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寫給李世民寫的奏疏後,豆盧嚴和鄭浩就在伊川縣楊半城的莊裏住下。
這日午後,豆盧嚴和鄭浩一同來到臨伊榭,楊半城邀請來三民仙教的大將軍黃飛蜂來臨伊榭會麵特邀豆盧嚴和鄭浩作陪。
兩人走臨伊榭門口,楊半城就小跑著從裏迎出來,陪著笑臉朝二人一躬到底。
二人慌忙還禮道:“楊兄何故行此大禮,我等可承受不住。”
楊半城起身滿臉堆笑道:“二人大人能住在我這個小破莊子上是我的榮幸,快請進來說話。”
說著伸手把二人讓進臨伊榭裏。
今日天氣晴朗,臨伊榭臨河一麵門窗齊開,四張小幾麵河擺放。
楊半城把二人讓在首坐,下人擺上茶果便即揮退,舉起茶杯朝二人敬茶。
豆盧嚴喝端起茶杯喝一口茶,便直接道:“既然前天的事我們已經幫了楊兄,楊兄也該知道我們的心意,伊川有什麽事就請直說吧。”
楊半城聞言朝二人一拱手道:“此事前日就該向二位大人講明的……
前日豆盧嚴和鄭浩本想隨戴至德迴洛陽,隻是戴至德請他們留在這裏幫助李半城,戴至德比他們官大的多,自然不會跟他詳說做些什麽。
對於李半城他們要做什麽,豆盧嚴住在這裏兩天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也猜出來一些。
但是對於李半城到了今日才跟他們解釋心裏仍然有些不爽。
“……天下皆知隋煬帝殘民以致天下皆反,當陛下聖明絕不會允許大唐也出這麽一個皇帝的。”李半城神色凜然地道。
這句話裏隱含殺機,豆盧嚴聞言先是一喜,接著就是一驚瞪圓了眼睛看著李半城道:“如此卻,卻也是玉石俱焚。”
說著心裏後怕不已,現在造反雖然能傷到李承乾,但是造反的人絕沒有好下場。
李半城聞言看著豆盧嚴哈哈一笑,豆盧嚴以為李半城是瘋了,想立即離開這裏。
“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你笑什麽?”鄭浩比豆盧嚴慢半拍直到此刻才明白,又驚又怒地質問道。
李半城忍住笑意,抬手朝二人拱拱手道:“是我失禮了,二位勿怒。”
“李兄剛才說的話,我等一句也沒有聽見這就告辭了。”豆盧嚴冷著臉起身道。
李半城見狀忙起身朝二人作一揖道:“二位且聽我把話說完,二位總不至於真認為我要以身犯險吧?”
豆盧嚴聞言站著不動,也不說話隻是看著李半城。
李半城被看的有些不自在,自嘲一笑道:“造反的另有其人,我等隻需從中挑撥,讓他們反起來然後再助朝平叛,到時候還能得一個平叛的大功。”
“你讓誰去造反?”
豆盧嚴還在思考,鄭浩就先問出來了。
“人快來了,稍後二位跟一起見見就知道了。”
豆盧嚴和鄭浩對視一眼,便都重新坐下。
-----------------------
洛陽行在。
李世民看著馬周送來的長安詔令眉頭緊皺,卻又說不出話來。
對於洛州地方官員上疏彈劾杜正倫他也很不滿意,可是看了李承乾應對又覺得太過激烈了些(人就這樣,自己不受傷害總覺別人反應過激,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動不動就勸別人寬宏大量。)。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對馬周說道:“讓秦懷義迴家奔喪就是了!”
馬周點頭道:“陛下聖明,下旨斥責了戴至德算是敲山鎮虎,放走秦懷義又能使洛州地方官員不至於驚慌無措。”
“嗯,那你就擬一份旨意給刑部吧。”李世民道。
“隻是太子殿下那邊——”馬周很為難。
李世民也覺得一陣頭痛,過了一會兒,才有些無奈地道:“稍後朕會親筆給承乾寫一封信,他是監國太子,治理天下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
洛州刺史府。
戴至德在書房裏看著管家送來的兩份斥責詔書,心裏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他是名臣戴胄的過繼的兒子,一直以不墜家聲為最大的奮鬥目標,所以他之前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地方上做官,官聲都是一流的。
現在一個月時間還不到,李承乾就給下了兩份斥責令,而後一份還是涉及孝道的,這讓他這個身份很難接受。
過了好一會兒,戴至德才兩眼通紅地抬起頭道:“吩咐下去,讓嵩縣的士族百姓進洛陽替秦懷義鳴冤。”
“是!”管家應一聲就默默退下安排。
按其本心戴至德是不想和李承乾作對的,雖然很多人說什麽李承乾行事刻薄寡恩,像隨煬帝一樣早晚身死國滅,但是長一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死在隋煬帝手下的人也很多。
人不是被逼急了,誰也不想做出頭鳥。
戴至德現在就是被逼急了。
戴至德是戴胄大哥的兒子,因為戴胄沒有兒子就把他過繼到戴胄膝下,他繼承了戴胄的家業和爵位以及人脈,所以他必須報恩。
戴胄死了,隻留下一個親生女兒嫁給了道王李元慶,這本來是一樁極好的姻親,戴至德早年還沾過道王府的光。
可是當李恪率領海船正式出海之後,宗室中就有很多人開始恐懼,害怕被分封到海外去,道王和道王妃就是其中之一。
道王妃和戴胄的夫人言辭淒切地求到戴至德麵前,戴至德能怎麽辦?
上疏勸李承乾那是不可能的,還有辦法沒有呢,破李恪航海計劃,他勢力還沒有到達海上。
那就隻能設計鋤去李承乾了,至少要讓他失去太子之位。
戴至德正想著這些就有府吏進來說:“特進、工部尚書薛大鼎來見。”
戴至德聞言眼裏兇光一閃,便即起身往外走,一邊走一邊道:“大開中門迎接薛尚書。”
薛大鼎是個實在人,在洛陽歇兩天病好的差不多了,便閑不住。聽說戴至德已經迴到洛陽,便騎上馬親自來刺史府催促征發民夫的事情。
他在刺史府門前等了一會兒,便見中門大開,戴至德攜府內一眾屬吏迎到門外感到受寵若驚,連忙按平級迴了禮,忘記了自己現在已經是正二品的特進。
“哈哈,不知道尚書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恕罪!”戴到德熱情地賠禮道。
“無妨,無妨!”薛大鼎笑著道。
然後兩人便率領眾人來到刺史府正廳,戴至德把薛大鼎讓至首位,自已在下首陪著,笑嗬嗬地問道:“尚書大人今日來此,可是為了征發民夫修水渠的事?”
“正是此事,眼下已經入冬,田裏沒有農事正好修渠。”薛大鼎誠實地道。
戴至德聞言忙起身告罪道:“都是下官的罪過,此事本該早早下令料理的,隻是道王殿下病在嵩縣,下官於情於理都要去看一看,就把正事給耽誤了。”
“好說、好說,現在戴刺史已經迴洛陽,還請快快征調民夫為上。”
薛大鼎以為戴至德是有意拿道王當擋箭牌,想要拖延,也就含糊著,看他下麵怎麽說。
“是、是勞動尚書大人跑一趟,下官怎麽敢再拖延?下官這就寫了文書派人發下去。”
薛大鼎能親自來催,戴至德心裏都樂開花了,當下當著薛大鼎的麵寫了文書,用了刺史大印並命人立即傳到各縣去。
薛大鼎見這戴至德這裏這麽痛快,心裏也是十分高興,暗道這個戴至德看來是被太子殿下接連斥責嚇怕了。
不管怎麽樣,戴至德下發了征調文書馬上就能動工修渠,薛大鼎心裏算是略鬆一口氣,便告辭迴勇往驛館,準備再次前往伊川縣。
這日午後,豆盧嚴和鄭浩一同來到臨伊榭,楊半城邀請來三民仙教的大將軍黃飛蜂來臨伊榭會麵特邀豆盧嚴和鄭浩作陪。
兩人走臨伊榭門口,楊半城就小跑著從裏迎出來,陪著笑臉朝二人一躬到底。
二人慌忙還禮道:“楊兄何故行此大禮,我等可承受不住。”
楊半城起身滿臉堆笑道:“二人大人能住在我這個小破莊子上是我的榮幸,快請進來說話。”
說著伸手把二人讓進臨伊榭裏。
今日天氣晴朗,臨伊榭臨河一麵門窗齊開,四張小幾麵河擺放。
楊半城把二人讓在首坐,下人擺上茶果便即揮退,舉起茶杯朝二人敬茶。
豆盧嚴喝端起茶杯喝一口茶,便直接道:“既然前天的事我們已經幫了楊兄,楊兄也該知道我們的心意,伊川有什麽事就請直說吧。”
楊半城聞言朝二人一拱手道:“此事前日就該向二位大人講明的……
前日豆盧嚴和鄭浩本想隨戴至德迴洛陽,隻是戴至德請他們留在這裏幫助李半城,戴至德比他們官大的多,自然不會跟他詳說做些什麽。
對於李半城他們要做什麽,豆盧嚴住在這裏兩天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也猜出來一些。
但是對於李半城到了今日才跟他們解釋心裏仍然有些不爽。
“……天下皆知隋煬帝殘民以致天下皆反,當陛下聖明絕不會允許大唐也出這麽一個皇帝的。”李半城神色凜然地道。
這句話裏隱含殺機,豆盧嚴聞言先是一喜,接著就是一驚瞪圓了眼睛看著李半城道:“如此卻,卻也是玉石俱焚。”
說著心裏後怕不已,現在造反雖然能傷到李承乾,但是造反的人絕沒有好下場。
李半城聞言看著豆盧嚴哈哈一笑,豆盧嚴以為李半城是瘋了,想立即離開這裏。
“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你笑什麽?”鄭浩比豆盧嚴慢半拍直到此刻才明白,又驚又怒地質問道。
李半城忍住笑意,抬手朝二人拱拱手道:“是我失禮了,二位勿怒。”
“李兄剛才說的話,我等一句也沒有聽見這就告辭了。”豆盧嚴冷著臉起身道。
李半城見狀忙起身朝二人作一揖道:“二位且聽我把話說完,二位總不至於真認為我要以身犯險吧?”
豆盧嚴聞言站著不動,也不說話隻是看著李半城。
李半城被看的有些不自在,自嘲一笑道:“造反的另有其人,我等隻需從中挑撥,讓他們反起來然後再助朝平叛,到時候還能得一個平叛的大功。”
“你讓誰去造反?”
豆盧嚴還在思考,鄭浩就先問出來了。
“人快來了,稍後二位跟一起見見就知道了。”
豆盧嚴和鄭浩對視一眼,便都重新坐下。
-----------------------
洛陽行在。
李世民看著馬周送來的長安詔令眉頭緊皺,卻又說不出話來。
對於洛州地方官員上疏彈劾杜正倫他也很不滿意,可是看了李承乾應對又覺得太過激烈了些(人就這樣,自己不受傷害總覺別人反應過激,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動不動就勸別人寬宏大量。)。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對馬周說道:“讓秦懷義迴家奔喪就是了!”
馬周點頭道:“陛下聖明,下旨斥責了戴至德算是敲山鎮虎,放走秦懷義又能使洛州地方官員不至於驚慌無措。”
“嗯,那你就擬一份旨意給刑部吧。”李世民道。
“隻是太子殿下那邊——”馬周很為難。
李世民也覺得一陣頭痛,過了一會兒,才有些無奈地道:“稍後朕會親筆給承乾寫一封信,他是監國太子,治理天下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
洛州刺史府。
戴至德在書房裏看著管家送來的兩份斥責詔書,心裏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他是名臣戴胄的過繼的兒子,一直以不墜家聲為最大的奮鬥目標,所以他之前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地方上做官,官聲都是一流的。
現在一個月時間還不到,李承乾就給下了兩份斥責令,而後一份還是涉及孝道的,這讓他這個身份很難接受。
過了好一會兒,戴至德才兩眼通紅地抬起頭道:“吩咐下去,讓嵩縣的士族百姓進洛陽替秦懷義鳴冤。”
“是!”管家應一聲就默默退下安排。
按其本心戴至德是不想和李承乾作對的,雖然很多人說什麽李承乾行事刻薄寡恩,像隨煬帝一樣早晚身死國滅,但是長一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死在隋煬帝手下的人也很多。
人不是被逼急了,誰也不想做出頭鳥。
戴至德現在就是被逼急了。
戴至德是戴胄大哥的兒子,因為戴胄沒有兒子就把他過繼到戴胄膝下,他繼承了戴胄的家業和爵位以及人脈,所以他必須報恩。
戴胄死了,隻留下一個親生女兒嫁給了道王李元慶,這本來是一樁極好的姻親,戴至德早年還沾過道王府的光。
可是當李恪率領海船正式出海之後,宗室中就有很多人開始恐懼,害怕被分封到海外去,道王和道王妃就是其中之一。
道王妃和戴胄的夫人言辭淒切地求到戴至德麵前,戴至德能怎麽辦?
上疏勸李承乾那是不可能的,還有辦法沒有呢,破李恪航海計劃,他勢力還沒有到達海上。
那就隻能設計鋤去李承乾了,至少要讓他失去太子之位。
戴至德正想著這些就有府吏進來說:“特進、工部尚書薛大鼎來見。”
戴至德聞言眼裏兇光一閃,便即起身往外走,一邊走一邊道:“大開中門迎接薛尚書。”
薛大鼎是個實在人,在洛陽歇兩天病好的差不多了,便閑不住。聽說戴至德已經迴到洛陽,便騎上馬親自來刺史府催促征發民夫的事情。
他在刺史府門前等了一會兒,便見中門大開,戴至德攜府內一眾屬吏迎到門外感到受寵若驚,連忙按平級迴了禮,忘記了自己現在已經是正二品的特進。
“哈哈,不知道尚書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恕罪!”戴到德熱情地賠禮道。
“無妨,無妨!”薛大鼎笑著道。
然後兩人便率領眾人來到刺史府正廳,戴至德把薛大鼎讓至首位,自已在下首陪著,笑嗬嗬地問道:“尚書大人今日來此,可是為了征發民夫修水渠的事?”
“正是此事,眼下已經入冬,田裏沒有農事正好修渠。”薛大鼎誠實地道。
戴至德聞言忙起身告罪道:“都是下官的罪過,此事本該早早下令料理的,隻是道王殿下病在嵩縣,下官於情於理都要去看一看,就把正事給耽誤了。”
“好說、好說,現在戴刺史已經迴洛陽,還請快快征調民夫為上。”
薛大鼎以為戴至德是有意拿道王當擋箭牌,想要拖延,也就含糊著,看他下麵怎麽說。
“是、是勞動尚書大人跑一趟,下官怎麽敢再拖延?下官這就寫了文書派人發下去。”
薛大鼎能親自來催,戴至德心裏都樂開花了,當下當著薛大鼎的麵寫了文書,用了刺史大印並命人立即傳到各縣去。
薛大鼎見這戴至德這裏這麽痛快,心裏也是十分高興,暗道這個戴至德看來是被太子殿下接連斥責嚇怕了。
不管怎麽樣,戴至德下發了征調文書馬上就能動工修渠,薛大鼎心裏算是略鬆一口氣,便告辭迴勇往驛館,準備再次前往伊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