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某一方麵來說,這群文舉生也說的沒錯,關於舉人的一切特權,都是賞賜給他們的。
比如什麽文官坐轎武將騎馬、文舉生可以見官不跪、不用受刑、不用服徭役、不用納糧繳稅等。
可這裏麵有一個漏洞就是,大宋朝在開國的時候,並沒有開設武科,一直到了仁宗朝,才複設武科。
所以,在此之前並沒有什麽文舉人武舉人的概念,隻有舉人,而說到舉人,不必說,就是文舉人。
因此朝廷在製定律法時,也並沒有加以區分,統統寫的是舉人可以見官不跪、舉人可以免受刑法、舉人可以免服徭役、舉人可以免繳賦稅等,這下樂子可就大了啊。
既然你自己都沒區分文舉和武舉,那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憑什麽就不能享受這一恩典,你這就是搞區別對待,無視法紀啊。
所以,這官司就算打到天邊,我們也有理,反正不是我們的錯,最多是你們的律法製定的有問題,怪的著我們嗎?
這也是李小魚如此肆無忌憚的底氣所在,因為當初在決定考武舉時,他就專門查了一下這方麵的資料,碰巧發現了這麽一個漏洞。
現在則剛好可以利用一下,說不得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把這個漏洞給坐實,把這一切關於舉人的特權政策,給武舉人也爭取過來,這樣,武舉人的地位也能提高一些,能少少改變大家對於武舉的歧視,把武舉也當做一項正經的功名來看待。
因為他既然來在了這個時代,就覺得不能白來,也得改變一下什麽,留下一模屬於自己的足跡,至少,他要考武舉,就得適當的提高一下武舉生的地位吧,不能還被文舉生給壓著一頭。
不然,要是他以後真考中武狀元的話,誇馬遊街之時,在大街上碰見了文狀元,還得下馬來給他行禮,想想就夠憋屈的,絕對不行,不能忍啊。
而見得李小魚如此肆無忌憚,擊鼓鳴冤,連鼓都敲破了,說出那一番膽大包天的話來,所有人都愣了,包括一眾武舉生,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膽,這……這也太瘋狂了吧!
但隨即,眾多的武舉生,又是不由豪情上湧,感覺一股熱血直衝天靈蓋,被李小魚徹底激起了心中的狂熱之情,愈加的崇拜他了,目光火熱的望著他,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至於包拯,則徹底的傻了,沒想到李小魚如此的膽大包天,竟然連自己也告,這……這是他為官數十年來還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他的官聲都極為不錯,群臣誇讚,皇帝信任,百姓愛戴,甚至在民間有青天的美譽,可現在竟然被人告了,被人當著麵擊鼓鳴冤,指著鼻子說自己藐視律法,區別對待,這……這是要瘋啊。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他為官生涯裏難以抹除的一筆誤點了,這對於激起愛惜羽毛的大宋士大夫階層來說,是一件比殺了他還難受的事情。
所以,好半晌後,包拯才迴過神來,緊接著,是氣得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拿手哆哆嗦嗦的指著李小魚,咬牙氣罵道。
“王華,你……你……你該死,簡直膽大包天目無王法,率眾行兇也就罷了,現在竟然還敢汙蔑本官,你……你倒是說說,本官哪裏執法不公區別對待,說啊,要是說不出來,休怪本官大刑伺候,絕不饒你!”
包拯是如此怒吼道,因為他現在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讓李小魚好看,根本顧不得趙禎之前的吩咐,唯有如此才能挽迴自己的聲音,不然,要是任由此事繼續發展下去的話,他數十年幸幸苦苦積累的官聲,一世英名,可就真的毀了。
包括一旁的公孫策也是站起來氣急敗壞的吼道。
“就是,王華,你知不知道以民告官是什麽罪名,你真的想找死嗎?還不快給大人道歉,不然,你就別怪咱們大宋律法無情了!”
那一群文舉人更是火上澆油的煽風點火道。
“沒錯,大人,我就說過了,這小子根本就是膽大包天居心叵測,他不但敢動手打我們文舉生,現在竟然還敢汙蔑大人你,簡直罪該萬死,一定不能輕饒他。”
“對,這群武舉生實在是太囂張了,竟然比咱們文舉生還暢快,這大宋朝什麽時候輪得到他們武舉生說話了,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得殺下去,我建議朝廷幹脆直接取消武舉算了。”
“說的就是,考什麽武舉,於治國一點作用都沒有,還是得靠咱們文舉生,有那力氣還不如迴家挑大糞去,還可以多種幾畝地,這樣對咱們大宋朝的貢獻還大一點,大家說是不是啊?”
“哈哈,就是就是……”
而聞言,聽得包拯的獰聲怒喝,那一眾文舉生的冷嘲熱諷,李小魚卻根本沒有半點慌張,反而依舊是好整以暇,將那群文舉生的嘲諷當做耳旁風,在眾多武舉生既欽佩,又擔憂的目光中,直視著站在堂上氣急敗壞注視著他的包拯,冷笑道。
“嗬,大人,首先要說明的是,我不是民,也是舉人,武舉人,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麽以民告官的罪名。”
聽得李小魚這麽說,一眾武舉生也是瘋狂幫腔道。
“沒錯,我們也是舉人,武舉人,休想拿什麽以民告官的罪名來壓我們。”
“就是,武舉人就不是舉人了嗎?你們憑什麽看不起武舉人,還廢除武舉讓咱們迴家挑大糞?挑你妹的大糞啊,這大宋朝的邊疆要是沒有咱們武人守著,你們製哪門子的國?”
“對對對,一群好了傷疤就忘了疼的家夥,太祖他老人家還是武人呢,也是馬背上打來的天下,你們這也是看不起太祖嗎?我看你們才居心叵測意圖造反呢!”
“你……你們……”
當即,公孫策和眾多的文舉生就是心中一氣,剛想要反駁,卻見李小魚又是罷了罷手,示意眾多的武舉生兄弟先安靜。
接著,再次冷冷的直視著包拯道。
“其次,嗬嗬,包大人,你問我為什麽告你執法不公,區別對待是嗎?很好,就憑你歧視咱們武舉人這一條就行了。”
“你是官,還是開封府的府尹,應該比我更懂律法,你自己去吧我們大宋朝的律法翻出來看看,這那一條律法上寫了隻需文舉人可以見官不跪,可以免受刑法,武舉人就必須跪,必須受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一條都沒有吧,上麵寫的都是舉人可以見官不跪,舉人可以免受刑法,而咱們武舉人也是舉人,也是要殿試的,將來也是天子門生,你憑什麽歧視我們,將我們從舉人的行列裏隔開,你這不是執法不公,區別對待是什麽?”
“嗬,妄你還一世英名,自稱什麽包青天,我看不過如此,沽名釣譽,徒有虛名之輩罷了,簡直侮辱了青天二字,我代表所有的武舉生兄弟一萬個不服,一萬個不公!”
“你……你……你……”
當即,包拯是被李小魚一番犀利的言辭,給駁斥的啞口無言,根本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因為的確如如李小魚所說的那樣,大宋朝的律法裏隻寫了舉人的一係列特權,什麽見官不跪免受刑法,根本沒有區分什麽武舉人和文舉人,李小魚這算是抓住法律的漏洞了,讓他想反駁也沒有辦法。
總不能說大宋朝的律法錯了吧,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他作為執法者,第一要務就是維護律法的尊嚴,而千萬不能自毀基石,說律法錯了,不然不僅他的威嚴蕩然無存,整個朝廷的威嚴也蕩然無存,他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暴跳如雷之下,是拿著手哆哆嗦嗦的怒指著李小魚,胸口劇烈的欺負著,即將崩潰!
可李小魚卻還不罷休,在一眾目光狂熱的武舉人的目光注視下,帶著他們振臂高唿道。
“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
“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
“……”
“我們要維護我們的權益!”
“我們要維護我們的權益!”
“……”
“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尊嚴!”
“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尊嚴!”
“……”
“打倒不公正執法者!”
“打倒不公正執法者!”
“……”
一時間,大堂上是群情激奮,口號震天,所有武舉生在李小魚的帶領下,都是狂熱的唿喊著,抒發著自己心中的狂熱之情,堅決而努力的捍衛自己的權益,甚至引得一眾練武的差人都跟著唿喊起來,讓得包拯是真的崩潰了,腳步一個踉蹌的跌坐在了椅子上,知道完了,局麵徹底失控了。
………………
而這裏所發生的一切,也被嚴密監視著的皇城司第一時間送進了皇宮之中,稟告給趙禎知道。
聽完皇城司的匯報後,趙禎也是大喜,想象著包拯那一臉悲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昂,是哈哈大笑道。
“行啊,有點意思,朕這小堂弟還真是個妙人啊,竟然把這包黑子給逼到了這步田地,行行行,厲害,果然厲害,不愧是八皇叔的兒子,有魄力,比之八皇叔一點都不遑多讓啊!”
皇城司的探子聞言,是也是有絲幸災樂禍的道。
“不錯陛下,八王千歲的小殿下當真是魄力非凡,一人在公堂上舌戰群儒,不僅把那一眾文舉生懟的無話可說,連包大人也無言以對,誠所謂少年英傑啊!”
趙禎是不住點頭道。
“嗯,做得好,就該給那包黑子一點厲害嚐嚐,叫他敢噴朕一臉口水,咱們趙家總算出了一個有魄力的主啊,可惜朕沒在現場親眼看著,不然此情此景,當浮一大白。”
皇城司的探子再次說道。
“話雖不錯,不過皇上,這事已經愈演愈烈了,文舉生和武舉生的衝突也越來越厲害,臣認為恐怕再這樣下去的話,將一發不可收拾了。”
聽他這樣說,趙禎也是忍不住點了點頭道。
“恩,你說的是。”
說著,想了想,趙禎是忽然問道。
“咱們大宋朝的律法真沒有區分文舉人和武舉人嗎?”
皇城司的探子一愣,下意識的道。
“沒有陛下,當初太祖他老人家立國之初並沒有開設武舉,是你繼位後才複設的武科你忘了嗎,所以以前製定的律法,上麵統統寫的是舉人,並沒有區分文舉和武舉。”
“恩,那就好。”
隻見趙禎閉著眼沉思了一下後,忽然一揮手道。
“那就行了,這樣說來,朕這小堂弟也不算無理取鬧,的確是當初的律法有問題,這樣,從今以後,這關於舉人的特權,也就包括武舉吧,畢竟幾朝以來,武將都被排擠的挺不容易的,也算是對他們說一點小小補償吧。”
當即,聽得趙禎這樣說,皇城司的探子就是大喜道。
“陛下聖明。”
揮了揮手,趙禎又是換過身旁的一名內侍對他說道。
“行了曹內侍,你去把真的旨意跟那包黑子傳達一下,就說這件事到此為止,誰也沒有錯,去吧。”
聞言,內侍也是急忙領旨道。
“是,官家。”
說著,就腳步匆匆的退了下去,前往開封府傳旨。
而開封府衙上,依舊吵吵嚷嚷的鬧成一團,武舉生高唿著口號維護權益,文舉生跳腳罵著不要臉,包拯則氣喘籲籲的坐在堂上捂著胸口直喘氣,好半天後才順過氣來,抓起驚堂木就是一陣狂拍,邊拍邊怒吼道。
“行了行了,都給我閉嘴,大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閉嘴,都給我閉嘴。”
在包拯暴跳如雷的咆哮聲中,那喧鬧吵雜的聲音,才被漸漸壓了下去,接著,包拯是再次騰地站了起來,怒指著李小魚道。
“王華,你小子簡直胡攪蠻纏妖言惑眾,這文舉武舉豈可混為一談,要知道文為貴武為輕,文舉重於武舉乃是我大宋朝人盡皆知的事情,將之混為一談實在滑天下之大稽,我……”
正說著呢,忽然,包拯又是見到,一名內侍官是腳步匆匆的走來,對他說道。
“包大人,皇上有旨,既然太祖皇帝製定的律法沒有區分文武舉,那說明文舉和武舉一樣,文舉生所能享受的特權,武舉生也一樣享受,讓你早點平息事端,別在鬧下去了。”
“噗……”
當即,包拯差點一口老血噴出,再次腳步踉蹌的跌坐在了椅子上,感覺徹底絕望了。
……
……
……
比如什麽文官坐轎武將騎馬、文舉生可以見官不跪、不用受刑、不用服徭役、不用納糧繳稅等。
可這裏麵有一個漏洞就是,大宋朝在開國的時候,並沒有開設武科,一直到了仁宗朝,才複設武科。
所以,在此之前並沒有什麽文舉人武舉人的概念,隻有舉人,而說到舉人,不必說,就是文舉人。
因此朝廷在製定律法時,也並沒有加以區分,統統寫的是舉人可以見官不跪、舉人可以免受刑法、舉人可以免服徭役、舉人可以免繳賦稅等,這下樂子可就大了啊。
既然你自己都沒區分文舉和武舉,那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憑什麽就不能享受這一恩典,你這就是搞區別對待,無視法紀啊。
所以,這官司就算打到天邊,我們也有理,反正不是我們的錯,最多是你們的律法製定的有問題,怪的著我們嗎?
這也是李小魚如此肆無忌憚的底氣所在,因為當初在決定考武舉時,他就專門查了一下這方麵的資料,碰巧發現了這麽一個漏洞。
現在則剛好可以利用一下,說不得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把這個漏洞給坐實,把這一切關於舉人的特權政策,給武舉人也爭取過來,這樣,武舉人的地位也能提高一些,能少少改變大家對於武舉的歧視,把武舉也當做一項正經的功名來看待。
因為他既然來在了這個時代,就覺得不能白來,也得改變一下什麽,留下一模屬於自己的足跡,至少,他要考武舉,就得適當的提高一下武舉生的地位吧,不能還被文舉生給壓著一頭。
不然,要是他以後真考中武狀元的話,誇馬遊街之時,在大街上碰見了文狀元,還得下馬來給他行禮,想想就夠憋屈的,絕對不行,不能忍啊。
而見得李小魚如此肆無忌憚,擊鼓鳴冤,連鼓都敲破了,說出那一番膽大包天的話來,所有人都愣了,包括一眾武舉生,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膽,這……這也太瘋狂了吧!
但隨即,眾多的武舉生,又是不由豪情上湧,感覺一股熱血直衝天靈蓋,被李小魚徹底激起了心中的狂熱之情,愈加的崇拜他了,目光火熱的望著他,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至於包拯,則徹底的傻了,沒想到李小魚如此的膽大包天,竟然連自己也告,這……這是他為官數十年來還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他的官聲都極為不錯,群臣誇讚,皇帝信任,百姓愛戴,甚至在民間有青天的美譽,可現在竟然被人告了,被人當著麵擊鼓鳴冤,指著鼻子說自己藐視律法,區別對待,這……這是要瘋啊。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他為官生涯裏難以抹除的一筆誤點了,這對於激起愛惜羽毛的大宋士大夫階層來說,是一件比殺了他還難受的事情。
所以,好半晌後,包拯才迴過神來,緊接著,是氣得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拿手哆哆嗦嗦的指著李小魚,咬牙氣罵道。
“王華,你……你……你該死,簡直膽大包天目無王法,率眾行兇也就罷了,現在竟然還敢汙蔑本官,你……你倒是說說,本官哪裏執法不公區別對待,說啊,要是說不出來,休怪本官大刑伺候,絕不饒你!”
包拯是如此怒吼道,因為他現在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讓李小魚好看,根本顧不得趙禎之前的吩咐,唯有如此才能挽迴自己的聲音,不然,要是任由此事繼續發展下去的話,他數十年幸幸苦苦積累的官聲,一世英名,可就真的毀了。
包括一旁的公孫策也是站起來氣急敗壞的吼道。
“就是,王華,你知不知道以民告官是什麽罪名,你真的想找死嗎?還不快給大人道歉,不然,你就別怪咱們大宋律法無情了!”
那一群文舉人更是火上澆油的煽風點火道。
“沒錯,大人,我就說過了,這小子根本就是膽大包天居心叵測,他不但敢動手打我們文舉生,現在竟然還敢汙蔑大人你,簡直罪該萬死,一定不能輕饒他。”
“對,這群武舉生實在是太囂張了,竟然比咱們文舉生還暢快,這大宋朝什麽時候輪得到他們武舉生說話了,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得殺下去,我建議朝廷幹脆直接取消武舉算了。”
“說的就是,考什麽武舉,於治國一點作用都沒有,還是得靠咱們文舉生,有那力氣還不如迴家挑大糞去,還可以多種幾畝地,這樣對咱們大宋朝的貢獻還大一點,大家說是不是啊?”
“哈哈,就是就是……”
而聞言,聽得包拯的獰聲怒喝,那一眾文舉生的冷嘲熱諷,李小魚卻根本沒有半點慌張,反而依舊是好整以暇,將那群文舉生的嘲諷當做耳旁風,在眾多武舉生既欽佩,又擔憂的目光中,直視著站在堂上氣急敗壞注視著他的包拯,冷笑道。
“嗬,大人,首先要說明的是,我不是民,也是舉人,武舉人,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麽以民告官的罪名。”
聽得李小魚這麽說,一眾武舉生也是瘋狂幫腔道。
“沒錯,我們也是舉人,武舉人,休想拿什麽以民告官的罪名來壓我們。”
“就是,武舉人就不是舉人了嗎?你們憑什麽看不起武舉人,還廢除武舉讓咱們迴家挑大糞?挑你妹的大糞啊,這大宋朝的邊疆要是沒有咱們武人守著,你們製哪門子的國?”
“對對對,一群好了傷疤就忘了疼的家夥,太祖他老人家還是武人呢,也是馬背上打來的天下,你們這也是看不起太祖嗎?我看你們才居心叵測意圖造反呢!”
“你……你們……”
當即,公孫策和眾多的文舉生就是心中一氣,剛想要反駁,卻見李小魚又是罷了罷手,示意眾多的武舉生兄弟先安靜。
接著,再次冷冷的直視著包拯道。
“其次,嗬嗬,包大人,你問我為什麽告你執法不公,區別對待是嗎?很好,就憑你歧視咱們武舉人這一條就行了。”
“你是官,還是開封府的府尹,應該比我更懂律法,你自己去吧我們大宋朝的律法翻出來看看,這那一條律法上寫了隻需文舉人可以見官不跪,可以免受刑法,武舉人就必須跪,必須受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一條都沒有吧,上麵寫的都是舉人可以見官不跪,舉人可以免受刑法,而咱們武舉人也是舉人,也是要殿試的,將來也是天子門生,你憑什麽歧視我們,將我們從舉人的行列裏隔開,你這不是執法不公,區別對待是什麽?”
“嗬,妄你還一世英名,自稱什麽包青天,我看不過如此,沽名釣譽,徒有虛名之輩罷了,簡直侮辱了青天二字,我代表所有的武舉生兄弟一萬個不服,一萬個不公!”
“你……你……你……”
當即,包拯是被李小魚一番犀利的言辭,給駁斥的啞口無言,根本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因為的確如如李小魚所說的那樣,大宋朝的律法裏隻寫了舉人的一係列特權,什麽見官不跪免受刑法,根本沒有區分什麽武舉人和文舉人,李小魚這算是抓住法律的漏洞了,讓他想反駁也沒有辦法。
總不能說大宋朝的律法錯了吧,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他作為執法者,第一要務就是維護律法的尊嚴,而千萬不能自毀基石,說律法錯了,不然不僅他的威嚴蕩然無存,整個朝廷的威嚴也蕩然無存,他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暴跳如雷之下,是拿著手哆哆嗦嗦的怒指著李小魚,胸口劇烈的欺負著,即將崩潰!
可李小魚卻還不罷休,在一眾目光狂熱的武舉人的目光注視下,帶著他們振臂高唿道。
“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
“我們武舉人也是舉人!”
“……”
“我們要維護我們的權益!”
“我們要維護我們的權益!”
“……”
“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尊嚴!”
“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尊嚴!”
“……”
“打倒不公正執法者!”
“打倒不公正執法者!”
“……”
一時間,大堂上是群情激奮,口號震天,所有武舉生在李小魚的帶領下,都是狂熱的唿喊著,抒發著自己心中的狂熱之情,堅決而努力的捍衛自己的權益,甚至引得一眾練武的差人都跟著唿喊起來,讓得包拯是真的崩潰了,腳步一個踉蹌的跌坐在了椅子上,知道完了,局麵徹底失控了。
………………
而這裏所發生的一切,也被嚴密監視著的皇城司第一時間送進了皇宮之中,稟告給趙禎知道。
聽完皇城司的匯報後,趙禎也是大喜,想象著包拯那一臉悲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昂,是哈哈大笑道。
“行啊,有點意思,朕這小堂弟還真是個妙人啊,竟然把這包黑子給逼到了這步田地,行行行,厲害,果然厲害,不愧是八皇叔的兒子,有魄力,比之八皇叔一點都不遑多讓啊!”
皇城司的探子聞言,是也是有絲幸災樂禍的道。
“不錯陛下,八王千歲的小殿下當真是魄力非凡,一人在公堂上舌戰群儒,不僅把那一眾文舉生懟的無話可說,連包大人也無言以對,誠所謂少年英傑啊!”
趙禎是不住點頭道。
“嗯,做得好,就該給那包黑子一點厲害嚐嚐,叫他敢噴朕一臉口水,咱們趙家總算出了一個有魄力的主啊,可惜朕沒在現場親眼看著,不然此情此景,當浮一大白。”
皇城司的探子再次說道。
“話雖不錯,不過皇上,這事已經愈演愈烈了,文舉生和武舉生的衝突也越來越厲害,臣認為恐怕再這樣下去的話,將一發不可收拾了。”
聽他這樣說,趙禎也是忍不住點了點頭道。
“恩,你說的是。”
說著,想了想,趙禎是忽然問道。
“咱們大宋朝的律法真沒有區分文舉人和武舉人嗎?”
皇城司的探子一愣,下意識的道。
“沒有陛下,當初太祖他老人家立國之初並沒有開設武舉,是你繼位後才複設的武科你忘了嗎,所以以前製定的律法,上麵統統寫的是舉人,並沒有區分文舉和武舉。”
“恩,那就好。”
隻見趙禎閉著眼沉思了一下後,忽然一揮手道。
“那就行了,這樣說來,朕這小堂弟也不算無理取鬧,的確是當初的律法有問題,這樣,從今以後,這關於舉人的特權,也就包括武舉吧,畢竟幾朝以來,武將都被排擠的挺不容易的,也算是對他們說一點小小補償吧。”
當即,聽得趙禎這樣說,皇城司的探子就是大喜道。
“陛下聖明。”
揮了揮手,趙禎又是換過身旁的一名內侍對他說道。
“行了曹內侍,你去把真的旨意跟那包黑子傳達一下,就說這件事到此為止,誰也沒有錯,去吧。”
聞言,內侍也是急忙領旨道。
“是,官家。”
說著,就腳步匆匆的退了下去,前往開封府傳旨。
而開封府衙上,依舊吵吵嚷嚷的鬧成一團,武舉生高唿著口號維護權益,文舉生跳腳罵著不要臉,包拯則氣喘籲籲的坐在堂上捂著胸口直喘氣,好半天後才順過氣來,抓起驚堂木就是一陣狂拍,邊拍邊怒吼道。
“行了行了,都給我閉嘴,大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閉嘴,都給我閉嘴。”
在包拯暴跳如雷的咆哮聲中,那喧鬧吵雜的聲音,才被漸漸壓了下去,接著,包拯是再次騰地站了起來,怒指著李小魚道。
“王華,你小子簡直胡攪蠻纏妖言惑眾,這文舉武舉豈可混為一談,要知道文為貴武為輕,文舉重於武舉乃是我大宋朝人盡皆知的事情,將之混為一談實在滑天下之大稽,我……”
正說著呢,忽然,包拯又是見到,一名內侍官是腳步匆匆的走來,對他說道。
“包大人,皇上有旨,既然太祖皇帝製定的律法沒有區分文武舉,那說明文舉和武舉一樣,文舉生所能享受的特權,武舉生也一樣享受,讓你早點平息事端,別在鬧下去了。”
“噗……”
當即,包拯差點一口老血噴出,再次腳步踉蹌的跌坐在了椅子上,感覺徹底絕望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