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曹仁仍將信將疑,問道:“請先生教我。【愛↑去△小↓說△網wqu】”
程昱歎道:“將軍可聽說過‘雞鳴狗盜’這一典故。”曹仁點點頭,他熟讀史書,自然知道這一典故的來曆。
原來,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嚐君廣納人才,手下有食客三千。這裏麵有許多人的本事看來並不出色,甚至是卑賤低下,比如說有人善偷盜,有人會學狗叫。有人勸孟嚐君還是要分分等級,不要養那麽多閑人、騙子,但孟嚐君不以為意。
有一次,孟嚐君奉命出使秦國卻被秦昭王軟禁了起來。孟嚐君便去求昭王的寵姬解救,那寵姬卻提出了個極苛刻的條件,說要一件白色狐皮裘衣。這分別是刁難了,因為孟嚐君已經將這件裘衣送給了秦昭王了,而且普天之下隻此一件。孟嚐君暗暗發愁,左右也都無良策。
這時一個身材矮小瘦弱、毫不起眼的食客挺身而出,披上狗皮裝作狗的模樣從狗洞裏鑽進王宮將那件狐裘盜了出來。寵姬得到後果然替孟嚐君說情,讓秦昭王釋放了孟嚐君。孟嚐君獲釋後,立即逃出鹹陽,夜半時分到了函穀關。按照秦國的法律,隻有聽到雞叫才能開關放行,而此時秦昭王又後悔放跑了孟嚐君,正派兵來拿。
孟嚐君萬分著急時,食客中又有一個人主動請纓。這人沒別的本事,就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也隨著一齊叫了起來,守關的聽到雞叫便打開城門,孟嚐君因此才有驚無險地逃出函穀關迴到了齊國。這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來曆。
曹仁微一沉吟,訝然道:“先生的意思是說這人能學聖上和伏後的聲音?”
程昱點點頭,佩服道:“程某曾聽說劉墉手下能人異士頗多,當時不以為意,看來我是小瞧此人了。”
程昱果料不錯。原來宋九生來矮小,不能幹重活,憑口技之長混口飯吃。隻是戰亂紛飛,眾人大多隻顧逃命。如何還有閑心聽什麽口技。宋九流落到了富義時又餓又病,隻剩不到半條命。可巧遇到劉墉招募人才,不限出身不限才能。宋九勉強一試,不料卻打動了劉墉。收在其身邊,不僅叫人為他診病,又為他造屋置田、做媒主婚。宋九因此感激涕零,視劉墉為再生父母,時刻想著要報答此恩。
劉墉與眾人商議解救獻帝之策時。宋九便主動要求學獻帝、伏後的聲音,以拖延時間。劉墉想到此事九死一生,心中不忍。但宋九態度堅決,說時間緊迫,且別無他法;又道若無劉墉,自己早已身死,現如今家中已有兒子,更無遺憾。劉墉無奈,隻得含淚答應,將他扮作背藥的小僮。進宮觀察獻帝、伏後的一言一行,一年下來,便學得惟妙惟肖,能以假亂真。
曹仁問程昱道:“先生可知劉墉往哪裏走了?”
程昱道:“劉墉可去之地隻有兩處,江東孫權與其非親非故,定不會前往;劉墉原是劉備屬下,現今劉備便在新野,又是皇叔。我料定劉墉必往荊州去,或是劉表,或是劉備。”
曹仁擔憂道:“隻是劉墉一行已走了半月有餘。還能追得上嗎?”
程昱苦笑道:“追不追得上也要追啊。”頓了頓,又揣測道:“許都以南至古城、汝南沿路都是夏侯將軍的兵馬,因而劉墉必不敢走大路,隻能繞道而行。伏後又不能騎馬。山道崎嶇,況且現已是寒冬,多有積雪,馬車行走不快。我看還有希望。”
曹仁信心大增,程昱建議道:“如今我們得分頭行事。將軍先派一隊星夜去新野,隔斷劉備救援之途。你另率一隊沿大路向前推進。我鎮守許都,又派人告知汝南的夏侯將軍派兵前往襄陽阻隔劉表救兵。若聖上未入襄陽,兩位將軍便合兵一處,往許都方向細細搜尋。”
曹仁點頭稱是,程昱又道:“將軍記得每一隊均要帶幾名服侍過聖上之人,以免錯過。”
卻說劉墉一行,若走大道,早已到達襄陽,正如程昱所料,劉墉不敢走大路,隻能走小道。而且更不順的是山道本就坎坷,不料又是雪花漫天,泥濘難行,有時一日隻能走十數裏。劉墉心急如焚,而伏後並蔡文姬、貂蟬等極少出門,這樣停停走走卻極是開心。這日好不容易出了曹操的防區,到達一個叫安昌的小城。
劉墉緊張的心頓時放了大半,這裏便是與劉備約好接應的地方。然而劉墉走遍全城,卻沒見到劉備的一兵一卒。劉墉立時慌了神,心知定是發生了什麽不測。
劉墉不擅掩飾,獻帝看出端倪問道:“崇如,朕看你臉色不善,是不是發生了什麽變故?”
劉墉不敢隱瞞,稟道:“陛下,不知為何劉皇叔接應的人馬並不在這裏。”
獻帝眼中閃過一絲驚慌,道:“崇如難道沒和劉備約定好麽?”
“臣在出發幾日前便和皇叔約定好了的。他傳書說會提早帶兵駐紮在這裏直到陛下到來。隻是我們一出許都便和他聯係不上了,不知發生了什麽變故。”
獻帝更是心慌,問道:“如今該如何是好?”
劉墉道:“陛下,臣還有幾隻信鴿。我便分別送信與皇叔和富義,讓他們分別出兵來救。恕臣無能,臣隻能將信送出,卻收不到他們那裏的消息。因而隻能待在此處,堅守待援。”
獻帝長歎一聲道:“好吧。隻能如此了。”
又過了兩日,後軍急速趕來,說曹仁親率兵馬三千迅即便到,獻帝聽後更加惶惶不安。劉墉也是始料不及,隻得命人緊閉四門,堅守不出。須臾,曹仁的大軍趕到,見城中有異,心中大喜,命人將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曹仁從兵卒口中得知城門上的便是劉墉的手下,便大聲喊道:“去叫劉墉說話。”不一會兒,劉墉來到城頭,向曹仁一拱手,說道:“曹將軍別來無恙。”
曹仁怒道:“劉墉,丞相待你不薄,為何要不告而別,做那背信忘恩之人?”
劉墉朗聲道:“將軍錯也,劉墉並非薄情寡義之人。劉墉深知丞相相待極厚,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故殫精竭慮,為丞相分憂,劉墉閃擊河內,火燒烏巢,計取鄴城,已報丞相之恩,何談忘恩負義?”
曹仁無言以對,隻得說道:“劉墉你要離開丞相,我自不攔你,為何要挾持聖上,這又做何解釋?”
劉墉侃侃道:“將軍此言差矣。聖上自願隨劉墉而行,何來挾持二字?所謂‘萬事有因必有果,萬事有果必有因’,聖上雖貴為天子,然而上至曹公下至群臣,即便將軍在內,可對皇上有半分敬畏之心。朝廷大小事務皆出於相府,滿朝文武多是曹公黨羽,陛下便如提線木偶,廟堂擺設,可有一言一行能自作主張?若換作將軍,可願做這樣的傀儡,受人擺布?”
曹仁啞口無言,兀自嘴硬道:“聖上自登基以來,戰火四起,天下大亂。若非丞相,陛下仍在東躲西藏,顛沛流離,怎能安居宮室,得享榮華?陛下不思圖報倒有罷了,反做那衣帶詔,謀害丞相。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聖上如此待丞相,丞相為何就不能如此待陛下?”
劉墉啞然失笑道:“子曰:君君,臣臣。陛下登基之時,雖有董卓之亂,可與陛下何幹?曹公救聖上於危難,雖有功於社稷,卻也是盡臣子的本分。孟子雲:君臣之道,恩義為報。‘衣帶詔’之事,皆因曹公不思忠君報國,還政於聖上,反而獨攬大權,結黨營私,上欺君王,下壓群臣之故,陛下隻是不得已而為之,何錯之有?”獻帝在旁聽得熱淚盈眶,劉墉這番話正是我想講卻不敢講的啊。
論辯論曹仁哪是劉墉的對手,幾個迴合下來曹仁便理屈詞窮,隻得道:“劉墉,你說陛下不是你挾持而去,可敢讓聖上上城一觀嗎?”曹仁篤定獻帝膽小,不敢露頭,這樣便能化被動為主動。
劉墉左右為難,正自躊躇,獻帝卻急步上樓,對曹仁道:“曹仁,朕來了。”
曹仁大驚,不知如何應對,隻聽獻帝叱道:“曹仁,你見了朕為何不跪?”原來獻帝聽了劉墉慷慨陳詞,心中熱血沸騰,立時豪氣貫胸。
曹仁嚇了一跳,滾鞍下馬,率眾軍士跪倒在地,參拜獻帝。曹仁道:“陛下不要受劉墉的蠱惑,快跟臣迴去吧。”
獻帝搖搖頭道:“朕不迴去。”
曹仁不敢對獻帝發火,隻得向劉墉怒道:“劉墉,不要再逞口舌之利,你敢與我大戰嗎?”
劉墉笑道:“單打獨鬥我不是你的對手,群攻群守我卻不怕你。你敢來攻城嗎?”
曹仁雖聽說過劉墉部下戰力驚人,卻不太信,便吩咐副將帶兵去撞城門。那副將手一招,一隊刀盾兵和一隊槍兵隨之出列。刀盾兵左手持盾向上斜舉,以掩護自己及旁邊的槍兵向城門方向衝去。(未完待續。)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曹仁仍將信將疑,問道:“請先生教我。【愛↑去△小↓說△網wqu】”
程昱歎道:“將軍可聽說過‘雞鳴狗盜’這一典故。”曹仁點點頭,他熟讀史書,自然知道這一典故的來曆。
原來,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嚐君廣納人才,手下有食客三千。這裏麵有許多人的本事看來並不出色,甚至是卑賤低下,比如說有人善偷盜,有人會學狗叫。有人勸孟嚐君還是要分分等級,不要養那麽多閑人、騙子,但孟嚐君不以為意。
有一次,孟嚐君奉命出使秦國卻被秦昭王軟禁了起來。孟嚐君便去求昭王的寵姬解救,那寵姬卻提出了個極苛刻的條件,說要一件白色狐皮裘衣。這分別是刁難了,因為孟嚐君已經將這件裘衣送給了秦昭王了,而且普天之下隻此一件。孟嚐君暗暗發愁,左右也都無良策。
這時一個身材矮小瘦弱、毫不起眼的食客挺身而出,披上狗皮裝作狗的模樣從狗洞裏鑽進王宮將那件狐裘盜了出來。寵姬得到後果然替孟嚐君說情,讓秦昭王釋放了孟嚐君。孟嚐君獲釋後,立即逃出鹹陽,夜半時分到了函穀關。按照秦國的法律,隻有聽到雞叫才能開關放行,而此時秦昭王又後悔放跑了孟嚐君,正派兵來拿。
孟嚐君萬分著急時,食客中又有一個人主動請纓。這人沒別的本事,就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也隨著一齊叫了起來,守關的聽到雞叫便打開城門,孟嚐君因此才有驚無險地逃出函穀關迴到了齊國。這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來曆。
曹仁微一沉吟,訝然道:“先生的意思是說這人能學聖上和伏後的聲音?”
程昱點點頭,佩服道:“程某曾聽說劉墉手下能人異士頗多,當時不以為意,看來我是小瞧此人了。”
程昱果料不錯。原來宋九生來矮小,不能幹重活,憑口技之長混口飯吃。隻是戰亂紛飛,眾人大多隻顧逃命。如何還有閑心聽什麽口技。宋九流落到了富義時又餓又病,隻剩不到半條命。可巧遇到劉墉招募人才,不限出身不限才能。宋九勉強一試,不料卻打動了劉墉。收在其身邊,不僅叫人為他診病,又為他造屋置田、做媒主婚。宋九因此感激涕零,視劉墉為再生父母,時刻想著要報答此恩。
劉墉與眾人商議解救獻帝之策時。宋九便主動要求學獻帝、伏後的聲音,以拖延時間。劉墉想到此事九死一生,心中不忍。但宋九態度堅決,說時間緊迫,且別無他法;又道若無劉墉,自己早已身死,現如今家中已有兒子,更無遺憾。劉墉無奈,隻得含淚答應,將他扮作背藥的小僮。進宮觀察獻帝、伏後的一言一行,一年下來,便學得惟妙惟肖,能以假亂真。
曹仁問程昱道:“先生可知劉墉往哪裏走了?”
程昱道:“劉墉可去之地隻有兩處,江東孫權與其非親非故,定不會前往;劉墉原是劉備屬下,現今劉備便在新野,又是皇叔。我料定劉墉必往荊州去,或是劉表,或是劉備。”
曹仁擔憂道:“隻是劉墉一行已走了半月有餘。還能追得上嗎?”
程昱苦笑道:“追不追得上也要追啊。”頓了頓,又揣測道:“許都以南至古城、汝南沿路都是夏侯將軍的兵馬,因而劉墉必不敢走大路,隻能繞道而行。伏後又不能騎馬。山道崎嶇,況且現已是寒冬,多有積雪,馬車行走不快。我看還有希望。”
曹仁信心大增,程昱建議道:“如今我們得分頭行事。將軍先派一隊星夜去新野,隔斷劉備救援之途。你另率一隊沿大路向前推進。我鎮守許都,又派人告知汝南的夏侯將軍派兵前往襄陽阻隔劉表救兵。若聖上未入襄陽,兩位將軍便合兵一處,往許都方向細細搜尋。”
曹仁點頭稱是,程昱又道:“將軍記得每一隊均要帶幾名服侍過聖上之人,以免錯過。”
卻說劉墉一行,若走大道,早已到達襄陽,正如程昱所料,劉墉不敢走大路,隻能走小道。而且更不順的是山道本就坎坷,不料又是雪花漫天,泥濘難行,有時一日隻能走十數裏。劉墉心急如焚,而伏後並蔡文姬、貂蟬等極少出門,這樣停停走走卻極是開心。這日好不容易出了曹操的防區,到達一個叫安昌的小城。
劉墉緊張的心頓時放了大半,這裏便是與劉備約好接應的地方。然而劉墉走遍全城,卻沒見到劉備的一兵一卒。劉墉立時慌了神,心知定是發生了什麽不測。
劉墉不擅掩飾,獻帝看出端倪問道:“崇如,朕看你臉色不善,是不是發生了什麽變故?”
劉墉不敢隱瞞,稟道:“陛下,不知為何劉皇叔接應的人馬並不在這裏。”
獻帝眼中閃過一絲驚慌,道:“崇如難道沒和劉備約定好麽?”
“臣在出發幾日前便和皇叔約定好了的。他傳書說會提早帶兵駐紮在這裏直到陛下到來。隻是我們一出許都便和他聯係不上了,不知發生了什麽變故。”
獻帝更是心慌,問道:“如今該如何是好?”
劉墉道:“陛下,臣還有幾隻信鴿。我便分別送信與皇叔和富義,讓他們分別出兵來救。恕臣無能,臣隻能將信送出,卻收不到他們那裏的消息。因而隻能待在此處,堅守待援。”
獻帝長歎一聲道:“好吧。隻能如此了。”
又過了兩日,後軍急速趕來,說曹仁親率兵馬三千迅即便到,獻帝聽後更加惶惶不安。劉墉也是始料不及,隻得命人緊閉四門,堅守不出。須臾,曹仁的大軍趕到,見城中有異,心中大喜,命人將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曹仁從兵卒口中得知城門上的便是劉墉的手下,便大聲喊道:“去叫劉墉說話。”不一會兒,劉墉來到城頭,向曹仁一拱手,說道:“曹將軍別來無恙。”
曹仁怒道:“劉墉,丞相待你不薄,為何要不告而別,做那背信忘恩之人?”
劉墉朗聲道:“將軍錯也,劉墉並非薄情寡義之人。劉墉深知丞相相待極厚,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故殫精竭慮,為丞相分憂,劉墉閃擊河內,火燒烏巢,計取鄴城,已報丞相之恩,何談忘恩負義?”
曹仁無言以對,隻得說道:“劉墉你要離開丞相,我自不攔你,為何要挾持聖上,這又做何解釋?”
劉墉侃侃道:“將軍此言差矣。聖上自願隨劉墉而行,何來挾持二字?所謂‘萬事有因必有果,萬事有果必有因’,聖上雖貴為天子,然而上至曹公下至群臣,即便將軍在內,可對皇上有半分敬畏之心。朝廷大小事務皆出於相府,滿朝文武多是曹公黨羽,陛下便如提線木偶,廟堂擺設,可有一言一行能自作主張?若換作將軍,可願做這樣的傀儡,受人擺布?”
曹仁啞口無言,兀自嘴硬道:“聖上自登基以來,戰火四起,天下大亂。若非丞相,陛下仍在東躲西藏,顛沛流離,怎能安居宮室,得享榮華?陛下不思圖報倒有罷了,反做那衣帶詔,謀害丞相。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聖上如此待丞相,丞相為何就不能如此待陛下?”
劉墉啞然失笑道:“子曰:君君,臣臣。陛下登基之時,雖有董卓之亂,可與陛下何幹?曹公救聖上於危難,雖有功於社稷,卻也是盡臣子的本分。孟子雲:君臣之道,恩義為報。‘衣帶詔’之事,皆因曹公不思忠君報國,還政於聖上,反而獨攬大權,結黨營私,上欺君王,下壓群臣之故,陛下隻是不得已而為之,何錯之有?”獻帝在旁聽得熱淚盈眶,劉墉這番話正是我想講卻不敢講的啊。
論辯論曹仁哪是劉墉的對手,幾個迴合下來曹仁便理屈詞窮,隻得道:“劉墉,你說陛下不是你挾持而去,可敢讓聖上上城一觀嗎?”曹仁篤定獻帝膽小,不敢露頭,這樣便能化被動為主動。
劉墉左右為難,正自躊躇,獻帝卻急步上樓,對曹仁道:“曹仁,朕來了。”
曹仁大驚,不知如何應對,隻聽獻帝叱道:“曹仁,你見了朕為何不跪?”原來獻帝聽了劉墉慷慨陳詞,心中熱血沸騰,立時豪氣貫胸。
曹仁嚇了一跳,滾鞍下馬,率眾軍士跪倒在地,參拜獻帝。曹仁道:“陛下不要受劉墉的蠱惑,快跟臣迴去吧。”
獻帝搖搖頭道:“朕不迴去。”
曹仁不敢對獻帝發火,隻得向劉墉怒道:“劉墉,不要再逞口舌之利,你敢與我大戰嗎?”
劉墉笑道:“單打獨鬥我不是你的對手,群攻群守我卻不怕你。你敢來攻城嗎?”
曹仁雖聽說過劉墉部下戰力驚人,卻不太信,便吩咐副將帶兵去撞城門。那副將手一招,一隊刀盾兵和一隊槍兵隨之出列。刀盾兵左手持盾向上斜舉,以掩護自己及旁邊的槍兵向城門方向衝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