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是睦州的第一大姓,無論是青溪縣還是太平鎮或者是喝村裏姓方的人都最多,張王李趙劉哪啥的……在這裏隻能靠邊走了,姓方的你們千萬別去惹,惹了揍扁你。
在喝村北邊山裏住著一位方臘的長輩族公,村裏人都稱他叫方公。
方公膝下無兒無女,和老伴方婆守著祖上留下來的三十畝漆園渡日,雖然雇個人打理,但總不能事事當甩手掌櫃,家裏的事情自己得操心,交給外人他老人家還是有點不放心。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方公、方婆無論精力和體力都越發吃力。
方達也不知道從哪打聽到這個消息,備了一份厚禮,專程前來拜見老人家。細細論起來,方公的爺爺還和方臘爺爺的爺爺是親親的堂兄弟呢,所以,他們原本就是一家人,要不怎麽都姓方呢。
方達行了晚輩的子侄大禮,喊方公叫“伯父”,喊方婆叫“伯母”,這叫認祖歸宗。
那一刻,方達和方公方婆抱頭痛哭。
正是: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一家人。
叫不叫都姓方,進不進一個門。
方達在漆園住了幾天,象見了長輩親人一樣訴說著自己這些年的辛辛苦苦和各種的不容易,當方公知道方達有二次創業的念頭,為了支持後輩,毅然決定將自己的三十畝漆園全部免費交給方達打理。
外人給多少錢都不放心,咱侄子不給錢都放心,這就是親人跟外人的區別。
感動的方達不知說什麽好,“嘭嘭嘭!”隻顧著叩頭了。
不過,侄子歸侄子,放心歸放心,免費歸免費,漆園也不能白給,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百年之後,要給方公、方婆養老送終。
方達當然一口答應。要說還是方家人親,換個外人哪找這種好事去,一個沒爹沒娘,倆老沒兒沒女,湊到一起正好成了一家。
就這樣,方達和方公方婆談好條件,急急忙忙地趕迴了家,這都是方達離家一年之後的光景了。
方達沒有細談這一年多的時候都幹什麽去了,估計是吃了不少苦,因為方達迴家明顯人瘦了好幾圈。心痛的方臘娘眼淚直在眼圈子轉,一肚子怨氣瞬間化為烏有。
這才是夫妻呢,雖然一別經年,仍然心中牽掛,既使心中有怨,依然愛他如故。
方臘娘雖然很想知道這一年方達究竟去了哪裏,幹了什麽,不過,最終還是忍住沒有細問,她是一位理解男人的女人,想想方達都不容易。
所謂隔行如隔山,轉行就那麽容易?二次創業,其實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罷了,一次不行才會有二次,打個比方說大老婆要好誰還找二老婆呀。
這是誰說的?有這麽打比方的嗎,嗬嗬!
不管怎麽說,方達還是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心願,終於把一家人從歙州的大山深處全部帶到了睦州青溪縣太平鎮的小山村——喝村,來到了方公方婆的那個漆園。
方臘一家人對方公、方婆非常尊敬,這讓方公和方婆一下找到家的感覺。
三十畝漆園並沒有多大,要養活方公、方婆沒有一點問題,要養活方臘家十幾口人還是有些困難。
方臘一家人初來乍到,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好在方臘一家人都是勞動人民,憑勤勞的雙手吃飯。決不會躺家裏吃白食,等著天上掉大獎。正應了那句話:隻有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房子不夠住——蓋;沒有豬肉吃——養:糧沒了——買;沒有錢買——掙。
方達成功地完成了伐木工向漆園主的職業轉身,真正實現了人生的二次創業,這一切完全歸功於方公、方婆有倆顆善良的心。
方達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方公、方婆後來幸福地閉上了眼睛。那是後話先不提,現在老人家還喘氣著呢,你們別急著催二老走呀。
方達的這個決定,改變的不僅僅是方達一個人。他的全家人都因此得到改變,這種改變來得雖然突然,卻很快讓方家人完全接受並適應了。
當然了,方臘也出現了改變,如果方臘一輩子都在砍樹,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方臘了。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方達改變了方臘的人生。
其實,這也正常,這世上有幾個兒子不是隨著老子走的,對了,也有跟著娘去過的。
方臘首先被改變的就是他又有了一個新職業,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職業。
新職業?頭一個是伐木工,第二個不會是油漆工吧?漆園嗎……
開什麽玩笑,油漆工……你知道油漆工用幾把刷子?
不是油漆工,是學生。
什麽,他都多大了,才上學?哪個學校還收他?
這年方臘十三歲了,房地產開發商老板的三姨太養的娃都送到國外讀書去了,方臘才剛剛踏進校門。
沒辦法,誰讓他投胎沒投好,拚爹又拚不過呢。
正常情況下,象喝村這個小山村裏是不會有學校的,可這裏偏偏存在一所小學校。
所謂學校其實就是趙校長的家。趙校長的家就是學校,反過來說,學校就是趙校長的家。
趙校長也是睦州青溪人。
趙校長身材比較高大,隻是特別削瘦,看起來身體跟麻杆一樣又高又細。他還喜歡穿長衫,這樣子看起來特別象個校長。
趙校長才五十多歲卻看著十分蒼老,臉上除了老先生特有的學究氣以外還有一種病態。他講課的時候時不時的會連著咳嗽幾聲,再出門去大口“呸!”一口痰。
趙校長小時候家裏條件還不錯,他又是個獨子,家裏對他期望值很高,從小培養為了長大了成龍。他也爭氣,學習成績還不錯,以優異的成績讀到小學畢業。
可惜,趙校長後來就不行了,他是屢試不舉。
這也不能完全怪趙校長,大宋的公務員考試竟爭實在太激烈了,趙校長的那點優異成績還真不夠用的。
趙校長灰心喪氣之餘,實在沒辦法,聽說“下海”能發大財,他棄文從商,不顧一切的“卟嗵!”一聲跳了下去。
在喝村北邊山裏住著一位方臘的長輩族公,村裏人都稱他叫方公。
方公膝下無兒無女,和老伴方婆守著祖上留下來的三十畝漆園渡日,雖然雇個人打理,但總不能事事當甩手掌櫃,家裏的事情自己得操心,交給外人他老人家還是有點不放心。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方公、方婆無論精力和體力都越發吃力。
方達也不知道從哪打聽到這個消息,備了一份厚禮,專程前來拜見老人家。細細論起來,方公的爺爺還和方臘爺爺的爺爺是親親的堂兄弟呢,所以,他們原本就是一家人,要不怎麽都姓方呢。
方達行了晚輩的子侄大禮,喊方公叫“伯父”,喊方婆叫“伯母”,這叫認祖歸宗。
那一刻,方達和方公方婆抱頭痛哭。
正是: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一家人。
叫不叫都姓方,進不進一個門。
方達在漆園住了幾天,象見了長輩親人一樣訴說著自己這些年的辛辛苦苦和各種的不容易,當方公知道方達有二次創業的念頭,為了支持後輩,毅然決定將自己的三十畝漆園全部免費交給方達打理。
外人給多少錢都不放心,咱侄子不給錢都放心,這就是親人跟外人的區別。
感動的方達不知說什麽好,“嘭嘭嘭!”隻顧著叩頭了。
不過,侄子歸侄子,放心歸放心,免費歸免費,漆園也不能白給,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百年之後,要給方公、方婆養老送終。
方達當然一口答應。要說還是方家人親,換個外人哪找這種好事去,一個沒爹沒娘,倆老沒兒沒女,湊到一起正好成了一家。
就這樣,方達和方公方婆談好條件,急急忙忙地趕迴了家,這都是方達離家一年之後的光景了。
方達沒有細談這一年多的時候都幹什麽去了,估計是吃了不少苦,因為方達迴家明顯人瘦了好幾圈。心痛的方臘娘眼淚直在眼圈子轉,一肚子怨氣瞬間化為烏有。
這才是夫妻呢,雖然一別經年,仍然心中牽掛,既使心中有怨,依然愛他如故。
方臘娘雖然很想知道這一年方達究竟去了哪裏,幹了什麽,不過,最終還是忍住沒有細問,她是一位理解男人的女人,想想方達都不容易。
所謂隔行如隔山,轉行就那麽容易?二次創業,其實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罷了,一次不行才會有二次,打個比方說大老婆要好誰還找二老婆呀。
這是誰說的?有這麽打比方的嗎,嗬嗬!
不管怎麽說,方達還是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心願,終於把一家人從歙州的大山深處全部帶到了睦州青溪縣太平鎮的小山村——喝村,來到了方公方婆的那個漆園。
方臘一家人對方公、方婆非常尊敬,這讓方公和方婆一下找到家的感覺。
三十畝漆園並沒有多大,要養活方公、方婆沒有一點問題,要養活方臘家十幾口人還是有些困難。
方臘一家人初來乍到,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好在方臘一家人都是勞動人民,憑勤勞的雙手吃飯。決不會躺家裏吃白食,等著天上掉大獎。正應了那句話:隻有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房子不夠住——蓋;沒有豬肉吃——養:糧沒了——買;沒有錢買——掙。
方達成功地完成了伐木工向漆園主的職業轉身,真正實現了人生的二次創業,這一切完全歸功於方公、方婆有倆顆善良的心。
方達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方公、方婆後來幸福地閉上了眼睛。那是後話先不提,現在老人家還喘氣著呢,你們別急著催二老走呀。
方達的這個決定,改變的不僅僅是方達一個人。他的全家人都因此得到改變,這種改變來得雖然突然,卻很快讓方家人完全接受並適應了。
當然了,方臘也出現了改變,如果方臘一輩子都在砍樹,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方臘了。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方達改變了方臘的人生。
其實,這也正常,這世上有幾個兒子不是隨著老子走的,對了,也有跟著娘去過的。
方臘首先被改變的就是他又有了一個新職業,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職業。
新職業?頭一個是伐木工,第二個不會是油漆工吧?漆園嗎……
開什麽玩笑,油漆工……你知道油漆工用幾把刷子?
不是油漆工,是學生。
什麽,他都多大了,才上學?哪個學校還收他?
這年方臘十三歲了,房地產開發商老板的三姨太養的娃都送到國外讀書去了,方臘才剛剛踏進校門。
沒辦法,誰讓他投胎沒投好,拚爹又拚不過呢。
正常情況下,象喝村這個小山村裏是不會有學校的,可這裏偏偏存在一所小學校。
所謂學校其實就是趙校長的家。趙校長的家就是學校,反過來說,學校就是趙校長的家。
趙校長也是睦州青溪人。
趙校長身材比較高大,隻是特別削瘦,看起來身體跟麻杆一樣又高又細。他還喜歡穿長衫,這樣子看起來特別象個校長。
趙校長才五十多歲卻看著十分蒼老,臉上除了老先生特有的學究氣以外還有一種病態。他講課的時候時不時的會連著咳嗽幾聲,再出門去大口“呸!”一口痰。
趙校長小時候家裏條件還不錯,他又是個獨子,家裏對他期望值很高,從小培養為了長大了成龍。他也爭氣,學習成績還不錯,以優異的成績讀到小學畢業。
可惜,趙校長後來就不行了,他是屢試不舉。
這也不能完全怪趙校長,大宋的公務員考試竟爭實在太激烈了,趙校長的那點優異成績還真不夠用的。
趙校長灰心喪氣之餘,實在沒辦法,聽說“下海”能發大財,他棄文從商,不顧一切的“卟嗵!”一聲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