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軍士們每日訓練消耗極大,小小的富義自是承受不起。幸好此處離劉表治下的荊州不遠。而劉表這人雖然眼光極差,發展經濟卻很有一套,再加上長期遠離戰火,其下的各州府都比較富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買到。可眼下最要緊的並不是買不到,而是缺錢。
周倉等營長輪流帶隊以獵代練,打迴一些獐、鹿、狼,解決了一些肉食,然則幾次後較近的山嶺也無野獸可尋,而那些動物也學精了,再捕卻越來越難了;董芸除了跟從華佗學習醫術,平常則和夥夫一道蒸些饅頭包子到城裏去賣,雖然每次都是搶購一空,卻隻是賺些小錢,解決不了大問題。
但即便麵臨如此的困難,劉墉花在軍士們吃、穿、用上仍是全力保障,毫不吝嗇。眼看著各項開支巨大,董襲不由暗暗發愁,他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照這樣的用度怕支撐不了一個月,而劉墉看起來卻是渾不在意。董襲雖佩服這兄弟不同於常人,常有意料不到的良策,可也不可能空手變出金錢來吧?
劉墉見董襲一臉愁容,問道:“董大哥,可是訓練中有什麽問題嗎?”
“訓練倒沒問題,而且效果極好。隻是如今訓練沒人偷懶,練得多則吃得多,我算了一下,每日開銷極大,如此用度,怕最多能維持一個半月吧,而且還需打緊開支。再一件事,近來逃難至本縣的流民越積越多,這裏不僅有吃有穿,而且還能吃飽,甚至還有肉食,因此每日想來投軍的人都聚了好多,趕都趕不走。”董襲擔憂道,“我瞧劉兄弟卻無焦慮之色,難道已有良策?”
劉墉自然明白董襲之想,微笑道:“董大哥不必著急,此事我正要和大哥商量。來,我們一同去拜望虞縣長,請縣長定奪。”
董襲心中疑惑,心道縣衙本不富裕,更兼還要救濟難民,怕也是有心無力,卻見劉墉信心百倍,便不再問。因劉墉不會騎馬,屁股上的傷又是剛好,董襲便架了一輛車載著他向縣衙奔去。
隻見一路上難民一茬接著一茬,董襲愁道:“如今曹操、呂布等連番征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壽春袁術窮奢極欲,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因而攜家帶口南逃避亂者比比皆然,如富義這樣的小城也湧入了大量的流民。縣衙雖在城中設了幾處粥棚,然而難民眾多,杯水車薪,隻能勉強吊命而已。如此下去,我擔心隻要咱們一走,流民便會暴亂,富義也要陷入刀兵之禍了啊。”
劉墉見那些流民以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也有不少青壯男丁,雖說現在精神萎頓,卻恰似曬幹的柴火。富義這處雖不算富,然而久無戰事,人們生活寬裕、民心純樸,現在兩者交融在一起,遇一點火星,必成燎原之勢。
“大哥放心,此事今日一並解決。你趕快點!”董襲道了聲好,長鞭甩出,抽在馬臀上。
此時虞翻正在後堂裏如坐針氈。他也知道流民積聚的可怕,雖然暫時還相安無事,但底下暗流湧動,說不得哪一點處置不好,便可點燃這場大火。唯一能解決的便是籌錢籌糧,安定民心。劉墉前些時候說的建窖池釀酒的法子雖好,可等到將酒販賣掉變成現錢,至少得半年以上,遠水難解近渴啊。虞翻思前想後,絞盡腦汁,卻仍茫然無計,正彷徨間,聽聞劉墉、董襲前來,心中大喜,忙喚人請進來。
“縣長,可是為流民之事煩勞?”雙方分賓主坐下後,劉墉也不客套,便直接問道。
“正是!本官思索數日,卻無良策。莫非劉公子已有解決之法?”
“縣長,軍中的錢糧也將不濟,我等還想請縣長周濟一二。看來……”董襲忍不住插話道。
“啊?!”虞翻驚道,轉眼看向劉墉。
劉墉微笑道:“虞縣長、董大哥不必煩心,劉墉現有四策,說與縣長,請你斟酌。”
虞翻、董襲二人對望一眼,倒吸一口氣,心中暗道,我們都思考了幾日了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一張口就說有辦法,而且還是四個,你到底是什麽人,莫非真是仙人不成?
“劉公子快請說來。”虞翻心急如焚,急忙問道。
“我這第一策叫屯田策。”劉墉滿懷信心道。
“屯田策?請劉公子仔細說來。”
“是這樣。如今大量流民湧入縣城,食不果腹,倘若強行驅趕,一來不仁,二來也容易造成衝突,更是危險;假若收留下來,縣裏的糧米卻也不夠,也極易激化外來流民與本地百姓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必有禍亂發生。屯田之法就是將這些流民組織起來,集中安置從事生產,戰時為軍,閑時為民,既能讓民眾安心居住,又能解決軍糧供應,此謂一舉兩得。”
“可富義並無閑田。如何能讓他們去勞作?”董襲一陣疑問。漢末的戰事頻頻造成現在南北的兩個極端,北方是地廣人稀,南麵則是人多地少。
“董大哥所言極是。”劉墉胸有成竹,微微一笑道,“因此,咱們必須要……開荒!”
“劉公子請詳加說明。”
“是這樣的。縣衙可張貼文告,組織軍丁及流民中青壯人丁一道開荒造田。”
“可是即便不算人工,隻是購買用具、農具、種子、耕牛等便需大量錢財,何況種下去後大半年地裏方得有收成,咱們可等不得啊。”虞翻還是沒聽明白其中的意思。
“縣長的擔心是對的。所以得有第二策,稅率改革。”劉墉解釋道,“咱們可以將現在實行的人頭稅改為按戶為征收單位,稱為戶調製。改原來的分成製地租為定額地租。”
原來,此時賦稅是以口賦、算賦等為主的人頭稅,並且一般按收成的三十分之一計稅。這種分配之法雖然簡單易行,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步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土地收成的問題,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份,政府按照比例的收入就會高點,但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收入就會低很多,政府的收入很不穩定,這對政府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戶調製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分配方式,就是取消固定的比例,政府把土地租給屯田客耕種,而屯田客則按定額繳納一定的收成作為稅收。這個措施的好處就是,不管土地的收成如何,繳納政府的定額是不變的,這樣就保證了收入的穩定性。而屯田客呢,如果這年他的收成好,他自己得到的也會很多,可以大大提高種田的積極性。
劉墉還曾想直接采用雍正時期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也就是按田畝的多少來計稅,田多的多納,田少的少納,無田的不納。不過考慮到來自富戶的阻力太大,自己又沒這個實力來推行,隻好先緩一緩,實行並不算激進的戶調製。
劉墉解釋了二者的區別後又道:“田租按每畝納粟四升,戶調每戶納絹兩匹計稅。我們開墾出的荒田一部分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由縣衙提供耕牛、種子,待收成後按上述田租加三成征收,第二年後恢複為平常水平。其餘荒田按市價賣與城中富戶,有出現錢購買的,田賦減兩成計收。對現在有田地的住戶,如提前繳納稅賦都可減征二成。”
“劉公子這個法子好。富義的富戶不少,若能少繳兩成,定會主動提前上交,如此一來,銀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虞翻也笑道。
“要是他們不肯先交呢?”董襲還有疑問。
“首先,先交可以每畝少交兩成的賦稅,對於那些田多的富戶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隻要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的。第二,如果縣裏籌不到足夠多的銀兩安置流民,一旦發生民變,首當其衝的必定是那些富戶。隻要想明白這兩點,先期收取賦稅並無問題。”劉墉一通解釋,虞翻拍手稱妙,董襲聽了連連點頭。
“還有。”劉墉又道,“除墾荒屯田外,還需大興水利,主要是疏通河道、開渠、打井,確保旱澇保收。而開挖出來的石塊、淤泥等則可用來築城,將縣城麵積逐步擴大,以接納更多的人員,並加寬加高加固城牆,提高抵禦能力。”
“在屯田的基礎上建立民團。平時生產,農閑時進行軍訓。我看現有的軍丁中有部分人並不想離開,而流民中有部分壯丁又想入伍參軍。我看是否可以這樣,願意留下來的就留下來,願意參軍的就參軍,同時縣裏發文鼓勵軍丁和流民中的婦女自由婚配,或隨軍或本地安居均可。本地定居的,每戶授田十畝,稅賦三年內減三成計征。對弄虛作假或成婚後不奉養對方老人、小孩的,從重處罰。如此一來,流民便安定了,而軍丁們也成了家,一舉兩得。縣長請想,無論是原來的山賊還是逃難來的流民,如果他們都有地有家,還會去犯事嗎?我想,如果有外敵入侵,這些人恐怕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保衛家園的了。”
虞翻讚歎道:“劉公子真是奇才。本官還是小看劉公子了。”
“大人過獎了。”劉墉謙虛道。
“那我們豈不是都可以留不來,不用走了嗎?”董襲問道。
還未等劉墉答話,虞翻笑道:“劉公子的屯田製雖好,但非得三五年後才見成效。此外,北方雖戰事頻繁,但無論哪方獲勝,均會揮師轉向廬江、荊州等地。富義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且隻有一城,如何守得住?再者,你等皆是當世才俊,怎能不幹出一番作為,何必居於一隅呢?”
董襲一呆,站起身來對著虞翻深深一揖,道:“多請大人指點。”
虞翻對劉墉道:“劉公子說有四策,還有兩策呢?”
“其一是剿匪。但現在還不行。”劉墉解釋到,“隻有等我們的訓練有比較大的成效後才成,最早也得兩個月以後。通過剿匪,我們可以給鄉民營造一個安定生產的環境,也可檢閱軍隊的訓練成果,增加實戰能力,還有可能獲得不小的收益呢。”
虞翻、董襲聽後不禁嗬嗬大笑,又問:“最後一策呢?”
軍士們每日訓練消耗極大,小小的富義自是承受不起。幸好此處離劉表治下的荊州不遠。而劉表這人雖然眼光極差,發展經濟卻很有一套,再加上長期遠離戰火,其下的各州府都比較富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買到。可眼下最要緊的並不是買不到,而是缺錢。
周倉等營長輪流帶隊以獵代練,打迴一些獐、鹿、狼,解決了一些肉食,然則幾次後較近的山嶺也無野獸可尋,而那些動物也學精了,再捕卻越來越難了;董芸除了跟從華佗學習醫術,平常則和夥夫一道蒸些饅頭包子到城裏去賣,雖然每次都是搶購一空,卻隻是賺些小錢,解決不了大問題。
但即便麵臨如此的困難,劉墉花在軍士們吃、穿、用上仍是全力保障,毫不吝嗇。眼看著各項開支巨大,董襲不由暗暗發愁,他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照這樣的用度怕支撐不了一個月,而劉墉看起來卻是渾不在意。董襲雖佩服這兄弟不同於常人,常有意料不到的良策,可也不可能空手變出金錢來吧?
劉墉見董襲一臉愁容,問道:“董大哥,可是訓練中有什麽問題嗎?”
“訓練倒沒問題,而且效果極好。隻是如今訓練沒人偷懶,練得多則吃得多,我算了一下,每日開銷極大,如此用度,怕最多能維持一個半月吧,而且還需打緊開支。再一件事,近來逃難至本縣的流民越積越多,這裏不僅有吃有穿,而且還能吃飽,甚至還有肉食,因此每日想來投軍的人都聚了好多,趕都趕不走。”董襲擔憂道,“我瞧劉兄弟卻無焦慮之色,難道已有良策?”
劉墉自然明白董襲之想,微笑道:“董大哥不必著急,此事我正要和大哥商量。來,我們一同去拜望虞縣長,請縣長定奪。”
董襲心中疑惑,心道縣衙本不富裕,更兼還要救濟難民,怕也是有心無力,卻見劉墉信心百倍,便不再問。因劉墉不會騎馬,屁股上的傷又是剛好,董襲便架了一輛車載著他向縣衙奔去。
隻見一路上難民一茬接著一茬,董襲愁道:“如今曹操、呂布等連番征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壽春袁術窮奢極欲,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因而攜家帶口南逃避亂者比比皆然,如富義這樣的小城也湧入了大量的流民。縣衙雖在城中設了幾處粥棚,然而難民眾多,杯水車薪,隻能勉強吊命而已。如此下去,我擔心隻要咱們一走,流民便會暴亂,富義也要陷入刀兵之禍了啊。”
劉墉見那些流民以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也有不少青壯男丁,雖說現在精神萎頓,卻恰似曬幹的柴火。富義這處雖不算富,然而久無戰事,人們生活寬裕、民心純樸,現在兩者交融在一起,遇一點火星,必成燎原之勢。
“大哥放心,此事今日一並解決。你趕快點!”董襲道了聲好,長鞭甩出,抽在馬臀上。
此時虞翻正在後堂裏如坐針氈。他也知道流民積聚的可怕,雖然暫時還相安無事,但底下暗流湧動,說不得哪一點處置不好,便可點燃這場大火。唯一能解決的便是籌錢籌糧,安定民心。劉墉前些時候說的建窖池釀酒的法子雖好,可等到將酒販賣掉變成現錢,至少得半年以上,遠水難解近渴啊。虞翻思前想後,絞盡腦汁,卻仍茫然無計,正彷徨間,聽聞劉墉、董襲前來,心中大喜,忙喚人請進來。
“縣長,可是為流民之事煩勞?”雙方分賓主坐下後,劉墉也不客套,便直接問道。
“正是!本官思索數日,卻無良策。莫非劉公子已有解決之法?”
“縣長,軍中的錢糧也將不濟,我等還想請縣長周濟一二。看來……”董襲忍不住插話道。
“啊?!”虞翻驚道,轉眼看向劉墉。
劉墉微笑道:“虞縣長、董大哥不必煩心,劉墉現有四策,說與縣長,請你斟酌。”
虞翻、董襲二人對望一眼,倒吸一口氣,心中暗道,我們都思考了幾日了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一張口就說有辦法,而且還是四個,你到底是什麽人,莫非真是仙人不成?
“劉公子快請說來。”虞翻心急如焚,急忙問道。
“我這第一策叫屯田策。”劉墉滿懷信心道。
“屯田策?請劉公子仔細說來。”
“是這樣。如今大量流民湧入縣城,食不果腹,倘若強行驅趕,一來不仁,二來也容易造成衝突,更是危險;假若收留下來,縣裏的糧米卻也不夠,也極易激化外來流民與本地百姓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必有禍亂發生。屯田之法就是將這些流民組織起來,集中安置從事生產,戰時為軍,閑時為民,既能讓民眾安心居住,又能解決軍糧供應,此謂一舉兩得。”
“可富義並無閑田。如何能讓他們去勞作?”董襲一陣疑問。漢末的戰事頻頻造成現在南北的兩個極端,北方是地廣人稀,南麵則是人多地少。
“董大哥所言極是。”劉墉胸有成竹,微微一笑道,“因此,咱們必須要……開荒!”
“劉公子請詳加說明。”
“是這樣的。縣衙可張貼文告,組織軍丁及流民中青壯人丁一道開荒造田。”
“可是即便不算人工,隻是購買用具、農具、種子、耕牛等便需大量錢財,何況種下去後大半年地裏方得有收成,咱們可等不得啊。”虞翻還是沒聽明白其中的意思。
“縣長的擔心是對的。所以得有第二策,稅率改革。”劉墉解釋道,“咱們可以將現在實行的人頭稅改為按戶為征收單位,稱為戶調製。改原來的分成製地租為定額地租。”
原來,此時賦稅是以口賦、算賦等為主的人頭稅,並且一般按收成的三十分之一計稅。這種分配之法雖然簡單易行,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步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土地收成的問題,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份,政府按照比例的收入就會高點,但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收入就會低很多,政府的收入很不穩定,這對政府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戶調製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分配方式,就是取消固定的比例,政府把土地租給屯田客耕種,而屯田客則按定額繳納一定的收成作為稅收。這個措施的好處就是,不管土地的收成如何,繳納政府的定額是不變的,這樣就保證了收入的穩定性。而屯田客呢,如果這年他的收成好,他自己得到的也會很多,可以大大提高種田的積極性。
劉墉還曾想直接采用雍正時期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也就是按田畝的多少來計稅,田多的多納,田少的少納,無田的不納。不過考慮到來自富戶的阻力太大,自己又沒這個實力來推行,隻好先緩一緩,實行並不算激進的戶調製。
劉墉解釋了二者的區別後又道:“田租按每畝納粟四升,戶調每戶納絹兩匹計稅。我們開墾出的荒田一部分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由縣衙提供耕牛、種子,待收成後按上述田租加三成征收,第二年後恢複為平常水平。其餘荒田按市價賣與城中富戶,有出現錢購買的,田賦減兩成計收。對現在有田地的住戶,如提前繳納稅賦都可減征二成。”
“劉公子這個法子好。富義的富戶不少,若能少繳兩成,定會主動提前上交,如此一來,銀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虞翻也笑道。
“要是他們不肯先交呢?”董襲還有疑問。
“首先,先交可以每畝少交兩成的賦稅,對於那些田多的富戶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隻要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的。第二,如果縣裏籌不到足夠多的銀兩安置流民,一旦發生民變,首當其衝的必定是那些富戶。隻要想明白這兩點,先期收取賦稅並無問題。”劉墉一通解釋,虞翻拍手稱妙,董襲聽了連連點頭。
“還有。”劉墉又道,“除墾荒屯田外,還需大興水利,主要是疏通河道、開渠、打井,確保旱澇保收。而開挖出來的石塊、淤泥等則可用來築城,將縣城麵積逐步擴大,以接納更多的人員,並加寬加高加固城牆,提高抵禦能力。”
“在屯田的基礎上建立民團。平時生產,農閑時進行軍訓。我看現有的軍丁中有部分人並不想離開,而流民中有部分壯丁又想入伍參軍。我看是否可以這樣,願意留下來的就留下來,願意參軍的就參軍,同時縣裏發文鼓勵軍丁和流民中的婦女自由婚配,或隨軍或本地安居均可。本地定居的,每戶授田十畝,稅賦三年內減三成計征。對弄虛作假或成婚後不奉養對方老人、小孩的,從重處罰。如此一來,流民便安定了,而軍丁們也成了家,一舉兩得。縣長請想,無論是原來的山賊還是逃難來的流民,如果他們都有地有家,還會去犯事嗎?我想,如果有外敵入侵,這些人恐怕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保衛家園的了。”
虞翻讚歎道:“劉公子真是奇才。本官還是小看劉公子了。”
“大人過獎了。”劉墉謙虛道。
“那我們豈不是都可以留不來,不用走了嗎?”董襲問道。
還未等劉墉答話,虞翻笑道:“劉公子的屯田製雖好,但非得三五年後才見成效。此外,北方雖戰事頻繁,但無論哪方獲勝,均會揮師轉向廬江、荊州等地。富義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且隻有一城,如何守得住?再者,你等皆是當世才俊,怎能不幹出一番作為,何必居於一隅呢?”
董襲一呆,站起身來對著虞翻深深一揖,道:“多請大人指點。”
虞翻對劉墉道:“劉公子說有四策,還有兩策呢?”
“其一是剿匪。但現在還不行。”劉墉解釋到,“隻有等我們的訓練有比較大的成效後才成,最早也得兩個月以後。通過剿匪,我們可以給鄉民營造一個安定生產的環境,也可檢閱軍隊的訓練成果,增加實戰能力,還有可能獲得不小的收益呢。”
虞翻、董襲聽後不禁嗬嗬大笑,又問:“最後一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