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伴奏,歌者本身的嗓音便更加突出了起來,整首歌聽起來或許不如由伴奏時那麽完整圓潤,但聲音裏的情感卻似乎能夠更好地傳達出來。

    包小包在唱歌的時候運用了精神力,且精神力又剛剛突破ss級,因此即便歌聲效果比不上歌姬,但歌聲裏的感染力也非普通歌手能比,而且就是比起之前唱《關河令》那三首時的時候,其感染力也隻會更強,再加上這首歌又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思親之作,感染力更加上了一個層次。

    於是,毫無疑問的,包小包版的《水調歌頭》再次紅遍微博,進而紅遍網絡。

    而《女帝》的銷量也如編輯紅茶期待的那般,一路上揚,上市後沒幾天就空降各大網上書店暢銷榜首。精裝版因為擔心定價太貴賣不出去,因此剛開始隻印了兩千冊,結果《水調歌頭》一火,歌迷米分絲隊伍再次壯大。

    在傳播方式上,歌曲可比書強多了,歌迷數量也比書迷更加容易增長,而為了聽歌而買書的歌迷也不在少數,再加上部分同樣喜歡聽歌也不差錢的書米分,因此原本擔心滯銷的精裝版反而先賣斷了貨。

    這也很正常,買了精裝版的歌迷們自然是第一時間聽歌,不說cd版是在專業錄音棚錄製的,就是那些力求還原宋時原味的人工奏樂,也跟包小包之前用軟件湊活弄出來的伴奏決然不同,不是說人工奏樂更好聽,而是人工奏樂與歌聲更加和諧配套了。

    因此,cd版的整體質量比之網絡版本強了很多。

    而且不說cd,書本身質量就不錯,不管是文字質量,還是出版社的裝訂、紙張質量,再加上包小包親自繪製的封麵也美地不要不要的,因此整體來說,精裝版雖然小貴,但物有所值。

    歌迷米分上網一repo,自然帶動了銷量,於是精裝版很快供不應求,因為出版社之前放出過消息,說之後的三冊也都會有帶cd的精裝版,許多歌迷就催著出版社趕緊出剩下三冊,甚至還有人說要把《水調歌頭》也收錄進cd。

    如此一來,出版社不得不緊急加印,當然,這是出版社巴不得看到的結果,因此幹起活來心裏也是高興的。

    再說,看《女帝》這銷量上升的勢頭,完全就是一本出版大紅書的節奏,負責《女帝》出版的主編這時候已經搓著手默默計算起《女帝》的最終銷量了,十萬?二十萬?五十萬?甚

    至……一百萬?!

    網絡信息時代,出版業也成了夕陽產業,能把書

    賣出百萬冊的,那絕對是大神級別的人物,而且這基本屬於傳統作家,網絡寫手出身的作家能有這銷量的屈指可數。

    而對出版新人來說,別說一百萬了,就是十萬銷量,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之前出版社雖然看好《女帝》,但也隻想著能有五六萬就不錯了,如果《女帝》真能達到十萬銷量,絕對是超出出版社的期待值。

    但看《女帝》如今的勢頭,五六萬完全沒壓力,十萬似乎也沒那麽遙遠,二十萬……努努力或許也沒問題,至於再多的……主編也就隻敢想想了。

    不過,光想可沒用,一本書銷量如何,除了書本身之外,營銷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有時候一本書命運如何,完全看它有沒有碰上一個好的書商。

    原本出版社雖然也挺看好《女帝》,但到底還不算太重視,所做的宣傳也不過是比普通網文出版書多了一點而已,此時一看這銷售勢頭,主編立刻決定:加大宣傳攻勢!

    所謂的宣傳自然不僅僅是明晃晃擺在明麵上的廣告,營銷是門學問,善於挖掘書籍特點,根據書本身做學問,這才是正確的做法,隻會做狂轟濫炸似的打廣告,那是蠢人壕的做法。

    因此,除了常規宣傳之外,出版社別的非常規方法也沒少用,種種效果疊加之下,《女帝》銷量再度猛增,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則使得《女帝》徹底成為今年出版界的大紅文。

    《女帝》出版不久,首都一家地方性小報上報導了一則新聞:華夏頂尖學府t大的一位曆史係老教授近日在給學生列出必讀書目時,竟然指定了一篇網文!而且,他還不僅僅是自己這麽幹,甚至還給自己的幾個同事推薦,以至最後除了這位老教授外,又有三位曆史係和文學係的教授將這篇網文推薦給了自己的學生!不過這三位教授隻是推薦,倒沒像那位老教授一樣要求學生必須通讀。

    但即便這樣也很嚇人了好麽?!

    t大哎!全國所有家長和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

    t大的四位教授推薦學生讀的書,居然是一篇網文?!

    這篇網文,自然就是《女帝》,而這篇新聞刊登的當日,就刺激了《女帝》在首都各大書店的地麵銷售量,購買人群則是中老年人和家長為主。

    再怎麽說,這則新聞也隻是刊登在一個地方報紙上,報紙東西如今更是幾乎隻有老年人和中年人看,因此這新聞雖然會促進《女帝》部分銷量,但是在年輕人中和網上,如果沒有人幕後推動,可能也就掀

    不起什麽水花了,畢竟這世上每時每刻都有比這更離奇更吸引眼球的事情發生著。

    但是,就是那麽湊巧,出版《女帝》的出版社居然發現了這則新聞。

    簡直就是瞌睡就給送枕頭啊!《女帝》的主編喜滋滋地想著,然後,毫不猶豫地緊緊抓住這枕頭,讓《女帝》徹底揚名!

    於是,這則原本隻是刊載在地方報紙上的新聞很快出現在了網上,最初是被一個小網站轉載,而後,有心推動之下,這則轉載很快在網上紅了起來。

    可是,最先轉載的人特有意思地故意抹去了原文出處,那家地方小報雖然有網站,可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網站上的文章跟報紙嚴重不同步,三個月更新一次就不錯了,這剛剛刊載兩天的新聞自然還沒有錄到網上,於是,如此一來,全網就隻能找到那一個最先轉載的出處,還是個沒說清原出處的轉載。

    而且,不知是疏忽還是故意,報紙原文偏偏沒有指明t大那四位教授的姓名,卻又將《女帝》的書名寫地格外顯眼。

    對於疑心強的網民來說,這就足夠他們質疑這條新聞的真實性了。畢竟這年頭造假簡直太常見,連暴露在大眾目光之下的明星都能造假身高、學曆、出身、獎項等等一切能夠抬高自己的東西而很久不被戳穿,為了銷量,一篇出版文在宣傳的時候吹地厲害點兒,簡直再正常不過。

    你要低調點兒吹吧,估計也沒人理會,可你偏偏吹地人盡皆知,那就別怪英明神武的網民們運用火眼金睛來玩“大家來找茬”了。

    尤其尤其,還是在包小包因為《破滅》而惹了一堆黑的情況下。

    普通人可能還會謹慎地等等確切消息再發嘲諷,可對黑子,尤其是剛剛被打臉,急需找迴麵子的黑子來說,有一點疑點就足夠部分情緒主導腦子的人高/潮了。

    對出版社的動作一無所知,又除了推文掃文發文幾乎不怎麽上網的包小包,還是看自己微博的評論,才知道《女帝》登報的事,而且,還不是從米分絲口中,而是黑子口中。

    照例發了一條推文博,沒過十分鍾,再一刷新,就發現今天的評論增長地比平常快得多。

    難道今天推的文特別符合大眾口味?

    包小包一邊納悶一邊點開評論,然後就看到針對推文的評論可憐兮兮地被淹沒在一堆黑子的評論中,而黑子的話,則讓她有些摸不著頭腦。

    “吹什麽不好吹t大,就一網文還想貼人家t大教授

    ,奉勸你,可悠著點兒吧!”

    “一沒原文出處,二沒t大教授的姓名,三《女帝》書名標的那麽顯眼,這廣告打地有點兒明顯啊。”

    ……

    不過,有黑子,自然也有為包小包辯護的人。

    一個讀者就自曝自己就是t大曆史係的本科生,據她所說,報紙上那位老教授不帶本科生也不帶研究生,也就帶帶博士生的,而眾所周知,一個導師帶的博士生,基本隻有一兩個人,這位老教授也不例外。

    因此,一般t大曆史係的學生還真不知道這事兒。而這位讀者,則是看到網上的報導之後,發現新聞裏居然是自己在追的文,又看到有人質疑,才特地壯著膽子跟自己老師打聽,又拐彎抹角地繞了幾圈,才知道報紙上的老教授居然是係裏那個基本半退休,隻帶博士生的老教授,而報紙上所說的另外三位,也無一不是年過花甲的老教授,也都是隻帶帶研究生和博士生,因此知道的人才那麽少。

    剛剛求證了消息的真實性,正準備到處澄清呢,就看到包小包微博下的黑子□□,於是這位讀者毫不猶豫地打臉啪啪啪,將自己所知一股腦兒地倒出來,根本沒用包小包或者出版社出手,打臉打地及時又幹脆。

    部分黑子捂臉退下,但依舊有死鴨子嘴硬地不承認這讀者所說,哪怕對方把學生證都po出來也視而不見。

    好在,這時候出版社的後續動作也來了。

    出版社很幹脆,打聽清楚報紙上的教授具體是哪幾位後,剛開始直接大手筆地疏通關係,聯係首都台一個讀書節目,想讓這節目做了一個專訪。訪的,自然就是那幾位老教授。

    然而讓出版社沒想到的是,這節目最終能做成,居然不是靠出版社的關係,也不是靠電視台的麵子——人家老教授是真正的業界大牛,又是半退休的養老狀態,壓根不稀罕上電視出名好麽?

    因此,剛開始電視台沒說清節目要求,邀請人上節目時,人家其實是拒絕的。

    最後能節目能做成,還是出版社方麵機靈,提醒電視台的人試試說下具體要談的話題,尤其說下做節目的原因是網上有人質疑新聞真假,再次發了邀請,才請動了幾位教授出山。

    於是,包小包微博下黑子正跟人t大曆史係小姑娘大戰三百迴合時,首都台的談話節目開始了。

    主持人:近日網上盛傳一則消息,說t大幾位教授將一篇網絡小說列為推薦甚至必讀書目,推薦給自己的

    學生,然而網民卻對其真實性產生了質疑,我們節目組得知幾位就是消息中所說的教授,所以想請問下幾位,這則消息屬實麽?又是為什麽要推薦這篇網文呢?它有何獨到之處?

    那位將《女帝》列為學生的必讀書目的老教授說道:這消息是真的,推薦這篇文,自然是因為它值得讀,並且對學生的學習有好處,你可能不清楚,這是篇古代背景的文,雖然作者沒有明說時代背景,但我看得出來,背景應該是借用了宋朝,其規章典範,俚俗用語,服飾器皿等等無疑不符合宋朝特征……(省略一萬字)

    接下來,其餘三位教授則從自己本專業,依次講述了自己將《女帝》列為推薦書目的理由。

    最後最後,主持人問起第一位老教授:那您是從什麽途徑接觸到這本書的呢?據我所知,這本書才剛剛出版,而從出版,到新聞記載您推薦這本書的時間,不過相差兩天,這時間差似乎有點兒太短了,難道您不是從出版途徑知道這本書的麽?難道您也會像年輕人一樣上網追小說麽?

    老教授扶了扶眼睛,對著鏡頭笑道:我知道這本書,是因為我孫女看到後推薦給我,然後,為了看這本書,我第一次注冊了網站在網上看書,花了我整整兩個月時間喲,才總算弄明白那什麽充值買v打分留言……因為不懂,第一次留言還打了零分。哦,對了,我的網絡id,(不確定小小聲問:是叫id吧?),叫做江夏行,因為是江夏人,少年北行,最終定居首都,所以叫江夏行。

    於是,在主持人和老教授們娓娓的談話中,黑子們的臉,再度迅速地……腫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虐死那幫死渣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涼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涼盞並收藏虐死那幫死渣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