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西北安撫使司來了一群重要的客人,虞洽卿與一群上海江蘇浙江的財神們終於姍姍而來,這群大財主們是一路走一路遊山玩水好不快活。曹躍現在正需要錢呢,財神們來了自然要好好接待,要是他們能夠投資自然是最好了。曹躍可是知道,蔣介石之所以能夠一統中國的最大原因,就是獲得了江浙財團的支持,所以他必須要好好招待,務必讓他們能夠把小錢錢投資在自己身上。


    曹躍誠摯地邀請這些財神們投資西北重武器集團名下的各個子公司,兵工廠、鋼鐵廠、煤礦廠、輪船公司、安保公司、保險公司、發電廠、水廠等,用曹躍的話來說,將來的寧夏要成為中國重工業核心地區,由寧夏到蘭州再經過河西走廊,要建立西北經濟帶。


    但虞洽卿等財閥們卻沒有那麽盲目,義善源票號經理丁維幡直接問道:“曹將軍,您憑什麽認為,西北這種人煙荒蕪之地能夠吸引我們?給我們一個理由,讓我們在此投資入夥,否則您即便將未來說得天花亂墜,我們也不相信在這裏能夠發財。”義善源最大的股東是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楚,所以他有膽量有有勇氣也有資格直接質問曹躍。


    源豐潤票號經理張之善在一旁補充道:“據我所知,西北三省人口不過千萬,這麽少的人口如何發展?”


    清末西北人口稀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平天國時期發生在西北的民族仇殺,將原本從清初開始就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亂的西北,總人口由兩千六百萬人銳減到一千萬人,總計一千五百萬人在西北仇殺之中被殺死,一百多萬人逃走。從1869年動亂結束到現在,西北人口尚未恢複到道光年間的一半,由此可見民族仇殺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外敵入侵。


    如今的西北陝西、甘肅和青海三省人口總數為一千三百萬人,這還是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人口漸漸恢複的數據,所以在詹天佑建議修建從西安到潼關的鐵路延長到河南之後,曹躍立即想到了如此一來就可以讓河南人口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移民到陝西。曆史上河南就是陝西向移民的主力,很多陝西人的祖上就是走西口的河南人。


    曹躍尷尬一笑道:“諸位,我們首先要修一條鐵路,從西安到河南鄭縣的鐵路,將盧漢鐵路和西北連接上。”


    張之善道:“那麽談起來西北重武器集團恐怕為時尚早吧?”


    曹躍道:“諸位,要是現成的好處是有,可是利潤低啊,難道諸位做生意的不想著利潤高的買賣嗎?這種買賣是有,可是諸位從上海來到西北就是為了賺這一點小錢的嗎?恐怕不是吧?”


    虞洽卿笑道:“曹大帥請勿生氣,我們就事論事。”


    “我倒是沒有生氣。”曹躍道,“我也是在就事論事,你們想一想,有沒有什麽買賣是百分之百無風險高利潤?就算是科舉考試,也是有風險的。虞先生,你覺得呢?”


    虞洽卿道:“曹大帥,西北重武器集團下屬這麽多公司,我們並不是對所有公司都感興趣,但我們對煤礦很感興趣,每天從長江上遊運到上海的煤就有數千噸。”


    張之善道:“我反倒對鐵路感興趣,不知曹大帥是否允許我們入股鐵路公司?”


    丁維幡道:“曹大帥,我也對鐵路更加感興趣。”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說起來自己感興趣的方麵,曹躍一邊聽著一邊笑著最後說道:“都可以入股,在西北,我們講究的是促進民間資本發展,扶持民族企業壯大。有一句話叫做活水才能活魚,隻有你們手中的錢生錢,西北才能發展,而西北發展,你們的錢才能更多。”


    丁維幡忽然問道:“可是曹大帥你還沒有迴答我那個問題,在西北比在其他地方優勢在哪?”


    曹躍立即說道:“穩定。”


    “穩定?”眾人麵麵相覷,這算是什麽迴答?


    曹躍笑著問:“你們做生意最怕的是什麽?”


    “貪官汙吏。”丁維幡直言不諱。


    “算一個。”


    “橫征暴斂。”張之善說。


    曹躍笑道:“橫征暴斂和貪官汙吏算是一個原因吧?”


    眾人一笑,張之善不好意思地說:“算是一個原因。”


    虞洽卿道:“戰亂。”


    對啊,戰亂,一旦戰亂起來,什麽買賣都賠錢,兵過如匪啊。眾人又想到曹躍所說的“穩定”來,他們當然希望一切穩定,如果不穩定,誰會做生意?還不如做一個小地主安安分分生活咧。


    曹躍道:“諸位今天能夠有勇氣來西北投資做生意,恐怕也是因為西北之亂平息的原因吧?諸位可以放心,西北三省絕不會再發生任何民亂和叛亂,更不會發生匪患。西北三省通行,不收取任何厘金,西北三省做生意,除了商稅之外,不需要給任何幫會任何人交保護費。”他隨後笑道:“當然,你們想要收取別人的保護費,也是不可以的。”


    眾人一陣輕笑。


    曹躍心中升起了一個計劃來,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說道:“總之,諸位,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們在西北考察吧。隻要哪裏,哪方麵不滿意,直接告訴虞立民,由他出麵交涉,如果虞立民的麵子不夠,我會直接帶兵過去。總之,誰阻擋西北經濟發展,誰阻擋民族資本發展,誰就是國家的敵人,誰就是我的敵人。”


    虞洽卿等江南財主們沒有被曹躍的花言巧語和壯誌淩雲所打動,他們都是多年的人精了,不見兔子不撒鷹。西北雖好,曹躍也熱情,但老狐狸們怎能隨意就被打動。虞洽卿向虞立民說起建立股票交易所的事兒,而後又與眾人商議了一下,大家一致決定西北未來或可擁有大發展,但現在卻一片荒蕪,投資下去也就就會打水漂了。


    虞立民見眾人不看好曹躍,頓時惱火了說道:“諸位千裏迢迢來到西北,難道就是旅遊?”


    “非也,非也。”張之善道,“曹將軍年紀輕輕百年執掌西北偌大土地,如今有抬籍入了旗,將來必定成為國之柱石。”


    虞立民問:“什麽意思?”


    虞洽卿笑道:“堂弟,這麽說吧,大家是看好了曹躍將軍這個人的未來,而不是西北的未來。如今太後已經六十有四,人常說到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少有人活到七十歲。太後西去之後,這天下誰來執掌?”


    “那也輪不到我家將軍啊。”虞立民道。


    虞洽卿搖頭說:“你隻看到眼前,未必看到以後,我們見過曹將軍覺得他今年不過二十七八歲,但聽說他今年才二十二虛歲。十年內不能主導大清,二十年後他也不過才四十有二,你說他能不能主導大清呢?”


    “這……”


    虞洽卿道:“古往今來,官商不分家,沒有做官的支持,商人哪裏能做得好生意?我們支持曹將軍,不過是給自己找一個靠山。實話對你說,咱們江浙商人想要崛起,離不開大臣的支持。曹躍此人年紀輕輕便執掌一地,又勵精圖強,不貪贓枉法肯吃苦幹實業,憑著這一點,未來不可估量。”


    虞立民道:“如此諸位更應該在西北投資了。”


    虞洽卿道:“即便投資,我們也不會投資太多,權當花錢交一個保險。”其他人紛紛點頭,這次來西北的最大目的,便是找靠山。兩江總督劉坤一六十八歲了,湖廣總督張之洞六十二歲,新任兩廣總督李鴻章七十四歲,長江大臣李秉衡六十九歲,由此可見這一波朝廷的實際掌控著已經要成為明日黃花了,所以尋找靠山成了眾人的當務之急。


    而朝廷之中,唯一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這位西北宣撫使曹躍了,此人能文能武,雖然豢養大軍,但並非搜刮民脂民膏飲鴆止渴,而是利用市場規律促進商業繁榮,這才是商人們喜歡的地方大員。


    虞立民難以理解,卻不妨礙他思考起來,斟酌道:“諸位,那麽對於這次西北投資……”


    “我們一定會支持。”虞洽卿笑道,“尋常十幾萬兩銀子,買了個未來也不是什麽難事。”不愧是江浙財神,隨便就能拿出來十幾萬兩銀子買個平安,這氣魄可是讓西北的商人自愧不如了。江浙商人做生意的特點就是穩準快,一旦見到商機絕不會猶豫,一旦做出決定一如既往執行,這一點的確比北方商人魄力大得多。


    這十幾個財神們看好了各自的項目之後,紛紛開始投資,此舉讓胡聘之大為欣喜。而眾人也認識胡聘之這個被朝廷解職的了維新官員,對他主持的河西走廊頗感興趣,他們參觀了西北大學堂,見到數百位支持維新的學子在此艱苦條件下刻苦學習,紛紛慷慨解囊,前後捐了三萬兩銀子用於西北大學堂建設。人道商人重利,但清末的商人們的節操要遠遠好於百年後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的紅頂商人好的太多,也比賺了中國人幾百億卻捐款給哈佛大學的甘肅天水房地產商人強的太多。


    虞洽卿等人在西北考察了一個月才最終迴去,前後留下來五十多萬兩銀子的投資,幫了曹躍好大一個忙,也讓曹躍對江浙商團心存感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庚子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曉生並收藏庚子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