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方肥立誌要接過趙校長的班——當個鄉村教師,白天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學校裏收拾,晚上趕迴漆園。每天一來一迴十好幾裏山路呢。
不過,山裏人有腿,十幾裏山路根本不放在眼裏。再說了,誰讓方肥現在買不起車呢,你不走道誰走道!
等方肥把一切準備停當,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邀請喝村的各界代表,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山村學校開學典禮”。
方肥把會場布置得到象那麽迴事。
學校大門的木匾“山村學校”上特意用紅綢子紮了個花,繞了一圈子,看起來也蠻喜慶的。又把方貌結婚餘下的鞭炮“劈裏啪啦!”放了好幾掛,更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
受邀前來參加典禮的人可真不少。
漆園裏包括方公、方婆、方達夫婦、方垕、三嬸、小姑、姑父、方臘和小芳,方貌和蘭花花、大小囡囡……等等,等等,悉數到場,自不待說。方家的邵、蘭倆親家裏也來了不少人,還有方肥縣城裏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另外就是聽到消息來看熱鬧的一些村民。
好家夥,學堂前的空地上滿滿的站了幾十個人,規模趕上召開村代會了。要說方肥校長的號召力還是蠻大的,一下有這麽多人來給他捧場。
令人惋惜的是縣教育局沒有派個人來,這典禮感覺立即低了好幾個檔次!
幾個年長的方公、方婆在前排就座,其它人隻能站著,因為沒那麽多板凳。
方肥有文化,主意也多,喜歡弄個新潮趕個時髦,開學典禮的儀式跟村代會一樣列了多少多少項,看起來相當正式。
方肥是理所當然的主持人,他上了主席台——就是一條短腿桌——親自宣布:“下麵請新任‘山村學校’校長方肥同誌發表重要講話,請大家熱烈鼓掌歡迎。”
大家一邊笑,“吧吧吧吧!”一邊使勁拍著巴掌。掌聲中,方肥馬上轉換了角色,閃亮登場。
今天,方肥特意換了身新長衫,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又年輕,又瀟灑,不過,怎麽看都象是個在校的大學生,不象個校長。
方肥清清嗓子,“吭吭!”了好幾聲,麵對幾十號人,他一點也不怵場,年輕人沉著呢。“今天是個好日子,天清氣爽,風和日麗。”方肥的嗓音還是那麽洪亮、好聽,既親和又富有感染力。
“感謝各位父老鄉親,親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本校的開學典禮。在此我謹代表‘山村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方貌說著向大家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惹得大家又笑了起來。
方肥繼續他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他的口才不錯。這些年的書可沒有白念,《演講與口才》是他必讀的課外刊物,口才能不好嗎?
方肥把大宋當前的教育形勢分析得相當透徹和到位,對山村教育現狀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和不安,並對“山村學校”的前景進行了一番比較樂觀的展望。
總之,方肥終於講完了。因為學校沒有安排飯局,他講完了,大家也就各忙各的去了。
典禮完畢,是學校招生環節。
還別說,真有給麵子的,現場真有報名的。
方芳和方菲。
看到這倆個熟悉的名字,大家全都樂了,因為這倆個人正是三嬸的大囡囡和小囡囡。
三嬸嗓門大,理直氣壯地說道:“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猶其是女孩子!”
方肥欣然給自己倆個表妹報名登記。
不過,臨迴家時,三嬸還是有點不放心地對方肥不停地囑咐,“小肥,每天你可得負責接她們來再送她們迴家。你曉得的,這倆個囡囡可是三嬸的命根子。”
方肥不住口地答應,“三嬸,你要對我們學校有信心。你放寬心,我保證沒問題。”
就這樣子,“山村學校”在前任趙校長去世停辦若幹年之後再次開學了,雖然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加起來才三個人——校長兼老師方肥和表妹加學生方芳、方菲。
無論是漆園還是喝村裏沒有人笑話方肥,畢竟這世界上很多工作都需要人來做。
我不做,你不做,他不做,誰來做?
.
方肥教倆個學生一點也沒有壓力,其實他真正的心思不在教學上,而在自己的興趣上。方肥是一位喜歡獨立思考的年輕人,否則,人家怎麽會年紀輕輕的就當上校長了呢。
這不靠關係,全靠思想。
方肥的興趣是什麽呢?不會是想當教育局局長吧?
當然不是!
方肥的興趣仍然在那三本《蹄》、《想》、《漿》上,現在三本“大唐秘籍”全歸他了,他為了這三本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方肥知道趙校長不會無緣無故地留下這三本書的,這三本書一定和方臘接到的那個幾百年也沒有人能完成的任務有關。
問題是方肥已經把三本書都倒背如流了,除了書名之外仍然找不到任何線索。有時候,沒有進展他也會煩得嘰歪上幾句。
“趙校長,你走的時候有那麽著急嗎,多交待倆句能耽誤你投胎是不是?”
“大哥,你也真是的,當了這麽些年的總教主接班人,卻一直接不了班,你怎麽一點也不著急,你就不怕被人換掉?”
看起來,方肥比方臘更著急。
問題是,方臘這些年一心忙著傳宗接代造人呢,貌似顧不上別的事情。
無論風雨,無論寒暑。每天清晨,方肥會領著倆個學生去學校上學,如果雨下得太大,溪流漲水,方肥還得負責背她們涉水過河。
到學校方肥不但要給她們授課,中午還要給她們熱飯,晚上又會帶她們迴家。
時間長了,三嬸都覺得方肥累,勸了好幾次,“小肥,不對不對,是……方校長,你不行就在家裏教囡囡們算了,省得來迴跑路了。”
“學生不在學校上課,還要學校何用?”方肥理由還挺充分的。
“實在不行,讓囡囡退學算了,你一個人當個校長沒學生也會輕鬆點。”
不過,山裏人有腿,十幾裏山路根本不放在眼裏。再說了,誰讓方肥現在買不起車呢,你不走道誰走道!
等方肥把一切準備停當,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邀請喝村的各界代表,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山村學校開學典禮”。
方肥把會場布置得到象那麽迴事。
學校大門的木匾“山村學校”上特意用紅綢子紮了個花,繞了一圈子,看起來也蠻喜慶的。又把方貌結婚餘下的鞭炮“劈裏啪啦!”放了好幾掛,更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
受邀前來參加典禮的人可真不少。
漆園裏包括方公、方婆、方達夫婦、方垕、三嬸、小姑、姑父、方臘和小芳,方貌和蘭花花、大小囡囡……等等,等等,悉數到場,自不待說。方家的邵、蘭倆親家裏也來了不少人,還有方肥縣城裏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另外就是聽到消息來看熱鬧的一些村民。
好家夥,學堂前的空地上滿滿的站了幾十個人,規模趕上召開村代會了。要說方肥校長的號召力還是蠻大的,一下有這麽多人來給他捧場。
令人惋惜的是縣教育局沒有派個人來,這典禮感覺立即低了好幾個檔次!
幾個年長的方公、方婆在前排就座,其它人隻能站著,因為沒那麽多板凳。
方肥有文化,主意也多,喜歡弄個新潮趕個時髦,開學典禮的儀式跟村代會一樣列了多少多少項,看起來相當正式。
方肥是理所當然的主持人,他上了主席台——就是一條短腿桌——親自宣布:“下麵請新任‘山村學校’校長方肥同誌發表重要講話,請大家熱烈鼓掌歡迎。”
大家一邊笑,“吧吧吧吧!”一邊使勁拍著巴掌。掌聲中,方肥馬上轉換了角色,閃亮登場。
今天,方肥特意換了身新長衫,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又年輕,又瀟灑,不過,怎麽看都象是個在校的大學生,不象個校長。
方肥清清嗓子,“吭吭!”了好幾聲,麵對幾十號人,他一點也不怵場,年輕人沉著呢。“今天是個好日子,天清氣爽,風和日麗。”方肥的嗓音還是那麽洪亮、好聽,既親和又富有感染力。
“感謝各位父老鄉親,親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本校的開學典禮。在此我謹代表‘山村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方貌說著向大家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惹得大家又笑了起來。
方肥繼續他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他的口才不錯。這些年的書可沒有白念,《演講與口才》是他必讀的課外刊物,口才能不好嗎?
方肥把大宋當前的教育形勢分析得相當透徹和到位,對山村教育現狀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和不安,並對“山村學校”的前景進行了一番比較樂觀的展望。
總之,方肥終於講完了。因為學校沒有安排飯局,他講完了,大家也就各忙各的去了。
典禮完畢,是學校招生環節。
還別說,真有給麵子的,現場真有報名的。
方芳和方菲。
看到這倆個熟悉的名字,大家全都樂了,因為這倆個人正是三嬸的大囡囡和小囡囡。
三嬸嗓門大,理直氣壯地說道:“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猶其是女孩子!”
方肥欣然給自己倆個表妹報名登記。
不過,臨迴家時,三嬸還是有點不放心地對方肥不停地囑咐,“小肥,每天你可得負責接她們來再送她們迴家。你曉得的,這倆個囡囡可是三嬸的命根子。”
方肥不住口地答應,“三嬸,你要對我們學校有信心。你放寬心,我保證沒問題。”
就這樣子,“山村學校”在前任趙校長去世停辦若幹年之後再次開學了,雖然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加起來才三個人——校長兼老師方肥和表妹加學生方芳、方菲。
無論是漆園還是喝村裏沒有人笑話方肥,畢竟這世界上很多工作都需要人來做。
我不做,你不做,他不做,誰來做?
.
方肥教倆個學生一點也沒有壓力,其實他真正的心思不在教學上,而在自己的興趣上。方肥是一位喜歡獨立思考的年輕人,否則,人家怎麽會年紀輕輕的就當上校長了呢。
這不靠關係,全靠思想。
方肥的興趣是什麽呢?不會是想當教育局局長吧?
當然不是!
方肥的興趣仍然在那三本《蹄》、《想》、《漿》上,現在三本“大唐秘籍”全歸他了,他為了這三本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方肥知道趙校長不會無緣無故地留下這三本書的,這三本書一定和方臘接到的那個幾百年也沒有人能完成的任務有關。
問題是方肥已經把三本書都倒背如流了,除了書名之外仍然找不到任何線索。有時候,沒有進展他也會煩得嘰歪上幾句。
“趙校長,你走的時候有那麽著急嗎,多交待倆句能耽誤你投胎是不是?”
“大哥,你也真是的,當了這麽些年的總教主接班人,卻一直接不了班,你怎麽一點也不著急,你就不怕被人換掉?”
看起來,方肥比方臘更著急。
問題是,方臘這些年一心忙著傳宗接代造人呢,貌似顧不上別的事情。
無論風雨,無論寒暑。每天清晨,方肥會領著倆個學生去學校上學,如果雨下得太大,溪流漲水,方肥還得負責背她們涉水過河。
到學校方肥不但要給她們授課,中午還要給她們熱飯,晚上又會帶她們迴家。
時間長了,三嬸都覺得方肥累,勸了好幾次,“小肥,不對不對,是……方校長,你不行就在家裏教囡囡們算了,省得來迴跑路了。”
“學生不在學校上課,還要學校何用?”方肥理由還挺充分的。
“實在不行,讓囡囡退學算了,你一個人當個校長沒學生也會輕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