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文舉生們所寫的從軍行》後,在所有人滿懷期待的目光注視下,懷著一絲緊張忐忑的心情,李小魚是慢慢上前去,李師師那同樣一臉好奇,甚至有些小小激動的目光中,將自己這第二場比試所寫的第一詞,交給了她,笑著說道。


    “師師姑娘,這是我的第一作品,可能有些難度,又要麻煩你了。”


    聞言,聽得李小魚這麽說,愈好奇之下,李師師是趕忙接過他遞過來的這詞,盈盈笑道。


    “是嗎?那師師可還真是期待,公子這第一詞到底寫得怎樣啊,想來以公子的才華,應該不會讓大家失望吧。”


    說著,李師師就是展開手中的詞稿,心情激動的看了起來。


    李小魚所寫的這詞名為破陣子》,不出意料,是抄自宋朝大詞人辛棄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入選了語文課本,每個上過學的人幾乎都耳熟能詳。


    這詞嚴格意義上並不算一邊塞詩,不過邊塞詩並不一定非要描寫邊塞,隻要與邊疆戰場等意向有關就行,主要表達愛國的情懷,所以,這詞無疑也是非常合適的。


    因為整詞表達了作者對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渴望殺敵報國、收複失地的理想,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所以看罷之後,李師師也是不禁肅然起敬,不僅驚歎李小魚的絕世才華,更欽佩他偉大的愛國情懷,心想怪不得,怪不得他有如此才華,卻去考武舉,原來他一直渴望在沙場上建功立業,收複失地,殺敵報國啊。


    想著,心懷欽佩之下,李師師也是不由自主的出聲讚歎道。


    “公子之德行真是令師師肅然起敬,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心思社稷,武舉生裏有你,真是我們大宋之福也,相信以公子之才華,在未來必將光耀天下,為我們大宋建立一番不世功勳的。”


    聞言,李小魚也是有絲不好意思的罷手道。


    “哪裏哪裏,師師姑娘過獎了,未來的事誰說的清楚呢,還是說現在吧,這詞對姑娘你沒難度吧?”


    聽得李小魚問起,李師師稍稍皺了皺眉後,這才重新展顏笑道。


    “公子,實不相瞞,你這詞太過豪情萬丈了,以前師師從未演唱過,對我來說,是有些難度,不過還請公子放心,師師一定盡力而為,力求不辜負公子的期望的。”


    點了點頭,李小魚也是鬆了口氣,笑著說道。


    “那就好,就多謝師師姑娘了,那我就不耽擱你了,你準備一下吧,我在一旁洗耳恭聽,期待姑娘的佳音。”


    “嗯~~”


    說著,目送著李小魚退到一旁等待後,李師師也是神情重新變得肅穆起來,再次將李小魚的詞稿拿過來細細看了幾遍,體味詞中的真義,將之銘記在心,準備演唱。


    在這一瞬,她本來原本嬌弱的眼神,是驟然變得淩厲起來,透露著一絲巾幗鋒芒,同時,十指舞動,如蝴蝶穿花,再令所有人眼花繚亂的目光中,撫動身前的古琴。


    立時間,琴聲錚錚,如刀劍爭鋒,響徹在所有人的耳旁,隻此一瞬,便抓住了所有人的耳膜,讓得他們下意識的屏住唿吸,細細聆聽起來,大氣也不敢喘,生怕破壞這一氣氛。


    而入金鐵之音的琴聲過後,很快,李師師悠揚的歌聲也隨之響起,這一刻,她的嗓音也不再空靈,而是夾雜著一絲金屬的質感,柔中帶剛,頃刻間,便見所有人拉進了李小魚這破陣子》所描繪的宏大場景中。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生……”


    “……“


    而瞬間,李小魚這場麵宏大,充滿著豪邁意味的詞,也是再度讓得大家震驚了,感覺頭皮麻。


    所有人都是不由自主的便將自己代入了詞中的主人公,幻想著自己置身於邊疆戰場,醉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複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惜壯誌難酬,白已生。


    真的是太好了,聽完李師師的演唱後,所有人都是熱血沸騰,心馳神往,雖然很多人因為重文輕武的緣故,是絕不會做出這個決定,但是,雖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啊,同樣再次激起了大家強烈的愛國情懷。


    需要說明,這詞是原作者辛棄疾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在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曆城參加了抗金起義。


    起義失敗後,他迴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在地方上,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複故土,卻遭到排斥打擊。


    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此詞就是作於這次會見又分別之後。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金人還沒有南侵,哪來的收複故土,這詞拿出來會不會有些不合時宜。


    其實不然,收複故土這個概念,一直貫穿於整個宋朝,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都一樣,隻不過南宋是主張收複中原,將被金人奪取的土地給搶迴來。


    而北宋的話,則是主張收複燕雲十六州,因為燕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沒有這道防線北宋在遊牧民族麵前,等於門戶洞開。


    為此,宋太宗都禦駕親征過,隻可惜,最後玩崩了,高粱河一戰慘敗而歸,徹底將趙二嚇破了膽,再也不敢輕易北伐。


    但是,朝中包括民間的一些有識之士,莫不想將這塊故土給收迴來,隻不過主戰的聲音一直被主和的聲音壓製而已。


    所以,這詞中所提到的收複故土的概念,在這裏也是行的通的,並不突兀。


    而且這詞也確實寫得好,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


    第一句,隻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


    為什麽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麽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麽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


    這一連串問題,隻要細細的品味完整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迴答,因而不必說明,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因為用什麽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湧,無法入睡,隻好獨自吃酒。


    可即使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這樣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可才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化為了夢境,“夢”了些什麽呢?也沒有明說,卻迅地換上了新的鏡頭,“夢迴吹角連營。”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


    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裏”、“夢裏”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裏恰恰相反。


    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


    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係,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可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製,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破陣子》更是如此。


    “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


    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仿佛看到若幹連續出現的畫麵: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為“壯”也。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在這個被主和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並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詞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化身為詞裏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迴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歎道:“可憐白生!”


    白已生,而收複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淩雲壯誌,而“報國欲死無戰場”,便隻能在不眠之夜吃酒,隻能在“醉裏挑燈看劍”,隻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


    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歎,抒了“壯誌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


    從這反差中,如果是在辛棄疾的年代,則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誌士報國無門的苦悶。


    而在李小魚此時的話,也一樣,會想到朝廷的軟弱無能,隻是一味的主和,所有有誌於收複故土的將士其雄心壯誌都被慢慢磨滅了,包括像李元昊都快打到家門口了,主和派還是和和和,隻想著花錢買平安,就是不敢打仗,令所有人產生一種怒其不爭之感。


    同時這詞在聲調方麵有一點值得注意,因為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


    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


    辛棄疾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鬥準備、戰鬥進行、戰鬥勝利等許多場麵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並且這詞在布局方麵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裏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製勝,有如鷹隼突起,淩空直上。


    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出了“可憐白生”的感歎,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誌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


    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所以,隻此一詞,李小魚再度成功了,比那幫文舉生的從軍行》更加有力的激了大家的愛國熱情,讓得所有人熱血沸騰,渴望收迴故土,建立堪比漢唐的赫赫武功。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見大總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見大總管並收藏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