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440章11人集體領導
下午的政治局委員選舉會議正式開始後人們發現事情和他們想的有一定的偏差,那就是勃式宣布此次選舉將會選舉2名政治局委員、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來彌補因為粉碎政變集團領導層之後所產生的缺額,而不是根據他們原先根據總體缺額猜測的選舉4名政治局委員、2名候補委員。
麵對這一突然變化下麵的眾多中央委員會委員愕然不已,怎麽突然間政治體製就要發生這麽大的變化,總書記同誌到底想要幹什麽?沒有讓這些人疑惑太久,勃式後麵的話給予了他們最好的解釋。
勃式的話總結起來的意思是,以前的蘇維埃雖然也是集體領導製度,但是這個製度隻是少數幾個人的集體領導並不是政治局整個集體的領導。以前的政治局雖然擁有13名委員但是很多時候處理重大問題的時候隻是召集少數幾個負責同誌或者在簡單的擴大一下表決就行了,根本沒有做到政治局集體領導,雖然在後期他努力的在改變這種情況但是情況轉變並不明顯。
蘇共是一個開放民主的政黨、是積極向上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作為蘇共的最高領導機構蘇共政治局應起到領導的責任、在各項方麵做出表率,所以勃式才決心在此次會議上進行改革,政治局委員削減人數但是增加實際權力實行11人集體領導負責製!以後政治局委員將形成以蘇共總書記為核心的11名同誌領導集體,共同領導蘇維埃的進步!
勃式的一席話贏得了下麵很多人的掌聲,大家都是政治敏銳的老狐狸了,都能領會出勃式這句話中的放權意思,這樣一來雖然政治局人數少了但是委員擁有了比以前更大的實權,對於國家的民主領導還是很不錯的。而且也有一點是因為政變集團的全軍覆沒,造成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缺額眾多他們所在勢力的領頭人基本都能取得以前想象不到的進步,大家也就不好說些什麽了。
下午3點20分選舉正式開始,首先進行的是2名政治局委員的選舉,候選人員有4個,分別為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同誌、國防部代部長維克托同誌、政治局候補委員兼中組部部長卡皮托諾夫、白俄羅斯黨中央第一書記馬謝羅夫。一看這候選人名單所有人都明白該選哪兩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防部這兩大暴力機構的一把手不進入政治局其他人還有理由進入嗎?
毫無懸念的弗拉基米爾和維克托兩人高票當選了政治局委員,完成了兩級跳一舉從中央委員成為了核心領導層的政治局委員。可以說新的名單出爐後米哈伊爾-瓦西裏一係在政治局委員的影響力暴漲,最起碼他們手中直接握住的票數就達到了驚人的3票!不過這個場麵估計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父子兩人同時存在於國家最高決策層是一個犯忌諱的事情,想必等蘇聯的政局穩定一段時間之後米哈伊爾就要考慮提前退休的事情了。
接下來的政治局候補委員選舉有點競爭激烈了,總共3個名額候選人卻有8個,除去3個職位和實力實在不強的人還剩下5個在這方麵上很有競爭力,分別為:新任烏克蘭黨中央第一書記波普拉夫斯基、新任最高蘇維埃第一副主席拉祖莫夫同誌、新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部長謝洛科夫同誌、新任文化部部長沙烏羅、新任莫斯科黨委第一書記紮格拉金同誌。
這裏麵每一個挑出來都有擔任候補委員的理由,波普拉夫斯基和紮格拉金就不用說了,兩人的前任可都是政治局委員,雖然因為政變兩人都被雙開、逮捕了,可是倒黴的應該是他們個人而不是他們的位子,前麵沒能當選上政治局委員兩人也認了誰讓自己兩人時運不濟呢,可是要是再弄不上一個候補委員可就說不過去了。沙烏羅、拉祖莫夫兩人也是頂替前任,擔任候補委員也是理由充分。
按理來說這裏麵也就是謝洛科夫這個兼任內務部部長的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理由不太充分了,上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也是候補委員可是那是第一副主席的職位一直空缺,現在想要重返政治局候補委員的位子那是那麽容易!可是偏偏他確是這5個人中理由最充分也是上麵最肯定的一個,不為別的就因為人家後麵還有一個身份――國防會議成員!國防會議13人裏麵除了他和周天策外剩下的11人哪個不是位高權重的大佬級人物,雖然不一定都是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但是人家的實際權力絕對不會比一個候補委員差甚至有時還要強上很多,就比如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元帥!人家崔可夫同誌他們管不了、也無法安排人家進步,可是他謝洛科夫總不能比他們這些人低太多吧,不然看上去有點丟人!這次謝洛科夫因為政變過程中處置得當、平叛有功升任了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有了進步的理由,上麵的這些人自然不會再看著他‘不求上進’了。
人人都有理由而且都非常充分,這可難倒了下麵那幫子投選票的人,選票可不能瞎投,既要符合國家整體的要求又要最貼近自己團體的利益訴求,這個決定還真的不好做。不過在怎麽頭疼、在困難10分鍾之後這些委員們也不得不投出了自己的選票。
在走向主席台投票的時候周天策的餘光注意到了向他投來注意目光的謝洛科夫,周天策為不可及的點了點頭,後者那放在腿上的手不由的緊緊握成了一個拳頭!
最後結果在6分鍾之後揭曉了,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分別為波普拉夫斯基、謝洛科夫、拉祖莫夫。雖然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說這3個人是8個候選人中最合適的人選了,莫斯科和烏克蘭比起來在蘇聯整體的重量上還是差了那麽一點,文化部部長又怎麽能爭得過最高蘇維埃第一副主席,至於謝洛科夫除了前麵介紹的那些原因他當選未嚐沒有勃式在核心層增加政府力量平息政府方麵怨氣的理念在其中。
這裏麵最鬱悶的可以說是新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紮格拉金了,他的上任還是政治局委員到了他這一任連個政治局候補委員也當不上了,用一落千丈來形容完全不為過,可是這有什麽辦法呢?要怪也就怪他自己時運不濟吧,碰到了這樣的時刻,在競爭的時候碰到的都是那種硬茬子!
不管怎麽來說這次選舉會議結束了所有的人事問題也塵埃落定了,蘇聯的最高核心層也在此確定下來,相信有了這些改變蘇聯核心決策層在黨內民主上將會再次前進一步。
9月2日,臨時黨代會對於提請黨代會表決的11項臨時議案、議題進行了審議,最後通過了這11項議案,其中就有《蘇共政治局製度變革方案》,也算是正麵確認了勃式在政治局人數和權力、義務上的改革,雖然這有點先上車後買票的嫌疑,不過不管怎樣隻要對蘇聯以後的發展有利就行了。
到此為期兩天的蘇共全國臨時黨代會正式結束,此次會議對蘇聯的影響極其深遠,可以說為蘇聯以後快速發展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黨代會結束了但是其他的一些事情還沒有解決,9月3日勃式主持召開了蘇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在會議上對各位蘇共書記的職責進行了新一輪劃分。
大多數人的具體分工和權力沒什麽變動,變動最大也就是蘇斯洛夫和安德羅波夫兩人。安德羅波夫從政變集團的手中被放迴來沒幾天就被勃式剝奪了安全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弗拉基米爾接任了克格勃主席,而他安德羅波夫則被調到了書記處擔任冷板凳書記。說他安德羅波夫對此沒有怨言誰也不信,實際上他確實很不滿勃式對他的處置,可是再不滿有什麽用,在政變集團發動政變之前克格勃特工確實已經發現了一些線索並上報給了他,可是他在這件事情上疏忽大意了結果造成了不可挽迴的後果,就憑這一點他就不得不下台了。
這次的調整也就是為了他,怎麽說他安德羅波夫也是政治局委員、前任克格勃主席,雖然犯錯誤被調離了克格勃主席的位置,但是也要給人一點安慰不是。而且根據勃式最新製定的政治局11人集體領導製度,每個政治局成員的權力都是不小的,他沒有理由讓安德羅波夫坐冷板凳。
經過調整後安德羅波夫接手了康斯坦丁原先負責的總務部,並從蘇斯洛夫手中拿到了蘇軍總政治局、對外人事部的分管權力,勃式還給予了他聯係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調查局等情報安全部門的職責。可以說這麽一調整安德羅波夫的實際權力也不小了,在政治局的11名委員中也排上5、6位了,雖然還是沒法和他在克格勃主席任上的權力比,但是作為一個犯了錯誤的人來說勃式已經對他夠好了。
至於從蘇斯洛夫手中搶食,這個並不是勃式對蘇斯洛夫有了什麽意見要削弱蘇斯洛夫的權力,反而是蘇斯洛夫主動找到了勃式要求把他分管的一些部門分給其他同誌負責,蘇斯洛夫的理由很簡單‘我老了,精力不夠,分管工作太多根本處理不過來’。經過多次試探蘇斯洛夫是真的不想再負責這些之後勃式才把那兩個重要部門給了安德羅波夫,這也讓他輕鬆了不少,畢竟去搶其他分管書記的分管部門難度還是不下的。
中央書記處這邊調理清楚,勃式又馬不停蹄的在當天下午聽取了吉洪諾夫關於部長會議副主席分工的調整,在這次調整上吉洪諾夫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調整隻不過把那些原先屬於第一副主席的分管工作還給了謝洛科夫,再加上一個內務部罷了。看到這種情況勃式沒說什麽直接核準通過了吉洪諾夫的調整,不過他還是和吉洪諾夫泄露了一個內容,“吉洪諾夫同誌,部長會議的副主席職位是不是太多了?大家的分工也太少了,這是嚴重的浪費。”
吉洪諾夫頓時苦笑了起來,“勃列日涅夫同誌,這個問題確實是有,可是目前的情況……”
“你心裏有個準備就行了,不會這麽快就進行的,中央的事情還沒有理順,你們的變革大致會放在明年,要有個準備啊”
吉洪諾夫聽著勃式這種口氣心中再也安定不下來了,這是要大調整啊,到時候又要有的忙、有的吵了!
..
第440章11人集體領導
下午的政治局委員選舉會議正式開始後人們發現事情和他們想的有一定的偏差,那就是勃式宣布此次選舉將會選舉2名政治局委員、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來彌補因為粉碎政變集團領導層之後所產生的缺額,而不是根據他們原先根據總體缺額猜測的選舉4名政治局委員、2名候補委員。
麵對這一突然變化下麵的眾多中央委員會委員愕然不已,怎麽突然間政治體製就要發生這麽大的變化,總書記同誌到底想要幹什麽?沒有讓這些人疑惑太久,勃式後麵的話給予了他們最好的解釋。
勃式的話總結起來的意思是,以前的蘇維埃雖然也是集體領導製度,但是這個製度隻是少數幾個人的集體領導並不是政治局整個集體的領導。以前的政治局雖然擁有13名委員但是很多時候處理重大問題的時候隻是召集少數幾個負責同誌或者在簡單的擴大一下表決就行了,根本沒有做到政治局集體領導,雖然在後期他努力的在改變這種情況但是情況轉變並不明顯。
蘇共是一個開放民主的政黨、是積極向上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作為蘇共的最高領導機構蘇共政治局應起到領導的責任、在各項方麵做出表率,所以勃式才決心在此次會議上進行改革,政治局委員削減人數但是增加實際權力實行11人集體領導負責製!以後政治局委員將形成以蘇共總書記為核心的11名同誌領導集體,共同領導蘇維埃的進步!
勃式的一席話贏得了下麵很多人的掌聲,大家都是政治敏銳的老狐狸了,都能領會出勃式這句話中的放權意思,這樣一來雖然政治局人數少了但是委員擁有了比以前更大的實權,對於國家的民主領導還是很不錯的。而且也有一點是因為政變集團的全軍覆沒,造成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缺額眾多他們所在勢力的領頭人基本都能取得以前想象不到的進步,大家也就不好說些什麽了。
下午3點20分選舉正式開始,首先進行的是2名政治局委員的選舉,候選人員有4個,分別為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同誌、國防部代部長維克托同誌、政治局候補委員兼中組部部長卡皮托諾夫、白俄羅斯黨中央第一書記馬謝羅夫。一看這候選人名單所有人都明白該選哪兩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防部這兩大暴力機構的一把手不進入政治局其他人還有理由進入嗎?
毫無懸念的弗拉基米爾和維克托兩人高票當選了政治局委員,完成了兩級跳一舉從中央委員成為了核心領導層的政治局委員。可以說新的名單出爐後米哈伊爾-瓦西裏一係在政治局委員的影響力暴漲,最起碼他們手中直接握住的票數就達到了驚人的3票!不過這個場麵估計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父子兩人同時存在於國家最高決策層是一個犯忌諱的事情,想必等蘇聯的政局穩定一段時間之後米哈伊爾就要考慮提前退休的事情了。
接下來的政治局候補委員選舉有點競爭激烈了,總共3個名額候選人卻有8個,除去3個職位和實力實在不強的人還剩下5個在這方麵上很有競爭力,分別為:新任烏克蘭黨中央第一書記波普拉夫斯基、新任最高蘇維埃第一副主席拉祖莫夫同誌、新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部長謝洛科夫同誌、新任文化部部長沙烏羅、新任莫斯科黨委第一書記紮格拉金同誌。
這裏麵每一個挑出來都有擔任候補委員的理由,波普拉夫斯基和紮格拉金就不用說了,兩人的前任可都是政治局委員,雖然因為政變兩人都被雙開、逮捕了,可是倒黴的應該是他們個人而不是他們的位子,前麵沒能當選上政治局委員兩人也認了誰讓自己兩人時運不濟呢,可是要是再弄不上一個候補委員可就說不過去了。沙烏羅、拉祖莫夫兩人也是頂替前任,擔任候補委員也是理由充分。
按理來說這裏麵也就是謝洛科夫這個兼任內務部部長的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理由不太充分了,上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也是候補委員可是那是第一副主席的職位一直空缺,現在想要重返政治局候補委員的位子那是那麽容易!可是偏偏他確是這5個人中理由最充分也是上麵最肯定的一個,不為別的就因為人家後麵還有一個身份――國防會議成員!國防會議13人裏麵除了他和周天策外剩下的11人哪個不是位高權重的大佬級人物,雖然不一定都是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但是人家的實際權力絕對不會比一個候補委員差甚至有時還要強上很多,就比如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元帥!人家崔可夫同誌他們管不了、也無法安排人家進步,可是他謝洛科夫總不能比他們這些人低太多吧,不然看上去有點丟人!這次謝洛科夫因為政變過程中處置得當、平叛有功升任了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有了進步的理由,上麵的這些人自然不會再看著他‘不求上進’了。
人人都有理由而且都非常充分,這可難倒了下麵那幫子投選票的人,選票可不能瞎投,既要符合國家整體的要求又要最貼近自己團體的利益訴求,這個決定還真的不好做。不過在怎麽頭疼、在困難10分鍾之後這些委員們也不得不投出了自己的選票。
在走向主席台投票的時候周天策的餘光注意到了向他投來注意目光的謝洛科夫,周天策為不可及的點了點頭,後者那放在腿上的手不由的緊緊握成了一個拳頭!
最後結果在6分鍾之後揭曉了,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分別為波普拉夫斯基、謝洛科夫、拉祖莫夫。雖然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說這3個人是8個候選人中最合適的人選了,莫斯科和烏克蘭比起來在蘇聯整體的重量上還是差了那麽一點,文化部部長又怎麽能爭得過最高蘇維埃第一副主席,至於謝洛科夫除了前麵介紹的那些原因他當選未嚐沒有勃式在核心層增加政府力量平息政府方麵怨氣的理念在其中。
這裏麵最鬱悶的可以說是新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紮格拉金了,他的上任還是政治局委員到了他這一任連個政治局候補委員也當不上了,用一落千丈來形容完全不為過,可是這有什麽辦法呢?要怪也就怪他自己時運不濟吧,碰到了這樣的時刻,在競爭的時候碰到的都是那種硬茬子!
不管怎麽來說這次選舉會議結束了所有的人事問題也塵埃落定了,蘇聯的最高核心層也在此確定下來,相信有了這些改變蘇聯核心決策層在黨內民主上將會再次前進一步。
9月2日,臨時黨代會對於提請黨代會表決的11項臨時議案、議題進行了審議,最後通過了這11項議案,其中就有《蘇共政治局製度變革方案》,也算是正麵確認了勃式在政治局人數和權力、義務上的改革,雖然這有點先上車後買票的嫌疑,不過不管怎樣隻要對蘇聯以後的發展有利就行了。
到此為期兩天的蘇共全國臨時黨代會正式結束,此次會議對蘇聯的影響極其深遠,可以說為蘇聯以後快速發展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黨代會結束了但是其他的一些事情還沒有解決,9月3日勃式主持召開了蘇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在會議上對各位蘇共書記的職責進行了新一輪劃分。
大多數人的具體分工和權力沒什麽變動,變動最大也就是蘇斯洛夫和安德羅波夫兩人。安德羅波夫從政變集團的手中被放迴來沒幾天就被勃式剝奪了安全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弗拉基米爾接任了克格勃主席,而他安德羅波夫則被調到了書記處擔任冷板凳書記。說他安德羅波夫對此沒有怨言誰也不信,實際上他確實很不滿勃式對他的處置,可是再不滿有什麽用,在政變集團發動政變之前克格勃特工確實已經發現了一些線索並上報給了他,可是他在這件事情上疏忽大意了結果造成了不可挽迴的後果,就憑這一點他就不得不下台了。
這次的調整也就是為了他,怎麽說他安德羅波夫也是政治局委員、前任克格勃主席,雖然犯錯誤被調離了克格勃主席的位置,但是也要給人一點安慰不是。而且根據勃式最新製定的政治局11人集體領導製度,每個政治局成員的權力都是不小的,他沒有理由讓安德羅波夫坐冷板凳。
經過調整後安德羅波夫接手了康斯坦丁原先負責的總務部,並從蘇斯洛夫手中拿到了蘇軍總政治局、對外人事部的分管權力,勃式還給予了他聯係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調查局等情報安全部門的職責。可以說這麽一調整安德羅波夫的實際權力也不小了,在政治局的11名委員中也排上5、6位了,雖然還是沒法和他在克格勃主席任上的權力比,但是作為一個犯了錯誤的人來說勃式已經對他夠好了。
至於從蘇斯洛夫手中搶食,這個並不是勃式對蘇斯洛夫有了什麽意見要削弱蘇斯洛夫的權力,反而是蘇斯洛夫主動找到了勃式要求把他分管的一些部門分給其他同誌負責,蘇斯洛夫的理由很簡單‘我老了,精力不夠,分管工作太多根本處理不過來’。經過多次試探蘇斯洛夫是真的不想再負責這些之後勃式才把那兩個重要部門給了安德羅波夫,這也讓他輕鬆了不少,畢竟去搶其他分管書記的分管部門難度還是不下的。
中央書記處這邊調理清楚,勃式又馬不停蹄的在當天下午聽取了吉洪諾夫關於部長會議副主席分工的調整,在這次調整上吉洪諾夫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調整隻不過把那些原先屬於第一副主席的分管工作還給了謝洛科夫,再加上一個內務部罷了。看到這種情況勃式沒說什麽直接核準通過了吉洪諾夫的調整,不過他還是和吉洪諾夫泄露了一個內容,“吉洪諾夫同誌,部長會議的副主席職位是不是太多了?大家的分工也太少了,這是嚴重的浪費。”
吉洪諾夫頓時苦笑了起來,“勃列日涅夫同誌,這個問題確實是有,可是目前的情況……”
“你心裏有個準備就行了,不會這麽快就進行的,中央的事情還沒有理順,你們的變革大致會放在明年,要有個準備啊”
吉洪諾夫聽著勃式這種口氣心中再也安定不下來了,這是要大調整啊,到時候又要有的忙、有的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