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是火上澆油啊!


    就是嚴朝卿這樣老謀深算的幕僚,也忍不住擦了擦額頭的汗,更不要說別人了。隻有看戲不怕台高的顧玉笑嘻嘻地問著宋墨:「天賜哥,那些人多半是衝著那三個親衛軍的名額來的吧?要是那三個親衛軍的名額沒了,那些恐怕也沒有這麽積極了。難道我們就這樣放過那些盜賊不成?」


    「兩個月之後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就得給皇上一個交待了,」宋墨淡淡地道,「若是我們依舊重金懸賞,豈不是讓黃大人和東平伯為難?」


    「也是哦!」顧玉摸著腦袋笑道,「人家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的人都說盜賊全部抓獲了,我們還在那裏懸賞,等於是在指責東平伯和黃大人殺良冒功一樣。皇上知道了,他們倆就完蛋了。」說到這裏,他睜大了眼睛,「天賜哥,那些賞金怎麽辦?我們總不能白白地送給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讓黃祈和周少川做好人吧?」


    「他們敢來領賞,我就敢繼續懸賞。」宋墨傲然地道,「我已經給了他們一個台階,他們不順勢而下,還想順竿子爬,就別怪我不講情麵了!」又道,「這樣一來,黑白兩道都知道是怎麽一迴事了。我們再演場戲,讓人送具盜賊的屍首過來,我們依舊按懸賞付銀子,到時候自有人幫我繼續追賊。敢打我們英國公府的主意,就要做好終身被追殺的準備。」他吩咐夏璉,「你把我這句話傳出去。」


    夏璉恭聲應是。


    而得到消息的黃祈和東平伯卻長長地鬆了口氣。


    「宋硯堂雖然有些胡鬧,可到底還是有些分寸!」東平伯對黃祈感概道,「我看懸賞的事,就由英國公府出麵吧!皇上不也賞了英國公世子三個小旗的恩賜!」


    言下之間是皇上都認同了宋墨的行為,他就不要固執己見了。


    黃祈苦笑。


    事已至此。他不贊同又能怎樣?


    「那就多派些人手在英國公府附近巡察吧!」黃祈道,「萬一有人為了懸賞的事爭執起來,我們也能幫襯英國公府一把。」


    宋墨對此無所謂,吩咐廖碧峰:「那些給英國公府看門的衙役,每天管一頓中飯。」


    廖碧峰恭聲應是。


    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的人一陣歡唿。


    不時有人送來盜賊的消息。


    宋墨把這件事交給了嚴朝卿和夏璉,自己則有每日在家裏練字。


    竇昭問他:「你不去宮裏行嗎?」


    宋墨笑道:「我不是在幫著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的追查盜賊的事嗎?」


    竇昭失笑。


    宋墨拉了她的手:「你的事辦完了?」


    竇昭已正式主持英國公府的中饋。


    「不過是些柴米油鹽的事,」竇昭笑道,「簡單的很。」


    宋墨微微地笑。


    以竇昭的聰慧,這些事對她也許真的很容易。


    他道:「又到了賞菊的時候。下午你若是有空,我陪著你去豐臺的花市逛一逛吧!說不定能遇到你喜歡的菊花,到時候我們買迴來,明年你的花圃裏不就多了幾個品種?」


    名貴的菊花品種,哪是這麽容易就遇到的。但宋墨興致勃勃。竇昭不忍掃了他的興,心想就當自己陪著他出去散了心的,笑著應了,兩人輕車簡從,去了豐臺的花市。


    那些花農慣和富貴人家打交道,雖然不認識宋墨和竇昭,但見兩人一個穿著小牛皮朝靴。一個戴著蓮子米大小的南珠耳墜,氣度不凡,知道不是尋常的人,小心翼翼地應著。拿了家裏最好的菊花出來。


    在竇昭看來卻很平常,比不上她留在真定的花草,隨意看看,湊趣似的買了幾盆。


    宋墨知道這些都不如她的意。叫了花農到旁邊詢問:「這個時候移種花草,能活嗎?」


    「那要是看是什麽花草了。」被宋墨詢問的花農四十來歲。相貌忠厚老實,「如果是玉簪花,金魚草,那就不打緊,它們本就是秋在播種,春天開花。若是牽牛花,萬壽菊就不行了,他們是春天播種,夏天開花……」


    「哦!」宋墨不知道種花還有這麽多的學問,又覺得這人說話行事很實在,托他幫著尋些奇異的花草,「我夫人很喜歡蒔弄花草,到時候你送到英國公府就行了。」


    花農又驚又喜,戰戰兢兢地連聲應「是」。


    宋墨和竇昭迴了英國公府。


    宋宜春的信使正在等宋墨。


    聽說宋墨迴來了,立刻前往頤誌堂求見。


    宋墨抽出信,草草地看了一眼,見信裏全是責備他的話,隻在最後問了問現在的情況如何,他突然想到竇昭趁亂拿到對牌的事,心中一動,迴了信封給宋宜春,說之前都怪自己眼孔太小,心裏隻裝著個頤誌堂,卻忘了頤誌堂是英國公府的一部分,現在聽了父親的教誨,自己痛定思痛,決定擔負起英國公府世子的責任,在父親不在家的時候,代父親行使英國公的職責,並把自己已責成陶器重十五天之內把燒毀的房舍修繕完畢,暫時拿出了五萬兩銀子賞懸闖入英國公府的盜賊,並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從皇上手裏拿到了三個親衛近的差事等等,一一地告訴了宋宜春,並吩咐宋宜春的信使:「六百裏加急,日夜兼程,立刻送到國公爺手中去。」


    信使不敢怠慢,拿著信就啟了程。


    宋墨心裏到底覺得憤憤不平,對竇昭道:「他不把我置於死地,隻怕是不會善罷幹休的!」


    竇昭輕輕地撫著他的手臂,柔聲道:「那也要看他有沒有這個本事?你已經死過了一迴了,難道還要再死一迴,才算得上是『孝順』?那婆婆呢?婆婆在你身上花了那麽多的心血,難道你置若罔聞不成?」


    宋墨失笑:「你放心,我既不是愚忠的人,也不是愚孝之人。正如你所說。我已經死過一迴了,他現在休想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卻一聲不吭地任由著他行事。」然後攬了竇昭的肩膀,「我們明天繼續去豐臺買花吧?雖然買不到什麽罕世的花草,去散散心也好。」


    竇昭抿了嘴笑。


    是不想呆在家裏被這些瑣事煩惱吧?


    第二天用過午膳,她陪著宋墨去了豐臺。


    有人向英國公府提供了盜賊的行蹤,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的人聯手,很快將人緝拿歸案。經審訊,那人的確是闖入英國公府的盜賊之一,而且報信的竟然是那盜賊的同胞哥哥!


    順天府和五城兵成司的人一片譁然。


    可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那盜賊得知了英國公府的懸賞後,知道自己就算是這次逃過了英國公府追殺,以後也會麵臨著江湖同道和官衙的圍剿,餘生隻能隱姓埋名,東躲西藏。


    與其這樣誠惶誠恐地活著。還不如讓自己的胞兄領了這懸賞,好歹胞兄得了懸賞,還能代他孝敬父母。


    他讓胞兄割下自己的頭顱去報案。


    胞兄不忍,他又怕到時候死無對證,用胞兄的名義報了案,躲在了京都城北的一個小胡同裏,等著官衙來捉拿。


    嚴朝聊知道後兩眼發光。吩咐夏璉:「大張旗鼓地把那一千兩賞銀送過去——我們隻看結果,不問過程。」


    夏璉應聲而去。


    京都黑白兩道亂成了一片。


    始作俑者卻陪著妻子在豐臺的花市上悠閑地打著轉。


    有人迎上前去:「請問是英國公世子宋大人嗎?」


    稱謂有些不倫不類,卻把透了宋墨的底細。


    來人顯然對宋墨很熟悉。


    宋墨卻不認識對方。


    他不動聲色地將竇昭擋在了身後,飛快地睃了對方一眼。淡淡地道:「我是宋硯堂。」


    竇昭好奇地望著來人。


    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相貌平常,衣裳樸素,一雙眼睛卻精光四射。透著幾分與年紀及相貌不相符的精明幹練。


    她不禁有片刻的困惑。


    這個人,好麵熟啊!


    自己好像在哪裏見過。


    而且好像還很重要似的。在她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竇昭皺了皺眉。


    怎麽會想不起來了呢?


    被叮囑不允許靠近他們的朱義誠不動聲色地慢慢地走了過來。


    來人恭敬地給宋墨行禮,道:「在下陳嘉,字贊之。在錦衣衛任小旗,當年曾奉命去福建壓押定國公迴京……」


    宋墨神色大變。


    陳贊之卻像沒有看見似的:「我素來敬仰定國公品行高潔,行事耿直磊落,一直想查出來我們錦衣衛是受誰之命捉使定國公,隻可怕我位小職卑,沒有什麽進展。」說到這裏,他露出幾分苦愁來,「現在世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我真怕世子爺忘了當年的恩怨,明知道以這種方式和世子爺見麵,世子爺肯定很不屑,思來想去,最終還是來了。隻求世子能幫我一起調查定國公的死因,還定國公一個清白……」


    宋墨心中警鈴大作。


    定國公已經去世三、四年了,他一直不敢調查大舅的死因!


    雷霆雨露均是群恩。


    若最終調查出這件事與皇上有關,難道他們還和皇上去理論不成?


    說不定打草驚蛇,反而讓皇上覺得他心存怨恨,不僅有可能失去帝心,身陷囹圄,而且還會牽連到已經風雨飄零再也經不起打擊的蔣家和流放遼東的五舅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大家都忘了這件事,等待新皇基登,等待他有足夠的力量讓新皇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卻不是在這個時候,他自己不過是個剛剛涉足官場的新丁之時,去觸動這件敏感的冤假錯案。特別是在大舅去世後,倭寇猖獗卻無人給阻止的時候。(未完待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重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吱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吱吱並收藏九重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