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無春秋。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人們對於南方季節的認識,往往是長達半年的酷暑,陽光反複無常地照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上,熱得街道上的人都要融化——直到深冬到來,涼寒刺骨,縱是躲在被窩裏也忍不住瑟瑟發抖,穿再多的衣服也化不去骨子裏那陰柔的濕寒。
坐落在南方山下的何家鎮卻並非如此,有賴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個小鎮是有四季的。它有春天,燕子打屋簷上飛過,鎮裏鎮外都開滿了花。
它也有秋天。落葉和風交纏著穿過街道,就連空氣都帶著幹爽的味道,滿城金黃。
踩著九月的尾巴,何家鎮迎來了秋天。明日便是國慶,有小販已經在鎮上提前擺好了攤,鎮子裏逢節假日時都會很熱鬧,熱情的何家鎮人很歡迎遊客的拜訪。
而今天何家鎮人迎來了一對下山的道士。
這年頭看見道士倒也算得上是稀奇事。人們對這類人的了解往往出自於影視作品,現實中真見過的倒沒幾個——縱是摩星山頂上一直有座飛來觀,觀裏的道士下山也是三五年都不曾見到一次的事情。
飛來觀的道爺下山了。一位是道士,一位是道姑。這條消息很快傳遍了小小的何家鎮。
家家戶戶的三姑六姨——倘是家裏無甚要緊活計的,便都在鄰裏之間交頭接耳,往鎮上唯一的廣場上走,這些人是對八卦之事最上心的,頭兩個月打北方遊曆過來的鍾法師來鎮上暫住,也是她們先得到的消息。
兩位道爺在廣場上支起了個小攤子,攤前吊的木牌上用簡單的毛筆字寫著“求緣算命”。圍觀的人交頭接耳,不時有膽大的上去問問二人底細,坐在桌前的道士有說有笑、儀態自然,時間一點點流逝,卻始終沒人打算上去算命。
人們都覺得這兩位道爺實在是太年輕了。
正中間的道爺不似影視劇那般蓄著長發,泰然安坐的神態確實稱得上是豐神俊朗;至於側邊的那位道姑更是不得了,眉眼如黛身姿如畫,倒真像是九天之上的仙子下了凡塵。不少人瞧著她覺著有幾分眼熟,卻如何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盡管如此,兩人的年紀看起來也不過二十,縱是再怎麽仙風道骨,也很難讓人相信他們的道行能有多高深。
這可比不得月餘前進鎮來的那位鍾大師,年紀看來已近三十,成熟穩重,見著他的人都得由衷讚上一句“年輕有為”。
算命的小攤子遲遲不得開張,道爺卻顯得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地搖著手上那把破蒲扇,道姑小姐更是挽著拂塵,美目輕闔,嘴角勾著笑,徑自閉目養神去了。
過了一陣,終於又有位大姨慢吞吞地走上前來、在兩人對麵坐下。
道爺睜開眼睛淡淡掃了一眼,眼底含著笑意。
女人囁嚅著開口:
“道長,你這算一卦,得要多少錢哪?”
道士搖頭:
“不要錢。”
女人將信將疑地掃了他一眼:“事後也不用交香火費?”
道士笑了笑,道:“學道者當注意積功累行,我們此番下山也不為籌集香火,隻是領了師傅的命令,給鎮子裏的人積攢功德。算卦、算命,都是不要錢的。”
圍觀的人群開始議論紛紛。女人猶豫了一下,又問:
“道長都會算些什麽?”
“那得看你需要什麽。”道士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轉頭點了點身旁的那位道姑:
“如果閣下覺得我倆是江湖騙子,不妨讓我身旁這位師妹算一算您的姓氏。”
“姓氏也能算?”
“太玄乎了吧?”
圍觀者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那位美貌道姑微微睜開眼睛,眸子掃了掃桌子前的那位大姨,眼底流露出俏皮的笑意,一撩拂塵,微微躬身:
“這位小姨家夫可是姓王?”
周圍有女人的親屬朋友,知道其境況者,都忍不住驚唿出聲。
“這……確實是姓王……你是怎麽知道的……”女人呐呐著,道姑卻並不解釋,神秘地笑了笑,又伸手點了點自己額頭,作閉目沉思狀:
“至於小姨你嘛……耳東陳,對嗎?”
“是的、是的、我姓陳……兩位神仙,你們這也太神了吧?”
女人激動不已,頓時對這兩位道士已經信了七八分。周圍有人開始懷疑這女人莫不是二人專程請來的托,又有親戚朋友罵了幾句“不得胡說”,又證實了她是實實在在的何家鎮本地人,群眾的心理在不知不覺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我的道行還淺得很呢。”道姑謙虛地笑笑:“真正要給您算命的,是我這位師兄,我隻能讀出人的姓氏,他能讀出人的心。”
“師妹過謙了。”道士搖了搖蒲扇,對那陳姓阿姨說道:
“如果不介意的話,還請您先從隨身的包裏取出一件你認為對自己意義最重的物件。”
陳姨迷惑道:
“這又是個什麽說法?”
道士淡淡笑笑:“你且把它當做媒介,萬物有靈,與你接觸時間最長的物什,也能夠幫助我了解閣下的生平。”
陳姨將信將疑地將肩上的挎包放上桌子,打開拉鏈,翻了翻,思前想後,神情凝重地從中翻出一枚吊墜來。
在她打開挎包的瞬間,道士視線極快地掃了掃挎包內部,又拿起那張照片在手上摩挲,輕撫著下巴,搖頭晃腦地念叨了一串讓人雲裏霧裏的字句,約莫半分鍾過去,蒲扇在桌案上一磕,神情坦然。
“這枚吊墜……本是屬於陳小姐您的直係親屬,父母輩或是祖輩,對嗎?”
陳姨愣了愣:
“是……是我娘給我的。”
“你平日裏喜歡整潔,家務做得很勤快。”
“是……”
“最近家裏是不是出了一點財務方麵的問題?這似乎是源於您的家人……”
“太對了……太對了……實不相瞞,我丈夫上個月在工地幹活,被砸傷了腳,現在還在到處跟親戚借錢周轉呢……”
“而且,您的後輩那邊也有一些問題吧?是您的兒子?還是女兒?”
陳姨的神情越發激動起來:“女兒,我家有個女兒,今年就要去外地讀大學了,學費還沒交呢,正趕上這檔子事……”
“明白了。”道士笑笑:“我最後再給您算一卦吧。”
當女人捧著抽到的卦簽心滿意足地離開座位時,圍觀的群眾也變得熙熙攘攘,一時間竟有三四個人爭先來到兩位道士麵前,一口一個“道爺”、“道長”,求二人給他們算上一卦,後麵的圍觀者也很快醒悟過來,在那小小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龍。
兩人算命的方式與先頭如出一轍:先是旁邊的美貌道姑猜出算命者的姓氏,然後再讓算命者從包裏取出一件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物什來,待道士摩挲沉思一番後,給出相應的結果來,偶爾有幾位客人求簽,也有跳過猜測姓氏的環節,直接算命的時候。
“姚小姐,您在家裏多數時候都是話事人,對嗎?”
“是的……小事我管,大事歸我丈夫管,平日也沒什麽大事……”
“張阿姨,最近一個月有遇到不順的事,是嗎?”
“可不是嘛……道爺,我跟您說,我這個月倒黴得緊,丈夫下崗了,兒子也不乖巧,書不好好讀,非要去學人做些什麽木工,你說這不是愁死個人嘛……”
“您印堂紅潤,卻隱有黑相,最近可是覺得自己遇到了貴人相助?”
“是、是……我上個月就找了鎮子裏那位鍾大師看相呢,人讓我交了五千塊香火錢破財消災來著……”
“那這個月以來,您覺得自己的運氣有所好轉嗎?”
“這個……不好說吧……”
“何嫂近來可有過家庭不和?”
“這個好像是沒有的,咱家一直都挺和睦的……”
“您可以再仔細想想,近來未必是指最近這三五日,也許是一個月內發生過的事。”
“您這麽一說,我倒是記起來了,半個月前,我那笨老弟……”
時間漸漸推移,下午時分,對麵的椅子上坐下了一位“熟人”。
柳煙視看見她的時候,就下意識地與時左才對視了一眼。
“師妹,客人的姓氏算得到嗎?”
柳煙視點點頭,閉目半晌:“姓李。木子李,對嗎?”
李麗娟有些不安地摸著腿,點了點頭:
“是的……我姓李。”
坐落在南方山下的何家鎮卻並非如此,有賴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個小鎮是有四季的。它有春天,燕子打屋簷上飛過,鎮裏鎮外都開滿了花。
它也有秋天。落葉和風交纏著穿過街道,就連空氣都帶著幹爽的味道,滿城金黃。
踩著九月的尾巴,何家鎮迎來了秋天。明日便是國慶,有小販已經在鎮上提前擺好了攤,鎮子裏逢節假日時都會很熱鬧,熱情的何家鎮人很歡迎遊客的拜訪。
而今天何家鎮人迎來了一對下山的道士。
這年頭看見道士倒也算得上是稀奇事。人們對這類人的了解往往出自於影視作品,現實中真見過的倒沒幾個——縱是摩星山頂上一直有座飛來觀,觀裏的道士下山也是三五年都不曾見到一次的事情。
飛來觀的道爺下山了。一位是道士,一位是道姑。這條消息很快傳遍了小小的何家鎮。
家家戶戶的三姑六姨——倘是家裏無甚要緊活計的,便都在鄰裏之間交頭接耳,往鎮上唯一的廣場上走,這些人是對八卦之事最上心的,頭兩個月打北方遊曆過來的鍾法師來鎮上暫住,也是她們先得到的消息。
兩位道爺在廣場上支起了個小攤子,攤前吊的木牌上用簡單的毛筆字寫著“求緣算命”。圍觀的人交頭接耳,不時有膽大的上去問問二人底細,坐在桌前的道士有說有笑、儀態自然,時間一點點流逝,卻始終沒人打算上去算命。
人們都覺得這兩位道爺實在是太年輕了。
正中間的道爺不似影視劇那般蓄著長發,泰然安坐的神態確實稱得上是豐神俊朗;至於側邊的那位道姑更是不得了,眉眼如黛身姿如畫,倒真像是九天之上的仙子下了凡塵。不少人瞧著她覺著有幾分眼熟,卻如何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盡管如此,兩人的年紀看起來也不過二十,縱是再怎麽仙風道骨,也很難讓人相信他們的道行能有多高深。
這可比不得月餘前進鎮來的那位鍾大師,年紀看來已近三十,成熟穩重,見著他的人都得由衷讚上一句“年輕有為”。
算命的小攤子遲遲不得開張,道爺卻顯得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地搖著手上那把破蒲扇,道姑小姐更是挽著拂塵,美目輕闔,嘴角勾著笑,徑自閉目養神去了。
過了一陣,終於又有位大姨慢吞吞地走上前來、在兩人對麵坐下。
道爺睜開眼睛淡淡掃了一眼,眼底含著笑意。
女人囁嚅著開口:
“道長,你這算一卦,得要多少錢哪?”
道士搖頭:
“不要錢。”
女人將信將疑地掃了他一眼:“事後也不用交香火費?”
道士笑了笑,道:“學道者當注意積功累行,我們此番下山也不為籌集香火,隻是領了師傅的命令,給鎮子裏的人積攢功德。算卦、算命,都是不要錢的。”
圍觀的人群開始議論紛紛。女人猶豫了一下,又問:
“道長都會算些什麽?”
“那得看你需要什麽。”道士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轉頭點了點身旁的那位道姑:
“如果閣下覺得我倆是江湖騙子,不妨讓我身旁這位師妹算一算您的姓氏。”
“姓氏也能算?”
“太玄乎了吧?”
圍觀者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那位美貌道姑微微睜開眼睛,眸子掃了掃桌子前的那位大姨,眼底流露出俏皮的笑意,一撩拂塵,微微躬身:
“這位小姨家夫可是姓王?”
周圍有女人的親屬朋友,知道其境況者,都忍不住驚唿出聲。
“這……確實是姓王……你是怎麽知道的……”女人呐呐著,道姑卻並不解釋,神秘地笑了笑,又伸手點了點自己額頭,作閉目沉思狀:
“至於小姨你嘛……耳東陳,對嗎?”
“是的、是的、我姓陳……兩位神仙,你們這也太神了吧?”
女人激動不已,頓時對這兩位道士已經信了七八分。周圍有人開始懷疑這女人莫不是二人專程請來的托,又有親戚朋友罵了幾句“不得胡說”,又證實了她是實實在在的何家鎮本地人,群眾的心理在不知不覺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我的道行還淺得很呢。”道姑謙虛地笑笑:“真正要給您算命的,是我這位師兄,我隻能讀出人的姓氏,他能讀出人的心。”
“師妹過謙了。”道士搖了搖蒲扇,對那陳姓阿姨說道:
“如果不介意的話,還請您先從隨身的包裏取出一件你認為對自己意義最重的物件。”
陳姨迷惑道:
“這又是個什麽說法?”
道士淡淡笑笑:“你且把它當做媒介,萬物有靈,與你接觸時間最長的物什,也能夠幫助我了解閣下的生平。”
陳姨將信將疑地將肩上的挎包放上桌子,打開拉鏈,翻了翻,思前想後,神情凝重地從中翻出一枚吊墜來。
在她打開挎包的瞬間,道士視線極快地掃了掃挎包內部,又拿起那張照片在手上摩挲,輕撫著下巴,搖頭晃腦地念叨了一串讓人雲裏霧裏的字句,約莫半分鍾過去,蒲扇在桌案上一磕,神情坦然。
“這枚吊墜……本是屬於陳小姐您的直係親屬,父母輩或是祖輩,對嗎?”
陳姨愣了愣:
“是……是我娘給我的。”
“你平日裏喜歡整潔,家務做得很勤快。”
“是……”
“最近家裏是不是出了一點財務方麵的問題?這似乎是源於您的家人……”
“太對了……太對了……實不相瞞,我丈夫上個月在工地幹活,被砸傷了腳,現在還在到處跟親戚借錢周轉呢……”
“而且,您的後輩那邊也有一些問題吧?是您的兒子?還是女兒?”
陳姨的神情越發激動起來:“女兒,我家有個女兒,今年就要去外地讀大學了,學費還沒交呢,正趕上這檔子事……”
“明白了。”道士笑笑:“我最後再給您算一卦吧。”
當女人捧著抽到的卦簽心滿意足地離開座位時,圍觀的群眾也變得熙熙攘攘,一時間竟有三四個人爭先來到兩位道士麵前,一口一個“道爺”、“道長”,求二人給他們算上一卦,後麵的圍觀者也很快醒悟過來,在那小小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龍。
兩人算命的方式與先頭如出一轍:先是旁邊的美貌道姑猜出算命者的姓氏,然後再讓算命者從包裏取出一件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物什來,待道士摩挲沉思一番後,給出相應的結果來,偶爾有幾位客人求簽,也有跳過猜測姓氏的環節,直接算命的時候。
“姚小姐,您在家裏多數時候都是話事人,對嗎?”
“是的……小事我管,大事歸我丈夫管,平日也沒什麽大事……”
“張阿姨,最近一個月有遇到不順的事,是嗎?”
“可不是嘛……道爺,我跟您說,我這個月倒黴得緊,丈夫下崗了,兒子也不乖巧,書不好好讀,非要去學人做些什麽木工,你說這不是愁死個人嘛……”
“您印堂紅潤,卻隱有黑相,最近可是覺得自己遇到了貴人相助?”
“是、是……我上個月就找了鎮子裏那位鍾大師看相呢,人讓我交了五千塊香火錢破財消災來著……”
“那這個月以來,您覺得自己的運氣有所好轉嗎?”
“這個……不好說吧……”
“何嫂近來可有過家庭不和?”
“這個好像是沒有的,咱家一直都挺和睦的……”
“您可以再仔細想想,近來未必是指最近這三五日,也許是一個月內發生過的事。”
“您這麽一說,我倒是記起來了,半個月前,我那笨老弟……”
時間漸漸推移,下午時分,對麵的椅子上坐下了一位“熟人”。
柳煙視看見她的時候,就下意識地與時左才對視了一眼。
“師妹,客人的姓氏算得到嗎?”
柳煙視點點頭,閉目半晌:“姓李。木子李,對嗎?”
李麗娟有些不安地摸著腿,點了點頭:
“是的……我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