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接見諸部首領的當天出了這樣的事情,晚宴就隻是草草而已。
李世民沒有心情與各部首領敷衍,李承乾卻沒有閑著。
不說昭武九姓的長老一直圍著李承乾轉,就連突厥五部的首領也頻頻向李承乾獻殷勤,反而把他們的正牌可汗李思摩放在一邊。
這讓一眾黨項首領十分糾結,既想靠上李承乾這個靠山又擔心被李承乾利用……
但是到了此時再沒有眼色也不敢去求李世民對他們網開一麵了。
李世民在晚宴上坐一坐就把幾個心腹大臣叫到大帳裏商量起駕迴長安的事情。
大帳裏燈火通明,李世民臉色卻有些沉重,其他幾個大臣也是各懷心思。
半晌,李世民憂心忡忡地道:“今天的事你們也看到了,你們覺得承乾這麽做,對大唐在北疆的長治久安會有好處嗎?”
幾個人聞言,臉上都露出思索之色,在李世民下令拿下候君集等人時,群臣都以為李世民是決定全力支持李承乾了。
現在聽李世民這麽問,似乎還有迴旋的餘地,那麽自己……
“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舉對穩定北國疆土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個開口的是李世績。
李世民聞言默默地點點頭,他當然也知道此事對北疆的長治久安有利,隻是依然猶豫不決地道:“可是這麽多人反對,若是強行施行會不會引起更大的亂子?”
李世民的性格在皇帝中比他之前麵的秦始皇、漢武帝後麵的明太祖都要弱一些,很多時候都是委曲求全。
此時他雖然知道李承乾這一政策有利於大唐,可是又害怕施行付出的代價太大。
高季輔沉吟一會兒開口道:“陛下所慮甚是,太子殿下雖然高瞻遠矚雄心壯誌,可是眼下黨項諸部對於武舉一事皆事心有不甘。若引得群起反叛,北疆立時就會變成戰場,那我們滅薛延陀這一仗豈不是白打了。”
在唐初大臣受道教思想影響嚴重,持清淨無為之論的大臣大極多。
如之前張玄素的現在的高季輔他們兩個人對於李承乾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但是政治態度卻極為相似都是清靜無為派。
唐初儒家和儒生主要功用還是禮官,就是漢朝初年叔孫通的作用,李世民末年用他們作宰相也是一大失誤。
到了唐朝中期韓退之重提“立德、立功、立言”和宋朝的張橫渠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非常進步的內容。
唐朝初年因為世家文臣沒有天下格局,所以把大唐強大的軍力都給浪費了。
“陛下,眼下我大唐軍力強盛諸部膺服,正是治理北疆的好時候,遙想強漢時中國兵鋒所指即設郡縣天下乂安。
此時我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雄才大略,父子同心亙古少有,陛下何愁北疆不治?”
李世民聽見這話也引起了雄心壯誌,不由點點頭道:“難得承乾籌劃多時,朕若不允他是不會甘心的,也罷就讓他去做吧!”說著看一眼高季輔十分霸氣地道:“有朕在天下亂不了!”
群臣知道李世民下了決心,便起身行禮道:“陛下聖明!”
“眾卿平身!”
李世民既然決定支持李承乾,後麵就開始做出相應的人事安排。
李世民看著張士貴道:“士貴現在是靈州大都督府都督不能隨朕一起迴京,就留下來好好幫助承乾把這靈州各部治理好。”
張士貴聞言連忙表態道:“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全力協助太子殿下成此大功!”
李世民聞言點點道:“好!”然後看又向李世績道:“朕搬師迴朝有敬德和大亮領軍就夠了,派去漠北的兵馬還沒有迴來,懋功你也留協助承乾,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就把他護送迴長安。”
李世績聞言亦是連忙起身行禮道:“臣遵旨!”
待李世績坐好李世民看向高季輔道:“季輔有治世之才,嚐嚐諫阻朕的過失,遂良不在承乾身邊你就留下替他拾遺補缺吧!”
“臣遵旨”高季輔亦起身行禮。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他坐下又囑附眾臣道:“承乾脾氣急燥,諸卿輔佐他或有不諧,且看朕的麵子忍他一時罷。”
眾臣聽李世民托孤一般的言語,心裏都一驚,慌忙起身再次行禮道:“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說罷眾臣告退,李世民把李承乾叫進帳裏來又是一頓諄諄教導,命他辦完這裏的事情立即迴長安,並且把李恪和李治兩兄弟留在靈州與李承乾一起迴長安。
又過兩日李世民便起駕迴長安,下旨李承乾以太子身份全權處北疆政務,除了給李承乾留下三個大臣以外還給他留下兩萬禁軍保護李承乾迴長安。
李世民這一走李承乾算是徹底解放了,後麵的事情就都由著他做主了。
因為武舉已經已經進入正規,李承乾便下令命北疆各牧監長來靈州見他,他自己也帶著人在靈州城外轉悠,準備選址建一座羊毛氈廠。
這一日李承乾剛迴到靈州都督府就見許敬宗匆匆來見他。
“太子殿下,離武舉隻有五天了,黨項青年來報名參加武舉的人隻有四百多小部族的子弟……”許敬宗憂心忡忡地向李承乾迴報道。
李承乾聽了慢慢啜一口茶,才淡淡地道:“不用擔心,過幾天他們會掙著搶著來報名的。”
許敬宗聞言不敢多說,但是心裏卻清楚自從李世民帶領大軍離開,黨項諸部已經不老實了。
李承乾看著許敬宗欲言又止的樣子,自信地道:“且讓他們瘋狂幾天,別以為大唐的兵馬走了,他們就能無法無天了!”
許敬宗聽了便告退出去。
又過四天,第二天武舉就要正式開始李承乾這邊和靈州都督府的人都沒有什麽動作。
黨項諸部首領見李承乾依然沒有任何動作,一個個心裏忍不住歡唿活躍,在中午時一起聚在靈州城的酒樓裏的飲酒做樂。
在酒樓臨街二樓上,一眾黨項首領各據一張小幾圍成一個圈子吃肉飲酒十分熱烈。
拓拔赤詞端著一碗酒一飲而盡,然後哈哈大笑道:“我原以為這個李承乾有什麽能耐呢?天可汗一走他連個屁都不敢放了。”
眾首領聞言都哈哈哈大笑起來。
待眾人笑罷,細封步賴站起身道:“我黨項各部總人口超過百萬,豈是漠北夷族可比,量那李承乾也不敢輕開戰端。”
“就是,就是天可汗也是個知道利害的人,怎麽會縱容李承乾與我們為敵?難道他不想要大唐的江山了?”一個喝的醉熏熏的首領站起來道。
拓拔赤詞聽著這些話有些飄飄然,站起來身來向眾人道:“雖然李承乾一時不敢找我等麻煩,但是我們還是要有一個章程出來,以後李承乾找我等各部麻煩也好共同抵抗。”
這裏黨項各部就數拓拔部最強大,眾人一聽自然願意。
“就是就是,我們今日就選拓拔首領做可汗,然後讓李承乾那小兒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
……
眾首領正七嘴八舌地說著,突然聽見樓下傳來大群女子哭泣聲,還有兩旁人的議論聲。
隱約聽見有人在說“這些黨項女子真可憐……”之類的話。
拓拔赤詞等人走到窗前往下一看,隻見一條街上都是衣衫襤褸的黨項婦孺。
這些婦孺正被一群身穿白衣手持彎刀的昭武九姓武士驅趕著往靈州都督府走去。
一眾黨項首領自然明白這是昭武九姓攻擊了黨項的部落。
本來草原上部落之間相互攻擊仇殺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近年來因為大唐在草原上設立的各種官府主持公道,這類事情在正在慢慢減少,這也是黨項一些小部落能生存下去的原因。
但是當他們看見昭武九姓公然把搶掠而來黨項婦孺送往靈州都督府,就明白這件事情大唐不會給他們主持公道。
不由一個個臉色鐵青,看著下麵被昭武九姓欺負的婦孺慢慢往前走。
過一會兒,黨項部落裏的婦孺走完,後麵是一架架馬拉的平板車,車上整整齊齊地碼著黨項男人打扮的頭顱。
一眾黨項首領站在酒樓上,看著同族慘死隻是臉色鐵青著沒有任何動作。
突然從街邊跳出來兩個黨項青年人。伸手拉住為首的昭武九姓武士手裏的馬韁,大聲喝道:“天可汗有旨意不允草原各部相互攻殺,你們昭武九姓憑什麽攻殺黨項部落?”
周圍的昭武九姓武士見狀都抽出彎刀把兩個黨項青年包圍起來,準備將他們亂刀分屍。
兩個黨項武士毫無懼色,依舊緊緊地拉住為首領昭武九姓的武士的馬韁。
被搶了馬韁的昭武九姓的武士並不生氣,抬手製止其他昭武九姓的武士,看著黨項青年淡淡地道:“年輕的黨項勇士你知道天可汗的旨意,也應該知道你們享受著大唐給你們安全環境,難道不應該為大唐付出一些嗎?”
衝出來的人是細封達昭和細封達德兄弟,細封達昭聞言想了一下道:“我們兄弟出身是一個隻有一百多人的部落,聽說太子殿下舉辦武舉我們也來參加。”
昭武九姓為首的武士看著細封達昭道:“你們是很好的,是我北疆的好兒郎。
可是有些人卻沒有知恩圖報的想法,他們不但不奉太子殿下的命令還到處破壞,比如這個被我率兵攻破的野利枚德部。
我等北地諸部受天可汗和太子殿下大恩,豈能允許這樣狼心狗肺的人和部落生存?”
細封達昭兄弟進靈州城的第一天就牽連進野利賴夥打死大唐府兵事件中,更從中知道了他們有意汙蔑大唐皇太子的事情,對這個野利枚德部落沒有什麽好感,聞言便放鬆馬韁並朝昭武九姓為首武士抱拳道:“我兄弟不知勇士是去討逆誅賊,失敬了!”說著兄弟倆退到一邊讓出道路。
昭武九姓為首武士見狀也在馬上向細封達昭兄弟抱拳為禮。
路邊有大唐將士也有各部武士聞言紛紛大聲叫好,甚至有幾個突厥武士當眾大喊道:“應該迴去稟報族老也派兵滅幾個逆部!”
酒樓上一眾黨項首領看著這一幕都是渾身發冷,如墜冰窟。
做為在河套內外生存多年部落首領,他們心裏非常清楚突厥各部失去了大唐的約束會做出什麽事來?
半晌,拓拔赤詞反應過來,慌忙往外跑,一邊跑一邊大喊:“快派人去報名武舉,全部報名全部參加!”
一眾首領聞言都慌忙飛奔下樓。
黨項首領一迴到驛館立即下令,命他們族子弟去靈州城裏找大唐接受報名武舉報名的亭子。
一眾黨項首領在驛館裏等消息,過了一個多時辰出去的族中子弟陸續迴來,但是一個也沒有報名成功,因為靈州城裏的報名點在昨天就撤了。
一眾黨項首領一聽就急了,到了此時他們都知道隻有去求李承乾了。
在拓拔赤詞的帶領下一眾黨項首領匆匆來到靈州都督府門前求見李承乾。
可是守門的禁軍看他們一眼就鼻孔朝天不理他們了。
現在幾乎全靈州城裏的人都知道這些黨項人惡了李承乾,周邊部族都等著把他一個個都吃,誰會在這個時候白白替他們送信?
拓拔赤詞等人隻得百般討好守門的禁軍,並送上不價值不菲的禮物,禁軍才願意替他們往裏麵送信。
過一會兒,禁軍怒衝衝的從裏麵出來,一看見拓拔赤詞就大聲道:“早說了太子殿下正忙,哪有時間見你們?”
拓拔赤詞聞言忙解釋道:“我們是來報名參加明天武舉的!”
禁軍不耐煩地擺著手像趕蒼蠅似的道“快走吧!快走吧!太子殿下說了今年武舉報名結束了,等三年以後再來報名吧!”
“啊!”
拓拔赤詞看著高大的靈州都督府的大門,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三年以後再開武舉,到那時候還有黨項諸部嗎?
突厥各部和九姓雜胡早就把他們滅得連骨頭渣都沒了。
此時李承乾正在都督府內與幾位大臣商量武舉以後怎麽安排各部青年。
李承乾一錘定音道:“孤王的意思就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部族青年以武力排名量才而用,一部分是各部首領的子弟組建一支衛隊派留在長城聽用。”
李世績和蘇定方一聽就明白,李承乾是打算把各部族首領的子弟帶去長安做質子。
而普通族兵隨著在大唐的地位提升必然與部族中的首領產生矛盾,介時各個部族必然分崩離兮。
便點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李世績還是有些憂慮地道:“突厥諸部阿史那氏有一萬多族人在長安居住,子弟被帶去長安應該產反對。
可是黨項諸部首領一直抵製武舉怕是不會願意派子弟去長安城?”
正說著就見劉葵走到李承乾麵前低聲道:“奴婢按太子殿下的吩咐,讓人教訓了拓拔赤詞他們一頓,現在還在門口不肯走。”
李承乾聞言看一眼李世績,淡淡地道:“去告訴他們要想參加武舉就在門口跪下等著,順昌逆亡自己選。”
李承乾要繼續折辱這些個黨項首領,以期得到一個任他予取予求結果。
李世民沒有心情與各部首領敷衍,李承乾卻沒有閑著。
不說昭武九姓的長老一直圍著李承乾轉,就連突厥五部的首領也頻頻向李承乾獻殷勤,反而把他們的正牌可汗李思摩放在一邊。
這讓一眾黨項首領十分糾結,既想靠上李承乾這個靠山又擔心被李承乾利用……
但是到了此時再沒有眼色也不敢去求李世民對他們網開一麵了。
李世民在晚宴上坐一坐就把幾個心腹大臣叫到大帳裏商量起駕迴長安的事情。
大帳裏燈火通明,李世民臉色卻有些沉重,其他幾個大臣也是各懷心思。
半晌,李世民憂心忡忡地道:“今天的事你們也看到了,你們覺得承乾這麽做,對大唐在北疆的長治久安會有好處嗎?”
幾個人聞言,臉上都露出思索之色,在李世民下令拿下候君集等人時,群臣都以為李世民是決定全力支持李承乾了。
現在聽李世民這麽問,似乎還有迴旋的餘地,那麽自己……
“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舉對穩定北國疆土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個開口的是李世績。
李世民聞言默默地點點頭,他當然也知道此事對北疆的長治久安有利,隻是依然猶豫不決地道:“可是這麽多人反對,若是強行施行會不會引起更大的亂子?”
李世民的性格在皇帝中比他之前麵的秦始皇、漢武帝後麵的明太祖都要弱一些,很多時候都是委曲求全。
此時他雖然知道李承乾這一政策有利於大唐,可是又害怕施行付出的代價太大。
高季輔沉吟一會兒開口道:“陛下所慮甚是,太子殿下雖然高瞻遠矚雄心壯誌,可是眼下黨項諸部對於武舉一事皆事心有不甘。若引得群起反叛,北疆立時就會變成戰場,那我們滅薛延陀這一仗豈不是白打了。”
在唐初大臣受道教思想影響嚴重,持清淨無為之論的大臣大極多。
如之前張玄素的現在的高季輔他們兩個人對於李承乾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但是政治態度卻極為相似都是清靜無為派。
唐初儒家和儒生主要功用還是禮官,就是漢朝初年叔孫通的作用,李世民末年用他們作宰相也是一大失誤。
到了唐朝中期韓退之重提“立德、立功、立言”和宋朝的張橫渠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非常進步的內容。
唐朝初年因為世家文臣沒有天下格局,所以把大唐強大的軍力都給浪費了。
“陛下,眼下我大唐軍力強盛諸部膺服,正是治理北疆的好時候,遙想強漢時中國兵鋒所指即設郡縣天下乂安。
此時我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雄才大略,父子同心亙古少有,陛下何愁北疆不治?”
李世民聽見這話也引起了雄心壯誌,不由點點頭道:“難得承乾籌劃多時,朕若不允他是不會甘心的,也罷就讓他去做吧!”說著看一眼高季輔十分霸氣地道:“有朕在天下亂不了!”
群臣知道李世民下了決心,便起身行禮道:“陛下聖明!”
“眾卿平身!”
李世民既然決定支持李承乾,後麵就開始做出相應的人事安排。
李世民看著張士貴道:“士貴現在是靈州大都督府都督不能隨朕一起迴京,就留下來好好幫助承乾把這靈州各部治理好。”
張士貴聞言連忙表態道:“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全力協助太子殿下成此大功!”
李世民聞言點點道:“好!”然後看又向李世績道:“朕搬師迴朝有敬德和大亮領軍就夠了,派去漠北的兵馬還沒有迴來,懋功你也留協助承乾,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就把他護送迴長安。”
李世績聞言亦是連忙起身行禮道:“臣遵旨!”
待李世績坐好李世民看向高季輔道:“季輔有治世之才,嚐嚐諫阻朕的過失,遂良不在承乾身邊你就留下替他拾遺補缺吧!”
“臣遵旨”高季輔亦起身行禮。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他坐下又囑附眾臣道:“承乾脾氣急燥,諸卿輔佐他或有不諧,且看朕的麵子忍他一時罷。”
眾臣聽李世民托孤一般的言語,心裏都一驚,慌忙起身再次行禮道:“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說罷眾臣告退,李世民把李承乾叫進帳裏來又是一頓諄諄教導,命他辦完這裏的事情立即迴長安,並且把李恪和李治兩兄弟留在靈州與李承乾一起迴長安。
又過兩日李世民便起駕迴長安,下旨李承乾以太子身份全權處北疆政務,除了給李承乾留下三個大臣以外還給他留下兩萬禁軍保護李承乾迴長安。
李世民這一走李承乾算是徹底解放了,後麵的事情就都由著他做主了。
因為武舉已經已經進入正規,李承乾便下令命北疆各牧監長來靈州見他,他自己也帶著人在靈州城外轉悠,準備選址建一座羊毛氈廠。
這一日李承乾剛迴到靈州都督府就見許敬宗匆匆來見他。
“太子殿下,離武舉隻有五天了,黨項青年來報名參加武舉的人隻有四百多小部族的子弟……”許敬宗憂心忡忡地向李承乾迴報道。
李承乾聽了慢慢啜一口茶,才淡淡地道:“不用擔心,過幾天他們會掙著搶著來報名的。”
許敬宗聞言不敢多說,但是心裏卻清楚自從李世民帶領大軍離開,黨項諸部已經不老實了。
李承乾看著許敬宗欲言又止的樣子,自信地道:“且讓他們瘋狂幾天,別以為大唐的兵馬走了,他們就能無法無天了!”
許敬宗聽了便告退出去。
又過四天,第二天武舉就要正式開始李承乾這邊和靈州都督府的人都沒有什麽動作。
黨項諸部首領見李承乾依然沒有任何動作,一個個心裏忍不住歡唿活躍,在中午時一起聚在靈州城的酒樓裏的飲酒做樂。
在酒樓臨街二樓上,一眾黨項首領各據一張小幾圍成一個圈子吃肉飲酒十分熱烈。
拓拔赤詞端著一碗酒一飲而盡,然後哈哈大笑道:“我原以為這個李承乾有什麽能耐呢?天可汗一走他連個屁都不敢放了。”
眾首領聞言都哈哈哈大笑起來。
待眾人笑罷,細封步賴站起身道:“我黨項各部總人口超過百萬,豈是漠北夷族可比,量那李承乾也不敢輕開戰端。”
“就是,就是天可汗也是個知道利害的人,怎麽會縱容李承乾與我們為敵?難道他不想要大唐的江山了?”一個喝的醉熏熏的首領站起來道。
拓拔赤詞聽著這些話有些飄飄然,站起來身來向眾人道:“雖然李承乾一時不敢找我等麻煩,但是我們還是要有一個章程出來,以後李承乾找我等各部麻煩也好共同抵抗。”
這裏黨項各部就數拓拔部最強大,眾人一聽自然願意。
“就是就是,我們今日就選拓拔首領做可汗,然後讓李承乾那小兒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
……
眾首領正七嘴八舌地說著,突然聽見樓下傳來大群女子哭泣聲,還有兩旁人的議論聲。
隱約聽見有人在說“這些黨項女子真可憐……”之類的話。
拓拔赤詞等人走到窗前往下一看,隻見一條街上都是衣衫襤褸的黨項婦孺。
這些婦孺正被一群身穿白衣手持彎刀的昭武九姓武士驅趕著往靈州都督府走去。
一眾黨項首領自然明白這是昭武九姓攻擊了黨項的部落。
本來草原上部落之間相互攻擊仇殺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近年來因為大唐在草原上設立的各種官府主持公道,這類事情在正在慢慢減少,這也是黨項一些小部落能生存下去的原因。
但是當他們看見昭武九姓公然把搶掠而來黨項婦孺送往靈州都督府,就明白這件事情大唐不會給他們主持公道。
不由一個個臉色鐵青,看著下麵被昭武九姓欺負的婦孺慢慢往前走。
過一會兒,黨項部落裏的婦孺走完,後麵是一架架馬拉的平板車,車上整整齊齊地碼著黨項男人打扮的頭顱。
一眾黨項首領站在酒樓上,看著同族慘死隻是臉色鐵青著沒有任何動作。
突然從街邊跳出來兩個黨項青年人。伸手拉住為首的昭武九姓武士手裏的馬韁,大聲喝道:“天可汗有旨意不允草原各部相互攻殺,你們昭武九姓憑什麽攻殺黨項部落?”
周圍的昭武九姓武士見狀都抽出彎刀把兩個黨項青年包圍起來,準備將他們亂刀分屍。
兩個黨項武士毫無懼色,依舊緊緊地拉住為首領昭武九姓的武士的馬韁。
被搶了馬韁的昭武九姓的武士並不生氣,抬手製止其他昭武九姓的武士,看著黨項青年淡淡地道:“年輕的黨項勇士你知道天可汗的旨意,也應該知道你們享受著大唐給你們安全環境,難道不應該為大唐付出一些嗎?”
衝出來的人是細封達昭和細封達德兄弟,細封達昭聞言想了一下道:“我們兄弟出身是一個隻有一百多人的部落,聽說太子殿下舉辦武舉我們也來參加。”
昭武九姓為首的武士看著細封達昭道:“你們是很好的,是我北疆的好兒郎。
可是有些人卻沒有知恩圖報的想法,他們不但不奉太子殿下的命令還到處破壞,比如這個被我率兵攻破的野利枚德部。
我等北地諸部受天可汗和太子殿下大恩,豈能允許這樣狼心狗肺的人和部落生存?”
細封達昭兄弟進靈州城的第一天就牽連進野利賴夥打死大唐府兵事件中,更從中知道了他們有意汙蔑大唐皇太子的事情,對這個野利枚德部落沒有什麽好感,聞言便放鬆馬韁並朝昭武九姓為首武士抱拳道:“我兄弟不知勇士是去討逆誅賊,失敬了!”說著兄弟倆退到一邊讓出道路。
昭武九姓為首武士見狀也在馬上向細封達昭兄弟抱拳為禮。
路邊有大唐將士也有各部武士聞言紛紛大聲叫好,甚至有幾個突厥武士當眾大喊道:“應該迴去稟報族老也派兵滅幾個逆部!”
酒樓上一眾黨項首領看著這一幕都是渾身發冷,如墜冰窟。
做為在河套內外生存多年部落首領,他們心裏非常清楚突厥各部失去了大唐的約束會做出什麽事來?
半晌,拓拔赤詞反應過來,慌忙往外跑,一邊跑一邊大喊:“快派人去報名武舉,全部報名全部參加!”
一眾首領聞言都慌忙飛奔下樓。
黨項首領一迴到驛館立即下令,命他們族子弟去靈州城裏找大唐接受報名武舉報名的亭子。
一眾黨項首領在驛館裏等消息,過了一個多時辰出去的族中子弟陸續迴來,但是一個也沒有報名成功,因為靈州城裏的報名點在昨天就撤了。
一眾黨項首領一聽就急了,到了此時他們都知道隻有去求李承乾了。
在拓拔赤詞的帶領下一眾黨項首領匆匆來到靈州都督府門前求見李承乾。
可是守門的禁軍看他們一眼就鼻孔朝天不理他們了。
現在幾乎全靈州城裏的人都知道這些黨項人惡了李承乾,周邊部族都等著把他一個個都吃,誰會在這個時候白白替他們送信?
拓拔赤詞等人隻得百般討好守門的禁軍,並送上不價值不菲的禮物,禁軍才願意替他們往裏麵送信。
過一會兒,禁軍怒衝衝的從裏麵出來,一看見拓拔赤詞就大聲道:“早說了太子殿下正忙,哪有時間見你們?”
拓拔赤詞聞言忙解釋道:“我們是來報名參加明天武舉的!”
禁軍不耐煩地擺著手像趕蒼蠅似的道“快走吧!快走吧!太子殿下說了今年武舉報名結束了,等三年以後再來報名吧!”
“啊!”
拓拔赤詞看著高大的靈州都督府的大門,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三年以後再開武舉,到那時候還有黨項諸部嗎?
突厥各部和九姓雜胡早就把他們滅得連骨頭渣都沒了。
此時李承乾正在都督府內與幾位大臣商量武舉以後怎麽安排各部青年。
李承乾一錘定音道:“孤王的意思就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部族青年以武力排名量才而用,一部分是各部首領的子弟組建一支衛隊派留在長城聽用。”
李世績和蘇定方一聽就明白,李承乾是打算把各部族首領的子弟帶去長安做質子。
而普通族兵隨著在大唐的地位提升必然與部族中的首領產生矛盾,介時各個部族必然分崩離兮。
便點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李世績還是有些憂慮地道:“突厥諸部阿史那氏有一萬多族人在長安居住,子弟被帶去長安應該產反對。
可是黨項諸部首領一直抵製武舉怕是不會願意派子弟去長安城?”
正說著就見劉葵走到李承乾麵前低聲道:“奴婢按太子殿下的吩咐,讓人教訓了拓拔赤詞他們一頓,現在還在門口不肯走。”
李承乾聞言看一眼李世績,淡淡地道:“去告訴他們要想參加武舉就在門口跪下等著,順昌逆亡自己選。”
李承乾要繼續折辱這些個黨項首領,以期得到一個任他予取予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