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定海衜頭已經被高高的圍牆圍住,西衜頭是海軍一號碼頭,為軍事禁區,大衜頭、中衜頭全被整合成民用貨運區,海軍一號碼頭邊上的小碼頭辟為上下人員的客運區。


    還沒靠上碼頭,胡仁沛遠遠就看到碼頭上的橫幅,“定海歡迎您!”


    咦,這是魏碑,粗壯、古樸,遠遠的就看到特別清楚,不過這字得從左往右讀,還有這“歡”字?!胡仁沛感覺有些不習慣,微微搖頭。


    “俗體字?!”幾個書生嚌嚌嘈嘈起來。


    交通艇靠上碼頭,碼頭上一個藍sè作訓服的工作人員手舉著大喇叭,“歡迎來到定海,本地人請走綠sè通道,客商請走一號通道,讀書人請走二號通道。”


    胡仁沛登上碼頭,看到齊腰高的木柵欄把碼頭上的空地分成三個通道,上麵分別寫著“綠sè通道”、“一號通道”、“二號通道”。


    明軍登陸定海之後,強化保甲製,本地人建起了戶籍檔案,外地人進入定海須得在碼頭詳細登記姓名、年齡、籍貫、居住地、來此的目的。


    空地上已經有許多人排隊等著通行過關,身穿大明九品官服的張鴻功正帶著一些身穿藍布對襟衣服的工作人員守在柵欄前,一一進行登記,查驗放行。這些工作人員都是經過訓練營短訓的定海籍的童生。


    紹興師爺張鴻功是秀才出身,既有文采智計,又能機巧應變,明軍入城之後他看準形勢,積極投靠,經過訓練營短期培訓,被任命為港務局幫辦。


    “這‘歡’、‘綠’、‘號’全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體字,看來這大明朝的官員才情很是一般啊,從左往右書寫也是別有一番情調。”書生中有人高聲說道,碼頭頓時一片喧笑。


    “不然!”胡仁沛仰頭端詳橫幅上的字,“拋開‘歡’是否是俗體字,大家看這幾個字,寬和而謹束,平實而峻肆,樸茂而疏宕,沉雄而清麗,實乃魏碑書法大家之作。”


    橫幅上的字調用的是電腦裏麵的魏碑字體,這電腦裏的字庫都是名家所寫。胡仁沛喜愛魏碑,臨摹龍門二十品n年,他一眼就看出這字法深得北魏書法名家鄭道昭的《鄭文公上碑》的真諦。


    胡舉人的褒揚一下平息了許多非議,於是身邊幾個書生順杆往上爬,拍著手,不住點頭,“魏晉風骨,質樸清麗,不喜文飾,這字體確實很好。”


    但下麵還有人嘀嘀咕咕,“寫得再好,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體字。”


    “此言謬矣!”張鴻功聽到有人在胡亂評判,立即從檢查通關處那邊閃了過來。


    張鴻功上前先對胡仁沛拱手施禮,然後轉身大聲問這些書生,“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何也?”


    看到出來了個大明官員,雖說從服飾上看才是一個九品,在場的幾個書生也不敢胡亂得罪,剛才那位書生躲在人群也不再吭氣。


    胡仁沛迴道:“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有雲,‘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的。”張鴻功點點頭,“‘天雨粟’寓意我華夏民族因為有了文字,才變得更聰慧,思想變得更深邃,生產創造的能力大大增強;‘鬼夜哭’寓意漢字的產生真正揭開了天地的奧秘,使我華夏智慧增強,鬼神從此難以主宰人類的命運了,因此隻能在黑夜裏哭泣。”


    張鴻功看著眼前的書生,淡淡的說道:“所以說,文字的作用一是為了傳承,二是為了交流,並非用來顯擺自己的才情。這定海碼頭不是文淵閣,進進出出都是普通民眾。為了顯擺自己才高八鬥,這這碼頭上寫讓人看不懂的文字,那還不如不寫。”


    這些都是張鴻功在訓練營接受培訓學來的話,現在他又如數家珍的賣弄給這些書生。


    張鴻功說一席話讓在場的這些書生頓時嘴塞,胡舉人連連點頭,“大人高見,不過從左往右書寫不知是何道理?”


    “本官港務局幫辦張鴻功,歡迎大家來定海參加大明科舉考試,從左往右書寫是格物致知的需要。”


    “格物致知?”


    “是的,大家以後都會領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交談之中,眾人得知張鴻功原是紹興師爺,也曾做個前清的秀才,頓時覺得更加親切。


    這些書生聽說大明船堅炮利,趕來參加科學,也是想早早得到功名,有個從龍之功。但有人覺得大明才取一個州縣,就開科取士,貌似太過倉促;也有人對大明兵力有少許疑慮。


    張鴻功天天在碼頭遇到這諸如此類的提問,他輕鬆自如的一一迴答。


    經過一番詳細登記,一位碼頭工作人員帶著這些書生進入二號通道。沿著二號通道走大約五百米,這裏過去是清軍眷屬生活區,現在改為士子接待站。禮部儀製清吏司主事白燚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在這裏忙碌了將近十天,經他們手進入定海城的四方學子已不下千人。


    胡仁沛、楊在田等人還沒走進接待站,就聽見接待大廳內好多書生正在進行熱烈的討論,這些書生也是今天搭乘船隻來到定海,隻是比胡仁沛他們早一步上岸。


    一個聲音很是尖銳,“把功名與入仕分開,這不是莫名其妙嗎,亙古未見有之!”


    這聲音立即得到很多人的認同,“是啊,是啊。這秀才、舉人、進士的學位授予全歸大學,朝廷體麵還在!”


    有人表示不同意見,“不然,按照這條例,大學歸禮部國子監管轄,學位授予仍是朝廷所賜!”


    什麽條例?!胡仁沛聽到莫名其妙,他走到門口,抬眼掃視了一下屋內,貌似這些書生都有些寒酸相,至多是些酸秀才,沒一個舉人模樣的。胡仁沛是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的舉人,他心中很是不爽,稍稍舉一舉手,口中念叨,“可有丙午科的同年?”


    屋內眾人心知來了個舉人,全都起身行禮拜見老先生,口稱某某地方的晚生,忙不迭的給胡仁沛他們騰位子。明清時期,秀才、童生在舉人麵前都得謙稱“晚生”,尊他們為老先生。


    胡仁沛聽到那聲音尖銳的書生是吳江秀才鍾誌成,心說這江蘇吳江的儒生也趕過來了,大明氣勢很旺啊。他邁著方步昂然而入,幾個書生趨步跟隨。


    胡仁沛也不謙讓,看著自己的隨從整理好座位,一屁股坐了下來,“呃,原來都是浙東的朋友和小友!相見就是緣分,你們繼續。”明清讀書人稱秀才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


    楊在田等人不敢靠的太近,圍繞胡仁沛鬆散的坐了下來。剛才那些書生沒膽繼續大聲喧囂,幾個人一堆,幾個人一堆,悶著頭小聲的嘀嘀咕咕。


    很快,有人過來倒茶,送上點心,給胡仁沛、楊在田他們每人也發了一本小冊子。


    小冊子的內容主要就是《學位條例》、《士階條例》,《學位條例》是關於舉人、進士學位的授予方法及管理方麵的內容,《士階條例》就是入仕考試的有關規定。


    胡仁沛拿到手上隨便翻了一下,小冊子印製得很jing致。紙麵jing潔,字體端正,每個字大小尺寸居然完全一樣,筆畫也是一般粗細,看著極其清爽。但就是滿篇俗體字,文辭粗鄙,唯一可取就是有句讀,省卻了斷句的功夫。


    “《學位條例》。”有人小聲念了一個標題,停了下來,“敢問老先生,這學位是什麽意思?”


    大家的眼光全聚焦到胡仁沛身上。


    胡仁沛很是幹脆,“往下看,看下麵怎麽解釋。”


    “第一條,為了促進我國格物致知人才的成長,促進各門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格物致知事業的發展,以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凡是擁護大明朝廷,遵紀守法,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相應的學位。”


    這人念完第二條,又有了新的疑問,“公民?這什麽是公民?”


    他看了胡仁沛一眼,繼續念第三條,“第三條,學位分舉人、進士兩級。”


    眾人頓時嘩然,“這好好的功名改成什麽學位~~~”


    胡仁沛他們現在已經忘卻了小冊子的文辭,專心致誌的討論兩個條例的具體內容,“舉人、進士由大學學位管理委員會授予,這大學又是怎麽迴事?難道這大明已經取消科舉考試?”


    “取消科舉考試,那我們來幹嘛?”


    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小冊子上,討論得很是激烈,唯獨楊在田一手抓著小冊子,一手捧著茶杯,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桌子上的點心。不管是小冊子上的字,還是同伴的熱烈討論,楊在田全沒在意,他心中裝的全是碟子裏麵的暗sè長條點心。


    碟中的點心,讓楊在田看得眼饞,隻是大家都不動手,他也不好意思先取,於是不斷的喝茶,想要壓住口舌之yu,不想半杯茶水下肚,肚子更是咕咕的叫。終於,他忍不住拿起了一塊點心,用力咬了一口,再在嘴中嚼了兩下,香甜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散開,楊在田全身感到一陣鬆泰,他有些熱淚盈眶,自小到大,貌似還沒嚐到如此的美味。楊在田又嘴嚼了幾下,感覺有些嘴幹,張口想喝水,一不留神,嘴中的粉末噴了出來。


    “哈哈,這是天女散花啊!”


    幾個書生本來就對這身披麻布的窮秀才頗為鄙夷,隻是麵上絲毫不露而已,現在楊在田出現如此粗俗的狀況,左右兩邊全都躲閃開來,楊在田滿臉漲得通紅。


    這時門口有人喝道:“大明禮部儀製清吏司主事白大人到!”


    白燚今年才二十八歲,是zi you職業者,長的是膘肥體壯、膀大腰圓。他上大學時最喜歡幹的事情之一就是泡圖書館,一來二去,無論是閱覽室還是外借的書,隻要是自己喜歡看的,幾乎全部翻了個遍。不過說到興趣,挺古怪的,他學的是化學,但喜歡國學,好古風,還給自己取了個字離烏,書籍翻得最多的就是古漢語音韻這一類了。


    儀製清吏司主事白燚走到前麵,他環視了一下大廳,鄭重的一拱手,代表大明朝廷歡迎胡舉人等儒門學子的到來,“高儒先生,諸位儒門學子,你們心慕反清複明之誌,不顧舟楫之辛、鞍馬之勞,來到定海,本官代表大明熱烈歡迎。”


    胡仁沛,表字高儒,他和諸位書生趕緊起身迴禮。


    胡仁沛暗暗驚歎,這大明訊息很是通暢,剛剛隻在碼頭登記了一下,這禮部主事就完全知曉。


    說著白燚關懷大家一路上很是辛苦,他請大家先品嚐桌上的點心,“這是長塗硬糕,比較幹,定海的特產,與其他地方的點心絕對不一樣。”


    大明禮部官員殷勤相勸,書生們盛情難卻,也紛紛拿起硬糕小口,按照白燚所說的,一口茶水,一口硬糕慢慢品嚐。


    味道確實不錯,有人xing子急,顧不上喝水,連嚼數口,不留神粉末也從嘴角邊冒了出來,廳內不時有人發出嗤笑之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幕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夏雷暴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夏雷暴夜並收藏鐵幕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