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有人,都驚愕地看著葉昭,而他此時正一動不動地望著正前方——程老師身後的陽台,陽台的窗子開著,窗外的烏雲已經散去,太陽破開雲霧,出現在了西方的天際。
“你是認真的嗎?”英才問他。
“我早已有了合理的假設,隻是無法證實,現在我已經確認了真相。”他麵無表情地迴答,臉上毫無我曾想象的那種揭示一切真相之後的興奮與得意,有的隻是平靜,而且像是要失去什麽了的樣子。
“那麽,真相到底如何,說來聽聽。”
“好吧,”雖然略微猶豫了一下,但他還是開口了,“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我想首先說一說兇手的犯案手法。”
“你是破解了‘繩子之謎’了吧。”
“這的確是個困擾了我的問題,其實我之前曾經有過類似的靈感,不過由於缺乏證據,才沒有更進一步,但之前聽過英才和錢海峰的話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知道,本案的核心就是四樓的那個陽台,而關於這個陽台,有很多讓我們困惑的事情。首先,由於這個陽台的相對封閉性,兇手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製,至少進出陽台隻有三條路——實際上隻有兩條而已。”
“什麽意思?”
“進出陽台的三條路:a區的門,b區的門,還有幾扇窗子。但是顯然,a區的門口沒有人出去,而兇手進入的時候多半也不會選擇a區,因為那是死者將要走向的方向,如果在那邊碰麵,將更不利於兇手從背後襲擊。”
“換句話說,兇手隻有b區的門和窗子兩條路了。”
“對,不過可能性依然有四種組合,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對兇手在犯案之前位置的判斷。但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先到這裏為止,因為後來我覺得,腳印、怪人,如此等等,對於這個陽台的線索不多但卻淩亂,缺乏係統,其中甚至還包含著與案件無關的因素,實際上利用這些東西除了得到一些‘可能’和‘應該’之外,我們不能下任何肯定的結論。所以,繩子的問題就成了我的突破口,事實也證明,當繩子之謎解開的時候,什麽兇手走的到底是那條路線根本就不是問題了。”
“到底是怎麽迴事,別賣關子了!”
“關於繩子問題,我們討論了不少了,但說來說去,我們問題的焦點無非就是,兇器是四樓陽台上的繩子,而它就眼睜睜掛在死者的眼皮底下,因此兇手沒有充分的時間來利用這個兇器,因此給整個作案過程造成了一種不協調,不保險。因此如果執著於此,這起已經明白地發生了的案件竟然也成為‘不可能’。如果的確是他殺,那麽這根繩子的利用總歸是有問題的。預謀殺人卻使用現場的東西做兇器,如果不是有什麽特別的設計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比如說,如果不是這根繩子呢?”
“你說啥?”
“我是說,如果殺死死者的繩子不是死者生前看到的繩子呢?”
“你的意思……”
“對,兇手自己拿了一根繩子!這是一次狡猾的交換!兇手自己帶著繩子,就不再存在拿繩子方不方便的問題了,他隻需趁機用自己的繩子殺死胡曉磊,再解下陽台的繩子,把他吊上去就可以了。”
“可是,”我說,“當時不是說了,勒死他的繩子就是吊著他的那根繩子嗎?可那根繩子明明就是我們陽台上的那種繩子,並且一直係著的位置還彎彎曲曲,並不像是新換的啊!”
“沒錯,繩子當然還是陽台上的繩子,隻不過用那個陽台上的繩子勒死他並不現實,但用陽台上的繩子勒死他卻不是個問題!”
“你說什麽這個那個的,完全沒聽明白。”
“你沒有聽錯,我的意思是,殺死胡曉磊的繩子來自另外的陽台,而這個陽台——我想大家已經可以猜到了——就是我們二樓的陽台!”
“啊?這是怎麽一迴事?”
“首先我們知道,二樓和四樓的窗子是壞掉的,然而,他又知道二樓的窗子可能會有人從那裏出宿舍樓,不太安全,所以他就選擇了二樓作為兇器的來源,四樓作為兇殺的現場。簡而言之,他從二樓取了繩子,到四樓用它殺死胡曉磊,並用他將死者吊起來,再解下四樓的繩子,綁到二樓的陽台上。是的,已經作為兇器被帶到警察局的那根本來是二樓的繩子,而這一根,”葉昭拿出了他從二樓陽台上解下的那根繩子,“才是原來掛在四樓陽台上的那一根!做這種交換的原因也很清楚,因為他想要製造自殺的假象,就必須用繩子勒死他,可是胡曉磊當時就在四樓的陽台上,兇手無法順利利用那根繩子!”
交換!我腦中再次浮現出了這個字眼。
“知道了他的手段,進一步推出他的作案過程也就不難了,”葉昭尖銳的嗓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要完成換繩子的行動,就必定要往返於二樓和四樓的陽台之間。而我們知道,我們宿舍樓的結構是陽台和樓梯在樓道的兩端,所以如果在樓內往返,不但由於走出充滿積水的陽台會留下很明顯的腳印,而且也容易被樓道裏出來的人發現。因此,最佳的通道就是陽台的外麵了!兇手隻需要從二樓取到繩子,再爬到四樓等到胡曉磊出現,並且走向a區而背對著他的時候,迅速衝進陽台從後麵將他勒死,吊在陽台的鐵架上,再解下四樓的繩子,從窗子返迴二樓的陽台,將其重新係在上麵就可以了。當時的情況,恐怕是楊猛和兇手先後從外麵爬下樓去的。其實英才你的出現對於兇手來說是個意外,既然你看到了發光的繩子,就說明兇手已經在那之前完成了他的工作,而如果你早幾分鍾迴來的話,說不定可以親眼目睹一個在二樓陽台上係繩子的人呢!”
“這些你又是怎麽知道的?”我問。
“當英才和錢海峰說二樓和四樓的繩子都發光的時候,我想到可能它們之間有某種聯係,於是我到二樓的陽台上檢查了這根繩子,發現鐵架上它綁的位置旁邊有另一圈痕跡,而且這根繩子上的由於長期捆綁而變形的部分也跟實際上綁在鐵架上的位置不完全相符,我就知道它是在原來的繩子被解下來之後重新綁上去的另一根繩子!”
“那發光是怎麽迴事?”
“大家想一想,兩根繩子都發光,同時兩根繩子又都是兇手作案的道具,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是兇手使他們發光的?”
“兇手為什麽要使它們發光?”
“這個問題的確難於迴答,因為根據我剛才的推斷,它們發光與否對實施兇殺根本沒有影響,所以我想,難於迴答的問題可以先放在一邊。我還看到的一點是,兩根繩子發光的部位都是彎曲的位置,也就是打結的地方。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想,這些部位是兇手碰過的部位,因此那些發光的物質也就是在兇手碰它們的時候留下來的呢?”
“這……你還沒有說,繩子怎麽會發光的,你之前不是檢查過了嗎?”
“是的,那是磷粉。”
磷粉、繩子、陽台,難道說……
“你說了這麽多,那麽兇手是誰你也知道了吧?”因此英才問。
“當然,不過在此之前,”葉昭掏出了一張有點泛黃的紙,“我覺得應該先讓程老師看看學姐的這封遺書,我不得不說,這也是本案至關重要的線索!”
他把遺書遞上前去,程老師很快地掃視了一遍。突然,我發現程老師的情緒發生了變化,他的手微微有些顫抖,他威嚴的目光在這一刻消失了,代之以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傷。他摘下了眼鏡,用右手扶著自己的額頭,歎了一口氣。此刻,我確信我發現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你們……”良久,他抬起頭,把遺書交還給葉昭,“大聲讀一遍好嗎?大聲一點!”老師的嗓音威嚴而堅定。
這時,英才主動走上前去,擔當起了朗讀者的角色。他的嗓音洪亮,也很富有感情,可以說非常有朗誦天分,將學姐遺書的內容表達得十分完美,因此雖然說我們已經是第二次聽了,還是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
程老師靜靜地坐在那裏,一直保持著剛才的姿勢沒有動過,房間裏靜悄悄的,我能聽見他沉重的唿吸聲。
“老師,這次你明白了吧?”良久,葉昭說話了。
“為什麽……”老師失望地搖著頭,低聲說,“為什麽這封遺書現在才出現呢?難道這又是一個上天開的玩笑嗎?”
“袁潔學姐是很了解方宏光學長的,”葉昭沒有理會老師的反應,自己說了下去,“她相信如果學長沒看到這封遺書,是絕對會為她報仇的!然而事情的發展是讓人如此遺憾,以至於學長真的沒有看到這封遺書。此後,會發生什麽事呢?首先,學長努力學習,替學姐完成沒能參加高考的夢想,然後,我想在學長生命之中,恐怕就沒有比報仇這件事來得重要了。其實我覺得學長早就下定決心要先殺胡曉磊再自殺了,這一點在他對待金錢的態度上可見一斑。老師,學長肯定沒有找你借過錢吧?”
程老師隻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他父母雙亡,隻是一個孤兒,如果沒有程老師周濟他,說不定根本連完成高中學業都很困難,更何談高考!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他既然拒絕接受政府和學校方麵任何金錢上的獎勵,就更不可能去找老師借錢,這種行為與其說是為人善良,倒不如說是自絕求學之路!上大學的開支可不僅僅是學費這麽簡單!”
“你的意思是,”英才說,“他壓根就不想上大學了?”
“就是這個意思,他早已準備好隨時赴死,又怎會在乎自己的未來和那些金錢呢?之後,他就開始製定自己的殺人計劃。他為什麽要選在宿舍的陽台上這樣一個奇怪的地點殺人我並不十分清楚,但我有一種猜想,那就是,由於殺人時間的限製。要殺人,除非有什麽絕妙的方法,否則大庭廣眾之下很難成功,因此要選在他夜晚獨處之時。而很可能胡曉磊這個人晚上獨自一人的時間不多,即使有也很短或不易控製,平時不是跟其他保安一起巡查就是跟狐朋狗友一起鬼混,很難下手。這樣看來,由於在宿舍樓巡查是他一個人,又是深更半夜,大多數學生都在寢室睡了,那麽這時的陽台就成了最佳的地點。確定了時間和地點之後,就是手法了,我前麵已經說過,在此不必重複了。一切計劃好之後,就是在殺人之前再確定一下現場的情況。”
“你是說,他昨天是來學校‘踩點’的?”英才問。
“差不多吧,嘉銘說過看到學長在跟胡曉磊談話。試想,這兩個仇人會有什麽好談的?我猜多半是學長在試探胡曉磊晚上執勤的情況,以確定是否可以下手。之後他要幫老師整理實驗室,嗯,所謂的‘最後一次’說的大概是自己以後再也不會有機會迴報老師了,因為他不久之後就要去天國找學姐了。”
我朝程老師望去,他依舊低著頭一言不發。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程老師竟會要他到家裏吃飯,這可就打亂了他的計劃,並且他這時也沒有機會去最重要的陽台去‘踩點’了。但是機會總是有的,因為程老師要參加下午兩點的新生見麵會,這段時間學長是自己一個人在實驗室,他大可鎖好門跑出來到宿舍去,時間也不會特別久。到了陽台,他自會仔細查看排水管是否好爬,窗子是否真的壞了,進出是否方便這些問題,再搞一把破椅子扔在陽台上以偽裝自殺,當然最重要的是繩子,他要檢查繩子是否結實,而且——”他加重了語氣,“作案的時間很短,他一定要保證到時候繩子可以順利的解下來,可是那些繩子是用來晾衣服的,完全沒人會去解它們,因此全都是死結,學長當然要把它們從死結變成活結……那麽,如果在此之前學長由於碰倒試劑瓶而不小心在手上或者袖子上沾上了一些磷粉的話,這當然就是那些磷粉跑到繩子上的最好時機了!還有別的解釋嗎?還有什麽別的方法讓繩子打結處沾上磷粉嗎?”
“別說了!”王曉娜打斷了他,“你說了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說學長就是兇手吧!但是你別忘了,他晚上一直在老師家裏,他又不會分身,怎麽可能作案呢?”
“是的,”葉昭說,“世界上沒有人會分身,學長也不例外,但這僅僅是在老師所說的話完全是真話的前提下才可以。”
“你……”王曉娜驚訝地望著他,“你居然說老師說謊!”
“我之前說過,詭計總會有破綻,欺騙和隱藏遲早要被人發現。老師,您確實沒有說實話,不是嗎”
說完,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了程老師的身上,此刻他已抬起了頭,雙眼死死盯著葉昭的臉。
“你是認真的嗎?”英才問他。
“我早已有了合理的假設,隻是無法證實,現在我已經確認了真相。”他麵無表情地迴答,臉上毫無我曾想象的那種揭示一切真相之後的興奮與得意,有的隻是平靜,而且像是要失去什麽了的樣子。
“那麽,真相到底如何,說來聽聽。”
“好吧,”雖然略微猶豫了一下,但他還是開口了,“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我想首先說一說兇手的犯案手法。”
“你是破解了‘繩子之謎’了吧。”
“這的確是個困擾了我的問題,其實我之前曾經有過類似的靈感,不過由於缺乏證據,才沒有更進一步,但之前聽過英才和錢海峰的話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知道,本案的核心就是四樓的那個陽台,而關於這個陽台,有很多讓我們困惑的事情。首先,由於這個陽台的相對封閉性,兇手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製,至少進出陽台隻有三條路——實際上隻有兩條而已。”
“什麽意思?”
“進出陽台的三條路:a區的門,b區的門,還有幾扇窗子。但是顯然,a區的門口沒有人出去,而兇手進入的時候多半也不會選擇a區,因為那是死者將要走向的方向,如果在那邊碰麵,將更不利於兇手從背後襲擊。”
“換句話說,兇手隻有b區的門和窗子兩條路了。”
“對,不過可能性依然有四種組合,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對兇手在犯案之前位置的判斷。但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先到這裏為止,因為後來我覺得,腳印、怪人,如此等等,對於這個陽台的線索不多但卻淩亂,缺乏係統,其中甚至還包含著與案件無關的因素,實際上利用這些東西除了得到一些‘可能’和‘應該’之外,我們不能下任何肯定的結論。所以,繩子的問題就成了我的突破口,事實也證明,當繩子之謎解開的時候,什麽兇手走的到底是那條路線根本就不是問題了。”
“到底是怎麽迴事,別賣關子了!”
“關於繩子問題,我們討論了不少了,但說來說去,我們問題的焦點無非就是,兇器是四樓陽台上的繩子,而它就眼睜睜掛在死者的眼皮底下,因此兇手沒有充分的時間來利用這個兇器,因此給整個作案過程造成了一種不協調,不保險。因此如果執著於此,這起已經明白地發生了的案件竟然也成為‘不可能’。如果的確是他殺,那麽這根繩子的利用總歸是有問題的。預謀殺人卻使用現場的東西做兇器,如果不是有什麽特別的設計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比如說,如果不是這根繩子呢?”
“你說啥?”
“我是說,如果殺死死者的繩子不是死者生前看到的繩子呢?”
“你的意思……”
“對,兇手自己拿了一根繩子!這是一次狡猾的交換!兇手自己帶著繩子,就不再存在拿繩子方不方便的問題了,他隻需趁機用自己的繩子殺死胡曉磊,再解下陽台的繩子,把他吊上去就可以了。”
“可是,”我說,“當時不是說了,勒死他的繩子就是吊著他的那根繩子嗎?可那根繩子明明就是我們陽台上的那種繩子,並且一直係著的位置還彎彎曲曲,並不像是新換的啊!”
“沒錯,繩子當然還是陽台上的繩子,隻不過用那個陽台上的繩子勒死他並不現實,但用陽台上的繩子勒死他卻不是個問題!”
“你說什麽這個那個的,完全沒聽明白。”
“你沒有聽錯,我的意思是,殺死胡曉磊的繩子來自另外的陽台,而這個陽台——我想大家已經可以猜到了——就是我們二樓的陽台!”
“啊?這是怎麽一迴事?”
“首先我們知道,二樓和四樓的窗子是壞掉的,然而,他又知道二樓的窗子可能會有人從那裏出宿舍樓,不太安全,所以他就選擇了二樓作為兇器的來源,四樓作為兇殺的現場。簡而言之,他從二樓取了繩子,到四樓用它殺死胡曉磊,並用他將死者吊起來,再解下四樓的繩子,綁到二樓的陽台上。是的,已經作為兇器被帶到警察局的那根本來是二樓的繩子,而這一根,”葉昭拿出了他從二樓陽台上解下的那根繩子,“才是原來掛在四樓陽台上的那一根!做這種交換的原因也很清楚,因為他想要製造自殺的假象,就必須用繩子勒死他,可是胡曉磊當時就在四樓的陽台上,兇手無法順利利用那根繩子!”
交換!我腦中再次浮現出了這個字眼。
“知道了他的手段,進一步推出他的作案過程也就不難了,”葉昭尖銳的嗓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要完成換繩子的行動,就必定要往返於二樓和四樓的陽台之間。而我們知道,我們宿舍樓的結構是陽台和樓梯在樓道的兩端,所以如果在樓內往返,不但由於走出充滿積水的陽台會留下很明顯的腳印,而且也容易被樓道裏出來的人發現。因此,最佳的通道就是陽台的外麵了!兇手隻需要從二樓取到繩子,再爬到四樓等到胡曉磊出現,並且走向a區而背對著他的時候,迅速衝進陽台從後麵將他勒死,吊在陽台的鐵架上,再解下四樓的繩子,從窗子返迴二樓的陽台,將其重新係在上麵就可以了。當時的情況,恐怕是楊猛和兇手先後從外麵爬下樓去的。其實英才你的出現對於兇手來說是個意外,既然你看到了發光的繩子,就說明兇手已經在那之前完成了他的工作,而如果你早幾分鍾迴來的話,說不定可以親眼目睹一個在二樓陽台上係繩子的人呢!”
“這些你又是怎麽知道的?”我問。
“當英才和錢海峰說二樓和四樓的繩子都發光的時候,我想到可能它們之間有某種聯係,於是我到二樓的陽台上檢查了這根繩子,發現鐵架上它綁的位置旁邊有另一圈痕跡,而且這根繩子上的由於長期捆綁而變形的部分也跟實際上綁在鐵架上的位置不完全相符,我就知道它是在原來的繩子被解下來之後重新綁上去的另一根繩子!”
“那發光是怎麽迴事?”
“大家想一想,兩根繩子都發光,同時兩根繩子又都是兇手作案的道具,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是兇手使他們發光的?”
“兇手為什麽要使它們發光?”
“這個問題的確難於迴答,因為根據我剛才的推斷,它們發光與否對實施兇殺根本沒有影響,所以我想,難於迴答的問題可以先放在一邊。我還看到的一點是,兩根繩子發光的部位都是彎曲的位置,也就是打結的地方。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想,這些部位是兇手碰過的部位,因此那些發光的物質也就是在兇手碰它們的時候留下來的呢?”
“這……你還沒有說,繩子怎麽會發光的,你之前不是檢查過了嗎?”
“是的,那是磷粉。”
磷粉、繩子、陽台,難道說……
“你說了這麽多,那麽兇手是誰你也知道了吧?”因此英才問。
“當然,不過在此之前,”葉昭掏出了一張有點泛黃的紙,“我覺得應該先讓程老師看看學姐的這封遺書,我不得不說,這也是本案至關重要的線索!”
他把遺書遞上前去,程老師很快地掃視了一遍。突然,我發現程老師的情緒發生了變化,他的手微微有些顫抖,他威嚴的目光在這一刻消失了,代之以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傷。他摘下了眼鏡,用右手扶著自己的額頭,歎了一口氣。此刻,我確信我發現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你們……”良久,他抬起頭,把遺書交還給葉昭,“大聲讀一遍好嗎?大聲一點!”老師的嗓音威嚴而堅定。
這時,英才主動走上前去,擔當起了朗讀者的角色。他的嗓音洪亮,也很富有感情,可以說非常有朗誦天分,將學姐遺書的內容表達得十分完美,因此雖然說我們已經是第二次聽了,還是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
程老師靜靜地坐在那裏,一直保持著剛才的姿勢沒有動過,房間裏靜悄悄的,我能聽見他沉重的唿吸聲。
“老師,這次你明白了吧?”良久,葉昭說話了。
“為什麽……”老師失望地搖著頭,低聲說,“為什麽這封遺書現在才出現呢?難道這又是一個上天開的玩笑嗎?”
“袁潔學姐是很了解方宏光學長的,”葉昭沒有理會老師的反應,自己說了下去,“她相信如果學長沒看到這封遺書,是絕對會為她報仇的!然而事情的發展是讓人如此遺憾,以至於學長真的沒有看到這封遺書。此後,會發生什麽事呢?首先,學長努力學習,替學姐完成沒能參加高考的夢想,然後,我想在學長生命之中,恐怕就沒有比報仇這件事來得重要了。其實我覺得學長早就下定決心要先殺胡曉磊再自殺了,這一點在他對待金錢的態度上可見一斑。老師,學長肯定沒有找你借過錢吧?”
程老師隻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他父母雙亡,隻是一個孤兒,如果沒有程老師周濟他,說不定根本連完成高中學業都很困難,更何談高考!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他既然拒絕接受政府和學校方麵任何金錢上的獎勵,就更不可能去找老師借錢,這種行為與其說是為人善良,倒不如說是自絕求學之路!上大學的開支可不僅僅是學費這麽簡單!”
“你的意思是,”英才說,“他壓根就不想上大學了?”
“就是這個意思,他早已準備好隨時赴死,又怎會在乎自己的未來和那些金錢呢?之後,他就開始製定自己的殺人計劃。他為什麽要選在宿舍的陽台上這樣一個奇怪的地點殺人我並不十分清楚,但我有一種猜想,那就是,由於殺人時間的限製。要殺人,除非有什麽絕妙的方法,否則大庭廣眾之下很難成功,因此要選在他夜晚獨處之時。而很可能胡曉磊這個人晚上獨自一人的時間不多,即使有也很短或不易控製,平時不是跟其他保安一起巡查就是跟狐朋狗友一起鬼混,很難下手。這樣看來,由於在宿舍樓巡查是他一個人,又是深更半夜,大多數學生都在寢室睡了,那麽這時的陽台就成了最佳的地點。確定了時間和地點之後,就是手法了,我前麵已經說過,在此不必重複了。一切計劃好之後,就是在殺人之前再確定一下現場的情況。”
“你是說,他昨天是來學校‘踩點’的?”英才問。
“差不多吧,嘉銘說過看到學長在跟胡曉磊談話。試想,這兩個仇人會有什麽好談的?我猜多半是學長在試探胡曉磊晚上執勤的情況,以確定是否可以下手。之後他要幫老師整理實驗室,嗯,所謂的‘最後一次’說的大概是自己以後再也不會有機會迴報老師了,因為他不久之後就要去天國找學姐了。”
我朝程老師望去,他依舊低著頭一言不發。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程老師竟會要他到家裏吃飯,這可就打亂了他的計劃,並且他這時也沒有機會去最重要的陽台去‘踩點’了。但是機會總是有的,因為程老師要參加下午兩點的新生見麵會,這段時間學長是自己一個人在實驗室,他大可鎖好門跑出來到宿舍去,時間也不會特別久。到了陽台,他自會仔細查看排水管是否好爬,窗子是否真的壞了,進出是否方便這些問題,再搞一把破椅子扔在陽台上以偽裝自殺,當然最重要的是繩子,他要檢查繩子是否結實,而且——”他加重了語氣,“作案的時間很短,他一定要保證到時候繩子可以順利的解下來,可是那些繩子是用來晾衣服的,完全沒人會去解它們,因此全都是死結,學長當然要把它們從死結變成活結……那麽,如果在此之前學長由於碰倒試劑瓶而不小心在手上或者袖子上沾上了一些磷粉的話,這當然就是那些磷粉跑到繩子上的最好時機了!還有別的解釋嗎?還有什麽別的方法讓繩子打結處沾上磷粉嗎?”
“別說了!”王曉娜打斷了他,“你說了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說學長就是兇手吧!但是你別忘了,他晚上一直在老師家裏,他又不會分身,怎麽可能作案呢?”
“是的,”葉昭說,“世界上沒有人會分身,學長也不例外,但這僅僅是在老師所說的話完全是真話的前提下才可以。”
“你……”王曉娜驚訝地望著他,“你居然說老師說謊!”
“我之前說過,詭計總會有破綻,欺騙和隱藏遲早要被人發現。老師,您確實沒有說實話,不是嗎”
說完,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了程老師的身上,此刻他已抬起了頭,雙眼死死盯著葉昭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