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初年的嶺南道或者說是廣州都督府就是大唐的羈縻州,每年跟這安南交趾等地一樣向朝廷進貢一些象牙犀甲翡翠玳瑁孔雀沉香等土特產。
糧食賦稅那是沒有的,一則本來朝廷對南方蠻獠諸部規定的租稅就隻有中原漢民的一半,再則沒有海運這些東西從嶺南也運不出去。
當然唐朝對嶺所負的責任也相對較少,從大唐立國二十多年間就沒有真正派過軍隊進入嶺南,嶺南的政務其實就是交給了馮盎等人。
馮盎是一麵借助大唐的支持統治嶺南諸獠部,再借助唐朝不能直跟諸獠對話,以地方勢力的首領來提高自己在朝廷裏的身價。
史書上也不把馮盎當成唐朝官員來記載,如《資治通鑒》直接說他是“嶺南大酋”。
馮盎在世的時候嶺南與唐朝的關係其實更像是盟友關係,所以要把兒子送到長安做質子。
但是馮盎心裏明白不管在嶺南他怎麽當土皇帝,在麵對唐朝時他必須稱臣,否則雄心勃勃的李世民一定會揮軍南下。
中原王朝可以看不上嶺南的賦稅,但是不能把秦皇漢武打下來的江山弄丟了。
如果馮盎此時再年輕二十歲,他也不願意大唐艦隊一出動就雙手奉上二十萬石稻穀,嶺南山多地少路難走,存些的糧食並不容易。
可是眼下他行將就木,幾個兒子根本沒有能力鎮住嶺南各方勢力。
馮家要想在嶺南繼續坐鎮就必須有大唐的支持,大唐的艦隊此時來到,恰恰能幫他們鎮懾周邊的勢力。
可惜馮盎這些考慮他的兒子們根本不能體會,這些年來他隻知道馮家是嶺南的土皇帝,大唐的軍隊從來沒有進入過嶺南。
甚至大哥馮智戴入長安為質,他們一直都覺得是很丟人的事情,覺得大唐讓他們在嶺南諸獠麵前丟了人。
他們不明白恰恰是因為他馮智戴在長安為質,周邊諸多勢力才認為馮家與大唐聯盟牢不可破,才沒有人敢打他們家的主意。
馮智戣和馮智彧出了馮盎的居所,騎上李世民賞賜的快馬一路來到廣州城東馮智彧的宅子。
兩兄弟一坐下,馮智彧就忍不住道:“三哥,你說父親是不是越老越膽小,居然怕起大唐來了?”
馮智戣看著馮智彧搖頭苦笑道:“小聲點兒,別讓外人聽見。”
“在這裏怕什麽?”
馮智彧不以為意擺手手。
馮智戣正色道:“大哥信上說這一次吳王的船隊有幾萬兵馬,可不好對付,我們要盡快把周圍蠻獠酋長都召集起來商量對策。”
“這麽多船隊和兵馬定然也有不少補給,把這些餓狼都召來,劫了大唐的船咱們也得不著多少好處!”
馮智戣聞言睜大了眼睛看著一臉輕鬆的馮智彧道:“你還想親自搶大唐的艦隊啊?
若是大唐知道咱們有了反心,是一定會發兵來嶺南的。”
馮智戣還長點腦子,知道他們家是大唐統治嶺南的爪牙,別人造反他們家可以出麵平叛,如果他們家反了那就隻能是大唐出兵平叛。
“我哪能親自出麵,命吉陵、賓安、南山三部蠻獠挑頭,咱們的人也扮成蠻獠混在裏頭就是了。”馮智彧胸有成竹地道。
“隻派三部獠蠻有把握嗎?”
馮智戣眼神頗冷看著馮智彧問道。
馮智彧聞言心裏冷笑,麵上卻哈哈笑道:“兩萬疲勞之師而已,還人生地不熟的有三部獠蠻也就夠了。”
馮智彧提出的三部獠蠻吉陵、賓安、南山,其實都是馮智彧丈人家,他有三個重要的平妻出身這三部獠。
這三部本來就是嶺南實力強大的蠻獠,又借助馮氏的力量,這些年擴張的很快。
馮智彧也因為有這三部獠的支持內心膨脹,根本不把兄弟們放在眼裏。
現在他們兄弟已經把大唐艦隊看作碗裏的肉,自然想讓自己的勢力吞幹淨。
馮智戣不再虛與委蛇直接語氣強硬地道:“加上龍源和歌良兩個獠部一起出手。
我們的對手是大唐的吳王殿下,不光要打劫他的艦隊,還要幹的漂亮,事後不能讓大唐看出絲毫與我們有關的疑點。”
馮智彧初聽馮智戣的話臉色一冷,不過聽到後麵還是答應道:“那就依你。”
說罷便冷著臉出去派人去各處送信,馮智戣心裏恚怒也起身去傳支持他的龍源和歌良兩蠻獠酋長。
在唐初時其劍南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等南方各地山裏的人被稱作獠民,唐朝初期經常出現山獠造反,朝廷一般是先巢後撫,後來這些人也就出山變成普通百姓了。
嶺南的山民是俚民,但是一般人不會去細分直接稱他們其為獠,比如禪宗五祖弘忍就稱六祖惠能為獠人。
當然能把女兒嫁進馮氏的獠部在當時已經算是很先進了,他們的地盤都在廣州城附近,他們酋長的子侄都有人住在廣州城裏。
當日馮氏兄弟兩個先把各自結盟的獠部的人召來通知此事,讓他們盡快派人迴部族通知來廣州城匯合。
-----------------
南海風平浪靜,從天空看深藍的大海就像是一塊無邊綢緞隨風起伏。
龐大的大唐艦隊掛滿風帆全速航行。
隨著太陽慢慢轉向正南方,李恪的旗艦上一些仆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推出一些矮桌放在甲板上,在矮桌後麵擺上氈墊。
再拿出一個大火盆裏燃起炭火,上頭罩個鋼絲籠子,然後拿出肉幹和海魚開始在鋼絲籠子上做燒烤。
很快肉幹和魚在火上烤的焦黃散發出濃鬱的香味,香味隨風飄入艦倉及後麵的艦船上。
聞見肉香的李恪便走出倉房,看著甲板上正在烤和魚肉,想著稍後諸將上來怎麽和他們商量如何從廣州征糧的事。
“來人!取兩壇子燒酒來!”
李恪一邊繞著甲板走一邊大聲道。
“王爺今天是小聚不飲酒。”一直站在倉門口的於標小跑到李恪身後提醒道。
李承乾知道海上濕氣重北方人未必頂得住,在李恪出發的時候就命人給他調了十萬斤白酒帶著。
李恪深知白酒難得不舍得多喝,無災無病的將士每十天隻能喝一次,一次也隻給二兩酒。
李恪艦上每五天就與諸將聚餐一次,同時也命各船所有將士在這一天輪流聚餐。
一些烤肉在李恪看來可能不算什麽,但是這在每天隻能吃些一帶殼的米飯和鹹魚的士兵來說,也算是一次難得的犒賞。
尤其每隔十天還有二兩燒酒,這為在船上的將士們調解苦悶的心情,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李恪頭也不迴,沉聲道:“你隻管聽命,本王心裏有數!”
於建不敢再說,轉身迴倉去搬酒。
不一時,乘坐其它艦船的將領都聞著肉香來到李恪的主旗艦上。
李恪見眾將都到了便走到主位站住。
“參見吳王殿下!”
眾將朝他躬他行禮。
李恪笑著抬手道:“諸位不必多禮,快快請坐。”說著當先坐下。
“今天是什麽日子,王爺大發慈悲賞酒喝!”副將張樹金看著李恪旁邊的酒壇子兩眼冒光道。
眾將聞言不由都看向酒壇子,一個個兩眼冒光,喉嚨裏似乎都能伸出手來。
李恪見狀哈哈一笑道:“快給諸位將軍斟酒。”
身後的內侍仆人聞言忙把壇裏的酒分入一個個青銅壺裏,然後每人手持一把酒壺走到諸將席後,小心地給諸將斟上。
諸將忙端起酒杯,然後看著李恪等著他舉杯,卻見李恪不動麵前的酒杯,隻是淡淡地笑看諸將。
副將張樹金見狀知道有事,忙一拍腦門道:“今天不是喝酒的日子,王爺卻拿出酒來,莫不是有什麽大事要說?”
眾將聞言一怔紛紛了言問道。
“王爺出什麽事了?”
……
……
李恪出來前李承乾曾警告過他,一旦上了船遠離大唐一定要善待諸將,否則海上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
所以李恪自從出海就從來不擺親王的架子,對於諸將都是平等相待,很快就收服了諸將的心。
現在大家都飄在海上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眾將一見李恪如此模樣,知道有事都急忙詢問情況。
李恪聞言淡淡一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前麵就要到廣州了,陛下派我們在廣州籌些糧草……”
張樹金聞言立即大聲道:“陛下的旨意我等自該完成,難道那廣州都督府還敢抗旨不成?”
李恪聞言點點頭道:“張將軍說的本王自然知道,但是自大唐建國以來沒有派過一兵一卒踏足嶺南,也從沒有從嶺南征收過賦稅,現在突然征糧……”
眾將聞言也露出凝重之色。
“耿國公向來忠心於朝廷,難道……”張樹金聞言眼神不由看向艦倉,他知道馮智戴正在倉中養病。
“正是馮將軍告訴本王,耿國公病重已經一年有餘,廣州政務多由其弟主持……”李恪道。
張樹金聞言略微一想,便大聲道:“這有什麽,當初我等出長安時太子殿下就曾說過,‘雖然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但是我等這一次來海上諸國征稅,難免不遇上一些亂臣賊子不聽大唐的號令。’
太子殿下給咱們準備了足夠的武器,讓咱們用以討伐不臣。
嶺南若真是有亂臣賊子,咱們自該為朝廷分憂,平定嶺南。”
“對對對!既然嶺南的獠人沒見過咱們大唐的軍威,那這一次就讓他們見識見識……”
……
……
眾將聞言都熱烈響應,李承乾用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派大軍出來征稅,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是出來搶劫的。
隨軍出來的將領都是些平日裏不服管束的刺頭,他們當然不怕打仗。
李恪見目的達到了,便端起一酒杯站起身舉著酒杯朝眾人道:“請諸位滿飲此杯。”
……
……
糧食賦稅那是沒有的,一則本來朝廷對南方蠻獠諸部規定的租稅就隻有中原漢民的一半,再則沒有海運這些東西從嶺南也運不出去。
當然唐朝對嶺所負的責任也相對較少,從大唐立國二十多年間就沒有真正派過軍隊進入嶺南,嶺南的政務其實就是交給了馮盎等人。
馮盎是一麵借助大唐的支持統治嶺南諸獠部,再借助唐朝不能直跟諸獠對話,以地方勢力的首領來提高自己在朝廷裏的身價。
史書上也不把馮盎當成唐朝官員來記載,如《資治通鑒》直接說他是“嶺南大酋”。
馮盎在世的時候嶺南與唐朝的關係其實更像是盟友關係,所以要把兒子送到長安做質子。
但是馮盎心裏明白不管在嶺南他怎麽當土皇帝,在麵對唐朝時他必須稱臣,否則雄心勃勃的李世民一定會揮軍南下。
中原王朝可以看不上嶺南的賦稅,但是不能把秦皇漢武打下來的江山弄丟了。
如果馮盎此時再年輕二十歲,他也不願意大唐艦隊一出動就雙手奉上二十萬石稻穀,嶺南山多地少路難走,存些的糧食並不容易。
可是眼下他行將就木,幾個兒子根本沒有能力鎮住嶺南各方勢力。
馮家要想在嶺南繼續坐鎮就必須有大唐的支持,大唐的艦隊此時來到,恰恰能幫他們鎮懾周邊的勢力。
可惜馮盎這些考慮他的兒子們根本不能體會,這些年來他隻知道馮家是嶺南的土皇帝,大唐的軍隊從來沒有進入過嶺南。
甚至大哥馮智戴入長安為質,他們一直都覺得是很丟人的事情,覺得大唐讓他們在嶺南諸獠麵前丟了人。
他們不明白恰恰是因為他馮智戴在長安為質,周邊諸多勢力才認為馮家與大唐聯盟牢不可破,才沒有人敢打他們家的主意。
馮智戣和馮智彧出了馮盎的居所,騎上李世民賞賜的快馬一路來到廣州城東馮智彧的宅子。
兩兄弟一坐下,馮智彧就忍不住道:“三哥,你說父親是不是越老越膽小,居然怕起大唐來了?”
馮智戣看著馮智彧搖頭苦笑道:“小聲點兒,別讓外人聽見。”
“在這裏怕什麽?”
馮智彧不以為意擺手手。
馮智戣正色道:“大哥信上說這一次吳王的船隊有幾萬兵馬,可不好對付,我們要盡快把周圍蠻獠酋長都召集起來商量對策。”
“這麽多船隊和兵馬定然也有不少補給,把這些餓狼都召來,劫了大唐的船咱們也得不著多少好處!”
馮智戣聞言睜大了眼睛看著一臉輕鬆的馮智彧道:“你還想親自搶大唐的艦隊啊?
若是大唐知道咱們有了反心,是一定會發兵來嶺南的。”
馮智戣還長點腦子,知道他們家是大唐統治嶺南的爪牙,別人造反他們家可以出麵平叛,如果他們家反了那就隻能是大唐出兵平叛。
“我哪能親自出麵,命吉陵、賓安、南山三部蠻獠挑頭,咱們的人也扮成蠻獠混在裏頭就是了。”馮智彧胸有成竹地道。
“隻派三部獠蠻有把握嗎?”
馮智戣眼神頗冷看著馮智彧問道。
馮智彧聞言心裏冷笑,麵上卻哈哈笑道:“兩萬疲勞之師而已,還人生地不熟的有三部獠蠻也就夠了。”
馮智彧提出的三部獠蠻吉陵、賓安、南山,其實都是馮智彧丈人家,他有三個重要的平妻出身這三部獠。
這三部本來就是嶺南實力強大的蠻獠,又借助馮氏的力量,這些年擴張的很快。
馮智彧也因為有這三部獠的支持內心膨脹,根本不把兄弟們放在眼裏。
現在他們兄弟已經把大唐艦隊看作碗裏的肉,自然想讓自己的勢力吞幹淨。
馮智戣不再虛與委蛇直接語氣強硬地道:“加上龍源和歌良兩個獠部一起出手。
我們的對手是大唐的吳王殿下,不光要打劫他的艦隊,還要幹的漂亮,事後不能讓大唐看出絲毫與我們有關的疑點。”
馮智彧初聽馮智戣的話臉色一冷,不過聽到後麵還是答應道:“那就依你。”
說罷便冷著臉出去派人去各處送信,馮智戣心裏恚怒也起身去傳支持他的龍源和歌良兩蠻獠酋長。
在唐初時其劍南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等南方各地山裏的人被稱作獠民,唐朝初期經常出現山獠造反,朝廷一般是先巢後撫,後來這些人也就出山變成普通百姓了。
嶺南的山民是俚民,但是一般人不會去細分直接稱他們其為獠,比如禪宗五祖弘忍就稱六祖惠能為獠人。
當然能把女兒嫁進馮氏的獠部在當時已經算是很先進了,他們的地盤都在廣州城附近,他們酋長的子侄都有人住在廣州城裏。
當日馮氏兄弟兩個先把各自結盟的獠部的人召來通知此事,讓他們盡快派人迴部族通知來廣州城匯合。
-----------------
南海風平浪靜,從天空看深藍的大海就像是一塊無邊綢緞隨風起伏。
龐大的大唐艦隊掛滿風帆全速航行。
隨著太陽慢慢轉向正南方,李恪的旗艦上一些仆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推出一些矮桌放在甲板上,在矮桌後麵擺上氈墊。
再拿出一個大火盆裏燃起炭火,上頭罩個鋼絲籠子,然後拿出肉幹和海魚開始在鋼絲籠子上做燒烤。
很快肉幹和魚在火上烤的焦黃散發出濃鬱的香味,香味隨風飄入艦倉及後麵的艦船上。
聞見肉香的李恪便走出倉房,看著甲板上正在烤和魚肉,想著稍後諸將上來怎麽和他們商量如何從廣州征糧的事。
“來人!取兩壇子燒酒來!”
李恪一邊繞著甲板走一邊大聲道。
“王爺今天是小聚不飲酒。”一直站在倉門口的於標小跑到李恪身後提醒道。
李承乾知道海上濕氣重北方人未必頂得住,在李恪出發的時候就命人給他調了十萬斤白酒帶著。
李恪深知白酒難得不舍得多喝,無災無病的將士每十天隻能喝一次,一次也隻給二兩酒。
李恪艦上每五天就與諸將聚餐一次,同時也命各船所有將士在這一天輪流聚餐。
一些烤肉在李恪看來可能不算什麽,但是這在每天隻能吃些一帶殼的米飯和鹹魚的士兵來說,也算是一次難得的犒賞。
尤其每隔十天還有二兩燒酒,這為在船上的將士們調解苦悶的心情,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李恪頭也不迴,沉聲道:“你隻管聽命,本王心裏有數!”
於建不敢再說,轉身迴倉去搬酒。
不一時,乘坐其它艦船的將領都聞著肉香來到李恪的主旗艦上。
李恪見眾將都到了便走到主位站住。
“參見吳王殿下!”
眾將朝他躬他行禮。
李恪笑著抬手道:“諸位不必多禮,快快請坐。”說著當先坐下。
“今天是什麽日子,王爺大發慈悲賞酒喝!”副將張樹金看著李恪旁邊的酒壇子兩眼冒光道。
眾將聞言不由都看向酒壇子,一個個兩眼冒光,喉嚨裏似乎都能伸出手來。
李恪見狀哈哈一笑道:“快給諸位將軍斟酒。”
身後的內侍仆人聞言忙把壇裏的酒分入一個個青銅壺裏,然後每人手持一把酒壺走到諸將席後,小心地給諸將斟上。
諸將忙端起酒杯,然後看著李恪等著他舉杯,卻見李恪不動麵前的酒杯,隻是淡淡地笑看諸將。
副將張樹金見狀知道有事,忙一拍腦門道:“今天不是喝酒的日子,王爺卻拿出酒來,莫不是有什麽大事要說?”
眾將聞言一怔紛紛了言問道。
“王爺出什麽事了?”
……
……
李恪出來前李承乾曾警告過他,一旦上了船遠離大唐一定要善待諸將,否則海上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
所以李恪自從出海就從來不擺親王的架子,對於諸將都是平等相待,很快就收服了諸將的心。
現在大家都飄在海上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眾將一見李恪如此模樣,知道有事都急忙詢問情況。
李恪聞言淡淡一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前麵就要到廣州了,陛下派我們在廣州籌些糧草……”
張樹金聞言立即大聲道:“陛下的旨意我等自該完成,難道那廣州都督府還敢抗旨不成?”
李恪聞言點點頭道:“張將軍說的本王自然知道,但是自大唐建國以來沒有派過一兵一卒踏足嶺南,也從沒有從嶺南征收過賦稅,現在突然征糧……”
眾將聞言也露出凝重之色。
“耿國公向來忠心於朝廷,難道……”張樹金聞言眼神不由看向艦倉,他知道馮智戴正在倉中養病。
“正是馮將軍告訴本王,耿國公病重已經一年有餘,廣州政務多由其弟主持……”李恪道。
張樹金聞言略微一想,便大聲道:“這有什麽,當初我等出長安時太子殿下就曾說過,‘雖然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但是我等這一次來海上諸國征稅,難免不遇上一些亂臣賊子不聽大唐的號令。’
太子殿下給咱們準備了足夠的武器,讓咱們用以討伐不臣。
嶺南若真是有亂臣賊子,咱們自該為朝廷分憂,平定嶺南。”
“對對對!既然嶺南的獠人沒見過咱們大唐的軍威,那這一次就讓他們見識見識……”
……
……
眾將聞言都熱烈響應,李承乾用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派大軍出來征稅,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是出來搶劫的。
隨軍出來的將領都是些平日裏不服管束的刺頭,他們當然不怕打仗。
李恪見目的達到了,便端起一酒杯站起身舉著酒杯朝眾人道:“請諸位滿飲此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