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待那老者走近,劉墉深施一禮道:“敢問老先生,可是沔南名士黃公黃承彥麽?”
那老者微一愣,微笑道:“什麽名士?山野粗人罷了。老夫正是黃承彥,敢問公子何人?”
劉墉再施一禮,恭敬迴道:“後生晚輩劉墉劉崇如見過黃老先生。”
黃承彥訝然道:“可是曹公帳下,如今正出使襄陽的劉墉?”
“正是。”
“老夫方才還和女兒女婿談到公子呢,卻沒料到公子竟到這裏來了。”
“這麽說孔明先生在家?”劉墉欣喜道。
“公子竟是來見孔明的麽?”黃承彥一陣奇怪,自己的女婿隻在襄陽微有薄名,這劉墉如何得知。
“在下仰慕孔明先生之才,特來拜訪。”
黃承彥笑道:“聽聞公子學識淵博,深得曹公信賴,每有決斷,必先聽公子之論。孔明寂寂無名,何勞公子折節相交?”
“孔明先生才是當事奇才,劉墉以之相比,卻如同熒火比之日月。”劉墉這句話發自肺腑,說得極是誠懇。
黃承彥見劉墉不似作態,心中雖是大奇,卻也是好感更生,“難得公子一片真誠,隻是孔明……”
劉墉一陣詫異,問道:“可有什麽不妥嗎?老先生請直言。”
“公子謙謙有理,老夫一見如故,甚是喜歡。隻是曹操攜天子以令群臣,孔明視其為****,因而……”
劉墉恍然大悟,以前讀三國隻以為諸葛亮不選實力最強的曹操,也不選實力次強的孫權,卻選了無寸土之地的劉備,是因為能夠在劉備手下做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原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因為諸葛亮本來就是個鐵杆“保皇派”。匡君輔國,安漢興劉是他的道德底限和畢生追求。
劉墉眉頭微蹙,這可如何是好?既來之,則安之。總不成就這樣灰溜溜地迴去吧。想到這裏,他下定決心,拱手道:“多謝黃公指點,在下自有應對之詞。”
黃承彥輕輕搖頭,歎道:“公子為人隨和謙遜。情真意切。罷了,老夫今天定要擺一下老臉,務讓孔明和公子見上一見。”
“多謝黃老先生。”劉墉心中感動。
兩人穿鬆林,過小橋,不一會兒,來到臥龍岡上。隻見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竹交翠,景色宜人。三間茅廬傍林而立,修竹疊翠,幽雅靜謐,好一處清靜所在。
黃承彥笑道:“劉公子,你瞧孔明之所。隻像個隱士,哪像個名士!”
劉墉搖了搖頭道:“什麽居所不重要,重要的是裏麵住的是什麽人。有句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話音未落,一陣爽朗清越的之聲破空傳來,“好一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隻聽門扉“吱扭”一響,從裏麵踱出一人。隻見那人不過十七、八歲,身高一米八左右,麵如冠玉。目若朗星,體態瀟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如神仙一般。
劉墉心中暗讚,諸葛亮這相貌、風采,要是上非誠勿擾,怕不得把所有女佳賓都給迷死了。正想著呢,隻聽諸葛亮道:“嶽丈怎麽迴來了?”
黃承彥拉著劉墉對諸葛亮笑道:“這位小友孔明不可不見,老夫引薦一下……”
劉墉不待黃承彥說出來,先長施一禮,“在下劉墉,字崇如。早聽說先生大名,特來拜會。”
諸葛亮驚奇道:“可是曹操處的劉墉?”
劉墉硬著頭皮答道:“正是……”,正想著說辭呢,就聽諸葛亮道:“早聞公子大名,如雷貫耳,想不到今日得見,真是孔明之幸。公子裏麵請。”劉墉腦中混亂,這是怎麽了?以為要吃的閉門羹哪裏去了。
黃承彥也是有些詫異,問道:“孔明不會有什麽不妥吧?”
諸葛亮笑道:“若是其他人,孔明是一定不見的;若是劉公子,孔明則一定要見的。”
“這樣就好。那你們聊,老夫先走了。”劉墉、諸葛亮拱手施禮,黃承彥喜滋滋地去了。
看著黃承彥的背影消失在山後,諸葛亮對劉墉道:“劉公子,請。”
劉墉也迴禮道:“孔明先生請。”進到中門,隻見上麵貼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淡泊以明誌”,下聯是“寧靜而致遠”。
這兩句話劉墉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三國喜歡上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而讀遍了關於他的一切。這兩句話,本出自西漢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後來,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引用並修定了這段話,使其更為精煉,成為經典,流傳後世。
劉墉心中默念著,“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這是劉墉讀書的座右銘,如今在這裏看到更覺親切。
諸葛亮看劉墉看這副對聯入了神,不覺有些好奇,問道:“劉公子對此聯為何如此專注?”
劉墉笑道:“在下也極喜這句,常用來警醒自己。古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人生的理想,要達到理想,個人操守是必需的,我還喜歡另一句……”
諸葛亮插話道:“劉公子想說的可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
“正是!”兩人相視一笑,這親近感便又多了幾分。
等童子送上茶,劉墉終於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問道:“在下聽聞先生以扶漢興劉為己任,視曹丞相為亂臣賊子,為何對劉墉卻如此的寬容呢?”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先前看公子神態局促,甚是不解,原來公子是擔心孔明會拒之千裏啊。”
劉墉臉一紅道:“確是如此。”
諸葛亮笑道:“老子雲,‘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是告訴我們,世上根本沒有無用之物。隻在你能不能用,會不會用。”
“我明白了!”劉墉心裏一動,“為我所用則用之,不能為我所用則棄之。天下有用者都能為我所用。”
這就是諸葛亮的“拿來主義”啊。是啊,我怎麽沒想到呢。史上劉備病死。孫權稱帝,派人到成都報信,諸葛亮可是第一個承認這個“偽政權”的。要知道,一個正統思想極重的人要邁出這一步是多麽的不容易,這也說明了諸葛亮審時度勢的務實精神,既堅持原則,又善於變通,不僵化、不教條。
“正是。聚古今之議論,以生我之議論;取天下之聰明,以生我之聰明。此之為擇善也。”
這二人皆涉獵廣雜,談各處豪強之優劣,談時事政局之得失,談天文地理之變化……諸葛亮越聊越是心驚,自己從不輕易佩服人的,卻猜不透這劉墉的才華到底有多深,有多廣。在知人識人,戰局變化,勢力較量上,自己竟遠遠不及劉墉。劉墉更是咋舌。自己是占了現代人的便宜,哪像諸葛亮完全憑的是真才實學,尤其諸葛亮運籌帷幄之策、行軍布陣之法,自己更是望塵莫及。
兩人越談越投機。越談越盡興。諸葛亮忽問道:“古聖有雲: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崇如兄可知五倫?”
劉墉不明就裏,答道:“劉墉略為知之,可是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有情、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正是。先賢都道夫妻有情,何以世上之男子多視女子為草芥、為衣衫、為玩物。隨意棄之,任意處之,旁人也不以為意。”
劉墉聽著這番言語,心中悲痛萬分,歎道:“此事劉墉雖義憤填膺,卻也無可奈何。”
“我與公子深有同感。”諸葛亮也歎了口氣,說道:“這世上如公子、孔明一般之人少之又少。”
“這便是劉墉敬佩孔明兄之所在,特立獨行、孤傲不群。來,劉墉以茶代酒,敬兄一杯。”
“特立獨行,孤傲不群,好詞!”諸葛亮哈哈大笑道:“孔明敬公子!”
兩人一碰杯,呷了一大口茶,隻覺渾身熱血沸騰,諸葛亮道:“公子見識廣博,對女子恭敬溫良,我夫妻極是推崇。家妻自幼熟讀經史,頗有才藝,公子可否一見?”
劉墉正想見見這位古代的發明家,自是求之不得。諸葛亮見劉墉答應,便興衝衝地吩咐童子去請黃月英出來拜見。
不一會兒,小童出來迴道:“主母說身體欠安,請劉公子後堂相見。”
諸葛亮有些不悅道:“哪有主人待在內室讓貴客見禮的道理。”
“孔明兄不必介懷。”劉墉不以為意,說道:“嫂夫人身有貴恙,自該劉墉前去探望才是。”
那童子又對諸葛亮道:“主母說院裏花開正豔,請先生摘上一束。”然後又對劉墉說道:“公子請隨我來。”諸葛亮搖了搖頭,拱手施禮,自去院內摘花。
且說那童子引著劉墉行至後院外,說道:“公子,家主母便在院內小亭等候。”
劉墉見那童子神情有些古怪,一副強忍著笑的模樣,便覺得有些奇怪,心中一陣嘀咕。瞧著裏頭靜悄悄的也看不出有什麽,微一躊躇間,那童子又道:“公子請。”
劉墉心一橫,腳邁了進去。行了幾步,也沒見什麽異樣,劉墉漸漸放下心來,瞧見涼亭裏立著一個女子,遠遠地看不清模樣,想那便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吧。
劉墉舉步向涼亭行去,隻覺小腿間絆到了一段細線,正猶豫時,突然從假山後竄出一條大狗,撲麵向他撲了過來。(未完待續。)
待那老者走近,劉墉深施一禮道:“敢問老先生,可是沔南名士黃公黃承彥麽?”
那老者微一愣,微笑道:“什麽名士?山野粗人罷了。老夫正是黃承彥,敢問公子何人?”
劉墉再施一禮,恭敬迴道:“後生晚輩劉墉劉崇如見過黃老先生。”
黃承彥訝然道:“可是曹公帳下,如今正出使襄陽的劉墉?”
“正是。”
“老夫方才還和女兒女婿談到公子呢,卻沒料到公子竟到這裏來了。”
“這麽說孔明先生在家?”劉墉欣喜道。
“公子竟是來見孔明的麽?”黃承彥一陣奇怪,自己的女婿隻在襄陽微有薄名,這劉墉如何得知。
“在下仰慕孔明先生之才,特來拜訪。”
黃承彥笑道:“聽聞公子學識淵博,深得曹公信賴,每有決斷,必先聽公子之論。孔明寂寂無名,何勞公子折節相交?”
“孔明先生才是當事奇才,劉墉以之相比,卻如同熒火比之日月。”劉墉這句話發自肺腑,說得極是誠懇。
黃承彥見劉墉不似作態,心中雖是大奇,卻也是好感更生,“難得公子一片真誠,隻是孔明……”
劉墉一陣詫異,問道:“可有什麽不妥嗎?老先生請直言。”
“公子謙謙有理,老夫一見如故,甚是喜歡。隻是曹操攜天子以令群臣,孔明視其為****,因而……”
劉墉恍然大悟,以前讀三國隻以為諸葛亮不選實力最強的曹操,也不選實力次強的孫權,卻選了無寸土之地的劉備,是因為能夠在劉備手下做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原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因為諸葛亮本來就是個鐵杆“保皇派”。匡君輔國,安漢興劉是他的道德底限和畢生追求。
劉墉眉頭微蹙,這可如何是好?既來之,則安之。總不成就這樣灰溜溜地迴去吧。想到這裏,他下定決心,拱手道:“多謝黃公指點,在下自有應對之詞。”
黃承彥輕輕搖頭,歎道:“公子為人隨和謙遜。情真意切。罷了,老夫今天定要擺一下老臉,務讓孔明和公子見上一見。”
“多謝黃老先生。”劉墉心中感動。
兩人穿鬆林,過小橋,不一會兒,來到臥龍岡上。隻見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竹交翠,景色宜人。三間茅廬傍林而立,修竹疊翠,幽雅靜謐,好一處清靜所在。
黃承彥笑道:“劉公子,你瞧孔明之所。隻像個隱士,哪像個名士!”
劉墉搖了搖頭道:“什麽居所不重要,重要的是裏麵住的是什麽人。有句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話音未落,一陣爽朗清越的之聲破空傳來,“好一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隻聽門扉“吱扭”一響,從裏麵踱出一人。隻見那人不過十七、八歲,身高一米八左右,麵如冠玉。目若朗星,體態瀟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如神仙一般。
劉墉心中暗讚,諸葛亮這相貌、風采,要是上非誠勿擾,怕不得把所有女佳賓都給迷死了。正想著呢,隻聽諸葛亮道:“嶽丈怎麽迴來了?”
黃承彥拉著劉墉對諸葛亮笑道:“這位小友孔明不可不見,老夫引薦一下……”
劉墉不待黃承彥說出來,先長施一禮,“在下劉墉,字崇如。早聽說先生大名,特來拜會。”
諸葛亮驚奇道:“可是曹操處的劉墉?”
劉墉硬著頭皮答道:“正是……”,正想著說辭呢,就聽諸葛亮道:“早聞公子大名,如雷貫耳,想不到今日得見,真是孔明之幸。公子裏麵請。”劉墉腦中混亂,這是怎麽了?以為要吃的閉門羹哪裏去了。
黃承彥也是有些詫異,問道:“孔明不會有什麽不妥吧?”
諸葛亮笑道:“若是其他人,孔明是一定不見的;若是劉公子,孔明則一定要見的。”
“這樣就好。那你們聊,老夫先走了。”劉墉、諸葛亮拱手施禮,黃承彥喜滋滋地去了。
看著黃承彥的背影消失在山後,諸葛亮對劉墉道:“劉公子,請。”
劉墉也迴禮道:“孔明先生請。”進到中門,隻見上麵貼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淡泊以明誌”,下聯是“寧靜而致遠”。
這兩句話劉墉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三國喜歡上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而讀遍了關於他的一切。這兩句話,本出自西漢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後來,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引用並修定了這段話,使其更為精煉,成為經典,流傳後世。
劉墉心中默念著,“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這是劉墉讀書的座右銘,如今在這裏看到更覺親切。
諸葛亮看劉墉看這副對聯入了神,不覺有些好奇,問道:“劉公子對此聯為何如此專注?”
劉墉笑道:“在下也極喜這句,常用來警醒自己。古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人生的理想,要達到理想,個人操守是必需的,我還喜歡另一句……”
諸葛亮插話道:“劉公子想說的可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
“正是!”兩人相視一笑,這親近感便又多了幾分。
等童子送上茶,劉墉終於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問道:“在下聽聞先生以扶漢興劉為己任,視曹丞相為亂臣賊子,為何對劉墉卻如此的寬容呢?”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先前看公子神態局促,甚是不解,原來公子是擔心孔明會拒之千裏啊。”
劉墉臉一紅道:“確是如此。”
諸葛亮笑道:“老子雲,‘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是告訴我們,世上根本沒有無用之物。隻在你能不能用,會不會用。”
“我明白了!”劉墉心裏一動,“為我所用則用之,不能為我所用則棄之。天下有用者都能為我所用。”
這就是諸葛亮的“拿來主義”啊。是啊,我怎麽沒想到呢。史上劉備病死。孫權稱帝,派人到成都報信,諸葛亮可是第一個承認這個“偽政權”的。要知道,一個正統思想極重的人要邁出這一步是多麽的不容易,這也說明了諸葛亮審時度勢的務實精神,既堅持原則,又善於變通,不僵化、不教條。
“正是。聚古今之議論,以生我之議論;取天下之聰明,以生我之聰明。此之為擇善也。”
這二人皆涉獵廣雜,談各處豪強之優劣,談時事政局之得失,談天文地理之變化……諸葛亮越聊越是心驚,自己從不輕易佩服人的,卻猜不透這劉墉的才華到底有多深,有多廣。在知人識人,戰局變化,勢力較量上,自己竟遠遠不及劉墉。劉墉更是咋舌。自己是占了現代人的便宜,哪像諸葛亮完全憑的是真才實學,尤其諸葛亮運籌帷幄之策、行軍布陣之法,自己更是望塵莫及。
兩人越談越投機。越談越盡興。諸葛亮忽問道:“古聖有雲: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崇如兄可知五倫?”
劉墉不明就裏,答道:“劉墉略為知之,可是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有情、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正是。先賢都道夫妻有情,何以世上之男子多視女子為草芥、為衣衫、為玩物。隨意棄之,任意處之,旁人也不以為意。”
劉墉聽著這番言語,心中悲痛萬分,歎道:“此事劉墉雖義憤填膺,卻也無可奈何。”
“我與公子深有同感。”諸葛亮也歎了口氣,說道:“這世上如公子、孔明一般之人少之又少。”
“這便是劉墉敬佩孔明兄之所在,特立獨行、孤傲不群。來,劉墉以茶代酒,敬兄一杯。”
“特立獨行,孤傲不群,好詞!”諸葛亮哈哈大笑道:“孔明敬公子!”
兩人一碰杯,呷了一大口茶,隻覺渾身熱血沸騰,諸葛亮道:“公子見識廣博,對女子恭敬溫良,我夫妻極是推崇。家妻自幼熟讀經史,頗有才藝,公子可否一見?”
劉墉正想見見這位古代的發明家,自是求之不得。諸葛亮見劉墉答應,便興衝衝地吩咐童子去請黃月英出來拜見。
不一會兒,小童出來迴道:“主母說身體欠安,請劉公子後堂相見。”
諸葛亮有些不悅道:“哪有主人待在內室讓貴客見禮的道理。”
“孔明兄不必介懷。”劉墉不以為意,說道:“嫂夫人身有貴恙,自該劉墉前去探望才是。”
那童子又對諸葛亮道:“主母說院裏花開正豔,請先生摘上一束。”然後又對劉墉說道:“公子請隨我來。”諸葛亮搖了搖頭,拱手施禮,自去院內摘花。
且說那童子引著劉墉行至後院外,說道:“公子,家主母便在院內小亭等候。”
劉墉見那童子神情有些古怪,一副強忍著笑的模樣,便覺得有些奇怪,心中一陣嘀咕。瞧著裏頭靜悄悄的也看不出有什麽,微一躊躇間,那童子又道:“公子請。”
劉墉心一橫,腳邁了進去。行了幾步,也沒見什麽異樣,劉墉漸漸放下心來,瞧見涼亭裏立著一個女子,遠遠地看不清模樣,想那便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吧。
劉墉舉步向涼亭行去,隻覺小腿間絆到了一段細線,正猶豫時,突然從假山後竄出一條大狗,撲麵向他撲了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