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劉墉笑道:“周大哥,不如你也加進去,分別跟這二人比武如何?”
“哇!”周倉心中狂喜,一拍腦門,咧嘴大笑道:“俺怎麽沒想到呢?對,對,對,劉兄弟,俺這去想想他們的招式,再想想俺該如何應付。”
劉墉一把拉住周倉,笑道:“周大哥先別去想了。咱們還要去高管事府中呢。”周倉“啊”一聲大叫,“俺都忘了還有這事。走走,咱們快去快迴。”
劉墉搖搖頭,帶著周倉尋機又進了高府。高管事早已準備妥當,連自己共四個人,每人一個幾案,一把算盤。
劉墉抄起算盤,看著一眼高主事事先在紙上寫的加、減、乘、除複雜題目,手指一陣撥動,片刻便報出答案,眾人瞠目結舌,自己可都是算了半天的啊,頓時一陣興奮。劉墉見大家興味盎然,也是高興,便把算珠的作用、口訣等細細講解了一番……
第二日,劉墉仍是孤身一人,攜帶算盤,再赴隆中。黃月英早等得不耐,不待劉墉坐定,指著算盤便要劉墉講解。諸葛亮一陣苦笑,劉墉對這位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強的女發明家也極是推崇,便笑嘻嘻地取過算盤,將算盤的結構,上下珠子的區別,運算的原理甚至撥珠的手勢等都詳加解釋一番,然後從懷裏取出一頁口訣交給黃月英,讓其背熟。
這邊黃月英一臉興奮地拿著算盤到後堂練習,諸葛亮則掛上自製的地圖與劉墉談論天下大勢。諸葛亮道:“崇如兄曾和曹操坐論天下,言道曹操必勝袁紹一統河北,而江東則歸孫策所有,亮深以為然。如此一來,雙雄並存,南北對恃,位於長江之腹的荊襄之地便舉足輕重,誰先拿下此地,誰便可一統全國。”
劉墉點了點頭。讚歎道:“孔明兄慧眼獨具,劉墉也深有同感。”又故意問道:“劉荊州非等閑之輩。初平元年,劉景升雖任荊州刺史,然南陽歸於袁術。長沙、華容亦有民兵稱霸,不從朝廷號令。劉表膽識超群,迎難而上,匿名隻身赴任荊州,以襄陽人蔡瑁為輔。納蒯良、蒯越之言,恩威並施,和袁術、殺孫堅,一統荊襄之地。劉荊州有膽有識,帳下良臣武將眾多,豈會坐以待斃。【愛↑去△小↓說△網wqu】即便不能遠攻而爭天下,難道還不能拱衛自保麽?”
諸葛亮歎歎氣,答道:“劉荊州若能年輕十歲,或許還可以守住。而今劉景升年事已高,畏首畏尾。霸氣早無,又忌賢妒能,任人唯親,更兼荊襄之地多年來政治清明,民心安定,生活富足,以致士兵不習武事,將官閑散懼戰,此等羸兵怯將,如何能敵曹操、孫策虎狼之師?”
的確。一個養尊處優、身材羸弱的富家子怎敵得過身經百戰、孔武有力的大漢呢?劉墉頷首讚許,又問道:“孔明兄以為曹、孫兩家誰會奪得荊州?”
諸葛亮立即迴道:“那便看誰先能抽身了。不過若論實力,孫策則要難得多。”
劉墉又問道:“依孔明兄之意,以後便是孫、曹兩家爭天下了?”
諸葛亮卻搖了搖頭道:“那卻不一定。”
劉墉吃了一驚。問道:“那又是為何?”
“孫策雖據有江東,實力仍遠不及曹操。若有人於曹操、孫策前先行占據荊州,再結交孫策,共抗曹操,則可三分天下。”
“說得好,三家相互製衡、相互鉗製。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此一來,任何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劉墉一陣讚歎,想了一想,又問道:“這麽說,劉荊州也可交好孫策,共抗曹****?”
諸葛亮搖了搖頭,答道:“不會是劉荊州。”
劉墉遲疑片刻,問道:“這是為何?”
“孫策與劉景升有殺父之仇,積恨難消,此其一也;劉使君胸無大誌,傲慢自負,隻願守土自保,不肯屈膝與人,此其二也。”諸葛亮臉上露出一絲憂愁,歎道,“劉景升年高體弱,恐怕時日無多,膝下雖有劉琦、劉琮二子,卻都難堪重擔,此其三也。”
劉墉心悅誠服,又問道:“如今一來,那還有誰能與孫曹兩家共爭天下的?不會是劉璋、張魯之輩吧。”
諸葛亮盯著劉墉看了一陣兒,微微一笑,卻不說話,端起杯子,品起茶來。劉墉被瞧得有些心中發毛,不知諸葛亮這是何意,也端起茶杯,假裝飲茶。
好一會兒,諸葛亮又指著地圖道:“荊襄據九郡四十二州縣,北據漢、沔,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利盡南海,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有這兒……”手指向旁邊又一指,“益州地勢險固,沃野千裏,天府之國,是高祖建立霸業之地。若據此二州,不僅可與曹、孫抗衡,便是一爭天下也未可知。”
劉墉聽諸葛亮慷慨激昂、侃侃而談,心中更是欽佩,這孔明真是天才,年紀雖輕看天下大勢便如胸中溝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諸葛亮仰天長歎一聲道:“可惜這兩處膏腴之地便要落入曹操、孫策之手,若如此,漢室複興無望,天下蒼生不幸啊。”
劉墉大吃一驚道:“孔明如此說辭,不是汙蔑曹公為****佞臣麽?就不怕劉墉上書告之丞相嗎?”
諸葛亮看著劉墉淡淡一笑道:“崇如兄有功不居,有賞不受,與曹操若即若離,豈會是曹操心腹?”
劉墉一陣驚詫,兀自強辯道:“孔明兄僅憑此因便說在下與曹公不睦,怕是有些牽強。”
諸葛亮搖搖頭,又一陣微笑,說道:“許田射獵時,曹操縱馬越過天子的馬頭,此僭越之舉實乃大不敬之至。關將軍義憤難遏,伸手摘刀要殺曹操,以正國法,卻為劉皇叔所止。此一幕多人看見,隻是瞞著那曹操。崇如兄追隨皇叔左右,又豈會真心輔佐那曹操。”
劉墉一陣愕然,這孔明真是奇才,心中歎服,又道:“原來孔明兄早知劉墉心思,卻害得我空自猜疑。”
“想不到以劉墉之能亦有看岔之時。”諸葛亮哈哈大笑。旋即又正色道,“荊州之地須早取才是,若遷延時日,為曹操、孫策所取。追悔莫急。”
劉墉也有同感,可惜急不得啊,劉備如今還在“種菜”呢。不對啊,諸葛亮這樣問,說明他心裏早就有了打算的。會是誰呢?劉墉小心問道:“孔明兄以為還有誰可取得此二州,與曹、孫相抗?”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劉墉一眼,答道:“本來有一個人選,便是劉備劉皇叔。玄德公本擁徐州之地,又是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思賢若渴,天下歸心。可如今卻被曹操幽閉於許都,手下有將無兵,雖是英雄卻無用武之地。亮本已心灰意冷。如今卻覓得一人,較之劉備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墉一陣狐疑,居然還有人與劉備相當,便問道:“敢問孔明兄此人是誰?劉墉是否知曉?”
諸葛亮微笑不語,用手指輕輕一點劉墉。
劉墉大驚道:“孔明兄說的是在下麽?劉墉才疏德薄,隻是區區一個參謀將軍,有職無權,缺兵少將,何德何能敢當此重任,孔明兄切莫取笑。”
諸葛亮正色道:“崇如兄何須自謙。你施巧計解富義之圍。兵不血刃輕取河內,才辯無雙說服張繡來降,如此之人豈是庸才?”
劉墉更是詫異,“孔明怎對在下如此了然?”
諸葛亮昂然道:“亮雖少出隆中。亦知天下大事。那富義本寂寂小城,彈指間便與江夏齊名,何故?崇如雖含明隱跡,刻意隱瞞,但亮好友眾多,了知其中奧妙亦非難事。”
劉墉無言以對。隻得說道:“多謝孔明兄抬舉。隻是劉墉才疏學淺,難當重任,何況我又是西域人士,難以服眾。”
“崇如所言不無道理,隻是……”前麵的言辭或許還是謙詞,不過後麵這句卻是致命的,諸葛亮一陣躊躇,頃刻間竟想不出應答之辭。
隻聽劉墉又道:“玄德公雖蟄居於許都,我料早晚必脫困而出,以皇叔之尊登高一唿,必四海響應。此事何須孔明兄煩憂?”
諸葛亮大喜道:“皇叔真能脫困嗎?”
劉墉鄭重答道:“我已與皇叔商定好應對之策,這幾日便有消息傳來。”
諸葛亮撫掌欣喜道:“如此,漢室有望了。”
兩人相視大笑,劉墉心中忽然有個疑問,便問道:“孔明兄,在下有一事請教,就憑這荊、益二州之地便能複興漢室,一統天下麽?”
諸葛亮搖搖頭道:“非也。既便跨有荊益,也得先固守險要,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交孫策,內修政理,蓄勢而發。待天下有變,一隊將荊州之兵以向宛城、洛陽;一隊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兩路並舉,才可複興漢室,完成大業。”
劉墉盯著那地圖,思索著諸葛亮的話語,他心中的疑惑總算是解開了。以前總是聽有人在爭論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不切實際,根本就不可能由蜀國來統一天下,其實這些人都誤解了諸葛亮的籌劃。這裏麵其實有兩個決定的因素,一是必須是荊州、益州共同出兵;二是天下有變,要麽是戰亂災禍,要麽是吏治腐敗,使得民怨沸騰,這兩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可惜曆史上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使得蜀漢王朝早早就失去了機會。諸葛亮其實早知北伐不會成功的,他六出岐山不過是繼承劉備的遺願,也是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而勉強施行的,最後因操勞過度而病逝於五丈原。如果諸葛亮不出兵北伐,以他的才幹,蜀國未必最早滅亡,這也是劉墉讀三國時替諸葛亮歎息的地方。不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確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也是後人對他頂禮膜拜的緣由。
諸葛亮見劉墉呆呆地出神,久久不說話,在他肩頭上輕輕一推,“崇如兄!”
劉墉如夢方醒,訕訕一笑道:“孔明兄所言甚是。”
諸葛亮笑道:“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策占地利,皇叔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業,先成鼎足之勢,後伺機進兵中原,重興社稷,再振朝綱。”
兩人打開心結,更覺暢快,劉墉突想到一事,便言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不知孔明兄能否答應?”(未完待續。)xh:194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劉墉笑道:“周大哥,不如你也加進去,分別跟這二人比武如何?”
“哇!”周倉心中狂喜,一拍腦門,咧嘴大笑道:“俺怎麽沒想到呢?對,對,對,劉兄弟,俺這去想想他們的招式,再想想俺該如何應付。”
劉墉一把拉住周倉,笑道:“周大哥先別去想了。咱們還要去高管事府中呢。”周倉“啊”一聲大叫,“俺都忘了還有這事。走走,咱們快去快迴。”
劉墉搖搖頭,帶著周倉尋機又進了高府。高管事早已準備妥當,連自己共四個人,每人一個幾案,一把算盤。
劉墉抄起算盤,看著一眼高主事事先在紙上寫的加、減、乘、除複雜題目,手指一陣撥動,片刻便報出答案,眾人瞠目結舌,自己可都是算了半天的啊,頓時一陣興奮。劉墉見大家興味盎然,也是高興,便把算珠的作用、口訣等細細講解了一番……
第二日,劉墉仍是孤身一人,攜帶算盤,再赴隆中。黃月英早等得不耐,不待劉墉坐定,指著算盤便要劉墉講解。諸葛亮一陣苦笑,劉墉對這位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強的女發明家也極是推崇,便笑嘻嘻地取過算盤,將算盤的結構,上下珠子的區別,運算的原理甚至撥珠的手勢等都詳加解釋一番,然後從懷裏取出一頁口訣交給黃月英,讓其背熟。
這邊黃月英一臉興奮地拿著算盤到後堂練習,諸葛亮則掛上自製的地圖與劉墉談論天下大勢。諸葛亮道:“崇如兄曾和曹操坐論天下,言道曹操必勝袁紹一統河北,而江東則歸孫策所有,亮深以為然。如此一來,雙雄並存,南北對恃,位於長江之腹的荊襄之地便舉足輕重,誰先拿下此地,誰便可一統全國。”
劉墉點了點頭。讚歎道:“孔明兄慧眼獨具,劉墉也深有同感。”又故意問道:“劉荊州非等閑之輩。初平元年,劉景升雖任荊州刺史,然南陽歸於袁術。長沙、華容亦有民兵稱霸,不從朝廷號令。劉表膽識超群,迎難而上,匿名隻身赴任荊州,以襄陽人蔡瑁為輔。納蒯良、蒯越之言,恩威並施,和袁術、殺孫堅,一統荊襄之地。劉荊州有膽有識,帳下良臣武將眾多,豈會坐以待斃。【愛↑去△小↓說△網wqu】即便不能遠攻而爭天下,難道還不能拱衛自保麽?”
諸葛亮歎歎氣,答道:“劉荊州若能年輕十歲,或許還可以守住。而今劉景升年事已高,畏首畏尾。霸氣早無,又忌賢妒能,任人唯親,更兼荊襄之地多年來政治清明,民心安定,生活富足,以致士兵不習武事,將官閑散懼戰,此等羸兵怯將,如何能敵曹操、孫策虎狼之師?”
的確。一個養尊處優、身材羸弱的富家子怎敵得過身經百戰、孔武有力的大漢呢?劉墉頷首讚許,又問道:“孔明兄以為曹、孫兩家誰會奪得荊州?”
諸葛亮立即迴道:“那便看誰先能抽身了。不過若論實力,孫策則要難得多。”
劉墉又問道:“依孔明兄之意,以後便是孫、曹兩家爭天下了?”
諸葛亮卻搖了搖頭道:“那卻不一定。”
劉墉吃了一驚。問道:“那又是為何?”
“孫策雖據有江東,實力仍遠不及曹操。若有人於曹操、孫策前先行占據荊州,再結交孫策,共抗曹操,則可三分天下。”
“說得好,三家相互製衡、相互鉗製。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此一來,任何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劉墉一陣讚歎,想了一想,又問道:“這麽說,劉荊州也可交好孫策,共抗曹****?”
諸葛亮搖了搖頭,答道:“不會是劉荊州。”
劉墉遲疑片刻,問道:“這是為何?”
“孫策與劉景升有殺父之仇,積恨難消,此其一也;劉使君胸無大誌,傲慢自負,隻願守土自保,不肯屈膝與人,此其二也。”諸葛亮臉上露出一絲憂愁,歎道,“劉景升年高體弱,恐怕時日無多,膝下雖有劉琦、劉琮二子,卻都難堪重擔,此其三也。”
劉墉心悅誠服,又問道:“如今一來,那還有誰能與孫曹兩家共爭天下的?不會是劉璋、張魯之輩吧。”
諸葛亮盯著劉墉看了一陣兒,微微一笑,卻不說話,端起杯子,品起茶來。劉墉被瞧得有些心中發毛,不知諸葛亮這是何意,也端起茶杯,假裝飲茶。
好一會兒,諸葛亮又指著地圖道:“荊襄據九郡四十二州縣,北據漢、沔,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利盡南海,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有這兒……”手指向旁邊又一指,“益州地勢險固,沃野千裏,天府之國,是高祖建立霸業之地。若據此二州,不僅可與曹、孫抗衡,便是一爭天下也未可知。”
劉墉聽諸葛亮慷慨激昂、侃侃而談,心中更是欽佩,這孔明真是天才,年紀雖輕看天下大勢便如胸中溝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諸葛亮仰天長歎一聲道:“可惜這兩處膏腴之地便要落入曹操、孫策之手,若如此,漢室複興無望,天下蒼生不幸啊。”
劉墉大吃一驚道:“孔明如此說辭,不是汙蔑曹公為****佞臣麽?就不怕劉墉上書告之丞相嗎?”
諸葛亮看著劉墉淡淡一笑道:“崇如兄有功不居,有賞不受,與曹操若即若離,豈會是曹操心腹?”
劉墉一陣驚詫,兀自強辯道:“孔明兄僅憑此因便說在下與曹公不睦,怕是有些牽強。”
諸葛亮搖搖頭,又一陣微笑,說道:“許田射獵時,曹操縱馬越過天子的馬頭,此僭越之舉實乃大不敬之至。關將軍義憤難遏,伸手摘刀要殺曹操,以正國法,卻為劉皇叔所止。此一幕多人看見,隻是瞞著那曹操。崇如兄追隨皇叔左右,又豈會真心輔佐那曹操。”
劉墉一陣愕然,這孔明真是奇才,心中歎服,又道:“原來孔明兄早知劉墉心思,卻害得我空自猜疑。”
“想不到以劉墉之能亦有看岔之時。”諸葛亮哈哈大笑。旋即又正色道,“荊州之地須早取才是,若遷延時日,為曹操、孫策所取。追悔莫急。”
劉墉也有同感,可惜急不得啊,劉備如今還在“種菜”呢。不對啊,諸葛亮這樣問,說明他心裏早就有了打算的。會是誰呢?劉墉小心問道:“孔明兄以為還有誰可取得此二州,與曹、孫相抗?”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劉墉一眼,答道:“本來有一個人選,便是劉備劉皇叔。玄德公本擁徐州之地,又是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思賢若渴,天下歸心。可如今卻被曹操幽閉於許都,手下有將無兵,雖是英雄卻無用武之地。亮本已心灰意冷。如今卻覓得一人,較之劉備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墉一陣狐疑,居然還有人與劉備相當,便問道:“敢問孔明兄此人是誰?劉墉是否知曉?”
諸葛亮微笑不語,用手指輕輕一點劉墉。
劉墉大驚道:“孔明兄說的是在下麽?劉墉才疏德薄,隻是區區一個參謀將軍,有職無權,缺兵少將,何德何能敢當此重任,孔明兄切莫取笑。”
諸葛亮正色道:“崇如兄何須自謙。你施巧計解富義之圍。兵不血刃輕取河內,才辯無雙說服張繡來降,如此之人豈是庸才?”
劉墉更是詫異,“孔明怎對在下如此了然?”
諸葛亮昂然道:“亮雖少出隆中。亦知天下大事。那富義本寂寂小城,彈指間便與江夏齊名,何故?崇如雖含明隱跡,刻意隱瞞,但亮好友眾多,了知其中奧妙亦非難事。”
劉墉無言以對。隻得說道:“多謝孔明兄抬舉。隻是劉墉才疏學淺,難當重任,何況我又是西域人士,難以服眾。”
“崇如所言不無道理,隻是……”前麵的言辭或許還是謙詞,不過後麵這句卻是致命的,諸葛亮一陣躊躇,頃刻間竟想不出應答之辭。
隻聽劉墉又道:“玄德公雖蟄居於許都,我料早晚必脫困而出,以皇叔之尊登高一唿,必四海響應。此事何須孔明兄煩憂?”
諸葛亮大喜道:“皇叔真能脫困嗎?”
劉墉鄭重答道:“我已與皇叔商定好應對之策,這幾日便有消息傳來。”
諸葛亮撫掌欣喜道:“如此,漢室有望了。”
兩人相視大笑,劉墉心中忽然有個疑問,便問道:“孔明兄,在下有一事請教,就憑這荊、益二州之地便能複興漢室,一統天下麽?”
諸葛亮搖搖頭道:“非也。既便跨有荊益,也得先固守險要,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交孫策,內修政理,蓄勢而發。待天下有變,一隊將荊州之兵以向宛城、洛陽;一隊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兩路並舉,才可複興漢室,完成大業。”
劉墉盯著那地圖,思索著諸葛亮的話語,他心中的疑惑總算是解開了。以前總是聽有人在爭論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不切實際,根本就不可能由蜀國來統一天下,其實這些人都誤解了諸葛亮的籌劃。這裏麵其實有兩個決定的因素,一是必須是荊州、益州共同出兵;二是天下有變,要麽是戰亂災禍,要麽是吏治腐敗,使得民怨沸騰,這兩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可惜曆史上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使得蜀漢王朝早早就失去了機會。諸葛亮其實早知北伐不會成功的,他六出岐山不過是繼承劉備的遺願,也是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而勉強施行的,最後因操勞過度而病逝於五丈原。如果諸葛亮不出兵北伐,以他的才幹,蜀國未必最早滅亡,這也是劉墉讀三國時替諸葛亮歎息的地方。不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確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也是後人對他頂禮膜拜的緣由。
諸葛亮見劉墉呆呆地出神,久久不說話,在他肩頭上輕輕一推,“崇如兄!”
劉墉如夢方醒,訕訕一笑道:“孔明兄所言甚是。”
諸葛亮笑道:“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策占地利,皇叔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業,先成鼎足之勢,後伺機進兵中原,重興社稷,再振朝綱。”
兩人打開心結,更覺暢快,劉墉突想到一事,便言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不知孔明兄能否答應?”(未完待續。)xh: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