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畢昇老爺子和李小魚兩人都溜走之後,隻見文昇齋前,是立時掀起了一陣搶購狂潮,所有的讀書人,包括想要買書的平民百姓,都是瘋狂了,直接衝上去就是一陣搶購。


    反正不管什麽書,隻要抓到手裏就買,差點都因此打起來。


    畢竟對他們來說,反正才三十文錢而已,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連一頓好的都吃不了,可卻能買來無比金貴的書,說不定能借此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考個狀元迴來,簡直就是大賺啊,活脫脫的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因此在所有人這般瘋狂的搶購下,文昇齋前是亂做一團,真的是有人在動手,插隊的插隊,推搡的推搡,無比混亂,搞的最後所有的印書工匠都是被叫了出來,幫著維持秩序。


    甚至連衙門口的差人都驚動了,以為這裏發生了暴亂,是急慌慌全副武裝的就趕來了,準備鎮壓。


    可最後卻驚奇的發現之所以混亂是因為發現這些人在搶書,於是衙役們哭笑不得之下,也隻得是跟著一起幫文昇齋維持秩序,才勉強穩定住了那瘋狂的搶書人群,讓得近乎失控的場麵稍稍平靜了下來。


    當然,這之中又是發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比如趕來的一些衙役知道這裏竟然在三十文錢一本的賣書後,也是瘋狂了,嗷的一聲,就是不管不顧的衝了上去,也想要替自己的孩子買幾本書,搶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結果是被他們的頭兒氣衝衝的給揪了出來,招唿著其他衙役當街就是一頓爆打,殺雞儆猴之下,這才老實了下來,也才嚇住了那些瘋狂搶書的百姓,讓得他們再也不敢那麽瘋狂了。


    可就算如此,書齋門口的生意,依舊是火爆無比,等著排隊買書的長龍,是從店門口排到了好幾條街開外,依舊還有人慕名之下,絡繹不絕的趕來,比後世的網紅店都不知道要火爆多少倍。


    而文昇齋用活字印刷準備的一千來本書,不管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啟讀物也好,還是四書五經孔孟經典,包括其它科舉考試的書籍也好,還是李小魚專門讓人印刷的一些兵法韜略等,都是在不到小半個時辰的功夫,便被全部搶購一空了,空空如也。


    讓得書齋的夥計們隻能對這些狂熱排隊買書的書生百姓們說抱歉,書已經賣完了,讓他們明天再來。


    對此,那些搶到書的書生百姓當然是歡喜異常,覺得自己占了個天大的便宜,高興的不得了。


    但對那些沒有搶到書的書生百姓來說,卻無異於晴天霹靂,怎麽就沒了呢?


    是又氣又急之下,紛紛在書齋門口叫嚷著不肯走,一定要買到了再說。


    最後,在所有夥計的百般勸說下,說明天還有,還是這個價,他們文昇齋保證,要是敢漲一分的話,把他們店砸了都行。


    連衙門口的差人都幫著驅散,讓這些狂熱的家夥盡快離去,別鬧事,不然全給抓起來。


    就這樣,一邊有衙門口差人的威嚇,一邊又聽得所有書齋的夥計賭咒發誓的這樣說,那些沒有買到書的書生百姓們也隻得頗為無奈的散去,因為知曉圍在這裏也不是什麽辦法,人家已經賣完了,不可能憑空變出來,隻能是等明天早點來了,爭取能夠買到。


    當然,也有些特別落魄,但卻讀書瘋魔的家夥,是根本就不走了,就在書齋門口坐了下來,等待著明天的到來,好第一個排隊買書,怕文昇齋的人說話不算數,就此跑了。


    畢竟這是他們唯一一個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買到書的機會啊,真的不想就此錯過,一定要抓住。


    ……


    而這般火爆的場景,自然也是讓得李小魚和畢昇老爺子高興異常,因為他們不僅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賣書,真的造福了所有買不起書的書生百姓,也順勢從中小賺了一筆。


    因為雖然三十文很便宜,但是活字印刷的成本也很低廉啊,不用刻雕版,隻需要製作活字字模就可以了,很簡單,而且字模還可以反複使用,這樣換算一下的話成本就更低廉了。


    他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每本書除卻紙張印刷和油墨的成本,大概隻需要十五文左右,也就是說,每本書就算以三十文錢的價格出售,他們還是有一倍左右的利潤,實在是太實惠了,一舉兩得。


    比如光是今天的一千多本書,他們就進賬300多貫,拋卻成本淨賺150來貫,幾乎攤平了初始的研發成本。


    而且這還是因為他們才剛起步,人手工匠都不足的原因,不然,還可以賺更多。


    於是,迫不及待之下,本著賺錢,也本著造福於民的心思,畢昇老爺子和李小魚是再度馬不停蹄的開工了,催促著書齋的工匠們繼續開始加班加點的印書,爭取印他個一萬本,明天好創造個銷售奇跡。


    可話雖這樣說,但李小魚和畢昇老爺子也知道,這不現實,因為文昇齋的後院隻是個小作坊而已,場地和人手都有限,一天下來,所有人不眠不休加班加點的工作,最多也就能印個一千來本書,就已經是到極限了。


    可這根本就不夠看,支撐整個蘇州城的銷量都很勉強,更別說他們以後還要打開渠道,把書銷往其他地方,真正的造福整個天下的書生百姓了。


    因此,一琢磨之下,李小魚是不禁眼前一亮,想到,要不幹脆把印書的作坊直接建在他的神仙村好了。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證書籍的印刷量,還可以拉動就業,讓他們村的其他村民也能有一份事業,不必再辛苦的務農,幫著印書,反正很簡單,還沒那麽幸苦,足不出村就可以賺大錢。


    包括這樣一來也能更加的節省成本,因為他們還可以再建一個造紙的作坊,也不用再去買紙來印刷了,直接就自給自足,說不定都能直接發展出一個文化產業一條龍來,成為他們神仙村未來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越想越有道理,欣喜之下,李小魚也是把他的想法直接跟畢昇老爺子一說,畢昇老爺子自然也是大喜,滿口答應了下來。


    因為他覺得李小魚說的很有道理,他們文昇齋產量的確太小了,根本沒法滿足眾多百姓們對於書籍的渴求,的確需要一個較大規模的印書基地來供應,他們文昇齋負責銷售就好了。


    而且老爺子活到這個歲數,對於金錢的最求已經很看淡了,最看重的,就是多印書,然後便宜的賣給老百姓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是立馬同意了李小魚的想法,並立即調撥了一批書齋裏的骨幹印書工匠,跟李小魚一起,火速趕往神仙村,負責印書基地的建設,爭取早日落成,好真正造福天下的士子百姓,讓人人都能有書讀,不必再因為拮據,而買不起書了。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見大總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見大總管並收藏買宋最新章節