班,學習財會。
一間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三個詞語“規矩”、“學習”、“細心”。
五十多個剪了齊頸短發、穿著深藍色工裝的女孩子坐在教室內,她們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認真的看著黑板。
丁澹在黑板上寫下了0、1、2、3、4、5、6、7、8、9十個阿拉伯數字。
丁澹是丁淡的妹妹,今年才20歲。她原本是大一的學生,得知可以穿越,果斷的跟著她哥哥一起過來了。
丁澹雖然沒學過財會,不過數學成績很好,口才也很棒,在財務班內教教阿拉伯數字概念、四則混合運算綽綽有餘。至於算盤綜合應用等等財會知識,那就需要其它教員過來幫忙授課。
“我們學的是財務,過去稱是‘賬房先生’,但我們和賬房先生不同,賬房先生記的是蘇州碼子,很不格致。我們記的是~”丁澹一指黑板,“~阿拉伯數字。”
“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一是可以為華夏革命效力,二是能使自己不斷增加收入。”
丁澹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女學生們豎著耳朵,一邊認真的聽,一邊不時的用筆記下一些要點心得。
後排坐在一個女孩子,她一邊用筆記著什麽,一邊不時的東張西望看看窗外。這女孩子就是丁澹的秘書兼警衛員,她穿著打扮與其它女生並沒有什麽不同,隻是在彎腰的時候,從衣襟下麵露出大左輪的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