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邇英閣。
今天,趙禎心情不錯,帶著群臣來在這裏學習,讀了《正說·養民篇》,見曆代戶口登耗之數,好奇之下,是朝左右侍臣問道。
“今天下民籍幾何?”
聽得趙禎問起,翰林侍讀學士梅詢急忙走過來說道。
“官家,先帝作《正說》,蓋述前代帝王恭儉有節,則戶口充羨;賦斂無度,則版圖衰減。五季生齒凋耗,太祖受命,太宗、真宗繼聖承祧,休養百姓,今天下戶口之數,蓋倍於前矣。”
“是嗎?”
趙禎聞言,聽得現如今天下戶口倍於前矣,是不由心情更加暢快了,連連點頭道。
“好好好啊,看來朕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嘛,哈哈,你們認為呢?”
左右群臣皆笑了笑,點頭道。
“官家聖明。”
聽得大家的誇獎,即使虛懷若穀的趙禎,也是不由有點飄飄然,想了想,看了看左右穿梭的宮女,趙禎是說道。
“那好,朕在此基礎上再添一筆吧,再放二百七十名宮人出宮,曹內侍,這事你來安排,一定要把她們安排妥當,多給一些賞賜,別讓她們受委屈,畢竟也是我大宋子民啊,還服侍過朕這麽長時間,要是虧待了他們,朕可絕不饒你。”
聽得趙禎這樣說,不僅群臣一驚,就是左右內侍也是心中驚訝道。
“官家,你大可不必如此啊,現在宮內的宮人已經很少了,比之曆朝曆代更是遠遠不如,如果再放宮人出宮的話,恐怕宮內的人手就要不夠用了。”
趙禎卻是搖頭道。
“話不是這樣說的,朕已經決定了,就這樣辦吧,畢竟好多都是大好年華的女子,朕怎麽能為了一己之私,讓她們白白荒廢在這深宮之中呢,你們就不要多說了,快去照辦吧。”
內侍們無奈,隻得是相互苦笑一視,點頭答應。
群臣們也是再度稱讚道。
“陛下仁德,四海之福也。”
趙禎笑了笑,是對著宰臣張士遜等人敲打道。
“好了,別拍馬屁了,什麽福不福的,朕隻知道,不獨矜其幽閉,亦省掖禁浮費,而且最近有人邀駕,獻給了朕一對雙胞胎,朕卻不受,就是這個道理,你們懂嗎?”
張士遜等人能說什麽,隻能惶恐道。
“誠盛德事也。”
搖頭一笑,趙禎又問道。
“行了行了,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了,還有什麽事嗎?沒事的話你們就先下去吧,朕再看會書。”
聞言,右司諫韓琦想了想,有些躊躇道。
“官家,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禎是指著他笑罵道。
“韓卿家,你可真是越來越滑頭了啊,在朕麵前,還有必要來這一套嗎?有什麽事盡管講來,朕絕不怪你,你要不講,朕才要治你的罪哩。”
聽得趙禎這樣說,韓琦感動之下,是慌忙上前一步道。
“那好,官家,臣也就直說了,這自祖宗以來,躬決萬條,凡於賞罰任使,必與兩製大臣外朝公議,或有內中批旨,皆出宸衷。”
“可自太後垂簾之日,始有假托皇親,因緣女謁,或於內中下表,或但口為奏求,是致僥幸日滋,賞罰倒置。”
“唐之斜封,今之內降,蠹壞綱紀,為害至深,乞特降詔諭,今後除諸宮宅皇族有己分事方許內中奏陳,自餘戚裏家及文武臣僚或有奏請事,並令進狀,更不許內中奏陳,犯者重貶,則聖政無私,朝規有敘矣。”
聽得韓琦這樣說,趙禎也是漸漸眯起了眼,想起之前皇城司給他的密奏,點了點頭,有些臉色微冷的咬牙道。
“韓卿家說的不錯,朕的這些親戚,是該好好管管了啊,某些人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簡直膽大包天,為所欲為,盡在背後搞小動作,別以為朕不知道,朕隻是不想跟他計較罷了,若他能及時收手的話最好,若是不收手的話,可就別怪朕心狠手辣,將他作怪的那隻手給砍了!”
說到最後,趙禎的聲音已經徹底冷了下來,散發出一股子寒意,讓得所有人都是忍不住心中一凜,知曉這位仁德寬厚的官家,在這一刻,又恢複了一位鐵血帝王的本色。
也的確,作為帝王,隻要不是傻子,沒有一位是真正百分百仁德寬厚的,所做的一切,都隻是治國的手段而已,心中都有一條線,隻要不越過這條線,隨你怎麽瞎咋唿都行,還能博得一個寬厚仁德的美名,可一旦過了這條線,那就是一個字,殺!兩個字,必殺!三個字,殺無赦!天王老子來了都沒得商量!
而此刻,顯然,已經是有人在隱隱觸及趙禎心中的那條線了。
所有人也都隱隱知道這一點,一時間,都不敢多說什麽,隻是微微看了看那麵色有些難看的龐太師一眼,笑而不語。
這種事情,還是明哲保身的好啊。
這樣,沉默了半晌後,趙禎再度問道。
“好了,不說這事了,朕心裏自有計較,西北邊境如何,李元昊可有收斂嗎?”
當即,聽得趙禎這樣問,群臣再度炸開了鍋,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說李元昊是亂臣賊子,不臣之心早有,現如今已經蠢蠢欲動,西北邊境一觸即發了。
所以大多數群臣都是建議出兵,說李元昊就是個跳梁小醜,翻手間即可誅滅,應該盡快出兵,給他點顏色看看。
右正言吳育獨卻上前一步建議道。
“官家,元昊雖名籓臣,尺賦鬥租不入縣官,宜度外置之,示以不足責。且彼已僭輿服,誇示奠豪,勢必不能自削。宜授國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順撫。”
宰相張士遜聞言,是笑著說道。
“人言吳正言心風,果然!”
趙禎卻沒管那麽多,頭痛的說道。
“行了行了,那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打還是和啊?”
張士遜想了想,緩緩道。
“官家,老臣認為現目前應該堅壁清野,挫剽急之鋒,徐觀其勢而為之策。”
“你的意思就是慢慢來唄,走一步看一步是吧?”
趙禎撇撇嘴說道。
張士遜點頭道。
“官家聖明,老臣就是這個意思。”
趙禎一時間也沒有其他的主意,隻得是點頭道。
“那行,依你的意思辦吧,先堅壁清野,防著他,等這次武舉結束之後,看看能不能湧出一兩個猛將出來,到時再來打吧。”
……
……
……
今天,趙禎心情不錯,帶著群臣來在這裏學習,讀了《正說·養民篇》,見曆代戶口登耗之數,好奇之下,是朝左右侍臣問道。
“今天下民籍幾何?”
聽得趙禎問起,翰林侍讀學士梅詢急忙走過來說道。
“官家,先帝作《正說》,蓋述前代帝王恭儉有節,則戶口充羨;賦斂無度,則版圖衰減。五季生齒凋耗,太祖受命,太宗、真宗繼聖承祧,休養百姓,今天下戶口之數,蓋倍於前矣。”
“是嗎?”
趙禎聞言,聽得現如今天下戶口倍於前矣,是不由心情更加暢快了,連連點頭道。
“好好好啊,看來朕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嘛,哈哈,你們認為呢?”
左右群臣皆笑了笑,點頭道。
“官家聖明。”
聽得大家的誇獎,即使虛懷若穀的趙禎,也是不由有點飄飄然,想了想,看了看左右穿梭的宮女,趙禎是說道。
“那好,朕在此基礎上再添一筆吧,再放二百七十名宮人出宮,曹內侍,這事你來安排,一定要把她們安排妥當,多給一些賞賜,別讓她們受委屈,畢竟也是我大宋子民啊,還服侍過朕這麽長時間,要是虧待了他們,朕可絕不饒你。”
聽得趙禎這樣說,不僅群臣一驚,就是左右內侍也是心中驚訝道。
“官家,你大可不必如此啊,現在宮內的宮人已經很少了,比之曆朝曆代更是遠遠不如,如果再放宮人出宮的話,恐怕宮內的人手就要不夠用了。”
趙禎卻是搖頭道。
“話不是這樣說的,朕已經決定了,就這樣辦吧,畢竟好多都是大好年華的女子,朕怎麽能為了一己之私,讓她們白白荒廢在這深宮之中呢,你們就不要多說了,快去照辦吧。”
內侍們無奈,隻得是相互苦笑一視,點頭答應。
群臣們也是再度稱讚道。
“陛下仁德,四海之福也。”
趙禎笑了笑,是對著宰臣張士遜等人敲打道。
“好了,別拍馬屁了,什麽福不福的,朕隻知道,不獨矜其幽閉,亦省掖禁浮費,而且最近有人邀駕,獻給了朕一對雙胞胎,朕卻不受,就是這個道理,你們懂嗎?”
張士遜等人能說什麽,隻能惶恐道。
“誠盛德事也。”
搖頭一笑,趙禎又問道。
“行了行了,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了,還有什麽事嗎?沒事的話你們就先下去吧,朕再看會書。”
聞言,右司諫韓琦想了想,有些躊躇道。
“官家,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禎是指著他笑罵道。
“韓卿家,你可真是越來越滑頭了啊,在朕麵前,還有必要來這一套嗎?有什麽事盡管講來,朕絕不怪你,你要不講,朕才要治你的罪哩。”
聽得趙禎這樣說,韓琦感動之下,是慌忙上前一步道。
“那好,官家,臣也就直說了,這自祖宗以來,躬決萬條,凡於賞罰任使,必與兩製大臣外朝公議,或有內中批旨,皆出宸衷。”
“可自太後垂簾之日,始有假托皇親,因緣女謁,或於內中下表,或但口為奏求,是致僥幸日滋,賞罰倒置。”
“唐之斜封,今之內降,蠹壞綱紀,為害至深,乞特降詔諭,今後除諸宮宅皇族有己分事方許內中奏陳,自餘戚裏家及文武臣僚或有奏請事,並令進狀,更不許內中奏陳,犯者重貶,則聖政無私,朝規有敘矣。”
聽得韓琦這樣說,趙禎也是漸漸眯起了眼,想起之前皇城司給他的密奏,點了點頭,有些臉色微冷的咬牙道。
“韓卿家說的不錯,朕的這些親戚,是該好好管管了啊,某些人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簡直膽大包天,為所欲為,盡在背後搞小動作,別以為朕不知道,朕隻是不想跟他計較罷了,若他能及時收手的話最好,若是不收手的話,可就別怪朕心狠手辣,將他作怪的那隻手給砍了!”
說到最後,趙禎的聲音已經徹底冷了下來,散發出一股子寒意,讓得所有人都是忍不住心中一凜,知曉這位仁德寬厚的官家,在這一刻,又恢複了一位鐵血帝王的本色。
也的確,作為帝王,隻要不是傻子,沒有一位是真正百分百仁德寬厚的,所做的一切,都隻是治國的手段而已,心中都有一條線,隻要不越過這條線,隨你怎麽瞎咋唿都行,還能博得一個寬厚仁德的美名,可一旦過了這條線,那就是一個字,殺!兩個字,必殺!三個字,殺無赦!天王老子來了都沒得商量!
而此刻,顯然,已經是有人在隱隱觸及趙禎心中的那條線了。
所有人也都隱隱知道這一點,一時間,都不敢多說什麽,隻是微微看了看那麵色有些難看的龐太師一眼,笑而不語。
這種事情,還是明哲保身的好啊。
這樣,沉默了半晌後,趙禎再度問道。
“好了,不說這事了,朕心裏自有計較,西北邊境如何,李元昊可有收斂嗎?”
當即,聽得趙禎這樣問,群臣再度炸開了鍋,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說李元昊是亂臣賊子,不臣之心早有,現如今已經蠢蠢欲動,西北邊境一觸即發了。
所以大多數群臣都是建議出兵,說李元昊就是個跳梁小醜,翻手間即可誅滅,應該盡快出兵,給他點顏色看看。
右正言吳育獨卻上前一步建議道。
“官家,元昊雖名籓臣,尺賦鬥租不入縣官,宜度外置之,示以不足責。且彼已僭輿服,誇示奠豪,勢必不能自削。宜授國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順撫。”
宰相張士遜聞言,是笑著說道。
“人言吳正言心風,果然!”
趙禎卻沒管那麽多,頭痛的說道。
“行了行了,那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打還是和啊?”
張士遜想了想,緩緩道。
“官家,老臣認為現目前應該堅壁清野,挫剽急之鋒,徐觀其勢而為之策。”
“你的意思就是慢慢來唄,走一步看一步是吧?”
趙禎撇撇嘴說道。
張士遜點頭道。
“官家聖明,老臣就是這個意思。”
趙禎一時間也沒有其他的主意,隻得是點頭道。
“那行,依你的意思辦吧,先堅壁清野,防著他,等這次武舉結束之後,看看能不能湧出一兩個猛將出來,到時再來打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