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坐在迴太極宮的車駕上,想到剛才在大殿上的威壓百官的場景還讓他覺得有些飄飄然。
數百文武大臣居然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反對他,這讓他對於以後的改革更加有信心。
還不知道士族對他的報複正走在路上。
-----------------
監察禦史韋思謙的書房外。
“砰”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這是《尚書湯誓》裏記載的百姓咒罵夏桀的話,其中‘日’字就是指夏桀,意思就是:夏桀你什麽死,我跟你一起死。
到唐朝時夏桀已經死去一千多年了,韋思謙自然不可能再咒罵夏桀,他引用這一句話是在咒罵在他看來,倒行逆施的李承乾。
韋思謙祖上也出身關中韋氏,大概在兩百年前的時候他這支的先祖跟劉宋的開國君主去了南朝。
後來曆代先人都是在南朝做官,到了韋思謙的父親才在唐朝做個小官,一兩百年間他們家跟住在關中的韋氏族人很少來往的。
直到韋思謙前年考中明經科才跟關中的韋氏的族人再次聯係上。
因為韋思謙考中明經科算是替關中韋氏爭了光,所以關中韋氏對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先是給他弄個縣令過了一年就調迴長安做了監察禦史。
曆史上他借關中韋氏的助力最後官至宰相,但是對武則天始終唯唯喏喏。
這個升遷速度可以說是坐火箭升遷,要知道曆史上出身聞喜裴氏的裴行儉,父親是隋朝的禮部尚書,也是考中明經科可是最初隻給了一個從八品的倉曹參軍,幹了十多年才升到六品的萬年縣令。
韋思謙得到如此快的超遷自然對關中韋氏有極大的歸屬感,對吏部侍郎韋仁昭更是視為長輩。
今日早朝上李承乾拿下了韋仁昭,而且是先抄家後審問這種極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操作。
幾乎把韋思謙的肺都氣炸了,散朝後連衙門也懶得去,直接迴到家裏把自己關書房裏發作。
一通發作之後韋思謙又開始磨墨疾書,他把對李承乾的不滿寫成一篇慷慨激昂的奏疏,準備上奏朝廷留下他不畏強權的清名。
韋思謙寫好奏疏胸中怒氣出了大半,走出書房正要去禦史台上奏,卻見家裏的老仆匆匆走進來。
便陰沉臉問道:“何事如此行色匆匆?”
老仆聞言忙停住腳步躬身道:“迴郎主,有禦中台曹懷台禦史來見。”
韋思謙聞言眼裏閃過一絲厭惡,直接吩咐道:“我正要去禦史台,就請曹禦史和我一同前往吧!”
曹懷台是個沒有家世的小官混了半輩才混到禦史台,對於韋思謙這樣有家世有才學年輕人向來奉承,因此被禦史台同僚看不起。
“郎主,曹大人說此事關係皇家臉麵,須要立即跟郎主——。”
“皇家有什麽臉麵?”老仆還沒有說完就被韋思謙打斷了。
“嗯——”
韋思謙說完這句話,一想是不是李唐皇室又幹什麽丟人的事了?
連忙向管家問道:“他有沒有說什麽事?”
老仆聞言搖搖頭低聲道:“沒有。”
心想以後曹懷台再來一定不替他通傳了。
韋思謙想了一下道:“帶他來這裏。”說著轉身走迴書房。
“思謙兄!”
曹懷台一進書房就滿臉含笑地向韋思謙行禮。
“曹兄,請坐!”韋思謙微微躬身算是還禮了。
曹懷台一坐下,便衝著韋思謙神秘一笑道:“思謙兄,我今日來可是給你帶來一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韋思謙聞言不為所動。
“今日我審理一起盜匪的案子,是城外梵音寺裏的幾個野和尚幹的——”
曹懷台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韋思謙冷哼一聲打斷的道:“李承乾倒行逆施,禍及沙門,致使沙門流離失所以致行盜,實在可恨!”
曹懷台見狀尷尬地笑笑不敢再廢話連忙道:“正是如此,大德高僧都被李承乾迫害了,所以這些沙門弟子不擔行盜。”說到這曹懷台還習慣性一嘿嘿一笑,猥瑣地看著韋思謙道:
還淫……”
韋思謙見狀臉上現出厭惡的神色,冷冷地打斷他道:“好了!這些事情就不要說了,我還有事要去衙史台。”
韋思謙說著站起身就往外走,曹懷台聞言連忙站起攔住韋思謙道:“思謙兄,你就不想知道這些野和尚是誰的麵首?”
“曹兄你!”韋思謙臉上閃過一層青氣,顯然是不願意與曹懷台討論這個問題。
“高陽公主!”
“嘿嘿……”曹懷台說罷再次猥瑣地笑起來。
韋思謙聞言先是一怔,過一會兒才咬牙切齒地道:“李氏皇族如此不堪,他李承乾還敢罵別人祖宗八輩?”
曹壞台笑吟吟地看著韋思謙道:“思謙兄此事若是宣揚出去怕李承乾也要臉上無光吧?”
“正是。”韋思謙聞言轉身坐迴去,臉上掛著笑容對曹懷台道:“曹兄請坐下慢慢說。”
……
……
士族的驕傲讓韋思謙把誰都不放在眼裏,士族憂勢也讓曹懷台這樣的人主動貼上來。
就在韋思謙準備借助高陽公主和野和尚的事情讓李承乾顏麵無光時,長安城其他士族官員也紛紛行動起來。
房府房玄齡已經病倒了,他從靈州被押迴長安又在刑部的大牢住了兩個多月,出獄就遇上母喪,大熱的天每日都穿著重孝在靈前燒紙,六七十歲的人了想不病都不可能。
靈前由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替父親守著,而接待吊客的差事也徹底落在了三子房遺則身上。
“三公子,快派人請荊王進京!”賀蘭楚石跪在房遺則對麵神情激動地道。
房遺則沒有上朝雖然聽說了一些李承乾在朝上說的話的做的事,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荊王一旦無旨進京極有可能被治罪。
荊王被治罪那他們這些參與謀反的人,也不會有好下場。
“‘天欲其亡,必使其狂。’李承乾現在對士族的做法已經狂到了極點,士族官員再也不會忠心於他了,如果荊王殿下不能盡早來到長安,恐怕別人會先下手為強。
房遺則聞言點點頭,又有些猶豫地道:“那我派人送一封信過去,把長安的情況報知嶽父大人。”
-----------------
“柴駙馬,我說的沒錯吧!
李承乾這個小子的報複可還算淩厲?”薛萬徹扶著柴令武在堂屋慢慢地走著,一邊走一邊有些得意地道。
柴令武聞言臉上帶著笑道:“將軍說的沒錯,賀蘭楚石已經讓房三郎給荊王殿下送信去了。請荊王殿下盡快進長安城,與將軍一起撥亂反正。”
薛萬徹聞言站住,迴頭看著柴令武有些猶豫地道:“一定要讓荊王進京嗎?”
柴令武聞言緩緩道:“陛下諸子魏王最有才學,可惜已經死在李承乾手裏。在長安的其他三位現在都被李承乾困在太極宮裏出不來。還有的離得太遠,年齡也小威望不夠……”
薛萬徹聞言歎口氣,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幽幽道:“陛下當年是殺了隱太子和齊王才登上皇位,現在他又被李承乾囚禁了,也算是報應了。”
薛萬徹心裏一直對李世民有一股怨氣。
數百文武大臣居然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反對他,這讓他對於以後的改革更加有信心。
還不知道士族對他的報複正走在路上。
-----------------
監察禦史韋思謙的書房外。
“砰”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這是《尚書湯誓》裏記載的百姓咒罵夏桀的話,其中‘日’字就是指夏桀,意思就是:夏桀你什麽死,我跟你一起死。
到唐朝時夏桀已經死去一千多年了,韋思謙自然不可能再咒罵夏桀,他引用這一句話是在咒罵在他看來,倒行逆施的李承乾。
韋思謙祖上也出身關中韋氏,大概在兩百年前的時候他這支的先祖跟劉宋的開國君主去了南朝。
後來曆代先人都是在南朝做官,到了韋思謙的父親才在唐朝做個小官,一兩百年間他們家跟住在關中的韋氏族人很少來往的。
直到韋思謙前年考中明經科才跟關中的韋氏的族人再次聯係上。
因為韋思謙考中明經科算是替關中韋氏爭了光,所以關中韋氏對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先是給他弄個縣令過了一年就調迴長安做了監察禦史。
曆史上他借關中韋氏的助力最後官至宰相,但是對武則天始終唯唯喏喏。
這個升遷速度可以說是坐火箭升遷,要知道曆史上出身聞喜裴氏的裴行儉,父親是隋朝的禮部尚書,也是考中明經科可是最初隻給了一個從八品的倉曹參軍,幹了十多年才升到六品的萬年縣令。
韋思謙得到如此快的超遷自然對關中韋氏有極大的歸屬感,對吏部侍郎韋仁昭更是視為長輩。
今日早朝上李承乾拿下了韋仁昭,而且是先抄家後審問這種極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操作。
幾乎把韋思謙的肺都氣炸了,散朝後連衙門也懶得去,直接迴到家裏把自己關書房裏發作。
一通發作之後韋思謙又開始磨墨疾書,他把對李承乾的不滿寫成一篇慷慨激昂的奏疏,準備上奏朝廷留下他不畏強權的清名。
韋思謙寫好奏疏胸中怒氣出了大半,走出書房正要去禦史台上奏,卻見家裏的老仆匆匆走進來。
便陰沉臉問道:“何事如此行色匆匆?”
老仆聞言忙停住腳步躬身道:“迴郎主,有禦中台曹懷台禦史來見。”
韋思謙聞言眼裏閃過一絲厭惡,直接吩咐道:“我正要去禦史台,就請曹禦史和我一同前往吧!”
曹懷台是個沒有家世的小官混了半輩才混到禦史台,對於韋思謙這樣有家世有才學年輕人向來奉承,因此被禦史台同僚看不起。
“郎主,曹大人說此事關係皇家臉麵,須要立即跟郎主——。”
“皇家有什麽臉麵?”老仆還沒有說完就被韋思謙打斷了。
“嗯——”
韋思謙說完這句話,一想是不是李唐皇室又幹什麽丟人的事了?
連忙向管家問道:“他有沒有說什麽事?”
老仆聞言搖搖頭低聲道:“沒有。”
心想以後曹懷台再來一定不替他通傳了。
韋思謙想了一下道:“帶他來這裏。”說著轉身走迴書房。
“思謙兄!”
曹懷台一進書房就滿臉含笑地向韋思謙行禮。
“曹兄,請坐!”韋思謙微微躬身算是還禮了。
曹懷台一坐下,便衝著韋思謙神秘一笑道:“思謙兄,我今日來可是給你帶來一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韋思謙聞言不為所動。
“今日我審理一起盜匪的案子,是城外梵音寺裏的幾個野和尚幹的——”
曹懷台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韋思謙冷哼一聲打斷的道:“李承乾倒行逆施,禍及沙門,致使沙門流離失所以致行盜,實在可恨!”
曹懷台見狀尷尬地笑笑不敢再廢話連忙道:“正是如此,大德高僧都被李承乾迫害了,所以這些沙門弟子不擔行盜。”說到這曹懷台還習慣性一嘿嘿一笑,猥瑣地看著韋思謙道:
還淫……”
韋思謙見狀臉上現出厭惡的神色,冷冷地打斷他道:“好了!這些事情就不要說了,我還有事要去衙史台。”
韋思謙說著站起身就往外走,曹懷台聞言連忙站起攔住韋思謙道:“思謙兄,你就不想知道這些野和尚是誰的麵首?”
“曹兄你!”韋思謙臉上閃過一層青氣,顯然是不願意與曹懷台討論這個問題。
“高陽公主!”
“嘿嘿……”曹懷台說罷再次猥瑣地笑起來。
韋思謙聞言先是一怔,過一會兒才咬牙切齒地道:“李氏皇族如此不堪,他李承乾還敢罵別人祖宗八輩?”
曹壞台笑吟吟地看著韋思謙道:“思謙兄此事若是宣揚出去怕李承乾也要臉上無光吧?”
“正是。”韋思謙聞言轉身坐迴去,臉上掛著笑容對曹懷台道:“曹兄請坐下慢慢說。”
……
……
士族的驕傲讓韋思謙把誰都不放在眼裏,士族憂勢也讓曹懷台這樣的人主動貼上來。
就在韋思謙準備借助高陽公主和野和尚的事情讓李承乾顏麵無光時,長安城其他士族官員也紛紛行動起來。
房府房玄齡已經病倒了,他從靈州被押迴長安又在刑部的大牢住了兩個多月,出獄就遇上母喪,大熱的天每日都穿著重孝在靈前燒紙,六七十歲的人了想不病都不可能。
靈前由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替父親守著,而接待吊客的差事也徹底落在了三子房遺則身上。
“三公子,快派人請荊王進京!”賀蘭楚石跪在房遺則對麵神情激動地道。
房遺則沒有上朝雖然聽說了一些李承乾在朝上說的話的做的事,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荊王一旦無旨進京極有可能被治罪。
荊王被治罪那他們這些參與謀反的人,也不會有好下場。
“‘天欲其亡,必使其狂。’李承乾現在對士族的做法已經狂到了極點,士族官員再也不會忠心於他了,如果荊王殿下不能盡早來到長安,恐怕別人會先下手為強。
房遺則聞言點點頭,又有些猶豫地道:“那我派人送一封信過去,把長安的情況報知嶽父大人。”
-----------------
“柴駙馬,我說的沒錯吧!
李承乾這個小子的報複可還算淩厲?”薛萬徹扶著柴令武在堂屋慢慢地走著,一邊走一邊有些得意地道。
柴令武聞言臉上帶著笑道:“將軍說的沒錯,賀蘭楚石已經讓房三郎給荊王殿下送信去了。請荊王殿下盡快進長安城,與將軍一起撥亂反正。”
薛萬徹聞言站住,迴頭看著柴令武有些猶豫地道:“一定要讓荊王進京嗎?”
柴令武聞言緩緩道:“陛下諸子魏王最有才學,可惜已經死在李承乾手裏。在長安的其他三位現在都被李承乾困在太極宮裏出不來。還有的離得太遠,年齡也小威望不夠……”
薛萬徹聞言歎口氣,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幽幽道:“陛下當年是殺了隱太子和齊王才登上皇位,現在他又被李承乾囚禁了,也算是報應了。”
薛萬徹心裏一直對李世民有一股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