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分主次坐下,宋墨親自給竇世英沏了壺上好的鐵觀音。


    醇厚的茶香安撫了竇世英焦慮的心情,他想到來時在英國公府門前看到的那些五城兵馬司的人,不由道:「那些盜賊都捉到了嗎?」


    「闖進英國公府的全都捉到了。」宋墨很有技巧地粉飾太平,起身給竇世英續了杯茶,「其他的人,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的人正在追捕。」


    竇世英鬆了口氣。


    紀詠卻道:「英國公府乃是我朝第一勛貴,英國公又貴為五軍都督府前軍掌印都督,妹夫你則是金吾衛前衛指揮使,那些盜賊竟然還敢跑到英國公府來翻牆越貨,這些盜賊能夠想到調虎離山之計,怎麽就不想想萬一失敗的後果?而且還正巧湊在了英國公和妹夫都不在家的時候……這可真是奇怪啊?」話說到最後,已喃喃如自問,卻讓竇世英的心弦緊緊地繃了起來。


    「硯堂,是不是你們得罪了什麽人啊?」竇世英遲疑道,「親家和你的行蹤,應該不是普通的人能掌握的吧?那銀票的事,也傳得邪乎,怎麽突然就變成了十萬兩……」


    看到紀詠的那一刻,宋墨就知道麻煩來了。


    可他從來不是個怕麻煩的人!


    「這件事是我大意了。」宋墨誠懇地向竇世英道歉,「壽姑和我的婚事決定的匆忙,我怕那些好事之徒搬弄口舌,聽到有人誇張壽姑陪嫁的時候也就沒有阻止。原想著世人都是先敬衣裳後敬人,如果能因此而讓壽姑少麻煩,也未必不可,卻不曾想把賊給召來了。紀大人說的話我也考慮到了,壽姑在上房裏召那些管事的嬤嬤說話,有穩定人心的意圖,也是為了把那些管事的嬤嬤們拘在上院的花廳,我好派了人手去調查這些人近日的行蹤。」又道,「我年紀輕,經歷的事少。嶽父大人走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要長,您看我還有什麽沒有想到的,您也提醒提醒我,我亡羊補牢。這就吩咐人去辦。無論如何也要保持壽姑的周全——他們今天能泄露我和父親的行蹤,說不定哪天就能泄露壽姑的行蹤。」


    論起這些具體的事務,竇世英比高升還不如,他就是想給宋墨提個醒也得先找到宋墨的不足才行啊!


    他能有什麽建議!


    倒是見宋墨坦誠恭謙,他不由暗暗點頭,肯定著宋墨:「你考慮得很周到,有你和五城兵馬司的人打交道,我很放心,沒什麽提醒你的。」


    紀詠被哽得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宋黑隻當沒有看見,繼續溫聲和嶽父說話:「壽姑這是第一次召了家裏的管事嬤嬤說話。可能時間有點長。你先嚐嚐我這茶。是前些日子延安侯世子汪大海送過來的,說是今年的秋茶。我嚐了嚐,覺得還不錯。壽姑說您喜歡喝鐵觀音,我正尋思著過些日子給您送些過去……」


    看樣子壽姑和女婿相處的不錯,還討論他喜歡喝什麽茶。女婿也不錯。想著要送些茶給他嚐,


    竇世英思忖著,決定不告訴宋墨自己最喜歡的是信陽的毛尖——反正自己也不是個固執的人,到時候女婿在場的時候喝鐵觀音好了。


    宋墨卻在心裏暗暗地向嶽父賠著不是。


    他和竇昭成親不過十一天。他就有一半的時間在宮裏,和竇昭在一起的另外一半時間裏他滿腦子都在想竇昭喜歡些什麽,不喜歡些什麽,怎麽才能和竇昭相處的更融洽,哪裏有心思關心別的人和事。他不過是看著竇昭喜歡喝鐵觀音,所以大膽地猜了猜,沒想到竟然蒙對了。看來以後要和福建都司那邊的人拉拉關係了,以後少不得要常往靜安寺胡同送鐵觀音。


    翁婿兩相視而笑,各想各的心情。


    宋墨更是不想讓紀詠這烏鴉嘴影響到竇世英的情緒,就跟竇世英講竇昭是怎樣充棄卒保帥,讓小廝們退到垂花門禦賊,又是怎樣點了柴禾報警,怎樣用開水把那幾個試圖搶劫的賊盜淋了個皮開肉綻,讓那些賊盜不敢肆意攻擊垂花門……他開始還隻是想吸引竇世英的注意力,不給紀詠胡說八道的機會,可後來越說卻越覺得竇昭了不起,不僅性格大方,而且智勇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奇女子,他的語氣裏也就漸漸渲染了幾分敬慕。


    竇世英本是個對兒女情長十分敏感的人,到了此時哪裏還聽不出宋墨言中之意,他不由樂得嗬嗬直笑,合不攏嘴。


    這樣的竇昭,是紀詠從來不曾見過的。


    他聽得有些目瞪口呆。


    心裏卻隱約有個念頭,竇昭就像塊寶石,越打磨,就越精美,越耀眼,越璀璨,越美麗……或者,隻有這樣的生活才會讓竇昭折射炫目的光彩?


    可這念頭一閃而過,很快就被紀詠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視掉了。


    「沒想到四妹妹竟然受了這麽多的苦!」紀詠嘆道,「還好老天有眼,讓四妹妹逢兇化吉,遇難成祥。」他問宋墨,「不知道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都有些什麽打算?現在離事發已經有兩、三個時辰了吧?那些盜賊就是再沒有腦子,事情敗露了,總會知道要避避風頭吧?京都這麽大,他們若是執意要隱匿,這人恐怕不大好找吧?京都每天發生這麽多的事,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總不能天天為這件事盤查過往京都的人吧?若是哪天那些人發起狠來再次打劫英國公府,那可怎麽辦?」


    他的話又讓竇世英著急起來。


    「紀大人可能還不知道,」宋墨表情寡淡,「原五城兵馬司的都指揮使和順天府的府尹都下了詔獄,左軍都督東平伯兼了五城兵馬司的都指揮使……」他把人事的變化簡明扼要地告訴了紀詠。「我已經讓人去東平伯府遞了帖子,到時候再和東平伯、黃大人一起坐下來協商,不過,我覺得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京都的三教九流都整頓一番才好,也免得那些盜賊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再次出來搶劫。」


    竇世英聽得張口結舌,好一會才道:「順天府尹和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都換了人?」滿臉的震驚。


    「嗯!」宋墨道,「東平伯去了宮裏謝恩,還沒有出宮,他一出宮應該就會過來。」


    紀詠卻看不慣宋墨這看似低調實則張狂的模樣。


    他道:「皇上是覺得那些盜賊打了功勳貴族的臉,不嚴加懲戒。不足以威懾宵曉。」


    竇世英不住地點頭,還慶幸道:「硯堂,這也是你們的運氣好,你要抓住機會。想辦法抓住幾人上盜賊,狠狠地懲治一番,以後也就沒有人敢打英國公府的主意了。」


    宋墨笑著應「是」。


    紀詠隻得暗中嘆了口氣。


    一群丫鬟婆子簇擁著竇昭走了進來。


    「壽姑!」竇世英上前打量著女兒,見女兒一副安然無恙的模樣,不由頷首微笑。


    竇昭心中微酸。


    「您怎麽來了?」她扶著父親,看見了紀詠,「紀表哥!」她笑著和紀詠打著招唿,「沒想到你也會來看我!你這些日子可好?」她大大方方地問候紀詠。


    紀詠睃了宋墨一眼。


    見宋墨笑容淡定地站在一旁,仿佛對些事毫不介懷似的。


    紀詠微哂,和竇昭說著:「外麵都傳遍了。說有江湖大盜覬覦你的陪嫁。還說什麽他們沒有搶到銀子就在英國公放了一把火,七叔父急得不得了,正好我也聽說了趕過來看你,就和七叔父一起進來了。」


    這流言蜚語……讓竇昭有些啼笑皆非。


    宋墨卻道:「這傳言傳得好,我們正好可以放出風去。就說那些銀子被盜賊搶了,也免得再有人打你的主意。」


    「此計甚好。」竇世英贊道,又有些遲疑,「如果說銀子被盜。去順天府報案的時候就要寫在狀子裏……這恐怕不大好吧?」


    宋墨笑道:「我會和東平侯、黃大人說是為了讓那些盜賊走投無路的權宜之計。」


    十萬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


    如果那些江湖上的亡命之徒發現那些賊盜竟然偷了十萬兩銀子,就算他想放過那些賊盜,就是那些亡命之徒也不會放過那些賊盜。


    一群被追殺的賊盜,哪還有心思打英國公府的主意。


    竇昭朝著宋墨笑了笑,和父親坐了下來。


    「……英國公府守衛森嚴,這次不過安逸久了,被宵曉所趁,」她不以為意地向父親說著府裏的事,「外院也不過是燒了個馬棚,幾間廂房——沒什麽事!重新修繕一番就行了。」


    「硯堂已經告訴過我了。」竇世英笑吟吟地望著女兒,或者是聽了宋墨的講述,他總覺得女兒好像和平時有些不一樣了,好像比在靜安寺胡的時候更漂亮……更從容了。


    竇世英忍不住笑了起來。


    自己親自出馬,立刻就解決了女兒的婚姻大事,不像舅母娘,到今天也沒有把璋如嫁出去。


    想到這裏,竇世英就有點小小的得意。


    幾個人坐在書房裏說了話,竇世英想知道的都已經知道,就起身告辭:「我來的時候你舅母和表姐非要跟過來,我不知道你是怎樣一番情景,沒敢讓她們跟過來,還有你六伯母,正派了人過來問我,我還要迴去給他們報個信,讓他們也安心。」


    竇昭覺得有些遺憾:「您第一次來,連個飯也沒吃……」


    「來日方長,來日方長。」竇世英卻很滿意自己的此行,「等你迴門的時候我再和硯堂好好地喝幾盅。」


    宋墨和竇昭送竇世英和紀詠出了英國公府。


    ※


    因為結石在腎,家裏做醫生的親戚堅決反對手術,所以決定用中藥,沒想到昨天又犯了,疼得厲害,然後寫一段歇一會,寫得不僅匆忙,而且也很淩亂,今天早上起把昨天寫的281章大修了一下,對後續的情節沒有什麽影響,隻是著重了人物的刻畫,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翻著看看,沒有興趣的也不影響閱讀。


    手機用戶刷新一下就行了。


    (未完待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重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吱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吱吱並收藏九重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