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英法美北上尋求“修約”的艦隊從大沽口迴到了香港。=頂=點=小-說


    中美《望廈條約》(即中美《五口貿易章程:海關稅則》)第34條規定:“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貿易及海麵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


    1854年,包令剛剛走馬上任駐華公使,就根據英國外交部的指示,借口《望廈條約》中有12年後“修約”的規定,援引片麵最惠國條款,要求全麵修改中英《南京條約》,想要進一步擴大英國在華權益。


    包令此舉得到法美等西方列強的全力支持。


    10月15日,英國公使包令的代表阿禮國、美國公使麥蓮以及法國代表哥士耆帶著大小軍艦五艦抵達大沽口,逼迫滿清進行修約談判。


    包令本想親自帶隊北上,但在軍艦臨行前,香港副總督威廉.堅蠢蠢欲動,想要奪取香港兩局主席的位置。


    包令既要與副總督威廉.堅鬥爭,又擔心二十多萬洪兵圍攻廣州影響到香港,危及英國利益,所以就委任上海領事阿禮國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帶領軍艦北上大沽口,自己駐守香港,關注局勢的發展。


    麵對英法美三國的高壓,鹹豐皇帝下諭,可以考慮減免外商所欠上海海關稅和廣東茶稅,以示懷柔,但拒絕全麵修約,要求英法美南下廣州,找兩廣總督、全權處理五口通商事務的欽差大臣葉名琛具體協商“民夷相爭、廣東茶稅抽厘、免除上海欠稅”等事宜。


    12月初,英法美三國代表乘坐軍艦返迴上海。


    經過短暫休整,十二月十三日,英美軍艦離開上海,南下香港。


    十二月十五日下午,艦隊迴到香港。


    阿禮國向包令詳細匯報了修約談判的前後經過,最後說道:“如果沒有外來的軍事壓力,韃靼皇帝那邊決不會低頭的。”


    “看來我們必須顯示一下武力,或者或者其他反叛力量,給該死的韃靼政權一個威脅。”包令點頭表示讚同,接著他歎了口氣,“隻是目前的中國局勢很不明朗,除了太平軍、洪兵,台灣又出來了個明政權,我們必須靜觀事變,等待時機。”


    包令是真想動用炮艦對滿清進行武力威嚇,隻是國內正忙於進行克裏米亞戰爭,無暇東顧。另外太平軍正在大舉北伐、西征,廣東洪兵圍攻廣州,明政權也在竭力控製台灣,英國在名義上還是要嚴守中立。


    阿禮國雖然剛剛到達香港,他已經聽到太多關於大明政權的新聞。


    諸如西方各國都已經派人在滬尾開設商務辦事處,作為對應,大明政權也在香港開設了一家商行,作為非正式的商務辦事處等等消息。


    “公使先生,聽說法國政府即將準備承認這個明政權,美國公使麥蓮也要前往滬尾。”阿禮國試探的問道,“您也打算支持大明嗎?”


    “大明政權已經在這要看合不合乎我們大英帝國的利益!法美兩國也不能違背列強一致的原則。”


    包令翻動著綠眼珠子,“看文極司脫的報告,這大明國就好比歐洲的普魯士,雖然現在實力還比較弱小,但是精明強悍,野心勃勃,很不好對付。相比較而言,韃靼政府倒好像是個大笨牛,如果他們能稍稍老實一些,開明一些,我倒還願意與韃靼的滿大人打交道。”


    包令口中的和平主義,實質上就是披著糖衣的帝~國主義,是為了更好的謀求英國的國家利益。


    阿禮國搖搖頭,“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的支持或強迫,否則這頭大笨牛是不會聽話的。”


    包令笑了,“現在正是機會,二十萬反叛人士現在正圍住了廣州城,韃靼政府在廣東最大的官員葉名琛已經給我來信,請求幫助,明天我就帶著軍艦進入珠江。”


    12月初,廣州形勢告急。洪兵水師數百隻戰船從水路向廣州發起猛烈進攻,在大黃、新造等處大敗清軍水師。


    強大的義軍水師威逼廣州城,由於珠江河汊紛歧,使得清軍堵剿倍形吃緊。葉名琛一籌莫展,隻得照會包令,請求其在消滅洪兵的行動中與他合作。


    包令站起身來,望著停泊在港口的軍艦,幽幽的說道,“隻要這兩廣的滿大人允諾修約,允許我們進入廣州城,我們就與葉名琛合作,保護他渡過洪兵圍攻的難關。”


    進入廣州城是包令來華之後孜孜以求的第一個目標,修約是他的第二個目標。隻要滿清滿足了這兩個願望,包令來華的使命就算是大功告成。


    當天晚上,香港總督府舉辦酒會,迎接艦隊遠航歸來。


    在總督府小會議室內,包令把他的計劃向布爾布隆、麥蓮公布,“我打算派遣一支艦隊深入珠江,兵臨廣州城,保護我們的僑民。”


    法國公使布爾布隆、美國公使麥蓮立即變得嚴肅起來。


    “您這是打算支持葉名琛嗎?”布爾布隆非常直截了當,“爵士,葉名琛是個滿口謊話的混蛋,你們不能幫助他,英國不能違反列強一致的原則!”


    洪兵起事初期,英法美三國曾在一起商量過,三國同意列強保持一致,認為必須在叛軍和葉名琛的鬥爭中嚴守中立,停止任何性質的直接和間接幹預。


    布爾布隆對葉名琛的印象一直很壞,修約失敗更是讓他對滿清政權極度失望。雖然他對大明政權心存好感,但事關法國國家利益,布爾布隆決定保持中立原則不變,不給任何反叛勢力提供幫助,幫助滿大人更是不可能的。


    “讓這野蠻的韃靼政府見鬼去吧!”麥蓮表示支持布爾布隆,“叛軍勢力強大,支持葉名琛勢必讓戰爭無休止的遷延下去。”


    1853年新任總統皮爾斯派遣他的政治密友麥蓮為駐華公使,麥蓮的使命是與清政府談判“修約”事宜,在中國建立不受限製的商業關係。鑒於當時中國太平天國運動正處於興盛時期,麥蓮使華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深入研究中國的政治形勢,以決定美國的對華政策。


    麥蓮來華之後,首先就去了南京城,他對太平天國是大失所望。這次北上修約,麥蓮感到韃靼皇帝與那太平天國的王爺一樣,也是及其頑固不化。


    聽聞大明已經占領台灣北部,並且在滬尾開設自由港。麥蓮十分欣喜,這新興的明政權對美利堅表現得特別友好,美國商行已經獲得許多商機,滬尾自由港的開設必將使美國對華貿易更上一個台階。


    他決定結束香港之行之後,就去一趟滬尾,看看能不能與大明朝簽訂一個滿意的協定。


    “正義和良策要求我們在敵對雙方之間遵守嚴格的中立。”


    包令首先表示讚同法美兩國公使的意見,但他把話一轉,“但是,廣東的動亂正在破壞商務的一切命脈,這已經嚴重損害了我們的利益。政府軍與反~政府方麵對此都沒有進行很好的保護,英法美列強能對這種狀態熟視無睹嗎?!”


    麵對包令的叫囂,布爾布隆皺著眉頭,“爵士,英國打算達成什麽目標。”


    “放心,我隻打算在廣州城下建立一個中立區,保護我們的僑民,保護英國的商業利益。另外我還要保障廣州與香港之間的自由航行。”包令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順便幫助那些可憐的良善之民,讓他們免除戰火的困擾。”


    麥蓮表示讚同,“這也是美國願望。”


    “我們法國也希望如此。”布爾布隆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包令,“爵士,英國的目標僅此而已?”


    “我必須維持我們在華貿易的地位,並務求英國僑民、財產和商務實業不受侵犯。”包令瞪起綠眼珠,“所以,我將再次與葉名琛嚴正交涉,提出三項要求,公使館進駐廣州城、允許歐美商人自由租地、同意修約。”


    布爾布隆和麥蓮同時搖頭,“滿大人絕對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


    包令冷哼一聲,“如果葉名琛不答應我們的合理要求,英**艦絕對保持中立。”


    經過激烈討論,英法美三國公使決定,明天一起乘船去廣州,同時向葉名琛發出照會。如果葉名琛拒絕英法美的正當要求,三**艦立即撤出珠江,直奔滬尾。


    十二月十六日,包令、布爾布隆、麥蓮分別乘坐英國的“赫爾墨斯”號(hermes)、法國的“加西尼”號(cassini)、美國的“色斯奎哈那”號(susquehanna)兵臨廣州城下。


    英法美立即在廣州附近地區張貼告示,聲言“倘有有人侵犯英法美僑民的人身、財產和商務實業,英法美即視為起釁之端,並將全力與之對敵。”


    並要求在城外劃設所謂“中立區”,以保衛其僑民的生命財產。“中立區”內的百姓要拆遷,不準有戰爭行動,對起義軍實行政治訛詐和軍事恫嚇。


    起義部隊在英法美強大武力威脅之下,隻得同意在廣州城外的珠江邊設立中立區,開放水上通道,允許香港與廣州兩地之間自由通航。


    於是,大批的廣東官宦富商得以乘坐商船,通過水路逃往香港。葉名琛守城所需的軍火物資,也通過水路順利的進入廣州城。


    第二天,包令、布爾布隆和麥蓮一同照會葉名琛,要求進入廣州,在兩廣總督督署與之會晤,麵酌要務。


    讓包令等人失望的是,葉名琛以“軍事倥傯,不遑議此”拒絕會麵,隻是派來了派出兩位七品官員,帶來了禮節性的問候,對英法美租地、修約的要求,也是避不答複。


    包令、布爾布隆和麥蓮大失所望,他們立即以嚴肅的口吻分別向清政府發出照會,“細事不必再議,但求另派欽差大臣前來,商辦重事,以堅和好,不可遲至鹹豐六年(1856年),否則後果自負。”


    十二月十九日,三艘軍艦梯次駛出珠江口。這時,有兩艘懸掛英國國旗的輪船溯流而上,從艦隊邊上擦過。


    站在船台上,迴首眺望溯流而上的輪船,包令心說,“進入珠江的目的總算成功了一個,現在就看大明政權合不合乎我們大英帝國的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幕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夏雷暴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夏雷暴夜並收藏鐵幕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