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黃金進京,立即就轟動了長安城,連最近深居後宮的李世民都被驚動了。


    直接下旨召李承乾去太極宮見駕。


    李世民病愈以後搬到後宮的紫薇殿居住。


    紫薇殿在太極宮禦花園裏,那裏風景優美很適宜李世民養病。


    這樣做也是對大臣請他出來主持政務的一種無聲的迴應。


    考慮到李承乾對玄武門的忌諱,李世民還是在甘露殿召見的李承乾。


    “這次薛仁貴帶迴來多少黃金?”


    這是李承乾行禮後李世民問的第一句話。


    李承乾聞言不說話隻是看著李世民,想知道李世民急著要錢做什麽?


    李世民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紅著臉發怒道:“怎麽?朕問不得嗎?”


    李承乾見狀笑笑道:“黃金都是大唐的,父皇當然問得。”


    李世民聞言怒哼一聲等著李承乾說話。


    等了半天卻見李承乾隻是自顧自倒一杯水,悠閑地喝著,根本沒有要說黃金的意思。


    “孽子!”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李承乾敢如此輕慢他。


    李承乾見狀放杯子,看著李世民無奈道:“父皇要用黃金,總得告訴兒臣您打算怎麽用吧?”


    李世民聞言也不直言道:“朕要東征高句麗,原來你說沒有糧草,現在有了黃金,朕就可以直接用黃金采買糧草了。”


    李承乾聞言苦笑一聲道:“父皇想多,采買糧草,哪有那麽容易?”


    “怎麽?你的黃金不給朕用?”李世民聞言幾乎當場就要翻臉。


    李承乾聞言忙搖手道:“兒臣可沒有這個意思!”


    李世民聞言冷哼一聲,威脅道:“要是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你迴東宮讀書,朕親自主持朝政。”


    “若是父皇真要親自主持朝政,倒是兒臣的福氣。”


    “你——”


    李世民聞言指著李承乾氣的說不出話來。


    李承乾見此也不再氣他,淡淡地道:“父皇急於征遼的心情,兒臣可以理解,可是薛仁貴帶迴來三萬兩黃金,確實不能用在征高句麗。”


    李世民聞言更怒,怒哼一聲把臉扭向一邊不去看李承乾。


    李承乾見此心裏隱生怒意,心想這麽任性的皇帝,真不知道那些穿越到大唐的人,一個個怎麽把他哄高興的。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李世民現在活蹦亂跳的,隨時可以免了他這個監國太子,到時候再想在碰朝政恐怕就難了。


    李承乾忍了忍才接著道:“三萬兩黃金打高句麗自然是夠了,可是天下驟然多出三萬黃金,恐怕會物價騰升,民不聊生……”


    “那你的三萬兩黃金,還有以後挖出來的黃金都埋起來不用了?”李世民怒懟道。


    “用自然是要用的,不過要用在大唐內部。大唐百姓買賣並不使用金銀,而是使用銅錢和絹、帛,兒臣隻要找能工巧匠把這些金銀打製成精美的首飾,自然有富戶把家藏的錢拿出來購買。


    然後用這些錢在洛陽建立一處更大的煉鋼廠,打造兵器和農具低價販賣天下百姓。


    百姓有了工具就會開墾更多的荒地,大唐的糧食就會增多了,到了這時候這些黃金才可以讓父皇用來東征高句麗。”


    政府不管鑄多少錢,隻要生產力沒有發展,國力就不會增加。


    黃金也一樣,現在大唐不可能拿黃金去外國購買物資,隻能用黃金引出富戶埋在地下的錢。


    這是劣驅良幣,當黃金與銅錢同時出現時,人們更願意把黃金藏起來,拿銅錢出來消費。


    貨幣根源就是商品,以大唐現在的商品流通數量以及諸多技術限製,李承乾根本不具備以金銀作為準備金發行貨幣的條件。


    所以李承乾選擇的發展方向就是先發展工業,擴大生產力。


    李世民聽了李承乾的話,想了半天才不極情願地點點頭,又抬頭問道:“恪兒什麽時候能到廣州征得糧草?”


    李承乾聞言再次苦笑起來。


    李世民現在真是一心隻想著征滅高句麗,在對外功績上超過隋煬帝。


    “高句麗雖弱小,但是蓋蘇文也算是一代能臣。


    高句麗現在內部並沒有大災難,他們還有餘力攻打新羅和百濟。而且高句麗與北方靺鞨諸部也有勾結,戰馬物次也不缺。


    大唐在幽州和營州一帶的治理並不算好,要徹底征滅高句麗總也要數年之功。


    即便滅了高句麗要想治理好幽州、營州和高句麗故地,更是要需幾十上百年,父皇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安史之亂就是幽州駐軍反叛引起的,終唐一代都沒能治理好這片這地方。


    李世民聞言終於沉默下來,揮手示意李承乾離開。


    -----------------


    李承乾跟李世民說了要在洛陽建煉鋼廠,卻不知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呢。


    東宮,崇教殿。


    李承乾在這裏接見滿麵風霜的薛仁貴。


    “一路辛苦了!”李承乾親自扶起薛仁貴道。


    薛仁貴依舊低著頭道:“為太子殿下效命不敢言苦。”


    李承乾感到兩個人身高差有些尷尬,便後退兩步坐迴寶座,然後示意薛仁貴也坐下。


    待薛仁貴坐下,李承乾便不迫不及待問道:“薛延陀各部的牧民帶迴靈州城,都是怎麽安頓的?”


    薛仁貴聞言便拿出兩封信,雙手托著道:“這裏有裴行儉和劉仁軌兩位寫給太子殿下奏疏,裏麵詳細說了靈州牧民的安置情況。”


    劉葵接過奏疏轉呈給李承乾,李承乾看一眼便放下了。


    繼續問薛仁貴道:“你帶著幾萬兩黃金,路上可還好走?”


    薛仁貴聞言想一下道:“不算好走,起初沒有驛站,被給十分困難。過了固原又遇上幾場大雨,路是十分的難走。好多地方原本有條小路,隻是一遇大雨就找不到路,忱誤不少時日。”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他無論是去年北上,還是今年迴長安身邊都有大軍跟隨,逢山開道遇水架橋,還有地方官府為了討好他幾乎全程護送。


    根本不用擔心驛站糧草等問題。


    薛仁貴帶著幾千人馬,還是朝廷大軍就遇上這麽多困難。以後長安與靈州那邊糧食、牲口還有黃金運輸,少不了一條大路。


    薛仁貴走後李承乾看了劉仁軌和裴行儉的信,兩人在信中也提到要修一條長安通靈州的直道。


    李承乾便提筆迴信,讓他們聯係北地各部族酋長聯名上疏朝廷,請求修一條朝天可汗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如意.C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如意.CS並收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