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蘇聯人民生活水平指的是蘇聯人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74年來,


    蘇聯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


    斯大林時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並不大。


    50年代以後,蘇聯政府比較重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戰後蘇聯人民


    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比戰前快得多。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及東歐國家相


    比,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較低。長期以來,蘇聯實行的是低收入低


    消費的政策。蘇聯人民的收入主要有三項來源:職工的工資和集體農莊的


    集體勞動報酬;國家和企業提高的社會福利;個人的副業收入。1986年以


    後,由於多種所有製形式的出現,少數蘇聯公民的收入來源也有了新的渠


    道。蘇聯人民的名義收入和實際收入在戰後都有了比較快的增長。1955―


    1982年蘇聯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由71.8盧布提高到177.3盧布,即提高


    了近1.5倍。集體農莊莊員自從1966年實行有保證的勞動報酬製以後,


    1965―1982年農莊莊員人均月勞動報酬由51.5盧布提高到129盧布,


    也提高了近1.5倍。除了固定工資的收入以外,蘇聯人民還從土會消費基


    金中得到了許多優惠。據統計1971―1983年,蘇聯社會消費基金增加了


    一倍以上,1983年為1345億盧布,通常每四口人之家每年平均從社會消


    費基金中得到的各種物質福利和服務大約為2000盧布。與人民名義收入


    的增長相適應,蘇聯人民的實際收入按人均計算在1965―1982年增加了


    1.02倍,而且戰後增長的速度明顯地加快了。1920―1940年蘇聯人民的


    實際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是2.3%,1966―1970年則達到5.1%,1976―


    1980年為3.4%,1983年蘇聯人民的實際收入比1970年又增加了54%。


    蘇聯人民的消費水平主要表現在吃、穿、住、用等方麵,首先從吃的方麵來


    看,自60年代以來,全國人民的口糧消費量大體保持在4500萬噸左右的


    水平。早在50年中期蘇聯人均的糧食產量已超過500公斤,後來一直保


    持在600公斤以上的水平,因此已經基本解決口糧問題。除了口糧以外,


    1960―1985年蘇聯人民人均肉類、奶類、魚類及其製品的消費量都有了


    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肉類和肉製品的人均消費量從40公斤增加到


    61.4公斤,奶類及其製品的人均消費量從240公斤增加到323公斤,魚


    類及其製品人均消費量由9.9公斤增加到17.7公斤等等。但同國際標準


    衡量,蘇聯人民的吃的水平還是不高的,處於中上水平。其次從穿的方麵


    來看,1965―1985年,蘇聯人民人均消費量也是增長較快的:紡織品從


    26.5平方米增加到37.1平方米,增長了40%,其中棉織品增長了36%,


    絲織品增長了89%。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不相上下,但蘇聯


    服裝的質量一直較差。再從住的方麵來看,蘇聯人民的居住條件在戰後有


    了很大的改善。1940年蘇聯人均住房麵積為6.4平方米,剛剛超過1913


    年的水平,1950年也隻有7平方米。1965年蘇聯人均住房麵積上升到10


    平方米,1985年又提高到14.6平方米。最後從用的方麵來看,在蘇聯工


    人家庭的消費結構中,用於購買家具、文化和生活用品開支的比重由


    1960年的5.3%提高到7.6%,用於文化生活服務的開支的比重也由


    20.7%提高到24.4%。據統計,蘇聯每百戶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已


    由1965年的每百戶擁有24台電視機、11台冰箱和21台洗衣機的水平,


    提高到1982年的91台、89台和70台。在1981年,蘇聯每1200名居民中


    平均還擁有25輛小汽車。總的來看,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戰後29年來


    提高是很快的。但是許多問題如市場供應緊張、肉奶等基本食品短缺,消


    費品質量低劣,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特別是1985年以來,由於經濟混亂,


    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更為降低。據統計在1989年的1200種消費品中,有


    1150種為短缺商品。在1991年,40―50%的蘇聯居民已處於貧困界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俄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裝小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裝小兵並收藏蘇俄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